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以47种药物对小鼠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实验治疗,发现其中苯乙肼、呋喃西林、8-氮杂鸟嘌呤、氨硫脲、丙基麻黄碱、去氧麻黄碱、苯肼、异烟肼、6-巯嘌呤等9种药物能降低感染病毒小鼠的死亡率,其余38种药物无效。苯乙肼与呋喃西林且能抑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鼠脑繁殖,体外试验均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对有效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抗病毒作用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肼的苯环化合物,半缩脲的环状化合物,麻黄碱类似物,嘌呤拮抗物,可作为筛选抗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药物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方法不同对临床改善及预后有无差别。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乙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激素短期应用组 ,于入院后给予地塞米松 10 mg/ d~ 2 0 m g/ d,疗程 4d~ 6d。另一组为激素逐渐减量组 ,于入院后给予地塞米松 10 m g/ d~ 2 0 mg/ d,4d~ 6 d后改为强的松口服或鼻饲并逐渐减量 ,疗程 6 0 d左右。进行临床症状改善及恢复期症状观察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激素短期应用组出现恢复期症状 5 3.16 % ,有加重现象 2 6 .5 3%。激素逐渐减量组出现恢复期症状 2 5 % ,有加重现象 5 % ,两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乙脑患者恢复期症状 ,避免加重现象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干扰素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病毒滴定法,在培养病毒增殖系中投入干扰素(IFN),观察其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用IEN300IU·ml-1处理后病毒产生量在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IMR-32中分别为对照的14%和1.6%。结论:IFN对乙脑病毒的增殖有显著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亚洲乙型脑炎 ( JE)病毒是病毒性脑炎的常见原因 ,估计每年有 4 50 0 0例病例 ,并且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由于登革热也在 JE流行区流行 ,因此为了与登革热区分 ,所有 JE阳性血清必须检测 JE特异性中和抗体才能确诊。蚀斑减少中和试验 ( PRNT)是定量检测 JE中和抗体的金标准。然而该方法需在 6孔或 2 4孔板上进行 ,需时 1周 ,这样就限制了其在大规模筛选 ,尤其是在疫苗效力研究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因此 ,目前已建立了几种改进的定量检测 JE中和抗体的方法。  微灶减少中和试验和荧光灶抑制试验 ,应用过氧物酶结合抗…  相似文献   

5.
6.
笔者将2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极期护理1.1高热:采取物理降温乙脑患儿入院体温最高达41℃,最低38℃,入院后立即采用物理降温,在2~6小时内将体温基本控制在37.5~38℃之间,头部冰敷时应注意用布隔开,以防冻伤皮肤,大血管处冰敷要定时更换部位,注意局部血循环情况,以免发生局部坏死,因冷所致的寒颤和末稍循环不良者,应改用温水浴和温酒精擦浴为宜,水温一般在32~34℃。持续高热者可用亚冬眠疗法,使体温降至38℃以下。如因躁动不安者可用镇静剂。1.2惊厥:采取综合措施:(1)迅速降温。(2)高流量氧气吸入(4~5L/min),吸氧…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引起,主要通过蚊虫传播,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流行性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乙脑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人和动物以及家禽都可作为传染源。本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并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以及脑膜刺激征等为主要表现。因此,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流行于夏秋季节,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高。2002年7月以来,我院共收治8例乙脑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整理如下,敬请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采用病毒中和试验的方法对抗脑炎2号注射液的抗病毒实验进行了实验研究。一实验料材与方法(一)实验材料:1.毒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A_(24)),引自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冻干毒种,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流乙脑炎)是夏秋季节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我国许多地区均有流行,1946年 Sabin 曾用中和试验证明天津1例患者为流乙脑炎,1950年张乃初等由天津市脑炎死者的脑组织中分离出三株病毒,1952年郑武飞等又由天津市脑炎死者脑组织中分离出一株病毒,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瑞珍  祝雄 《医药导报》2002,21(4):212-212
综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药物治疗方法,其治疗药物有东莨菪碱、纳络酮、维生素C及维生素B6、胸腺肽、双嘧达莫等,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早期诊断对及早采取合理治疗、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血清学诊断主要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Ig M抗体。为了解乙脑敏感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本研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乙脑Ig M抗体检测并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及在本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我们对2001-2005年我院住院的73例乙脑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OKT)变化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多采用中西医结合及对症治疗。温习近年来有关文献不少药物可用于治疗或辅助治疗乙脑,且具一定效果。本文就这些药物的药理及其临床应用近况摘要简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依据、流行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防控措施等。方法选择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120例,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并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出发,给出防控措施。结果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治愈82例,好转20例,未愈出院9例,死亡9例。结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杜绝传播途径和传染源,才是根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上策。  相似文献   

16.
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急性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易引起患儿死亡,或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能及时早期诊断,给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便能挽救患儿生命,避免或减轻其后遗症。本文结合我科临床实践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病毒性疾病中,1925年 Grace 等氏创用皮肤试验检查鼠蹊淋巴肉芽肿,1946年Enders 等氏用于流行性腮腺炎,1944年 Na-gler 氏用于单纯性疱疹,1950年 Henle 等氏用于传染性肝炎,1955年 Shinefield 等人用于西方马脑炎。1954年张学德等氏报告用流乙脑炎鼠脑抗原进行皮肤试验的结果,病程5周以上者85.7%出现阳性反应;1956年龚兆  相似文献   

18.
反向间接血凝(RIHA)试验经常用于检测病毒抗原及其他抗原。作者为了对乙型脑炎(JE)疫苗进行质量控制,用标化的RIHA试验检测疫苗中病毒抗原滴度。疫苗病毒经福尔马林灭活后以K-Ⅱ区带离心纯化。用于致敏红细胞的抗体是由JE疫苗免疫5~6周龄LACA品系小鼠后所获得的。每只小鼠分别于第0、2、4、7、14和21天腹腔接种0.5ml疫苗。于免疫后7天采血,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抗体。测定IgG浓度后以1/100的浓度致敏经戊二醛固定的5%羊红细胞或鹅红细胞,最后用pH7.2、含0.5%正常兔血清(NRS)的PBS制成0.5%红细胞悬液。  相似文献   

19.
苏智军  郭如意 《海峡药学》1997,9(1):117-118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病死率仍高,部分病人病后留有后遗症,严重影响人民健康。我院自60年代以来采用胰岛素低血糖疗法治疗重症乙脑后遗症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1985~1995年间收治的、资料比较完整的26例总结报告如下。1.一股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王季午主编《传染病学响分型标准[1],并经动脑血凝抑制试验或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确诊。26例中重型15例,极重型11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1个月~8岁,平均4.58±1.94岁。全部病例均留有严重的恢复期精神神经症状(见附表)。2治疗方法:26例均在病程15d~45d,…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多见于夏秋季节,临床上发病急,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临床上常用常规疗法(物理降温、脱水降颅内压、镇静止痉、抗感染、应用激素及细胞活化剂等),近几年来随着对药物的研究、开发,使得乙脑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就此概述如下。l胞H磷胆碱傅存玉等报道‘川对45例乙j@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胞一磷胆碱,成人O.25~O.sg/ct,儿童10mg/kg·ct,加入10%GS100~250ml中静注,每日一次,连用7~10天,治愈率达呼%,与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