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CP在梗阻性黄疸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怀疑为胆道梗阻挡性病变来我院就诊的40例患者,比较B超.CT,ERCP和MRCP4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4种诊断方法中,ERCP与临床最后诊断的总诊断符合率最高,达到92.50%,其次为MRCP,为87.50%,CI'和B超均为67.50%.不同诊断方法比较发现,CT,B超诊断符合率均小于MPRC和FRCP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ERCP对胆结石、胰头癌以及总诊断符合率略高于MPRC,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P作为一种无创性诊断手段,对梗阻性黄疸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马丽 《医学综述》2014,(15):2853-2855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172例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资料,对比较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正确率。结果四种检查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ERCP、MRCP、CT、超声,其中超声的诊断率最低,与其他3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的正确率优于MRCP,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患者均行胆管细胞刷片活检,结果显示:胆管细胞刷片活检对于良、恶性胆关系狭窄的鉴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P<0.05)。结论 ERCP技术以其创伤小,安全有效等特点成为梗阻性黄疸微创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壶腹癌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993—2008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4例壶腹癌患者,回顾性分析B超、CT、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各自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B超、CT、MRI、MRCP、ERCP对壶腹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3.6%(81/241)、52.6%(120/228)、48.8%(40/82)、42.2%(19/45)和79.5%(120/151)。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P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B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MRCP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检查虽准确性差,但简便、快捷,可作为诊断壶腹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CT的诊断符合率优于B超;MRI、MRCP的诊断符合率与CT相比无明显差异;ERCP是目前诊断壶腹癌准确性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不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何祎 《中国现代医生》2010,(35):135-136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80例入院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40例行ERCP,B组40例行MRCP,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诊断符合率。结果ERCP与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RCP术后1例出现发热、2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腹痛,MRCP术后仅1例出现发热,MRCP术后的并发症明显低于ERCP;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行ERCP组术后的血淀粉酶和脂肪酶与行MRCP组的相比,均明显高于B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MRCP治疗梗阻性黄疸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之一,ERCP不仅可以提供诊断方面的价值,而且可以进行内镜下相关介入治疗,二者互补,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口服枸橼酸铁铵MRCP在低位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36例拟诊低位梗阻性黄疸的病人行口服枸橼酸铁铵前后MRCP及常规胆胰系MRI,据此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B超,CT,ERCP 及手术和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口服枸橼酸铁铵后MRCP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对低位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达97.22%,优于B超(P<0.05),与CT,ERCP无显著差异.结论:口服枸橼酸铁铵后MRCP结合常规MRI在低位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上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伤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80例入院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40例行ERCP,B组40例行MRCP,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ERCP与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RCP术后1例出现发热、2例出现恶心、呕吐,1例出现腹痛,MRCP术后仅1例出现发热,MRCP术后的并发症明显低于ERCP;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行ERCP组术后的血淀粉酶和脂肪酶与行MRCP组的相比,均明显高于B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MRCP治疗梗阻性黄疸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之一,ERCP不仅可以提供诊断方面的价值,而且可以进行内镜下相关介入治疗,二者互补,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CT、ERCP和MRCP对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肝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B超、CT、ERCP、MRCP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与B超检查相比,CT、ERCP、MRCP对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RCP、MRCP诊断结节型准确率较高,MRCP对胆管壁增厚以及腔内乳头型也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结论:在肝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临床诊断中,B超、CT、ERCP和MRCP均是较好的方法,ERCP、MRCP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B超、MRCP、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超、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9月胆总管结石患者214例,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出结石为诊断标准,对B超、MRCP、ERCP3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为99%,显著高于MRCP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8,P<0.01);MRCP的敏感性亦明显高于B超(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1)。B超、MRCP、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特异性分别为92.8%、92.9%、100%,3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性为93.3%,显著高于B超(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37),但与ERCP(9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95)。结论 B超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率,可作为最基本的检查手段,MRCP和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RCP可部分替代诊断性ERCP,ERCP具备诊断及治疗双重效果,地位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9.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病因及评价超声、腹部CT(CT)、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五种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9年l1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比较分析各种检查方法对梗阻部位及梗阻病因的准确率。结果确诊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为473例,B超、腹部CT、MRCP、ERCP及PTC对患者梗阻部位的显示率分别为59.6%(257/431),80.9%(106/131),88.8%(326/367),84.2%(64/76),100%(31/31),而梗阻的原因有:Mirrizi综合征、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胆囊癌、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囊肿、肝内外胆管细胞癌、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十二指肠乳头炎、术后胆管狭窄、胃癌术后肝门淋巴结转移、胰头癌、肿块性胰腺炎。结论各种诊断方法各有其优缺点,MRCP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上具有较大的价值,但必要时仍需进行其它检查方法加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以MRCP联合DWI进行病因诊断.以手术或ERCP病理诊断结果 为金标准,观察MRCP联合DWI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定性准确率.结果 手术病例结果 证实,良性梗阻51例,恶性梗阻11例.MRCP定性准确率85.48%(53/62),MRCP联合DWI定性准确率93.55%(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CP联合DWI诊断准确率与手术病理结果 (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P联合DWI序列图像分辨率高,以此定性梗阻性黄疸病因的准确性良好,可为临床诊治梗阻性黄疸提供价值较高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老年低位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60例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MRCP检查和ERCP检查,对比分析检查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各类酶及诊断准确度。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ERCP组明显高于MRCP组(P 〈0.05);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比较,ERCP组明显低于MRCP组;两组诊断准确度无显著(P 〉0.05)结论诊断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首选MRCP检查,可结合ERCP确诊。  相似文献   

12.
影像检查在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各种影像检查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8例经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前影像诊断与术后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B超与彩色多谱勒。CT和MRCP的诊断总符合率分别为84.6%,80.8%,89.7%和90.7%。B超与彩色多谱勒的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彩色多谱勒对恶性梗阻诊断的特异性稍高于B超。但对胆总管下段或小病灶病变的诊断率CT和MRCP(66.7%,83.3%)明显高于B超和彩色多谱勒(33.3%,50%)。结论 B超具有方便经济的特点,可作为首选检查,CT,MRCP对梗阻的定位和定性以及微小病灶的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吴金生 《基层医学论坛》2014,(35):4836-4837
目的:比较CT、MRCP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诊断效果。方法62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患者分别行CT、MRCP、B超+CT、B超+MRCP检查,记录并比较各种方法对肝胆管结石合并不同类型肝胆管癌的诊断率。结果 CT和MRCP总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9.4%和85.5%,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MRCP对肝胆管结石合并结节型、团块型和胆管乳头型肝胆管癌诊断率略高于 CT(P>0.05);MRCP对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增厚型肝胆管癌诊断率明显高于CT(P<0.05);联合检查后,B超+MRCP检测诊断高于B超+CT,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和MRCP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且B超分别与CT、MRCP联用后也可明显提高对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进行B超、CT、PTC或ERCP后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检查,比较这些检查结果的术前诊断符合率。结果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诊断符合率高于B超,CT及单纯PTC或ERCP检查,可获得清晰胆管树及病变的图像。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其能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肝组织、胆管、血管的关系及有无肝内转移灶。结论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梗阻性黄疸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120例梗阻性黄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病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进行性黄疸、波动性黄疸、无痛、隐痛、绞痛、低热、高热及胆囊触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梗阻性黄疸各症状的发生率,两组各症状发生率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梗阻性黄疸血清胆红素10.1mg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梗阻性黄疸胆红素的检出率(40.4%vs4.7%),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76,P=0.000);恶性梗阻性黄疸常见的病因为胰腺癌,而良性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多为胆总管结石及其伴发的胆道口括约肌狭窄;对于明确黄疸的原因MRCP、ERCP的准确性优于B超、CT检查。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以无痛性的进行性升高的黄疸为主要特征,在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常见病因为胰腺癌,而良性梗阻性黄疸主要表现为波动性黄疸为主,常伴有腹痛及发热症状,主要病因为胆总管结石。目前MRCP、ERCP是明确黄疸病因的最有价值的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胰胆管水成像(MRCP)对壶腹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因壶腹部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行MRCP扫描,纳入对照组;32例患者行MRCP联合DWI检查,纳入观察组。分析所有病例的MRCP征象、DWI图像质量及信号特征,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CP可清楚显示胆管系统结构,恶性病变胆管表现为"软藤样"扩张,DWI可见清晰肿块及胆囊壁增生;良性病变表现为"枯枝样"扩张,DWI无特殊征象;对照组总诊断符合率为63.33%,观察组总诊断符合率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6.907,P0.05)。结论 MRCP联合DWI对壶腹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单一MRCP诊断,临床上可将其作为诊断工作中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MSCT及MRCP+MR在胆道梗阻性病变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66例胆管梗阻患者进行研究,均行MSCT与MRCP联合MR检查,观察2种方法影像学表现,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统计2种检查方法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符合率并比较。结果定位诊断方面,CT总符合率为97.0%(64/66),MRI为100.0%(66/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诊断方面,CT良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76.2%(32/42),MRI为88.1%(37/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75.8%(18/24),低于MRI 95.8%(2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及MRCP+MR在胆道梗阻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均有较好效果,而MRCP+MR对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临床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8.
班秀丽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73-173
目的:评价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isp)序列和胰胆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疽病因学及定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rue Fisp序列多方位扫描成像及核磁共振MRCP成像对5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MRI检查,根据MRI表现进行病变的定位及病因学诊断,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True Fisp序列和M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学及定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二种序列组合均定位诊断。对于胆道及胆道内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True Fisp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80.2%,MRCP为85.3%,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于胆道外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疽,True Fisp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85.2%,MRCP为29.5%,前者优于后者。对于各种原因所致梗阻性黄疸,联合运用2种成像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90.2%,明显优于MRCP。结论:True Fisp序列的准确性高于MRCP,能较准确地对梗阻原因作出定性诊断,或提示临床进一步做何种检查有效,如果再结合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对于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将会有更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李建  张文兰  赵丽华 《重庆医学》2015,(15):2062-206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 RC P )在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6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腹部M RI平扫及M RCP检查,记录诊断结果,持续随访观察,将M RCP诊断结果与随访得到的病理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RCP诊断结果与随访结果对比,定位诊断符合率100%。定性诊断 MRCP与随访结果无统计学差异。针对不同原因的梗阻,MRC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论 MRCP在梗阻性黄疸定位及定性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不同梗阻原因的判断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欧娅  聂玉强 《广州医药》2006,37(5):9-11
目的 评价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在诊断及治疗胆胰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ERCP及EST术与术前B超、CT及MRCP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61例中58例ERCP造影成功,造影成功率95.1%,2例取石失败,3例未取净,其中9例行CT,25例行MRCP检查.B超、CT和MRCP与ERCP的总符合率分别为67.2%、77.8%和92%(23/25),其中MRCP对结石诊断符合率93.3%(14/15),对炎性狭窄诊断符合率100%(9/9).ERCP检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MRCP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和EST诊断胆胰疾病准确率高,患者痛苦小,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安全有效;MRCP为无创检查,对胆管内疾病的诊断几可达到ERCP诊断水平,但不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