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手针针刺同一经络上但被同一神经阶段支配的不同穴位的核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方法:对33名志愿者进行手针针刺,每一位志愿者会随机地接受一个点的针刺:太冲穴,中都穴,太冲穴旁的非穴位点和中都穴旁的非穴位点,在针刺同时用1.5T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得到针刺穴位相对于非穴位的激活脑区。结果:相对于刺激假穴组,刺激真穴组都激活了额内侧面、前扣带回(ACC,BA24/32/25);对侧中央后回、顶叶BA7/31、额中回;还有同侧的BA19和小脑。针刺太冲穴特异地激活了两侧额中回和颞下回,对侧颞中回、岛叶、小脑和同侧额中回、尾状核;针刺中都穴特异地激活了对侧颞上回、顶下小叶、同侧的中央前回和额上回。结论:针刺同一经络上的不同穴位会引起相似的大脑反应,而针刺同一经络上不同穴位所引起的特异性激活也表明了穴位特异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人体电测量技术在经络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系统分析的观点考察了电激励下的经络现象,指出揭示经络现象本质是动态的,可用有序、变阶的线性随机系统予以描述;从而提出调节度概念,作为经络现象的统一度量机制、经脉线上与经脉线外特性差异性和经脉循行线及其存在的评价准则.内容包括经络电极的测定、经络现象的动态数据获取与建模、皮肤极化电位的测定和调节度定义等.  相似文献   

3.
经络实质辨析--关于经络本质与生物学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是对作者近年关于经络本质研究工作的小结.作者首先对十余年来我国经络本质研究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简略的回顾和评价,突出强调了:经络本质的研究,重点应当放在对调控人体经络生理网络的信息载体(messenger)的研究上.作者应用细胞信号转导的理论和相关实验数椐指出:当针刺穴位时,细胞产生Ca2 振荡(-在胞内)和Ca2 波(-在胞间),其幅频信号中可能蕴含有相关经络通路和生理功能调节信息;Ca2 通过与其结合的蛋白(如钙调素CaM等)参与了人体从受精、代谢、肌缩运动,直至认知、记忆等几乎所有生命过程.因此,作者猜想钙离子(Ca2 )以及配合针刺实现在细胞间Ca2 波接力传递的三磷酸肌醇(IP3)可能便是人们长期探寻的调控人体经络网络的信息载体,它们联同在经线上的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onnexon),构成了经络的物质基础.作者最后指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途径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大鼠膀胱经覆盖的背阔肌、背最长肌及臀中肌的神经支配的研究,了解经脉线及非经脉线神经支配的区别和经络的神经解剖学特征,从而为经络实质的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对膀胱经经脉线及非经脉线上背阔肌、背最长肌及臀中肌进行逆行示踪研究。结果:经脉线上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标记细胞数明显多于非经脉线,并且经脉线上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有较为广阔的树突野。结论:在经脉线所通过的肌肉中,感觉及运动神经终末密集,经络的功能可能与肌肉丰富的传入传出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5.
人体穴位针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穴位是经络学说的组成部分,也是针刺效应的起点。祖国医学早有“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幽标赋》……等许多论述。针刺麻醉和针刺治疗的临床实践也证明针感(痠、麻、胀、重,后同)。与疗效确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穴位针感产生的形态结构,对于阐明针麻原理、针刺疗效以及经络实质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为了弄清人体穴位针感形态结构问题,许多单位曾在人的尸体上用层次解剖、断面解剖或组织学检查方法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然而由于用的是尸体,不能直接反映针感的性质,因而无法使针感与产生针感的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给针感结构的确定带来困难。近年来,曾有某些单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针感标记方法,利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的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人体内脏与体表互相联系的道路,当内脏有疾患时在体表经络穴位上有相应的反应,如电阻降低、出现压痛点;针刺经络穴位可以治疗内脏的疾病。本研究的目的是用动物实验探索这种体表与内脏的联系是否确实存在;如果存在,这种联系的实质是什么。首先在家兔的内脏用实验方法造成疾患,在疾患过程中探测耳廓皮肤的电阻变化。扫描探测的范围是耳廓的凹面皮肤。探测的仪器是高频皮肤电阻测量仪(550千周/秒)。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获得计算机人体三维形体的空间数据模型后,进行循经感传现象动态演示的方法,实现对经络线及穴位透明叠加显示,解决了在模型演示中透明流动真实感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从整体综合的角度研究经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有关经络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的研究 ,都取得了一定成果[1 ] ,证实了经络现象的存在。 1 981年以来 ,人们为寻找经络现象的物质基础 ,先后有罗马尼亚[2 ] 、法国[3] 和中国[4 6] 的学者们用纯γ放射性核素99mTc ,通过闪烁照相技术 ,研究经穴位注射99mTc后出现的线状放射性迁移轨迹。但因γ射线在机体软组织中的穿透力很强 ,所显示的线状放射自显影像不可能在毫米级范围内精确定位。因此 ,本组改用纯 β放射性核素 3 2P作示综剂 ,其 β射线在机体软组织中的最大射程不超过 1cm ,有放射程不足 4mm ,在经络…  相似文献   

9.
人体电测量技术在经络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系统分析的观点考察了电激励下的经络现象,指出提示经络现象本质是动态的,可用有序、变阶的线性随机系统予以描述;从而提出调节度概念,作为经络现象的统一度量机制、经脉线上与经脉线外特性差异性和经脉循行线及其存在的评价推测。内容包括经络电极的测定、经络现象的动态数据获取与建模、皮肤极化电位的测定和调节度定义等。  相似文献   

10.
核素循经迁移是经脉线的重要经络现象之一,但人们对其迁移轨迹落实在何种组织结构上尚无定论,而且有关核素循经迁移实验技术要素,或各自为是,或混沌不清,或相互矛盾。我们已初步发现大鼠与人体相应的经脉沿线脂肪条带结构有经络作用,并显示核素循经迁移的轨迹,对此我们依托自身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实验条件探讨。  相似文献   

11.
皮肤PAS阳性带和毛囊受体分布及组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体视显微镜及肉眼观察了环切皮肤后切面的动态变化,注意到皮肤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中的不一致现象,呈现纵形间隔的易水肿隆起带和不易水肿凹陷线。皮肤经冷冻连续切片,高碘酸雪夫法染色,显示出凹陷带为深色的纵行带。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经络线上有富含PAS阳性物质的基质和囊,后者较一般毛囊明显粗大、深长。其PAS阳性物质可被唾液淀粉酶消化,甲苯胺蓝染色,特大毛囊内呈异染红色,故为蛋白多糖类物质。放射自显影观察表明  相似文献   

12.
组织液压波在大白鼠胃经皮下组织传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射0.9%的生理盐水到麻醉的大白鼠胃经的皮下,形成一个水泡,然后给予一个机械压力,由此产生一个组织液压波,测量组织液压在胃经上和胃经外的变化,发现了五种基本的组织液型及亚型,这些波型基于组织不同的粘弹性特性,组织液压波在经线上与经线外幅度差异与距离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35X+1.96,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表明经脉线组织可能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柔性。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hypothesizes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meridian system is a special channel network comprising of skin with abundant nerves and nociceptive receptors of various types, and deeper connective tissues inside the body with the flowing interstitial fluid system. These meridian channels provide efficient migratory tracks mainly due to durotaxis (also including chemotaxis) for mast cells, fibroblasts and other cells to migrate and carry out a number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cupuncture acting on meridian channel causes cytoskeletal remodeling through mechanotransduction, leading to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and the subsequent production of related proteins. Also, stimulation on cell surface can trigger Ca2+ activities, resulting in a cascade of intra- and inter-cellular signaling. Moreover, nerve endings in the meridian channels interact with mast cells and induce the degranulation of these cells, leading to the release of many specific biomolecules needed for homeostasis, immune surveillance, wound healing and tissue repair. Acupoint along a meridian channel is a functional site to trigger the above functions with specificity and high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4.
人体经络的形态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鸣  周迪湘 《解剖学杂志》1997,20(6):605-606
目的和方法:为了探讨经络的实质,应用放射性磷、在30例病人的踝部行穴位注射疗法及自显影技术,以研究足三阴经络感传的物质基础。结果:在83.3%(25/30)的X光片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放射性线状影象,基位置、形态等与古典足三阴的经络循环路线基本相符。结论:线状影象的出现,提示经络的循环径路位于皮下的软组织内,其物质基础主要与皮神经及其分支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针刺“足三里”对经络线上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探讨针刺“足三里”对位于经络线上和经络线外的微循环血流的可能的不同影响,选择19名受试者,使用激光多普勒流量计测量在针刺“足三里”前后,围绕该穴4个位点和2个位于远端经线上的位点的皮下微循环血流量。结果显示针刺“足三里”时沿经络线上的微循环血流量有显著的增高,而非经络线的位置血流量没有显著的改变。这说明经络的传导机制在针刺“足三里”时对血液微循环改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络循行线热传递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线香对心包经前臂中段加热,使用多导测温仪对心包经经上相对加热点近心端、远心端和和近心端挠侧的温度上升进行测量,发现近心端的温度上升显著高于近心端挠侧和远心端,初步表明热量具有循心包经向心传递的性质,认为这可能是存在循经向心流动的体液造成强迫对流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家兔经脉循行路线宏观显示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细胞水平的研究。方法用穴位测定治疗仪在对应人体的外关、内关、昆仑、太溪经穴处对家兔的经穴定位,经穴位注入磷[32P]酸氢钠(sodium phosphate,Na2H32PO4),用32P整体和光镜放射自显影术对家兔经脉循行路线进行宏观及细胞水平显示,观察家兔经脉循行路线走向、形状及分布在何种组织结构中。结果实验获得了家兔经脉循行路线整体放射自显影像,影像线性较宽,形状单一且较粗大,影像走向与通过家兔皮肤导电量测定获得的经穴走向相似。光镜放射自显影术研究发现32P大量分布在表皮层中。结论结果表明家兔体表存在与人体相近的具有低阻抗性的经穴,32P放射自显影术可以实现家兔经脉循行路线的宏观显示,家兔人体经脉循行路线的组织结构与人体经脉循行路线的组织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8.
人体双侧对称经络电阻抗失衡与疾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实验装置,分别测量人体双侧对称经络对称两穴位之间的电流波形,计算其电阻抗值,探讨经络的导电特性。证明了正常人双侧经络电阻抗的对称性、经络循行线的低阻性及双侧经络电阻抗失衡与其络属脏器病变的相关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吕钊君  张涛  郭洋  薛久洲  李华  胡平  穆祥 《解剖学报》2011,42(3):425-428
目的 利用小型猪后肢膀胱经经脉线区皮肤连续组织切片,通过三维重建软件构筑后肢膀胱经经脉线区微血管三维图像.方法 3月龄中国农业大学Ⅲ系小型猪,经络定位仪定位后肢膀胱经.在第3腰椎与荐骨之间取1.2cm×0.5cm×0.5cm中间标有经脉线的皮肤.在取材皮肤的经脉线正下方真皮网状层与皮下组织交界处(距离表皮层约1mm),...  相似文献   

20.
32P放射自显影术对家兔经脉循行路线的宏观显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家兔经脉循行路线进行宏观显示的研究,为细胞水平及超微组织结构的示踪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穴位测定治疗仪在对应人体的外关、内关、昆仑、太溪经穴处对家兔的经穴定位,经穴位注入Na2H32PO4,用32P整体放射自显影术对家兔经脉循行路线进行宏观显示。结果获得了家兔经脉循行路线整体放射自显影像,影像线性较宽,形状单一且较粗大,影像走向与通过家兔皮肤导电量测定获得的经穴走向相似。结论家兔体表存在与人体相近的具有低阻抗性的经穴,32P放射自显影术可以实现家兔经脉循行路线的宏观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