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职业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1例,其中脱落15例.两组患者均开展药物治疗、简单工娱治疗,研究组增加职业康复训练项目.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和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 )分别于入组时、中期、结束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疗程6个月.结果 研究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减分值均大于时照组(P <0.01);研究组MRSS总分、依赖量表分、活动能力量表分、社交量表分、症状量表分减分值均大于对照组(P <0.01).结论 职业康复训练能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减缓精神衰退,进而实现疾病及功能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
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程式化技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程式化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 120 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对训练组进行 8 周的程式化训练,然后全部随访 24 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 Morningside 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的 PANSS 总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分及 ITAQ 分以及 MPSS 各量表分在训练第 20 周末起,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程式化技能训练可使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增进多方面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医院内职业康复对精神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评估医院内职业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83例慢性精神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康复组病例施行医院内职业康复,在治疗前、后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评估。疗程6个月。结果:康复组BRPS总分及缺乏活力和思维障碍两个因子的减分值显著大于对照组;SAPS总分减分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康复组SANS总分及其各因子分的减分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康复组NOSIE-30总分及社会兴趣因子的减分值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医院内职业康复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有助于改善阴性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音乐节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对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在原来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无错化学习模式的音乐节奏训练3个月。对照组在原来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普通工娱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反应缺乏因子、激活因子及抑郁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仅PANSS阴性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反应缺乏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PSP总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PSP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节奏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普通工娱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舞蹈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方法将58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舞蹈组和对照组。舞蹈组进行舞蹈训练,共训练12周。采用PANSS和SSPI量表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舞蹈组训练后PANSS和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值均下降,SSPI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PANSS、SSPI量表评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舞蹈疗法能协助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辅助音乐治疗)和对照组(单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各40例。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价患者康复效果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BPRS、SAPS、SANS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BPRS和SAPS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BPRS、SAPS、SANS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NOSIE总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NOSIE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音乐治疗,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兴趣和改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103例日间康复照料机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以个体或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仅予一般的社区随访和疾病指导。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综合征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2年末进行评定。结果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患者阴性量表分降低(t=2.47,P=0.04);MRSS症状行为表现因子分明显下降(t=3.35,P=0.01),依赖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3.12,P=0.01),患者的康复状态有进步;研究组的SDS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4.52,P〈0.叭),而ITAQ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00,P=0.05),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随访与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门诊随访和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3例,分别纳入门诊组和住院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住院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门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分均高于阳性症状分。门诊组患者的PSP总分为(71.17±11.40)分,高于住院组的(50.75±11.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6,P=0.00);门诊组PANSS总分、阳性总分、阴性总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84,-0.57,-0.78,-0.75;P〈0.01);住院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58,-0.53,-0.50;P〈0.01),阳性总分与PSP总分无相关性(r=-0.13,P=0.32)。结论长期住院不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康复;建立社区康复可能有效延缓精神残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化身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幻听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 80 例伴有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 例。研究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 化身治疗(干预6 周),对照组予以药物维持治疗和伪化身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精 神病性症状评定量表-幻听子量表(PSYRATS-AH)分别于干预前后来评定患者精神症状及幻听的严重 程度。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PANSS 总分、PANSS 幻听分、PSYRATS-AH幻听频率和声音造成的痛苦总 分较基线无明显变化(P> 0.05);研究组PANSS 幻听分、PSYRATS-AH幻听频率和声音造成的痛苦总分 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0.05),且低于对照组,但PANSS 总分评分改善不明显(P> 0.05)。结论 化身治 疗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体社交技能训练(SST)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20例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方便抽样法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均口服抗精神病药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需参加12周团体SST。两组干预前及治疗12周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进行社会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在PANSS、GQOLI及MRSS量表上评分明显进步(P均<0.01);协方差分析及Cohen’s d结果显示,在GQOLI的心理功能及PANSS的阴性症状上观察组进步优于对照组,干预前量表评分对各量表减分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联合团体SST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阴性精神症状康复作用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精神病患者日间康复照料机构中的89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接受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同时,给予干预组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健康教育、家庭治疗及技能程式训练)1年。分别在入组时、干预3、6、9及12个月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PANSS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具有组间效应(F=2175.79;P0.001;F=4.74,P0.05);两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病理分具有时间效应(F=29.32、23.07、15.21,P均0.001)及交互作用(F=3.27,P0.05;F=6.06,P0.001;F=3.55,P0.01)。两组MRSS总分、活动能力缺乏、社交能力、目前症状和异常行为评分具有时间效应(F=14.53、12.74、8.58、6.26;P均0.001)及交互作用(F=6.34,P0.001;F=2.47,P0.05;F=8.58,P0.001;F=2.88,P0.05)。两组SDSS评分具有时间效应和具有交互作用(F=10.69,F=5.19;P均0.001)。两组康复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卫生综合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状况及提高社交技能方面优于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喹硫平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200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分别使用喹硫平和奋乃静治疗1年,在基线、6个月和12个月时评定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观察康复疗效.结果 研究周期末研究组总有效率(83.33%)与对照组(79.7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两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与基线时比较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P<0.01).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研究组SDSS评分与基线时比较显著降低(P<0.05,P<0.01);研究组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 喹硫平能改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有较好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标:评估自我管理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成年患者的效果。方法:总共招募了20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病程17.4年),并随机分为自我管理干预组(n=103)和常规治疗对照组(n=98)。自我管理训练包括每周一次小组会议,为期6个月,讨论和模拟基本的自我管理能力,然后进行24个月的每月小组助推会议,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回顾患者的自我管理清单。两名对分组单盲的精神科医生评估参与者基线和登记后6个月、30个月的症状和社会功能,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总共有194人(干预组99人和对照组95人)完成2.5年的随访。使用末次观察结转法的意向性治疗分析进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干预组在两个随访时间点的BPRS,SDSS和MRSS平均分较低。在入组后6个月到30个月的治疗维持阶段,干预组的评分持续改善。结论:自我管理训练是一种能改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和社会功能有效的方法。在6个月的每周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后,每月的助推会议检查患者记录中与疾病相关的症状事件的日常清单,足以维持培训的有效性。将来研究应注意该方法的长期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治疗组(研究组)和利培酮治疗组(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定临床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8,P>0.05);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量表减分和CDSS量表减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静坐不能、心血管不良反应、体质量增加、血清泌乳素升高方面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当,但在改善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方面优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元化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接受多元化治疗)和对照组40例(仅接受药物治疗),共干预12周。在基线及治疗后第12周末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测定以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12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WCST的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WAIS—RC的语言智商量表、操作智商量表、总智商量表、WMS总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治疗可明显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疗效不理想的可能因素之一是住院治疗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间缺乏连贯性。目的 评估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 在上海市长宁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计划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干预组,从长宁区社区普通管理的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不了解患者分组情况的医生在入组(基线)和12个月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orningside Rehabilitation Status Scale,MRSS)评估患者情况。同时在上述两个时点采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amily Burden Scale,FB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估患者法定监护人(绝大部分是与患者同住的家属)的情况。结果 入组时,PANSS评估结果显示两组的临床状况相仿,但是MRSS评估结果表明干预组的社会功能明显不如对照组。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改善程度均比对照组显著。1年中,研究组有3例(3.3%)住院,而对照组有6例(11.5%)(Fisher确切概率法,p=0.074)。无论是入组时还是1年后,两组监护人之间在感到的负担、抑郁、焦虑以及自我报告的社会支持等的差异均无显著性,但是干预组患者监护人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在1年后得到改善。结论 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模式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这一项目,来提高参与一体化康复模式的患者比例,并为患者家属提供更好的心理社会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园农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185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残留期113例,衰退期72例)随机分为残留期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衰退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进行系统的院外开放式园农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院内封闭式传统工娱康复治疗。疗程10个月。于康复治疗前、治疗5个月和10个月时分别进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结果:残留期治疗组治疗后社会功能有显著改善,SSPI评分在治疗前、治疗5个月和10个月时分别为(16.3±4.9)分、(18.3±5.2)分和(19.6±5.7)分(P〈0.05或P〈0.01);而残留期对照组治疗后社会功能无改善,SSPI评分分别为(15.9±5.2)分、(16.1±4.9)分和(16.3±6.1)分(P均〉0.05)。衰退期治疗组治疗后社会功能有一定的改善,SSPI评分分别为(12.5±4.3)分、(12.9±5.2)分和(14.9±5.3)分(P〈0.05),而衰退期对照组治疗后社会功能无改善,SSPI评分分别为(12.2±5.2)分、(12.2±5.8)分和(12.4±4.9)分(P均〉0.05)。结论:园农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有良好的效果,其中残留期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较早、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代谢影响。方法 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单药治疗8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测量如下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AIST)、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OGTT后2h血糖(2hPG),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的PANSS总分及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BMI、WAIST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BMI、WAIST、TG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HDL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之间比较,研究组BMI、WAIST、TG低于对照组,HD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利培酮,引起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小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7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研究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时间为48周.在实施干预前后,两组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SANS总分、ADL中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干预后SANS总分、ADL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NOSIE中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和总积极因素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自身干预前比较显著上升(P<0.01);干预后的研究组激惹、精神病表现、抑郁、迟缓因子和总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自身干预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措施能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