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随着社区医疗制度在我国的确立,社区医疗机构将面临接诊大量急、危、重病人;而急性心肌梗死在社区的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则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早期溶栓可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缩小梗死的范围,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临床实践表明,目前只有少数AMI病人早期得到溶栓治疗,多数病人因各种因素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溶拴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时间,以便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3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先溶组(A)73例,后溶组(B)62例,A组于发病2h内溶拴,B组于2—6h内溶拴。两组均用尿激酶150万单位入生理盐水100一250ml,30min内静滴完毕。观察两组血管再通情况及1周内死亡率。结果:血管再通A组55例(75.34%),B组37例(59.68%)。1周内死亡A组5例(6.85%),B组8例(12.9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2h内)溶栓冠脉再通率高,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自 1994年 6月至 2 0 0 0年 1月 ,本院急诊科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10 0例 ,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0 0例AMI病人中男 70例、女 30例 ,年龄 33~ 87岁 ,平均 6 3岁 ,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入选病例及再通标准 ,年龄无上限及发病≤ 12小时 (但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并伴胸疼者虽 >12小时也进行了溶栓 ) ,均参见 1996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推荐方案。1 2 治疗方案 选用国产尿激酶 15 0万u 溶于生理盐水10 0ml,30min内静点 ,辅以皮下肝素 ,口服阿司匹林及其他常规治疗。1 3 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PCI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情况、住院时间、近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室舒张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近期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近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发生率、ST段回落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更有效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我们对近年收治的 86例AMI患者分别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静脉溶栓治疗。并将两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 )。方法 :随机对 3 5例患者实施急诊PTCA、5 1例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实施急诊PTCA组相关血管开通 3 2例 ,开通率为91 4% ,尿激酶静脉溶栓组梗塞血管再通 3 7例 ,开通率为 72 5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急诊PTCA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为 8 6% ,溶栓组为 2 5 5 % ,两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急诊PTCA组住院时间为(10 5± 4 5 )天 ;溶栓组为 (2 2 5± 5 6)天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急诊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AMI时 ,前者在开通梗塞的相关血管及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后者。我们认为 ,有条件的医院在治疗AMI时 ,应首选急诊PTCA。  相似文献   

7.
谢弘  吴碧霞 《广西医学》2000,22(4):892-893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地使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因此,在抢救AMI的过程中,应当机立断,一旦确诊,即行溶栓治疗。急诊溶栓的特点是(1):准备时间比病房短,减少办理入院手续、医生交接班及再检查等时间,同时减少搬动对患者的刺激。因此急诊溶栓是一种效果好,更安全的治疗模式,急诊溶栓后的护理及病情监测是急诊溶栓成功的保证,比病房更具特点。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8年1月至12月收治AMI适合静脉溶栓病例8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的42岁;男性6例,女性2例;其中2例病人入院时心跳呼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36例急诊AMI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判断再通率,观察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36例AMI患者中获得冠脉再通23例,再通率为63.9%;其中发病≤6h溶栓再通率21/27(77.8%),发病〉6h溶栓再通率2/9(2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有效方法,使更多的AMI病人及早赢得时间,得到有效治疗,挽救更多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早期、快速、充分、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成为临床工作的主要方向。早期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现代治疗的主要方式,最常用的方法是静脉溶栓治疗及介入治疗。二者疗效已得到了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证实,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探索高效、安全的再灌注治疗,仍是当今所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对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急诊介入治疗组患者30例,为我院2006年1~6月经临床症状、心电图ST段抬高及动态演变过程、心肌酶变化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  相似文献   

10.
11.
骆雪萍  王刚 《广西医学》1999,21(3):395-398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塞急诊溶栓效果。方法:使用rt-PA、SK急诊静脉溶栓41例。结果:再通率70.7%(29/41),〉70岁组及≥70岁组再通率无显著差异。未通组与再通组出血、低血压发生无差异,而Killip≥Ⅲ级以上、严重心律失常、一周内病死率及梗后心绞痛,未通组明显高于再通组。11例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结论:溶栓治疗能保护心功能,改善预后。对70岁以上AMI仍应积极溶栓治疗。应用地塞米松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87-89
目的观察急诊PCI治疗与急诊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PCI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之后的脑钠肽(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心室射血分数(LEVF)、左侧心室舒张末径(LVED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应用急诊溶栓治疗相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PCI治疗的效果更佳,可明显降低患者的BNP,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首发AMI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77例患者,按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电图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ST段无再抬高组(B组),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梗死后心绞痛及并存疾病等。结果①A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82.1%、B组81.6%(P>0.05);②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梗死后心绞痛、左室射血分值(LVEF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伴发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及吸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可作为心肌再灌注成功的一种临床表现,可作为成功、有效的再灌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在心电图监测下,对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不同时段溶栓的血管再通情况、病死率及并发症。结果冠脉再通22例,再通率达64.7%;未再通12例,其中死亡2例,病死率为16.7%。不同时段溶栓时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不同(P〈0.005)。结论早期溶栓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肝素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的患者6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于溶栓前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静推,随后两组均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于30min内静脉输注溶栓。结果两组CK、CK—N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水平。实验组总有效率84.85%高于对照组72.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尿激酶联用低分子肝素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安全有效,应用较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杨军 《当代医学》2022,28(7):4-6
目的 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嚼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嚼服阿司匹林治疗)和研究组(嚼服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在心电图监测下,对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冠脉再通22例,再通率达64.7%;未再通12例,其中病死2例,病死率为16.7%。不同时段溶栓时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不同(P<0.005)。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除1例高龄患者消化道出血外,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溶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62例采用尿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溶栓治疗时间为3—6h(46例〈3h,16例〈6h)。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以及副作用发生率;并比较溶栓组与未溶栓组死亡率。结果 溶栓再通率为67.7%,5周死亡率8.0%,轻微出血倾向率16.1%。5周死亡率未溶栓组27.4%,溶栓组8.0%,两组比较死亡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结论 尿激酶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效和安全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使用瑞替普酶与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开通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60例AM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30例)及重组链激酶组(30例)。瑞替普酶组给予瑞替普酶20mU,分2次,每次10mU,间隔30min快速静脉推注;重组链激酶组予重组链激酶150×104U溶于5%葡萄糖100ml内60min内静脉滴注。通过临床间接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血管再通率及血管开通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血管开通率由临床间接指标评价,随后由急诊或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管开通时间为从静脉给药结束至ST段回落≥50%时间。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瑞替普酶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明显短于重组链激酶组〔(0.94±0.16)vs(1.20±0.29)h,P〈0.05〕,血管开通率略高于重组链激酶组(90.0%vs76.7%,P〉0.05),轻度出血率略低于重组链激酶组(6.7%vs10.0%,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AMI,在缩短血管开通时间上优于重组链激酶,在增加血管开通率、减少出血率上较重组链激酶有更大获益趋势,发病6h内的AMI患者可以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