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护理措施。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16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2例患者家属签字放弃抢救,自动出院。救治成功率为76.1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给予积极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医院2013-01—2014-12共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护理过程。结果 30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例患者为出现术后并发症抢救失败死亡,2例患者为病情严重,家属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26例患者为积极抗休克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后好转出院。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之后,经过护理人员全面细致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从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青年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立即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并按制定的护理措施精心护理患者。结果: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者心功能得到满意改善(P〈0.05),治疗成功率为93.88%,发生出血、局部感染分别为6.12%、4.09%,未发生下肢缺血及气囊破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青年患者,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疗效确切,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成功率、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监测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源性休克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监测和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4月~2009年3月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配合药物辅助治疗期间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及导管护理。结果: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配合药物辅助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等,其休克状态改善,血压明显升高,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单纯药物治疗休克无改善,配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休克状态,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对1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床旁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主要包括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各项临床护理工作,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认为有效的护理在床旁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使用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40例,对患者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护理,包括心理干预、术中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等,观察患者术前以及术后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尿量等的变化,并对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从而对治疗以及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球囊反搏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血氧饱和度和尿量也明显上升,心率减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结论对于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来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行IABP术,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20例患者治疗后血压明显回升,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心率下降,尿量增加,治疗效果满意,住院2~3周出院;1例高龄患者因心肌梗死面积广泛,最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具有良好疗效,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24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6例溶栓治疗均成功.7例死亡,其中3例发生泵衰竭而死亡,4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而死亡,存活率为76.7%.结论 IABP对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明显改善,减少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为PCI治疗赢得时间,有益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床边紧急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床边置入IABP的围术期护理要点进行总结,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球囊导管、反搏压力、并发症等的监测。结果患者在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表现为心率减慢,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量明显增加,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1);住院期间存活11例,死亡4例。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早期床旁应用IABP的患者,积极的术中配合和有效的术后监护能为冠脉血运重建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病人急诊行介入治疗时联合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的护理。[方法]对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病人急诊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治疗,同时加强对病人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13例病人周围循环改善、尿量增加、血压升高、心功能逐渐恢复,2例病人心肌梗死面积广泛,抢救无效死亡,1例病人拔管后12h内外出CT检查,穿刺处出血,积极补液治疗后血压不能维持死亡。[结论]加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病人急诊行介入治疗时联合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的护理,是病人救治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护理措施,强调术后应加强体位指导与护理、监测反搏压、气囊管的护理及预防下肢血栓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2医院2005年9月至2007年2月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27例,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急诊介入治疗特点、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的病死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0min后血流动力学即开始改善,2~6h达血流动力学稳定。27例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均成功完成急诊介入治疗,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死亡2例,随访1个月死亡1例。术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显著改善。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的急诊介入治疗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病人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9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应用IABP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病人均显著提高了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改善了心肌供血,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介入治疗室护士应掌握IABP的使用和护理配合技术,规范护理配合流程,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2003年至2005年2月,收治ICU的14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年龄61~72岁,发病3~6 h内应用IABP及综合性治疗.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加强IABP参数、管道监测和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呼吸机辅助呼吸、有效供氧,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 14例患者应用天数5~12 d,其中9例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行支架植入术,3例病情平稳后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 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及时采用IABP和综合治疗,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改善心脏功能,是进一步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心率、MMP-9、MDA水平均降低,SOD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中,可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20例,所有患者在24h内均使用IABP治疗,并加强护理及监护.结果 所有患者18例有效,2例好转.结论 IABP对治疗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有较好的疗效,护理中要求护理人员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对1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好转,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9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因并发肾功能衰竭最终死亡.认为施行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心电图、动脉压及反搏压和波形,观察及预防下肢缺血、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中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2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22例患者术中无死亡,术中所有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20例血流达到TIMI3级,无相关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PCI术风险大、死亡率高,应用IABP支持后,能有效恢复梗死区心肌早期灌注,缩小心肌梗死范围,降低死亡率,同时熟练的医护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1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的护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1例93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了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在23d的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过程中,由于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情逐渐恢复,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AMI急诊PC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行IABP辅助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住院期间存活14例,死亡5例;无一例出现IABP相关并发症。[结论]加强AMI急诊PC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人行IABP辅助支持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