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CT表现,提高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行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21例均加做CT延迟扫描。结果:浸润型9例,外生型11例,管内型1例,所有病灶均位于左右肝管汇合处,CT表现为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软藤样"扩张,平扫仅35%显示肿块,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呈缓慢持续强化。结论:CT平扫加增强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有关肝门部胆管癌的影像诊断 ,既往主要依赖PTC、ERCP。近年来CT、MRI成为其主要影像诊断手段。本文就我院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2月间住院治疗的 48例梗阻性黄疸中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肝门胆管癌 7例 ,结合文献复习 ,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以提高本病CT诊断水平。1 材料与方法本组 7例 ,年龄 42~ 82岁 ,平均 60岁。其中男 5例 ,女2例。就诊时病程 2周至 2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右上腹不适、疼痛、进行性加重性黄疸、食欲不振、消瘦等。所有病例均行常规腹部扫描准备 ,扫描前 3 0min及 5min口服 2 %~ 3 %碘水 …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术前确诊率为75.0%。结论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是影响早期诊断的潜在原因,对本病缺乏认识是误诊的直接原因。肿瘤标记物有助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但影像学检查更重要,其中B超应列为首选,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是一种全新、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定诊断的肝门部胆管癌51例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和结果。结果肿瘤切除17例,其中根治性切除7例,姑息性切除10例。胆肠吻合15例,单纯探查活检6例,胆道支架置入13例。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2%和28%。姑息性切除、胆肠吻合和胆道支架置入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20%、0%和31%。结论根治性切除是唯一能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方法,如无法根治切除,胆道支架置入是更为可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宽甸县中心医院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43例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手术切除18例,总手术切除率44.2%,其中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8例,行胆管内、外引流术25例。能随访根治性切除8例中1.5、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50%、12.5%。能随访姑息性切除6例1.5年生存率仅为16%。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B型超声操作简单、无创伤应为首选,联合应用CT、PTC、ERCP、MRCP和术中活检,可明确诊断。治疗应力争根治性切除,非切除者以内引流术为主,可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门型胆管癌的CT表现。方法: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型胆管癌的CT表现。结果:肝门区软组织肿块8例,增强扫描随时间推移,肿块逐渐强化;3例为局限性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呈"鼠尾状";2例管壁呈浸润性不规则增厚。所有病例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扩张,呈"蟹足状"或"软藤状"。结论:CT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肝门型胆管癌,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崔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481-482
目的探讨CT、MRI在临床上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我院在2010至2011年间收治的20例经过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CT和MRI的结果,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现实情况及定位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T与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比较高,分别占到62%和100%,所有的患者在临床上经过CT与MRI检查均表现为肝管扩张,MRI显示肝门部软组织肿块17例,门静脉受侵患者11例,胆管壁浸润患者2例,淋巴结肿大患者8例,而在CT检测下相应的检测结果为12例、6例、0例、6例、5例。结论 CT与MRI是临床上检测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MRI在检测在显示肝门部肿块大小、范围、沿胆管壁浸润门静脉侵犯和淋巴结肿大上等刚面比CT更有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因其发病隐匿,患者往往出现症状时才就诊。近年来随着辅助检查技术发展和手术观念的改变,其诊断率和手术切除率较前有所提高,但早期诊断和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分型、治疗做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探讨螺旋CT与MRI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46例,对其螺旋CT与MRI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有42例,符合率为91.3%,主要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与肝门部软组织肿块;MRI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有有46例,符合率为100%,皆检查可见有肝内胆管扩张与肝门包块,所有患者经动态增强扫描皆可见包块呈现出逐渐强化。结论 CT与MRI皆能准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肝门部胆管癌,而MRI在显示肝门区肿块范围、大小,门静脉受累、胆管壁浸润的程度,淋巴结肿大等方面优势更为突出,并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9a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 4 2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 4 2例手术切除 2 6例 ,切除率 6 1.9% ,其中根治性切除率为 5 7.7%。根治性切除患者平均生存期为 2 7个月 ,5a生存率 2 0 % ,姑息性切除患者平均生存期 13个月 ,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论 :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患者术前状况并提高手术者的操作技巧 ,可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病死率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影响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影响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的因素,探讨提高切除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19例,切除率56%。按Bismuthwv例分型,Ⅰ、Ⅱ、Ⅲb、Ⅳ型切除率分别为83%、100%、100%、33%。结论 影响切除率的局部因素为肿瘤的Bismuth分型、肿瘤近端胆管的长度和门静脉受累情况。BismuthⅠ、Ⅱ、Ⅲb型切除率较高,肿瘤近侧胆管至二级分支长度〉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吕云福,王殿臣肝门部胆管癌在临床上以胆道梗阻,阻塞性黄疸为特征,绝大多数病人同时伴有皮肤搔痒和陶土样大便。进而可发生胆汁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因而,一经确诊,应该...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的MRCP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HC)的诊断作用。方法:分析总结了26例HC的MRCP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MRCP对HC梗阻水平的定位准确性达96.2%,对HC病变范围确定的符合率为76.9%。总体上HC的MRCP表现包括阻塞、狭窄或充盈缺损。依据大体病理学类型,其MRCP表现如下:息肉型表现为充盈缺损;结节型表现为胆管阻塞;硬化型多表现为胆管阻塞,亦可呈线样狭窄;浸润型多呈不规则线样狭窄,个别亦可表现为胆管阻塞。结论:MRCP可反映HC的大体病理学特点,但对其定性诊断价值有限。MRCP对病变位置及病灶沿胆管向肝脏方向累及范围的确定较准确,对外科手术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其位置和生长发展的特点,其诊断较为困难。我院从1982年以来,行ERCP检查612例,查出56例,现就其诊断价值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28~74岁,其中50~70岁占80.36%。临床表现:阻塞性黄疸43例,且多伴有上腹胀痛、乏力、厌油、纳差等症状,13例曾在外院以黄疸型肝炎治疗,直至黄疸进行性加重才转我院就诊,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伴发冷发烧及黄疸,以胆管结石、胆管炎而入院,经高  相似文献   

15.
吴向阳  时开网 《江苏医药》2007,33(2):145-146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方法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者行高位胆肠Roux-en-Y吻合术,未切除者行胆汁内或外引流术,或行PTCD.结果 共有39例予以切除.其中,27例切除后生存在18个月以上;39例术后血清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肝门部胆管癌应争取手术切除,合理的联合肝叶切除能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王玉海 《华夏医药》2006,1(5):360-361
肝门胆管癌又称Klatskinlin瘤。占肝外胆道肿瘤的58.75%。是起源于肝总管及左右肝管的上皮细胞腺癌u,CT检查能定位。观察病变大小和浸润范围。现将其诊断价值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翰林  杜竞辉 《江苏医药》1993,19(4):176-178
本院1989~1990年间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23例,占同期胆管癌的74.52%;手术切除14例,切除率60.87%,其中根治性切除12例。姑息性切除2例。切除组除2例失访外,随访3个月~2年,1例姑息性切除者术后6个月死亡,余均健在,疗效优于非切除组。作者认为对该病应持积极切除态度,为达到根治应常规行肝方叶部分切除,必要时行相应的半肝切除,胆管干切除应力求广泛,并同时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32例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07年12月3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剖腹探查取活检7例(21.9%),平均存活时间为54d。单纯胆管引流7例(21.9%),平均存活时间为5.6个月。手术切除加吻合18例(56.3%),平均存活时间为18.3个月。结论影像学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外科手术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胆道引流亦可延长患者生存期;综合治疗是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外胆管癌,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肝门部胆管癌占胆管癌总数的50%以上[1].在各类胆管癌中发病率最高,处理最为困难,预后亦较差.未进行治疗者通常只能生存3个月到1年[2].1965年klatskin[3]首先描述此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肝门部胆管癌曾被认为是一种发病率低、诊断困难、难以获得病理学证据的疾病.随着影像技术的提高,大幅度提高了本病的诊断率.并且通过现有的影像设备对其进展程度可进行有价值的术前评估,同时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本病的诊治水平在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4月至2007年12月3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剖腹探查取活检7例(21.9%),平均存活时间为54 d.单纯胆管引流7例(21.9%),平均存活时间为5.6个月.手术切除加吻合18例(56.3%),平均存活时间为18.3个月.结论 影像学检查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外科手术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胆道引流亦可延长患者生存期;综合治疗是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