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作用机理。方法: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30只,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各60只。通过反复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B3m病毒,建立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模型。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治疗。于实验终点观测各组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死亡率、体重、心脏质量指数变化,SABC法检测小鼠心肌ICAM-1表达水平。结果: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小鼠心肌ICAM-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且心肌病理改变亦较模型组轻微。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可下调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ICAM-1表达水平,减轻炎性细胞损伤和自身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肌康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心肌康的作用机制。方法:给Balb/c小鼠多次接种嗜鼠心肌柯萨奇B3病毒制作慢性VMC模型,首次感染病毒50天后将存活小鼠分为模型组、心肌康组及氯沙坦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干预30天,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未见到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凋亡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心肌康组和氯沙坦组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Fas/FasL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心肌康组和氯沙坦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心肌康能够抑制VMC心肌细胞的凋亡,通过下调Fas/FasL蛋白表达,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肌活力饮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该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动物随机分成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阿霉素,制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各用药组分别予心肌活力饮、黄芪生脉饮灌胃给药。4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3和Fas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凋亡促进基因p53和Fas的蛋白表达增高(P〈0.05)。心肌活力饮(5、10、20g原药材/kg)组大鼠心肌细胞相关凋亡基因p53和Fas的蛋白表达量比模型组减少(P〈0.05或P〈0.01),心肌细胞的凋亡率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肌活力饮可以减少实验性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并且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相关凋亡基因p53和Fas的表达而发挥此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ICAM-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通过反复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B3m病毒,建立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模型。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治疗。于实验终点观测各组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死亡率、体重、心脏质量指数变化,SABC法检测小鼠心肌ICAM-1表达水平。结果: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小鼠心肌ICAM-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且心肌病理改变亦较模型组轻微。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可下调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ICAM-1表达水平,减轻炎性细胞损伤和自身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实验性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B3巾病毒的方式复制重复感染的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2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30只,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各60只。运用光镜、电镜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降低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痛小鼠心脏与体重的比值。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HE、VG染色及超微结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模型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明显改善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的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安静  陈会君 《中医药研究》2011,(9):1086-108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影响,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Balb/c小鼠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B3m病毒方式,建立重复感染早期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30只,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各60只。运用病理学及RT-PCR法,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脏质量指数、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以及心肌组织TNF-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下调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组织TNF-αmRNA的表达,以高剂量组效果为佳。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可下调病毒性扩张型小鼠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抑制小鼠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小鼠外周血γ-干扰素(γ-IFN)水平,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21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30只,模型组及中药高、低剂量组各60只。采用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氏病毒的方式,建立重复感染的早期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中药高、低剂量组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治疗,于治疗4周后观测小鼠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死亡率、体重、心脏质量指数变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外周血Y-IFN水平。结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能促进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γ-IFN诱生,中药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实验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外周血清IL-2水平的影响.方法:21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30只,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各60只.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均通过对小鼠多次腹腔注射柯萨奇B3m病毒的方式,建立重复感染的早期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治疗.于给药4周后检测小鼠外周血清IL-2的含量.结果:血清IL-2的含量模型组及中药高、低剂量组明显增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对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动物实验观测中药益气强心饮对慢性心衰大鼠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结合皮质激素造模法建立慢性心衰阳虚水泛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假手术组,用药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蛋白表达。结果:益气强心饮能明显下调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Fas、FasL基因蛋白表达,疗效等同西药对照组。结论:益气强心饮可调控慢性心衰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治疗及延缓心衰的发展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肌康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心肌康的作用机制。方法:给Balb/c小鼠多次接种嗜鼠心肌柯萨奇B3病毒制作慢性VMC模型,首次感染病毒50天后将存活小鼠分为模型组、心肌康组及氯沙坦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干预30天,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未见到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凋亡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心肌康组和氯沙坦组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Fas/FasL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心肌康组和氯沙坦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心肌康能够抑制VMC心肌细胞的凋亡,通过下调Fas/FasL蛋白表达,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15.
16.
邵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19):147-147
目的:预防与治疗因分娩女性婴儿导致情绪受到刺激,因而引起平衡、调节系统的崩溃,同时促发心理疾病、精神病及躯体病.方法:通过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姿势等改变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结果: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且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等法。本文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调和脾胃的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海南青牛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系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 ,为一新种。民间用以治疗关节疼痛和筋骨损伤。主要含有甾酮类、生物碱等化合物。为探讨海南青牛胆中挥发油成分 ,对其藤茎进行了挥发油的研究 ,通过GC MS Computer进行测定分析 ,从中共鉴定出 2 0个化合物。1 材料及样品的制备原材料采集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乡 ,经海南师范学院钟义教授鉴定为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取该植物藤茎经切片、干燥 ,粉碎成…  相似文献   

20.
方证相对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以间接致思的思维方式探求人体生理、病理及防病治病规律,开展方证研究也应遵循中医学的本原思维模式。方随证出,因证变化而药物组成变化是方证对应的一般规律,称之为“方证相对论”。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是非线性的、多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应体现当代医学最新成就。从中药分子水平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阐明方剂作用机理以求得方证的最佳对应和变化规律,应是方证研究深化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