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使用单次腹腔注射大剂量链尿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10只、糖尿病组(DM组)20只;给予糖尿病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60mg/kg),同时给予对照组大鼠相同剂量的柠檬酸钠缓冲液,3d后测空腹血糖,血糖≥16.7mmol/L大鼠入选为糖尿病组模型。后观察大鼠一般指标(精神、皮毛光泽度、血糖、体重、饮食量、饮水量等),8周时取出膀胱测残尿量、膀胱湿重、行HE染色。结果3d后糖尿病组大鼠糖尿病成模率达到90%,8周后血糖值稳定,糖尿病组膀胱HE染色有明显病理改变。DM组中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成模率为100%。结论通过单次大剂量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60mg/kg)可快速制备稳定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且在此基础上诱导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成功率高,在8周时其成模率可达100%。是目前一种简便、快速获取稳定糖尿病神经源性性膀胱大鼠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糖尿病(DM)患者膀胱功能失代偿期的变化,我们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模型中评估了DM大鼠失代偿期的病理生理特征。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STZ(55 mg/kg)建立DM模型。通过尿流动力学实验检测DM大鼠膀胱功能;通过HE染色观察膀胱上皮结构变化;采用Masson染色和Western blot研究膀胱逼尿肌病理改变和肌肉含量变化;利用天狼星红染色,改良Gordon-Sweet染色和弹性纤维染色检测膀胱细胞外基质(ECM)纤维成分的变化。结果:膀胱尿流动力学结果显示,DM大鼠(STZ注射后3个月)排尿频率下降,膀胱容量增加,膀胱顺应性下降,随着DM时间进一步增加(STZ注射后5个月),膀胱功能进一步下降。HE染色结果提示,5个月DM大鼠膀胱上皮褶皱减少,黏膜固有层变薄,膀胱上皮结构缺陷更加明显。膀胱Masson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个月DM大鼠逼尿肌体积明显缩小,肌束排列紊乱,膀胱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膀胱ECM纤维的病理学染色显示,DM大鼠膀胱中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结构断裂,含量均减少,且在5个月DM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理想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再分为正常组(CN)和糖尿病组(DM),每组各15只,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8、12及16周注射阿朴吗啡(APO,80μg/kg)观察大鼠阴茎勃起情况,制备糖尿病性ED大鼠模型。结果DM组在8、12、16周注射阿朴吗啡后勃起次数分别为1.0±0.0、1.0±0.0、1.0±0.0,勃起率分别为33.3%、21.4%、14.3%,ED发生率分别为66.7%、78.6%、85.7%,CN组勃起次数分别为2.2±0.8、2.3±0.8、2.0±0.7,勃起率均为100%,ED发生率为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STZ 65 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安全有效,颈部皮下注射APO 80μg/kg筛选糖尿病ED大鼠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4.
背景: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电针能够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大鼠膀胱功能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暴露T8椎体下脊髓;模型组建立T8椎体下脊髓横断损伤模型;电针组建立T8椎体下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后第19天给予电针干预,选择“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20 min/次,1次/d,连续干预10 d。干预结束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1)尿流动力学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漏尿点压、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最大压力均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漏尿点压、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最大压力均下降(P <0.05);(2)苏木精-伊红染色: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固有膜被破坏,逼尿肌肌束肥大,肌纤维排列紊乱,组织水肿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排列相对规则有序,膀胱纤维化及组织水肿程度相对减轻;(3)Masson染色:模型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纤维化程度较重,电针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纤维化程度轻于模型组;(4...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大鼠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檗碱75、150及300mg.kg-1组、罗格列酮组六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mg.kg-1),成功造模后小檗碱各组及罗格列酮组分别灌胃给予75、150、300mg.kg-1小檗碱以及4mg.kg-1罗格列酮,连续6w后检测大鼠血糖、体重,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糖与C反应蛋白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各组血糖与C反应蛋白活性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檗碱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和C反应蛋白,减轻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6.
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和NO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神经生长因子 (NGF )对糖尿病的治疗中 ,NGF除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外 ,可能对糖尿病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和NO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链脲佐菌素诱导SD大鼠糖尿病模型 ,成模 2月后 ,用NGF肌注治疗 1月 ,观察各组脾细胞增殖能力、脾细胞培养上清IL 2水平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及NO的变化。结果表明 ,糖尿病鼠的脾细胞增殖和分泌IL 2能力下降 ,经NGF治疗后可使其上调。而NGF的治疗对糖尿病鼠的高血糖和高NO水平无效应。说明NGF能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细胞免疫状态 ,此种改善可能有助于其神经功能的修复。但NGF不能影响NO的水平 ,因而对糖尿病其他症状的改善可能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小檗碱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大鼠成模两周后,小檗碱组灌胃给予小檗碱(200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双蒸水,三组均每日一次,连续2周,比较各组体重及血糖变化。之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其肠系膜、各级血管及其周围组织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肠系膜各级血管管径及血管和周围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实验28天后体重减轻(P<0.01),血糖升高(P<0.01)。二、三级动静脉管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或P<0.01);血管弹性膜分层不清,内膜白细胞黏附增多;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皱缩,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神经节肿胀。小檗碱组较模型组体重、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但三级动脉管径和二级静脉管径较模型组明显收缩(P<0.05或P<0.01);而且小檗碱组较模型组血管弹性膜分层清晰,内膜白细胞黏附减少;脂肪细胞形态、炎性细胞浸润及神经节形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小血管和微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良君  杨亮  刘学政 《解剖学研究》2011,33(4):248-251,封4
目的 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BR)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 1,GLUT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肾保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用其防治糖尿病肾病打下理论基础.方法 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胃肠神经元、肠系膜和心脏微血管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15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12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和小檗碱组(n=6)。成模2周后小檗碱组以小檗碱溶液(200mg/kg)灌胃2周,模型组灌胃等量双蒸水。同批次普通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对照组(n=6)。给药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毛色、体重和血糖,并取各组大鼠胃壁、肠系膜和心脏制备组织病理切片。通过甲苯胺蓝-伊红染色观察其胃体、胃底黏膜下神经元尼氏体数量及肠系膜微血管和心肌微血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各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28天后,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饮水、排尿量增加,毛色暗哑,尾部变黑,体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小檗碱组较模型组大鼠毛色有光泽,尾部黑色现象有所减退,但体重及血糖水平改善均不明显(P均0.05)。模型组大鼠胃体、胃底黏膜下神元尼氏体数量较对照组减少甚至消失,肠系膜微血管皱缩且瘀血严重,心肌微血管肌层变薄。小檗碱组胃壁神经丛尼氏体数量较模型组增多,肠系膜微血管变形、瘀血及心肌微血管情况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结论:小檗碱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胃壁神经及肠系膜和心脏微血管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黄素对大鼠离体胃平滑肌条收缩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明  徐志立 《医学信息》2009,22(5):790-791
中草药大黄是中医临床下法方剂大承气汤的代表性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腹症。整体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大黄可增强肠道蠕动^[1],其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蒽醌类衍生物,包括番泻甙类和大黄素。有研究证明大黄和番泻总甙对豚鼠结肠带细胞电活动具有促进细胞去极化,显著增加峰电位和发放频率的作用^[2]。但对于离体胃平滑肌条收缩性的研究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用低硒饲料饲喂大鼠两个月,制备自由基损伤模型。向饲料中分别或联合添加0.25ppm亚硒酸钠.2.66Ppm氯化铜,均能显著改善致损心肌的心肌收缩性能,使主动咏流量、冠脉流量,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脉压.左室最高压,左室舒末压,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等9项指标一致向正常方向转化。而且能显著减轻离体心脏在灌流过程中出现的心肌自然衰竭。两种微量元素联合应用的效果比单独应用时更为显著。以上结果提示铜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中心,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各通过其酶清除自由基,导致心肌收缩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对糖尿病小鼠生精功能和睾丸m6A甲基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8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注射后第2、4、6、8周检测血糖及体重;第8周采用精子计数法检测小鼠精子数量,HE染色检测精子存活率及睾丸形态,称量睾丸、附睾的重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睾丸中m6A甲基化酶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显著增高,体重降低(P<0.01);睾丸及附睾重量显著下降(P<0.01)、精子数量显著下降(P<0.05);睾丸形态结构破坏,生精小管萎缩,管腔直径变小,各级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管腔内精子数量减少;睾丸m6A甲基化酶METTL3、FTO、YTHDF3 mRNA表达降低(P<0.05);METTL3、FTO蛋白质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出现生精障碍,其生精障碍可能与睾丸内m6A甲基化酶METTL3以及FTO的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3.
<正>目的:探讨荚膜黄芪活性成分黄芪多糖(APS)抗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以及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处理10周龄SD大鼠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正常对照+APS处理组和2型糖尿病+APS处理组。后两组动物以APS(400mg/Kg/天)灌胃5周,前两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5周。测定各组血糖、血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组织PTP1B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戴氏绿僵菌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多次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玉型糖尿病模型,观察模型小鼠体重变化,检测空腹血清葡萄糖,免疫器(脾脏、胸腺)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C4 的含量等。结果:戴氏绿僵菌多糖能够改善模型小鼠体重;降低模型小鼠血糖含量,中、高剂量的多糖均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T、B 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高剂量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脾脏指数和血清中IgG、C3、C4 的含量(P<0.01);中、高剂量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胸腺指数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P<0.01)。结论:戴氏绿僵菌多糖可增强STZ 诱导的玉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和降低玉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含量。  相似文献   

15.
<正>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损害的形态学影响,探讨黄芪多糖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APS对照组、2型糖尿病+APS组。连续灌胃5周后处死大鼠,其中每只大鼠左眼做视网膜组织切片、右眼视网膜消化铺片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基底膜结构正常,血管无狭窄及闭塞。2型糖尿病组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明显凋亡,可见毛细血管局部扩张、膨隆、微血管瘤形成及渗透性改变,多处局灶性多形核白细胞阻塞管腔,偶见闭塞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表明小檗碱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但小檗碱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尤其是肝脏脂诱性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模型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以高脂饮食及结合小剂量链脲菌素的方法建立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模型。建模后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胰岛素抵抗组给予高脂饮食,2型糖尿病组给予高脂饮食+小剂量链脲菌素,2型糖尿病小檗碱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小剂量链脲菌素+小檗碱,治疗9周。 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组地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α,β/d,酰基辅酶A氧化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和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的表达降低(P < 0.05),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脂蛋白脂酶,脂肪酸转运者(FAT/CD36)和脂肪酸结合蛋白(ap2)的表达增加(P < 0.05)。结果证实,小檗碱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并逆转了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的受体及其靶基因表达的改变,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地鼠脂诱性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与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的受体及其靶基因表达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 2 (interleukin - 2 ,IL - 2 )是机体复杂免疫网络中起调节作用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IL -2与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目前有关IL - 2对心脏的直接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 2对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酶解分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模型 ,用视频跟踪计算机系统记录测定单个心室肌细胞收缩反应。心肌细胞收缩参数包括最大收缩幅度 (dL)、细胞最大收缩速度 (+dL/dtmax)、细胞最大舒张速度 (-dL/dtmax)、舒张末期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物对电刺激大鼠离体左心室乳头肌收缩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备大鼠离体左心室乳头肌条,用Muscle Research System记录电刺激(频率1 Hz、波宽5 ms)诱导心肌收缩张力。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用30μmol/L内源性NOS抑制物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孵育乳头肌60 min后,肌条对电刺激收缩张力明显降低;用相同浓度的外源性NOS抑制物NG-硝基-L-精氨酸孵育60 min,均可产生与ADMA相似的抑制作用。用1 mmol/L一氧化氮(NO)合成前体L-精氨酸或10μmol/L NO供体硝普钠预孵育肌条15 min,再与ADMA共孵育60 min,均可逆转ADMA对心肌收缩的抑制作用。用10μmol/L蛋白激酶C抑制剂chelerythrine或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预处理,亦可逆转ADMA的抑制作用。结论:NOS抑制物对电刺激大鼠离体左心室乳头肌收缩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减少NO生成、活化蛋白激酶C、使氧化应激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berine,Ber)对冈田酸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er组,用侧脑室微量注射冈田酸(okadaic acid,OA,0.4 mmol/L,1.5μl/次,共3次)建立AD模型,Ber组是在模型制作前后灌胃(100mg/kg/d,共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Bieischowsky镀银改良法观察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s)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au-Ser396和pTau-Ser40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各时间段的逃避潜伏期均延长,脑内出现较多NFTs,皮层和海马神经元pTau-Ser396/404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Ber组大鼠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脑内NFTs的数量减少,pTau-Ser396/404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P<0.05)。结论:小檗碱可明显改善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Tau磷酸化水平,减少NFTs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血清炎症因子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9例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组49例予小檗碱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glucose,2h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餐后1 h胰岛素(1 hour postprandial insulin,PINS1h)、餐后2 h胰岛素(2 hours postprandial insulin,PINS2h)、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CRP,IL-6,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PG,FINS和HbA1c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INS1h和PINS2h改善明显,且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炎症指标CRP和TNF-α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RP,TNF-α和IL-6下降明显,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檗碱联用二甲双胍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餐后血糖及FINS,可改善餐后胰岛素分泌;同时减少糖尿病患者体内CRP,IL-6及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