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但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三组;幽门螺杆菌阳性以快速尿素酶试验为诊断标准.结果 4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为42.7%;老年患者显著多于非老年患者;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反流性食管炎组、Barrett食管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7.6%、39.9%和35.4%;其中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反流性食管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组差异无显著性;经Person相关分析,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负相关,与Barrett食管亦呈负相关;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LA-A级、LA-B级、LA-C级、LA-D级患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1.4%、38.6%、37.5%和33.3%;各级间比较显著无差异性.结论 HP感染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保护因素,一旦胃食管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损伤已形成,其严重程度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3.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是抗反流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食管和胃连接处是一个解剖上复杂的区域,包括食管下段括约肌(LES)、膈肌脚、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底之间的锐角、贲门,上述各部分形成食管抗反流屏障。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癌,必须切除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破坏了正常的形态、结构,抗反流屏障不复存在,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在胃底、贲门癌患者中发病率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4.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与食管交界处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碍而导致的胃、十二直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组织粘膜损害。临床上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严重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虽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法很多,但疗效欠佳。近几年本院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胃镜下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同时合并胃十二指肠疾病进行研究。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占同期胃镜检查人数6.6%,单纯反流性食管主占4.3%,同时合并汪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62.6%;合并消化性溃疡11.3%;合并食管裂孔疝10.4%;Barrett食管1.9%;其它11.4%。结论: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因食管胃连接部防反流机构障碍而导致胃或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从而引起食管炎症,也有人称之为胃一食管反流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灼热、疼痛、反酸、暖气、恶心呕吐等症状。自2002年以来,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与内窥镜检测,结合中医药理论,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反流性食管炎 又称消化性食管炎,为最常见的一种食管炎,系因胃食管连接部的抗反流功能不全,造成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粘膜的炎症糜烂和纤维化等病变.  相似文献   

8.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主要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特别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性病变。药物治疗以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内容物反流,抑制胃酸分泌,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为主。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可增加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胃一食管反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雷贝拉唑是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二药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存在争议。远端胃切除提供了一种评估低胃酸的十二指肠反流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中作用的模型。作者调查了胃十二指肠液反流和食管炎严重性之间的关系,尤其关注了远端胃切除毕Ⅰ式吻合重建后的胰岛素和胆汁酸。28例远端胃切除后发生了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被纳入该研究。内镜检查时吸取食管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并检测其中胰岛素和胆汁酸的浓度。反流性食管炎等级由内镜检查评估并对症状进行评分。此外,对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和COX-2m RNA在食管上皮的表达进行评估。严重食管炎患者与轻度食管炎患者相比,仅在食管…  相似文献   

10.
<正>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及胸痛。临床研究表明,食管内上皮细胞组织增生及自身修复功能的减弱是机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1]。目前临床对该病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案,以减轻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2]。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药  相似文献   

11.
浅谈反流性食管炎的护理刘惠明,李明良,李建芳(南充中心医院)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下端粘膜炎症的食管疾病。多系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减弱,引起胃或肠内容物反流。致使食管粘膜受胃液中盐酸和胃蛋白酶形成食管下端粘膜的炎症。我科近来收...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胃镜检查食管黏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RD)和Barrett食管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GO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远端食管导致的症状和食管粘膜损害(食管炎)。但是,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轻重与粘膜损害的程度并不一致。同样,内镜证实有食管炎的患者也不一定都有严重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为5.8%,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 1.9%[1].近几年来,本科应用泮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并与单用泮托拉唑作为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与非心源性胸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烧心、反酸、胸痛等反流症状或组织损害,常引起食管炎。GERD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胸痛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主要指胸骨后痛。GERD和NERD引起的胸痛常称为非心源性胸痛(noncardiac chest pain,NCCP),即指由胃肠道、精神及肌肉骨骼等疾病引起的胸痛。  相似文献   

16.
反流性食管炎(reflus esoplhagitis,RE)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1]。笔者应用云南白药联合雷贝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据内镜下表现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和糜烂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损害程度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随内镜分级损害越重,其治疗效果越差。本文对87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分级损害程度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张馨 《中原医刊》2005,32(11):48-48
胃食管反流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一个常见原因。小儿胃食管返流可引起顽固性呕吐、呼吸道感染、哮喘、营养不良及贫血等,重者造成反流性食管炎及食管溃疡。因其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不一,现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50例胃食管反流病例,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左金丸加味合洛塞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lmgealrefluxdisease,GERD)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 hagitis,RE)。消化内镜是RE的主要诊断方法。内镜检查食管粘膜有破损者为I也。其主要表现为胃灼痛、反酸、胸骨后灼痛等。最新报道我国患病率为1.92%。目前《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推荐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但存在治疗疗程长,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药副作用多等问题。反流性食管炎中医临床多属肝火犯胃之证。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明显的优势,笔者采用左金丸加味配合口服洛塞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6例,并与单纯使用洛塞克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造成食管及咽喉、呼吸道化学性、炎症性改变,引起反酸、烧心、胸痛、声嘶、慢性咳嗽、哮喘发作等系列症状的疾病.临床上按内镜下食管下端黏膜是否存在损伤分为糜烂性食管炎(即反流性食管炎,EE)和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2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