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头痛,伴咳嗽,体温37.4 ℃,偶有呕吐,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WBC)24.4×109/L,血红蛋白(Hb)150 g/L,血小板计数(PLT)130×109/L,给予抗生素治疗3 d,咳嗽,发热等症状消失,仍觉头痛,为明确诊断来我院,血常规检查:WBC 14.2×109/L,Hb 128 g/L,PLT 1800×109/L,以血小板增多待查收入我院血液科.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 患者女,71岁,主因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0年,白细胞增高1个月,于2008年1月9日再次入院.患者曾于1998年8月因拔牙后出血不止,当时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2×109/L、血红蛋白127 g/L、血小板1300×109/L,入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经骨髓检查诊断为ET,予羟基脲治疗,血小板接近正常后出院.  相似文献   

3.
张川 《重庆医学》2008,37(10):1065-1067
目的探讨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血小板数(PLT)对血清钾测定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中度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PLT>400×109/L)、36例轻度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PLT 300~400×109/L)、82例血小板数正常(PLT 100~300×109/L)和21例血小板数减低(PLT<100×109/L)患儿,分别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血清和血浆钾,用SYSMEX XS-800i电阻抗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结果中度反应性血小板增高症组和轻度反应性血小板增高症组血清钾明显比血小板数正常组和血小板数减低组高(F=11.83,P<0.01),血清钾分别为(5.05±0.93)mmol/L、(4.66±0.62)mmol/L、(4.26±0.54)mmol/L和(4.28±0.58)mmol/L;而血浆钾4组比较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F=0.27,P>0.05)。当PLT>300×109/L时,血小板数与血清钾呈正相关,血清钾^Y(mmol/L)=0.002 1X 3.87(PLT×109/L),r=0.78。无论中度反应性血小板增高症组还是轻度反应性血小板增高症组,其血清钾均高于血浆钾(t=2.75~3.02,P<0.01~0.005),而血小板数正常组及减低组血清钾与血浆钾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血小板数对血清钾测定有正干扰——可因人工分离血清而引起血清钾假性增高;在高血钾症的诊治过程中,应排除假性高血钾症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数变化与临床关系分析(附364例检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俊琳 《广西医学》2000,22(2):267-268
为探讨血小板数量变化与临床关系,笔者采用日产F-800血细胞计数仪,血清钾测定用美国康宁公司生产CIBA-CORNING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本院1996~1997年364例血小板数不同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小板增高者280例.>300×109/L177例,>400×109/L74例.>500×109/L29例,以中等量增高为主.血小板增高者血清钾相应增高,可出现高血钾症,但临床上呈现假性高血钾症.本组血钾变化经直线回归分析为正相关关系.且感染是导致血小板增多的重要原因.而血小板增高见于22种疾病,以急性感染,尤以肺炎、上感、支气管炎、胃肠炎、脑炎及结核病为多见.疾病好转时,血小板数恢复正常,属应激性反应.而在急、危、重患儿中,既有血小板增高者,也有血小板减少者,尤以血小板<80×109/L者病情重笃,死亡者较之血小板增多者为多.值得临床注意.认为(1)血小板数明显减少的患儿,应加强监护,以及时发现危重症状与体征的变化,争取时间抢救生命,以减少死亡.(2)感染是血小板增高的重要原因.血小板数与血清钾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临床上出现高血钾症患儿除应注意溶血及肾功能不全外,尚应注意因血小板增高而出现的假性高血钾症,以免影响临床诊治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62岁,因"左侧胸痛3个月"入院,胸部CT示:左侧胸膜多发结节.穿刺活检确诊:胸膜间皮瘤.化疗前血常规示:白细胞(WBC)7.6×109/L,中性粒细胞(N)4.7×109/L,红蛋白(Hb)132 g/L,血小板(Plt)285×109/L.给予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顺铂60 mg/m2,给予补充叶酸及VitB12,口服地塞米松.化疗后第6天出现腹泻,为稀水便,每天4~8次,伴发热,体温38.2 ℃,咳嗽,咯痰,为白色黏液痰.查血常规示:WBC 0.6×109/L,N 0.1×109/L,Hb 130 g/L,Plt 70×109/L,诊断为:化疗后骨髓抑制Ⅳ度、化疗后胃肠道毒性Ⅲ度,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6.
资料与方法 2001年3月~2008年4月血小板增多症患儿126例,男86例,女40例,年龄1个月1例,~1岁41例,~3岁27例,~6岁29例,~13岁28例,中位年龄3.3岁。诊断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研究组(PVSG)1997年修订本病的诊断标准:血常规血小板≥500×10^9/L为血小板增多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儿童急性白血病(AL)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结果提出预防护理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40例儿童AL患者,分为呼吸道感染组(72例)和非呼吸道感染组(68例)。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儿童AL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  结果  重度贫血、白细胞计数>10×109/L或<2×109/L、血小板<20×109/L、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延长、化疗方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儿童白血病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贫血(OR=2.440, 95% CI:1.073~5.546)、血小板<20×109/L(OR=1.972, 95% CI:1.061~3.663)、低蛋白血症(OR=2.959, 95% CI:1.115~7.853)、IA化疗方案(OR=3.799, 95% CI:1.207~11.957)是影响儿童AL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儿童AL合并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重度贫血、血小板<20×109/L、低蛋白血症、IA化疗方案,临床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资料与方法 2004年9月~2009年9月收治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5~56岁,中位年龄36.5岁.入院时所有患者均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大多数患者在血小板减少前并没有检测肝炎病毒.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中位数17(3~65)×109/L.肝炎病毒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除满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要求外,还需满足:①肝炎病毒感染发生于血小板减少前或同时发现;②血小板减少程度与肝病严重程度不匹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羟基脲加不同干扰素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9例PT患者分为单用化疗组、α干扰素组、γ干扰素组,每组均包括有临床症状组及无临床症状组。结果:有临床症状组的患者发病时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无临床症状组(P<0.01),三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063.00±576.50)×109/Lvs(754.50±459.43)×109/L,(1176.00±345.60)×109/Lvs(464.81±238.02)×109/L和(1135.00±272.70)×109/Lvs(438.64±148.87)×109/L,总有效率分别为70%、80.0%和100%(P<0.01)。对α干扰素无效的2例患者改用γ干扰素,结果1例缓解,1例进步。结论:对于PT患者,α干扰素组与γ干扰素组疗效优于单用化疗组;对于α干扰素疗效欠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改用γ干扰素,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德国产HemoTec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对33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继发血小板增多症16例)进行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单采术前血小板计数818~2 230×109/L,33例中28例进行2次单采术,5例进行3次单采术,间隔2~3 d。抗凝剂为枸橼酸-葡萄糖抗凝溶液A(ACD-A),其与全血比例为1∶8~11,全血流速40~65 ml/min,收集血小板比例占循环血液中血小板的40%~65%。单采过程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ACD-A过量反应、分离套件是否堵塞等情况。单采后口服羟基脲治疗,1月后复查血小板计数。结果每次单采后收集血小板悬液体积398~614 ml,采集血容量5 549~9 195 ml。血小板单采术后患者血液循环中血小板计数为208~522×109/L,1月后复查血小板计数示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明显反跳,至590~668×109/L。分离单采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分离套件未发生堵塞情况。结论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疗效确切、快速、安全,是血小板增多症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