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酪氨酸磷酸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后调节机制在调控人体新陈代谢稳态中起重要作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负调节作用使其成为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综述了PTP1B的结构特征、对胰岛β细胞数量、分泌功能及β细胞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提示PTP1B抑制剂对保护β细胞及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作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中一员,在胰岛素和瘦素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的负调控作用。最近研究表明,PTP1B与内质网(ER)应激、胰岛β细胞增殖以及胰岛素分泌有重要的关联;且与2型糖尿病(T2DM)和肥胖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靶向抑制剂已成为治疗这些代谢性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以PTP1B的结构特点及其与T2DM和肥胖症的关系为基础,根据结合位点将PTP1B抑制剂进行分类,并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靶向PTP1B的抗T2DM和肥胖症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豹皮樟总黄酮(TFLC,Total Flavonoids of Litsea Coreana)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SD大鼠胰腺的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以本实验室改良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分别采用小剂量TFLC(STFLC)和大剂量TFLC(LTFLC)治疗6周。取胰腺组织作胰岛素的免疫组化、氧化应激指标(GSH、T-SOD、Mn-SOD和T-AOC)和PTP1B的蛋白表达分析。结果 TFLC治疗组胰岛面积显著增加,胰腺的氧化应激明显减轻,胰腺中PTP1B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有一定的剂量效应。结论 TFLC具有明显的保护胰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胰腺中的氧化应激和PTP1B蛋白表达有关,且表现为一定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在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正常人血清PTP1B水平,分析PTP1B水平与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PTP1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升高更为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P1B水平与BMI(r=0.52,P0.05)、HOMA-IR(r=0.64,P0.05)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PTP1B水平升高,在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治疗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大家族,是信号转导途径中的重要调节因子.最近的小鼠基因敲除实验发现,PTP1B极有希望成为开发抗糖尿病/肥胖症药物的作用靶点.PTP也参与体内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特异抑制单个PTP同工酶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得以鉴定,并取得重要进展.本文概述PTP的基本结构、作用特征及其在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地位,并对其小分子抑制剂的治疗用途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胰岛素抵抗或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抵抗作为T2DM病发的关键要素及明显特点,主要作用于肝脏、肌肉、脂肪等外周靶器官、组织,可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敏感性,致使胰岛素无法产生正常生理效应。肝脏作为机体维持血糖稳态的关键器官,在患者餐后血糖浓度明显增加时,在胰岛素作用下肝脏可有效降低血糖。相反,在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增强肝糖原及糖异生的作用,生成葡萄糖运送至血液中,从而维持血糖稳定。分子水平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一个发病机制是胰岛素信号通路障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 1B,PTP1B)是胰岛素信号转导过程中的负调节因子,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治疗靶点。在肝脏发生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PTPIB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可以将胰岛素受体及受体底物去磷酸化,并影响PI3K/Akt胰岛素信号转导下游相关信号因子的表达,有效降低葡萄糖的吸收作用。该文重点概述以PTPIB为靶点的相关中药对胰岛素干预HepG2细胞的调节作用,探讨相关中药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相关药物细胞水平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TP1B并在猴肾成纤维细胞COS-7中稳定表达,分离纯化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进行酶活性测定及抑制剂的初步实验。方法应用RT-PCR从2型糖尿病患者的外周血总RNA中扩增出PTP1BcDNA全长序列,并在基因上下游分别引入BamHⅠ、EcoRⅠ两个酶切位点,酶切后定向导入pcDNA3.1/Hismyc-B多克隆位点,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TP1B,转染COS-7细胞,G-418筛选2周后取细胞裂解上清液经Ni2+亲和层析柱纯化后,测定了其酶活性及小分子抑制剂钒酸钠的IC50。结果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扩增得到1301bpPTP1BcDNA全长序列,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表明hPTP1B已克隆到pcD-NA3.1/Hismyc-B中。RT-PCR和免疫印迹表明转染成功。酶活性实验初步显示rhPTP1B的活性随酶浓度增加而增加,随PTP1B的特异性抑制剂钒酸钠的浓度增加而减少。结论获得具有酶活性的融合蛋白rhPTP1B,为进一步筛选其特异性抑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栗色鼠尾草 Salvia castanea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的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人源PTP1B的体外抑制活性筛选模型,利用该模型对HPLC分离的栗色鼠尾草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的追踪分析并进行结构确认,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从栗色鼠尾草根的甲醇提取物中鉴定获得了2个活性化合物,分别为已知化合物二氢丹参酮Ⅰ与丹参酮Ⅱ-A,其IC50分别为34.01 μmol/L和44.16 μmol/L。分子模拟对接分析揭示了两个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及作为氢键受体的邻醌结构均有利于与PTP1B的活性位点口袋产生亲和作用。结论 丹参酮类化合物对PTP1B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并可能成为开发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新资源。  相似文献   

9.
张丽娟  邹大进 《上海医学》2006,29(10):758-760
以目前的发展趋势,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亿2型糖尿病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干预研究非常迫切。由于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胰岛素的作用受损,因此研究的重点在于对胰岛索信号转导的深入认识,并找到合适的药物干预靶点。现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1B,PTP1B)在胰岛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其特征是外周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作用,大约有90%~95%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胰岛素抵抗,在分子水平表现为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信号转导缺失。蛋白酪氨酸的磷酸化水平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调节因素,它由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PTP)共同调控.近年研究发现,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可以去磷酸化蛋白酪氨酸,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重要的负调控作用。因此明确PTP-1B与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关系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其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了一个与肥胖症和Ⅱ型糖尿病有关的基因。该基因编码一种称作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的酶,并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相互作用而在调节胰岛素耐受性和敏感性中起作用。此发现可以导致治疗这类疾病的新药产生。  相似文献   

12.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是细胞代谢、信号传导及细胞周期调控的重要调节步骤。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属于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家族,是在体内广泛表达的胞内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由PTPN1基因编码,PTP1B通过对胰岛素受体激酶(insulin receptor kinase,IRK)或IRK活性片段的磷酸化酪氨酸残基去磷酸化作用对胰岛素信号传导进行负调节:PTP1B表达的改变,与人类的多种疾病相关,包括2型糖尿病和癌症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TP1B在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和能量代谢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0例结肠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结肠腺组织中PTP1B蛋白的表达变化,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PTP1B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远癌结肠腺组织(P<0.05);同时,PTP1B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类型,Dukes分期,癌转移和肿瘤直径大小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TP1B蛋白高表达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P1B蛋白的高表达可以反映结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在结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能为结肠癌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京尼平苷为原料通过还原胺化反应合成拟生物碱的方法。  方法  京尼平与胺类化合物在氰基硼氢化钠存在下进行还原反应:京尼平与芳基乙胺的甲醇溶液混合后,加入过量氰基硼氢化钠,放置室温下反应3d,产物经石油醚-异丙醇-二乙胺,石油醚-乙酸乙酯等洗脱分离。  结果  合成共得到9个拟生物碱并对部分拟生物碱进行活性筛选,找到治疗Ⅱ型糖尿病的PTP1B抑制剂。  结论  部分受试化合物对PTP1B有抑制作用。一系列活性衍生物的获得为化合物结构及其生物活性间的构效关系研究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寻找具有更高活性的PTP1B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传统的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依赖于对胰岛素的调节,存在多种副作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是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2型糖尿病治疗靶点。恩格列净,作为一种批准上市的SGLT-2抑制剂,在糖尿病治疗中显示出很好的降糖作用和安全性,被广泛应用。恩格列净还具有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细胞凋亡等功能。本文对恩格列净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进展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扩大恩格列净适应证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异常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代谢性疾病,胰岛素的缺失或相对不足是糖尿病发生的主要机制,目前主流治疗方法以增加机体葡萄糖利用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量来控制血糖。钠- 葡萄糖共同转运体2(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抑制剂是临床治疗2 型糖尿病的一类新型口服药物,目前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二线辅助用药,其不同于传统胰岛素的降糖机制而受到关注。随着临床治疗的应用,临床科研者发现SGLT2 抑制剂不仅在治疗2 型糖尿病方面表现出强力的降糖效果,同时在对伴或不伴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肝肾等重要器官损伤也有额外的保护作用,然而SGLT2 抑制剂器官保护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也伴有较明显的副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SGLT2 抑制剂的作用及机制被进一步发现。该文主要总结了SGLT2 抑制剂在降糖、改善心脑血管病变、肾损伤保护、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以及潜在器官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付子康  李海英  李屏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2):1493-1499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疾病进展中互为因果。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新型口服药物,通过阻断肾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进而增加尿葡萄糖排泄,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证实SGLT2抑制剂除发挥降糖作用外,还可在冠心病治疗中获益。本文主要对SGLT2抑制剂治疗T2DM合并冠心病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共同探讨葛根黄芩黄连汤(GHHT)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葛根、黄芩、黄连、甘草4味中药所含的活性成分。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搜索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蛋白靶点;利用Pharmmapper平台,预测GHHT所含活性成分所作用的人类蛋白靶点。分析二者靶点的重复情况,并将重复靶点进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的网络图。通过Enrichr平台对关键基因作用的靶向细胞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活性成分101种,相关靶点155种,与2型糖尿病相关靶点500种,共有26种靶点重复。结论 GHHT可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机制治疗2型糖尿病;并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GFβR1)改善糖尿病肾病;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通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管藻总酚(total phenols from Polysiphonia urceolata,TPPU)对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糖耐量及空腹血糖的影响,并探讨其降糖作用机制。方法观察TPPU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测定TPPU对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抑制活性;正常小鼠ig给药,测定空腹血糖和糖耐量;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ig给药,测定空腹血糖及糖耐量。结果TPPU15g/L能够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率达75.12%;有明显的体外抑制PTP1B活性的作用,其IC50为5.7μmol/L;TPPU对正常小鼠无降血糖作用,但可使糖耐量曲线趋于平缓;能够显著提高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糖耐量,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结论TPPU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亲和能力比单磷酸化酪氨酸底物高的原因。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来研究上述两种底物与PTP1B相互作用的差异。结果: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和单磷酸化酪氨酸底物对PTP1B骨架运动影响模式相近。但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可以增强底物与PTP1B的Asp48之间的形成氢键的概率。能量分解分析表明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两个双磷酸化酪氨酸与PTP1B之间的强静电作用是导致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PTP1B相互作用能的主要原因。结论: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PTP1B比单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亲和力高的主要原因是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PTP1B中Asp48强氢键作用以及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的两个双磷酸化酪氨酸与PTP1B之间的强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