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医院医患双方对于门诊服务中各环节的满意程度和预约挂号的需求和偏好,为促进医院预约挂号服务提出建议。方法:利用自设问卷收集资料,现场调查1000名门诊就诊患者、200名出诊医生对于门诊服务各环节满意程度和对于预约挂号的需求和偏好。结果:患者对于候诊时间与等待时间有关的服务环节满意度较低,医生对门诊服务流程满意度也较低;医患双方对医院现行预约挂号服务总体比较满意,但仅有35%的受访患者使用过预约挂号服务,54%的患者使用现场预约方式;不同的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挂号方式的偏好并不完全一致,对时间成本比较敏感的职业和年龄群体更倾向于能自主选择就诊时段的分时段预约挂号方式;超过90%的医生认为有必要提供各种形式的专家门诊预约挂号;仅57%的医生认为有必要在普通门诊开展复诊预约挂号。结论:候诊时间长已成为影响门诊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措施继续提高预约挂号比例,预约挂号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数字医学》2010,(3):63-63
只需办理一张诊疗卡,患者即可享受预约挂号、自助挂号、交费等多项便捷服务。据了解,经过前期试运行,湘雅二医院门诊诊疗一卡通信息系统日前在门诊所有科室上线。这一新的诊疗模式通过预约诊疗、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时间,让医生看病效率提高了50%,有效缓解了患者“看病难”。  相似文献   

3.
孔勤  孙宏国  刘斌 《中国病案》2013,(3):10-12,7
面对日益严峻的门诊“挂号难”问题,我院在已建立预约挂号系统的基础上,改造门诊挂号流程,统一管理门诊号源,优化医师资源配置,完善医师出/停诊管理机制,研究“有序挂号”管理模式。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门诊挂号等候情况明显改善,分时就诊、有序就医的门诊建设思路得以初步体现。其中,每日挂号高峰期缩短至3.5小时,比以前减少22.2%,患者平均挂号候诊时间降至43.19分钟,预约比例达35.21%,且八成以上的预约患者可以做到按时就诊。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成为日后努力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浙江省城市社区基层医生对家庭血压自On,0的认知情况。方法选择杭州市下城区参加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高血压社区控制技术对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基地建设的影响研究》的干预组和对照组的138名社区医生,对两组社区医生进行中国家庭血压测量现状“医生版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收到有效问卷132份,其中干预组70份,对照组62份。在家庭血压自测的认知上,干预组社区医生优于对照组,其中:80.0%(56/70)干预组医生和62.9%(39/62)对照组医生在日常门诊工作中经常建议高血压患者进行家庭血压自测;正确选择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间在早晚进行、每次测量2—3遍、记录3次血压值,以及家庭自测血压诊断标准为血压≥135/85mmHg(1mmHg=0.133kPa)的干预组和对照组社区医生分别为:67.1%(47/70)和32.3%(20/62)、55.7%(39/70)和29.0%(18/62)、92.9%(65/70)和66.7%(40/62)、38.6%(27/70)和6.4%(4/62),以及57.1%(40/70)和38.7%(2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血压测量的频率,92.9%(65/70)的干预组医生和67.7%(42/62)对照组医生认为控制不佳的患者应每日一测,81.4%(57/70)干预组医生和14.5%(9/62)对照组医生认为控制良好的患者应每周一测,87.1%(61/70)干预组医生和35.5%(22/62)对照组医生认为非高血压者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医生普遍认为家庭血压自测简便、真实性强,能提高患者高血压知晓率以及降压治疗的达标率,但是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不够。结论社区医生总体上对家庭血压自测的了解不够、信任不足,经过培训的干预组医生对其的认知高于对照组医生;应普及《中国血压测量指南》培训,提高社区医生对家庭血压自测的认识和信任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痛风诊治决策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国内医生诊治痛风的决策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197名医生进行了关于痛风诊治决策的现场问卷调查,同时收集答卷人的个人资料,通过双变量分析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决策的相关因素。结果 一共收回120份有效答卷。在诊断痛风时,94名医生(78.3%)认为应该检查患者的关节滑液。在治疗急性痛风发作时,如果患者肾功能良好,83名医生(69.2%)首选口服秋水仙碱;如果患者肾功能不全,50名医生(41.7%)首选皮质激素或促皮质激素。在降血尿酸治疗时,99名医生(82.5%)选择的指征不当,107名医生(89.2%)治疗开始得太早,92名医生(76.7%)用药的时间不够长。另外,在开始降血尿酸治疗的同时,仅有17名医生(14.2%)预防急性痛风的发作。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痛风继续教育是医生采取正确诊断方法的相关因素。结论 国内医生诊治痛风的决策与目前国际较为公认的意见并不一致,高质量的医学继续教育有可能提高医生诊治痛风的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预约挂号在门诊老年病人中的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为探索适合老年人群的预约挂号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1年8—1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42例老年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诊老年病人对预约挂号的总体知晓率高达87.60%,但总体使用率却只有16.94%。其中知晓率最高的为114预约平台(48.35%),使用率最高的是医生站复诊预约(6.61%)。老年人主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途径了解预约挂号。结论医生站复诊预约方式比较适合老年病人,医院应加强对预约挂号的宣传力度。开展诊区预约模式将是提高老年病人使用预约挂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工作态度对医生职业形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医生工作态度的调查,了解工作态度对医生职业形象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当前影响医生职业形象的知情同意、医患沟通和服务态度等方面对云南境内2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1000名住院患者及家属和200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72.02%的患者及家属和82.53%的医生认为“医生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并介绍相关诊疗方案”;88.77%的患者及家属,90.96%的医生认为沟通中患者能理解、听懂“医生对疾病的介绍”;在谈到“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的原因”时,40.96%的医生和58.65%的患者及家属都认为是“病人太多、工作太忙、太累”。结论患者对医生的工作态度有较高的满意度,但仍应增加医患沟通的机会和改进沟通技巧,用良好的工作态度赢得形象。  相似文献   

8.
许宝贵  王刚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1967-1970
目的:探讨情感障碍服药依从性的现状。方法:采用依从性调查问卷分别对患者、家属和医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评阅和统计。结果:患者、家属、医生认为患者能按医嘱服药的比例分别是53.5%、44.22%、61.5%,曾经有过忘记服药的比例分别是63%、69.85%、38.5%,曾经有过自行停药的比例分别是65%、68.84%、67%,患者认为药物对他们有帮助的占91%,家属认为患者觉得药物对他们有帮助的占44.2%,情感障碍合并有酒和物质滥用的比例为25%。结论:依从性并不乐观,低依从性应引起广泛的重视。情感障碍合并有较高的酒和物质滥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基层社区医生对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诊治技术需求与了解情况。方法设计了《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诊治问卷》,选择浙江省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生为调查对象。结果对20项常用技术表达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比例较高,其中有7项达到90%以上,有18项达到85%以上,基层社区医生对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防治技术“不了解”的占47%-73%,而对痴呆患者的管理技术“不了解”者高达73%。基层社区医生对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防治知识和相关技术的了解少,但他们对抑郁症和老年期痴呆防治知识有浓厚兴趣,表达出对相关技术的强烈需求。结论基层医务人员作为精神疾病防控、康复的第一线,对相关知识有较强的需求,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把专业知识向基层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EHF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05例EHF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肾脏损伤发生率最高(99.0%),其次为肝脏(83,9%)、血液(83.5%)、心脏(81.5%)、肺(36.9%)损伤;②24.7%患者具有典型5期临床经过,院外误诊率高达63.7%。③本病广州地区常年散发,男性中青年民工农民多发,51.4%患者有直接或间接鼠类接触史。结论:广州地区EHF发病人数逐年增多,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较重,应加强对本病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智能导诊单,优化多检查项目预约模式,解决门诊候诊时间较长、就诊堆积以及患者“多跑路”等问题,提高门诊就诊效率。方法:结合门诊就诊的实际流程,考虑门诊签到、患者人数分布、诊室楼层分布以及检查检验项目时间权重等因素,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门诊就诊环节中,为患者构建智能导诊单。通过对预约模式的再优化,区分多项目预约队列和单项目专病门诊预约队列,优化预约模式。结果:解决就诊堆积问题,实现智能签到入队,缩短就诊等候时间,提高门诊签到率,构建“一医一患一诊”的门诊就诊秩序。结论:智能导诊单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门诊就诊流程优化方案,提高了患者的就诊效率,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诊诊间预约挂号服务模式,提高门诊诊间预约率。方法开放预约权限,完善医生工作站操作界面;根据达标预约率设置专家预约数量;设置打印《门诊预约确认单》;规范医生出诊管理。结果 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诊间预约日均54人次;持续改进后,2014年5月5日至2014年6月30日,诊间预约日均110人次;诊间预约日均人次明显提高,增长比例达103.7%。结论诊间预约作为医生工作站的一种预约方式,对方便患者就诊、提高医疗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值得医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医院医生对吸烟的认知,为该人群烟草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9年5月18日-22日以问卷方式调查某综合医院184名医生的吸烟相关知识,包括该医生是否吸烟、是否认为吸烟有害健康和知道哪些戒烟方法等。结果41—50岁组医生吸烟率较高为22%,≤30岁组最低(10.5%);≥51岁组认为吸烟危害健康比例最高,≤30岁组最低;两种戒烟干预方式的知晓率分别为38.6%、48.6%、29.3%和57.1%。结论被调查医生中15.8%吸烟,应针对其职业特点进一步加强医生控烟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妇产科进修医生的医患沟通状况并提出解决办法。方法:采用问卷方法对妇产科200例住院患者的医患沟通的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200例患者问卷回收182例,回收率91%,其中50.3%的患者对进修生的沟通持满意态度,有41.2%的患者认为进修生医患沟通一般,8.5%患者对进修生的医患沟通持有不满的态度;65.3%的患者认为医生的服务态度,42.3%的患者认为医生的语言,40.5%患者认为医生的行为影响医患沟通效果。结论:目前妇产科进修医师医患沟通存在一定欠缺,要从服务态度、行为及沟通语言等方面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某医院门诊患者服务需求分析探讨,提出一套优化对策,以提高患者的就诊效率。方法:对门诊就诊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结果:80%以上患者认为有必要预约看病;多数患者选择上午看病;候号时间少于10分钟可被接受;候诊时间少于20分钟可被接受;患者在候诊期间最喜欢看医院宣传片和健康教育片。结论:为进一步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某医院门诊患者服务优化对策为合理布局,完善信息系统,增设综合性多功能型预约服务处,增加处方和检查单备注内容,进一步疏理标识牌,开发门诊候诊区服务功能,设置会诊中心,实行简便省时的结果查询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专家门诊患者就诊的需求,为专家门诊的管理作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4月、11月就诊专家门诊的患者随机发放问卷1110份,进行问题归类和分析。结果患者选择专家门诊就诊原因比例较高的是“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占66.8%”,“专家技术好占54.9%”,“诊断病情占54.4%”,对专家看诊的满意度占到54.7%,同时,患者认为“看专家门诊的患者太多,等待时间太长占53.5%”,建议医院“增加专家诊次或号源占40%”。结论专家门诊是患者关注和重视的健康所托,专家门诊在提高患者就医诊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专家门诊的严格管理和对患者正确引导就医是门诊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沈建亚  曹亚红 《中国病案》2014,15(10):50-51
目的 探讨预约挂号在门诊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1500例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门诊预约挂号实施前),选择2012年1月-12月1500例门诊患者作为观察组(门诊预约挂号实施后),比较两组医生问诊顺利性、候诊时间,并每组随机抽取200例患者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门诊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医生问诊顺利性为94.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0%(x2=29.21,P<0.01),观察组候诊时间为(11.35±2.7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8±3.17)min(t=2.674,P<0.01).观察组患者的门诊服务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50%(x2=8.49,P<0.05).结论 预约挂号可提高门诊诊疗效率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缓解专家门诊的压力,缩短候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通过对专家门诊状况分析,采取了制定预约方式,设置专门的预约中心,加大宣传力度等实施方法.结果 实行预约后专家门诊就诊等候时间较前缩短了1h,这样减少了患者往返次数,减轻了经济负担.随机在专家门诊的预约患者中抽取100名进行满意度调查,98%的患者认为开展专家门诊预约服务后,医生的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了,和医生沟通的时间也增加了.结论 预约门诊服务的开展体现了医院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提高了医院的信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浙江省社区医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获取途径、需求以及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主要方式,分析影响社区医生将知识转化为临床诊治能力的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参加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高血压社区控制技术对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基地建设的影响研究》基层医生培训的891名社区医生,进行有关慢性病知识的获取途径以及处理临床疑难问题的方式、目前常规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自身能力提高的因素等内容的问卷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55份。855名社区医生中,35.2%(301/855)选择“常规培训I课程”是获取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其次是阅读专业期刊书籍(17.8%,152/855)和上级医生指导(17.2%,147/855);不同级别医院、不同职称的社区医生获取知识途径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社区医生在慢性病防治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时,36.5%(23/63)的高级职称医生常用的解决问题方式为“查看教科书籍或期刊”,其次是“查看有关疾病的诊疗指南”者占31.7%(20/63);27.1%(68/251)的中级职称医生和29.4%(159/541)的初级职称医生采用的主要方式为“请教上级医生”。社区医生认为影响诊疗水平提高的原因为“工作忙无暇学习”的占30.1%(257/855),“难以得到专家的实际指导”的占28.3%(242/855),此外认为“相关指南新知识难以掌握理解”者占13.5%(115/855),“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机会少”者占13.1%(112/855)。社区医生认为目前常规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与临床实际联系不够”、“授课时间或地点安排不合理”。结论常规培训课程是社区医生获取慢性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但现有的培训模式和内容等都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20.
张冬青  何坪  邓宇 《重庆医学》2015,(2):237-240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医生岗位工作任务现状,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全国7个省/直辖市分层抽取86个农村基层卫生机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被抽取机构中的1245名农村医生。结果我国基层农村医生学历层次低,以中专学历为主(65.54%),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证书持有比例低(7.79%);其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者工作量大致相当,其承担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前5项依次为常见疾病诊治、常见症状诊治、慢性病管理、社区康复、社区急救;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前5项依次为居民建档、妇幼保健、老人保健、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结论农村医生队伍的诊疗技术水平及理论知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专科层次临床医学教育在着重强化学生实用诊疗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强调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成为“防治结合型”实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