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必需治疗,也有少部分心律失常是良性的,不会给机体带来严重后果,基本不需要治疗,因为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并不是给患者带来的都是好的一面,有时治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危险远大于自身的心律失常,因此治疗心律失常上一定要认真权衡药物给患者带来的利与弊。目前,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就是房颤和室律不齐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伴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方法分析50例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结果治疗后,显效3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首先应该注意基础心脏病的治疗及病因和诱因的解除。胺碘酮对降低心衰猝死、改善生存有益,对心脏功能的抑制及促心律失常作用小,如无禁忌证,是严重心衰患者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的可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药物引发的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对142例药源性心律失常发病原因、时间、病情进行分析。结果:药源性心律失常涉及临床各种类型,发病时间长短不一,且引发因素多样。结论:综合考虑病人临床用药指征,合理用药是预防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发现一些非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本文简述如下。1 黄连素 近年发现黄连素具有抗心律失常及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是一广谱低毒的抗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我院接诊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92例患者,时间段为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研究活动展开中依照随机数表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4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率,对照组为78.3%,低于观察组的95.7%,检验两组数据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数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观察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检验两组患者的两项数据指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QTD与心率并无区别,治疗后均改善,对照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检验数据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药物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可减少患者实行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8.
到目前为止,抗心律失常药物依旧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虽然有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已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但在其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却是在最近40多年时间里。20世纪60年代,能用于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还不足15种,而现在却发展到了约200种,并且大量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还在不断研制和生产。临床实践证明,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且抗心律失常作用越强其毒副作用可能越明显,甚至出现严重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是如何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这一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30例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用药途径、用药剂量、不良反应史、所用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报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在21~97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其他系统损害。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指导原则指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少致残症状和/或与节律紊乱相关的后遗效应,和/或延长寿命;有效性评估方法包括临床特征,心电图,Holter监测,运动试验,经电话监测,电生理研究,ICD病人的研究,存活率的研究;安全性评估包括致心律失常作用,特殊副作用,心血管作用和一般副作用;并对试验步骤和病例选择作了概述。在初始研究阶段主要进行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研究,在疗效研究阶段主要显示药物在同时  相似文献   

11.
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促使心律失常发生的现象久已认识,促心律失常是指用药后诱发既往未曾发生过的心律失常,或者使原有心律失常恶化,现将16例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抗感染药物的发展异常迅速,这类药物在临床抗感染治疗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人类防病治病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近年来由于抗感染药物的品种不断上市如何科学合理用药、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医院药剂科如何及时调整药品的库存结构,是医疗单位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本文对我院1994~1996年常用抗感染药物的金额排序前20位的品种结合使用频度进行分析,以此就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等问题作些探讨。 1 资料 以我院1994~1996年3年中抗感染药物的销售量和我院处方用药统计作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1994~1996年常用抗感染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前20位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前所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几乎均能透过胎盘并经乳汁排泄,其在胎儿和婴儿血浆中的血药浓度部分取决于胎儿、婴儿血清与母亲血清之间的pH差值。在器官形成过程中,即妊娠的前8周内,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畸危险性最大,在妊娠后期也可产生其他不良反应,如影响子宫灌注和收缩,影响胎儿生长和分娩。母亲生理状态的改变也可升高或降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因此,临床对于妊娠妇女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须十分谨慎。现就各类药物对妊娠妇女的影响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常见病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不同,作用机制有差异,不良反应也较多,这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增加了难度。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助于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现将国内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做一总结。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是指服用治疗量或亚治疗量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用药前没  相似文献   

15.
王瑞莹 《天津药学》2004,16(5):62-64
快速心律失常病因广泛 ,种类繁多 ,若处理不当 ,不仅延误病情 ,增加病人痛苦 ,甚至可危及生命。本文就几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和用药方法、药理机制及常见并发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ation,简称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75岁的老人,AF的发生率5%,随增龄而增加。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使AF恢复为窦性心律(复律)、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综述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AF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引起心律失常的药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用药中除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抗胆碱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可致心律失常外 ,近年来屡有药物加重或诱发心律失常的病例报道 ,本文作一概述。1 循环系统用药1.1 硝苯地平[1]   1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口服硝苯地平30mg·d-1及其它药物。第 2天感心悸 ,可闻及早搏 ,心电图示频发性室性早搏。停药后心律恢复正常 ,早搏消失。 2个月后患者再次用硝苯地平后室性早搏又复现 ,停药后早搏消失。1.2 双嘧达莫[2 ]  一心前区闷痛患者用双嘧达莫 15 0mg缓慢静脉注射行鉴别试验。注射约 12 5mg时 ,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经抢救心律恢…  相似文献   

19.
20.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一般缺乏特异性,起病大多缓慢渐进,部分患者无症状,但也有一小部分患者起病急,反应强烈,血压迅速升高。常见的一般症状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