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2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自发性气胸1例,医源性气胸4例,病理性气胸21例,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9例,新生儿肺炎2例。25例为单侧气胸,其中7例肺压缩〈30%给予保守治疗,18例肺压缩〉30%,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12例给予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排气后接水封瓶行闭式引流,6例行胸壁切开胸腔闭式引流)。24例治愈,1例死亡,1例双侧气胸合并其他广泛性气漏,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新生儿气胸主要由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胎粪吸入综合征所致,因此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窒息发生,正确复苏,正确应用机械通气。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和胸壁切开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闭式引流和常规胸腔穿刺。结果: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率为86.7%,明显优于常规胸腔穿刺组的70%(P〈0.01).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闭式引流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胸腔穿刺组。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简便有效,创伤小,能缩短疗程,并发症少,医疗费用较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体腔穿刺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方法:采用一次性体腔穿刺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13例,观察引流后1、2、3、24、48、72 h的疗效。结果:11例术后呼吸窘迫、发绀及经皮血氧饱和度均明显改善,痊愈出院。其中4例术后3 h内经皮血氧饱和度及发绀明显改善,于48 h左右拔管;2例肺炎患儿因病情较重继续机械通气,于84~96 h拔管;另5例于72 h左右拔管;1例放弃治疗,1例转上级医院。结论:应用一次性体腔穿刺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好、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韩进天  陈蓓  段玉会 《广西医学》2011,33(12):1671-1672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方法对31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儿均原发疾病,其中胎粪吸入综合征10例,宫内感染性肺炎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7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4例,先天性梅毒1例,败血症1例。有明显诱因25例,其中面罩正压通气给氧17例,气管插管呼吸囊辅助呼吸5例,呼吸机正压通气3例,原因不明6例。右侧气胸24例,左侧气胸4例,双侧气胸3例。轻度气胸13例,中度气胸12例,重度气胸6例。保守治疗12例。胸腔穿刺抽气4例,胸腔闭式引流5例,胸腔闭式引流+呼吸机治疗10例,其中常频通气4例,高频振荡通气6例。治愈出院25例(80.6%),放弃治疗4例(12.9%),死亡2例(6.5%)。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宫内感染及早产,减少胎儿宫内窘迫、窒息的发生,规范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操作,正确合理应用呼吸机是预防新生儿气胸的关键.根据病情选择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术或者呼吸机治疗。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气胸1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7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新生儿气胸中,自发性气胸3例,病理性气胸10例,医源性气胸4例,经常规保守治疗、胸腔穿刺及胸腔闭式引流等,均痊愈出院.结论:新生儿气胸大部分继发于肺部感染,不适当的气道加压易诱发气胸的发生.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6例新生儿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患儿中足月儿20例,早产儿6例,右侧气胸18例,左侧气胸5例,双侧气胸3例;保守治疗22例,气胸自行吸收20例,2例原发病为先天性肺发育畸形自动出院;一次性穿刺抽气治疗2例,气胸吸收1例,1例放弃治疗;闭式引流2例,气胸治愈。结论新生儿气胸大多合并有肺部疾病:肺部感染、胎粪吸入综合征、先天性肺部畸形等。医源性因素多为窒息复苏、机械通气;大部分气胸肺压缩〈30%,经保守治疗能自行吸收,如有明显临床症状者才需一次穿刺抽气或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新生儿气胸的诱因及治疗,提高我院新生儿气胸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分析新生儿气胸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儿中治愈34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2例。其中8例经吸氧等保守治疗自行吸收,10例行一次性穿刺抽气治愈,22例予以胸腔闭式引流后治愈16例,放弃2例,死亡4例。结论根据胸片气胸面积大小,血气分析结果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自发性气胸,肺压缩〈30%者大多经保守治疗可自行吸收;医源性、病理性气胸需及时胸腔穿刺和持续胸腔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8.
周波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9):747-748
目的 总结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诊疗经验,进一步提高我院新生儿气胸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50例新生儿根据胸片气胸面积大小、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选择治疗方案,10例给予镇静面罩吸氧等保守治疗,22例给予一次性患侧胸腔穿刺抽气治疗,18例予静脉留置针行胸腔持续闭式引流术。结果 50例患儿中治愈43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3例。保守治疗的10例全部自行吸收治愈,一次性穿刺抽气治愈20例,予胸腔闭式引流治愈13例,4例因合并严重低氧血症和Ⅱ型呼吸衰竭使用常频人工呼吸机治疗全部死亡,2例在胸腔闭式引流中不断抽出气体近千毫升,考虑为支气管胸膜瘘,家长放弃治疗后即死亡,另1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结论 凡有窒息复苏机械通气史或在治疗呼吸道原发病过程中出现气促、紫绀者均应及时床边摄X线片及早诊断;应根据气胸面积大小、血气分析结果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自发性气胸,肺压缩〈30%者大多可行保守治疗自行吸收;医源性、病理性气胸需及时胸腔穿刺和持续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合并使用常频呼吸机者疗效差,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9.
闭合性气胸的治疗 ,除对原发疾病治疗外 ,常采用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1] 。为比较穿刺抽气和闭式引流两种方法对单侧闭合性气胸的治疗效果 ,对 1995~ 2 0 0 0年收治的 2 7例气胸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经X线胸片确诊的单侧闭合性气胸住院病例 2 7例 ,肺压缩体积均大于 5 0 % ,其中男性 2 2例 ,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4 0a。 2 7例中 ,肺结核并气胸 3例 ,肺气肿并发气胸 2例 ,特发性气胸 2 2例。除原发病的治疗外 ,气胸的治疗分别采用胸腔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抽气治疗 14例 ,平均年龄 39a ,平均肺…  相似文献   

10.
单侧闭合性气胸胸腔排气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合性气胸的治疗 ,除对原发疾病治疗外 ,常采用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1〕。为比较穿刺抽气和闭式引流两种方法对单侧闭合性气胸的治疗效果 ,我们对 1996~ 2 0 0 1年 5 3例气胸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经X线胸片和胸腔穿刺测压确诊的单侧闭合性气胸住院病例 5 3例 ,肺压缩体积均大于 5 0 % ,其中男性 4 4例 ,女性 9例 ,平均年龄39 .80± 2 0 .2 0岁。 5 3例中 ,肺结核并发气胸 5例 ,肺气肿并发气胸 3例 ,特发性气胸 4 5例。除原发病的治疗外 ,气胸的治疗分别采用胸腔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例新生儿气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新生儿气胸中,医源性气胸7例,自发性气胸8例及病理性气胸5例。经常规保守治疗和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排气等均治愈出院。结论:新生儿气胸的主要原因为剖宫产、呼吸机使用不当以及羊水污染胎儿吸入。  相似文献   

12.
虞敏  戴晓艇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Z):126-127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接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接负压吸引和常规胸腔穿刺。结果: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发性气胸的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的56%(P〈0.01)。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闭式引流是治疗白发性气胸的有效手段,操作安全,简便,怖复张完全、能缩短疗程,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改良式胸腔穿刺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以Seldinger技术作为基础的改良式胸腔穿刺组(27例)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组(31例),分别行改良式胸腔穿刺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结果】改良胸腔穿刺组即刻成功率(59.3%)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组即刻成功率(61.3%)无统计学差异(P=0.92),1周成功率改良胸腔穿刺组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组也无统计学差异(93%VS84%,P=0.04),但在住院率上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1)。二者在1年后复发率上也无统计学差异(22%VS23%,P〉O.05)。【结论】以Seldinger技术作为基础的改良式胸腔穿刺对于治疗初发特发性气胸更加安全、易行、易于被患者接受,临床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深刻理解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机理、治疗原则,从而选择准确的治疗方案,使病人获得有效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006年121例自发性气胸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10例留院观察治疗;92例行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或二者先后进行;19例手术治疗。114例治愈(3例带管出院),4例死亡。19例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病例回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自发性气胸是胸外科常见急症,胸腔闭式引流能有效缓解症状,对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对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单纯胸腔闭式引流也能取得有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加定时抽气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以来本科室收治的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连接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持续排气治疗加定时抽气,对照组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连接胸腔闭式引流水封瓶持续排气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纽7d的治愈率分别为:90%和66.7%;观察组与对照组7d的平均治愈天数分别为:(4.3±1.1)d和(5.1±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加定时抽气优于单独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新生儿气胸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回顾性总结2006年11月-2009年3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的25例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气胸患儿中,足月儿21例,早产儿2例,过期产儿2例;所有患儿肺部均有原发性疾病,其中11例宫内感染,5例在新生儿复苏时发生;右侧11例,左侧6例,双侧8例;肺压<30%者9例,肺压缩>30%者16例;反应差20例,烦躁不安5例,患侧肺呼吸音减弱10例,皮下气肿1例.6例肺压缩<30%者单侧气胸行胸腔穿刺闭式引流,4例双侧气胸单侧肺压缩>30%者行单侧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愈14例,放弃治疗10例,死亡1例.认为新生儿气胸绝大部分继发于肺部感染.围产期感染是诱发气胸的主要原因;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避免宫内感染,可减少气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闭式引流结合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男105例,女15例;年龄16岁-70岁,其中16岁-40岁92例,占76.7%。肺受压程度小于20%者15例,20%-50%者55例,50%以上者5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1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88例,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30例,2例需应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平均住院时间为4.8天,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插管闭式引流术,安全有效,操作简捷,胸膜组织损伤小,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膜多处损伤、出血、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等,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疗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32例新生儿气胸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新生儿中,18例(56.3%)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气胸,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后发现气胸8例(25.0%);28例(87.5%)行胸腔闭式引流,26例(81.3%)患儿气胸消失。结论:新生儿气胸部分是可以预防的,一旦发生气胸应早期诊断;机械通气中发生的气胸多为张力性气胸,需立即选用胸腔穿刺排气并闭式引流,及时对症处理,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改良胸腔植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2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改良方法,插管闭式引流或电动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方法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男16例,女4例;年龄16~68岁,其中16~40岁14例,占70%。气胸病变发生于左侧13例,右侧6例,双侧1例。肺受压程度小于20%者2例,20%~50%者6例,50%以上者1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植管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20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7例,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1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2天,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植管引流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快捷,细而软的小导管对胸膜组织损伤小,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膜多处损伤、出血;引流速度缓和,避免了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减轻了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引流排气充分,缩短了治疗疗程,便于反复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秀娥  李海东 《实用医技》2008,15(3):361-362
自发性气胸的常规治疗,一是胸腔穿刺抽气,二是胸腔闭式引流。前者大量气胸需反复多次胸腔穿刺,如遇有交通型气胸.则此方法无效,而后者克服了上述缺点,但患者痛苦大,而且护理上也较复杂。为此,我院自2002年3月以来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共计36例,结果证明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闭合性气胸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