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徐大道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0,21(3):237
我们于 1990 - 0 2~ 1998- 12收治了 12例外伤后陈旧性歪鼻 -鼻中隔偏曲患者 ,行歪鼻 -鼻中隔偏曲整形术 ,取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根据歪鼻形态特征分型 :偏斜型、扭曲型、歪曲型、凹陷型、混合型。12例中偏斜型 3例 ,扭曲型 4例 ,凹陷型 1例 ,歪扭型 2例 ,混合型 2例。男性 11例 ,女性 1例 ;年龄 18~ 48岁。2 手术方法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切口周围麻醉及双眶下神经、滑车下神经阻滞麻醉 (2 %利多卡因 10ml 1∶10 0肾上腺素 5~6滴 ) ,双鼻腔鼻中隔粘膜表面麻醉 (1%丁卡因 少量副肾素棉片 ) ,并加强化麻醉 (杜冷丁 5 0… 相似文献
2.
3.
鼻中隔矫正术致鼻中隔穿孔20例一期修补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6年,我们对鼻中隔手术中发生鼻中隔穿孔20例,采用一期修复术,获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鼻中隔穿孔20例,占同期鼻中隔手术的9%。男15例,女5例;年龄20~35岁。穿孔原因均为行高难度鼻中隔矫正术或鼻中隔嵴(棘)突凿除术时,操作不慎造成鼻中隔粘、骨膜破裂或穿孔。我们在完成原手术的基础上,随即行修补术,均完全修复。1.2 手术方法 双侧粘膜穿孔不在同一位置者,可不予处理,术后一般不会穿孔。在同一平面中、小穿孔(0.5cm以内)〔1〕,可转带蒂的粘膜瓣覆盖。转粘膜瓣时,应根据穿孔的位置和残留粘膜瓣大小、形态来决…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鼻中隔粘膜皮肤侧2mm处切口行“L”形鼻中隔矫正术,预防术后中隔穿孔及其它并发症。方法常规术前准备,一周前鼻腔点薄荷油剂,口服抗生素、B族维生素、VitC和甘油,待鼻中隔粘膜糜烂基本恢复后,在局麻下在中隔皮肤与粘膜交界处的皮肤侧(1~2)mm作“L”形切口向鼻底延长,分离时将鼻底粘骨膜一并掀起,术中注意偏曲的软骨和骨及粘骨膜撕破的处理,术后48h去除鼻腔填塞纱条。结果50例术后切口一期愈合,随访(3~6)个月未发现穿孔及其它并发症。结论术前用药和术中采用鼻中隔粘膜皮肤侧2mm处切口行“L”形鼻中隔矫正术,减少了术后中隔穿孔的机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偏曲和变应性鼻炎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常同时存在。我科于2006—2008年对35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7.
8.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2例鼻内窥镜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2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治愈,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是治疗鼻中隔偏曲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鼻粘膜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入选鼻中隔偏曲患者102例,均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2组,每组51例,分别为缝合组与填塞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总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缝合组的鼻部疼痛、头疼、流泪、吞咽困难、出血及睡眠障碍的VAS评分均较填塞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7 d,缝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而填塞组为70.59%,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粘膜缝合可以替代鼻腔填塞,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鼻中隔矫正术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系统评价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鼻中隔矫正术围术期不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系统评价研究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抗生素的给药时间上,无论是麻醉时给予一次的抗生素还是术后连续7 d给予抗生素,两组在发生术后感染、血肿或是脓鼻涕的风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0.98,95%可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CI):0.61~1.56,P=0.93];在是否需要给予抗生素做预防用药的比较中,无论围术期是否使用抗生素,其发生术后感染、血肿或是脓鼻涕的风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1.32,95% CI:0.90~1.95,P=0.16]。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术前使用1次抗生素与手术前后使用7 d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脑胶粘合骨及软骨法治疗青少年鼻中隔偏曲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47例鼻中隔偏曲青少年在全麻下行黏膜下鼻中隔骨及软骨大块切除,体外修剪软骨,鼻内镜下采用耳脑胶将切割成小块的骨及软骨粘贴于黏骨软骨膜上,粘合切口。结果:本组全部患者无并发症,随访2~3.5年,患者鼻腔通气良好,外鼻形状无改变,鼻中隔居中无穿孔,用力呼吸鼻中隔无飘动。结论:鼻中隔内耳脑胶粘合骨、软骨法治疗青少年鼻中隔偏曲的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13.
14.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鼻中隔明显偏曲者可导致顽固性鼻出血。1990年以来,我们对此类患者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取得了满意的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反复鼻出血70例,男50例,女20例,年龄17~75岁。68例多次行前鼻孔填塞,其中5例曾行后鼻孔填塞,另15例因大出血在门诊行前鼻孔填塞后急诊入院。70例中,高血压患者35例,糖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疗效,为以后的治疗积累更丰富的临床经验.方法:在局麻下鼻内镜下进行.患者仰卧位,于偏曲前端或嵴突基底部前端约0.5 cm纵行切开黏膜,长1.5~2.0 cm,或在嵴突表面做自后向前切口,也可做├切口,粘骨膜下分离暴露偏曲部位,剥离范围超越病变部位,以小凿或刀去除棘突或嵴,也可行软骨切口后分离对侧黏骨膜,切除偏曲部位,复位黏膜,再行填塞.结果: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无1例鼻中隔穿孔、血肿及鼻腔粘连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 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愈合快、反应轻等特点,是一种简单、安全、快捷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疗效,为以后的治疗积累更丰富的,临床经验。方法:在局麻下鼻内镜下进行。患者仰卧位,于偏曲前端或嵴突基底部前端约0.5cm纵行切开黏膜,长1.5—2.0cm,或在嵴突表面做自后向前切口,也可做“|-”切口,粘骨膜下分离暴露偏曲部位,剥离范围超越病变部位,以小凿或刀去除棘突或嵴,也可行软骨切口后分离对侧黏骨膜,切除偏曲部位,复位黏膜,再行填塞。结果: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无1例鼻中隔穿孔、血肿及鼻腔粘连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内镜下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愈合快、反应轻等特点,是一种简单、安全、快捷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