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X线平片与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经手术或临床确诊的41例肠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将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及临床诊断对照,分析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诊断肠梗阻的有无、部位、类型及病因中的差别。结果:41例肠梗阻中:①判断肠梗阻的有无:腹部X线平片正确诊断33例(80%),CT正确诊断39例(95%);②判断肠梗阻的部位:腹部X线平片正确诊断29例(71%),CT正确诊断36例(88%);③判断肠梗阻的类型:腹部X线平片正确诊断23例(56%),CT正确诊断35例(85%);④判断肠梗阻的病因:腹部X线平片正确诊断15例(37%),CT正确诊断34例(83%)。结论: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均可准确诊断肠梗阻的有无及部位,但在判断肠梗阻的类型及病因方面腹部X线平片不及C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梗阻CT表现及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肠梗阻25例。结果小肠梗阻13例,结肠梗阻8例,大小肠同时受阻4例,其中胆囊结石-十二指肠瘘1例,肠套3例,小肠淋巴瘤3例,小肠异物1例,肠疝2例,肠系膜血管梗塞3例,结肠癌8例,克隆氏病2例,小肠平滑肌瘤2例。结论CT检查在获取影像信息方面明显优于X线腹部平片和钡餐检查,能较好的显示肠梗阻部位及梗阻性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肠梗阻的CT表现。结果:在手术治疗证实的16例中,粘连7例,肿瘤3例,腹疝2例,炎症2例,肠套叠1例,异物性1例。9例未行手术患者中,经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好转7例,另2例恶性肿瘤病例未好转。结论:螺旋CT诊断肠梗阻快速准确,敏感性高,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肠梗阻患者的64排螺旋CT的影像表现,与最终临床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肠梗阻的64排螺旋CT病因诊断与肠梗阻的临床病因诊断具有较好一致程度,Kappa=0.93。结论 64排螺旋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R和CT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均进行DR和CT检查,对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的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诊断存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6髋,DR、CT对ANFH早中晚期诊断的准确率为73.2%(41/56)和87.5%(49/56),两种诊断方法准确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DR难以发现ANFH早期,CT可提供较多的诊断信息,两者在ANFH的诊断中各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DR及CT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102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DR及CT的诊断结果.结果 89例患者中,经DR诊断58例66髋;CT诊断31例36髋(包括10例DR检查阴性者).结论 DR是诊断本病首选的主要方法,而CT又明显优于DR,是DR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本院 1997年 6月~ 1999年 6月 32例结肠癌患者术前的结肠造影和CT扫描影像作一回顾性分析 ,比较两者的应用价值 ,探求联合应用的可行性 ,以期提高结肠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32例中男 2 1例 ,女 11例 ;年龄 38~ 71岁 ,平均 5 9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2 检查方法采用日本岛津 2DR - 70 0 6 0 0mAX线机和美国PICKERIQ/TC全身CT机 ,距阵 5 12× 5 12。全部病例术前均行结肠造影与CT扫描 ,检查前 1h肥皂水清洁灌肠。检查前 15min肌注6 5 4- 2 10mg ,两种检查间隔…  相似文献   

8.
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目的 探讨胸部结节病CT的特异性与诊断价值。(2)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3)结果 CT显示14例两侧肺门、纵隔广泛性对称性淋巴结增大。增大淋巴结度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无浸润性改变,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性强化。9例显示肺实质异常,其中6例兼有淋巴结增大。典型改变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微结节(4例)、小结节(7例)和肺间质纤维化(2例)。(4)结论 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隙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肿瘤的大小、肜态不规则,密度为不均匀的低密度。边缘不清晰者31例(88.5%),肿瘤内见沙砾状、斑点状钙化者10例(28.6%).见囊变区者15例(42.9%).其囊壁厚薄不均,有壁结节形成。18例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病变呈浸润性生长10例(28.6%).气管受侵犯3例,食管受侵犯1例,咽喉受侵犯1例,颈部肌肉、血管鞘和皮肤受侵犯4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6例(45.7%),其中单侧转移12例,双侧转移4例。结论:甲状腺癌的CT特征性表现对于甲状腺癌术前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颅底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1例颅底骨折患者的16层螺旋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层螺旋CT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多层面重建(MPR)在影像显示上有独特的优势,可直观地了解颅底骨折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是目前诊断颅底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文龙 《中外医疗》2016,(5):181-182
目的:观察研究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纳入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对入组病例实施增强扫描以及腹部平扫,然后以彩超扫查,以临床病理诊断为参照评估两种方法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效果。结果与B超检测技术相比,多层螺旋CT对于肠梗阻定性以及绞窄性肠梗阻诊断准确率更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用急性肠梗阻诊断效果满意,诊断符合率更高于常规B超检查,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诊断小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88例小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证实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梗阻部位、程度、病因的准确率.结果:CT正确检出小肠梗阻部位80例,准确率为90.9%,包括6例十二指肠梗阻,17例空肠梗阻,57例回肠梗阻.CT正确检出完全性小肠梗阻60例,不完全小肠梗阻21例,CT对小肠梗阻程度诊断准确率92.1%.CT正确检出小肠梗阻病因79例,准确率为89.8%,包括肠粘连39例,炎症14例,肿瘤11例,腹外疝5例,肠扭转4例,外伤性小肠梗阻2例,血运性小肠梗阻2例,先天性小肠梗阻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以准确诊断小肠梗阻部位、程度、病因,对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保守治疗或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21例,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包括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其中低位小肠梗阻10例,高位小肠梗阻3例,8例为不同部位的结肠梗阻。包括小肠炎性病变4例、肠粘连6例,粪石性梗阻1例、肠道原发肿瘤8例、肿瘤术后转移1例、腹股沟斜疝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质量好,除了能明确诊断肠梗阻外,还能确定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梗阻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岚 《黑龙江医学》2005,29(2):124-125
目的 评价螺旋CT在诊断各类肠梗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一定CT扫描条件 ,于肢前静脉注对比剂—Omnipaque 30 0mg/mL ,以 2mL/s速度 ,剂量 10 0~ 15 0mL ,采用多平面重组联合曲面重组法 ,进行三维重建。在检查有无肠梗阻、肠梗阻是否有绞窄和缺血坏死 ,及梗阻位和病因进行判断。结果 经临床证实 ,螺旋CT对有关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较佳。结论 螺旋CT对肠梗阻定位 ,有无缺血坏死有着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机械性肠梗阻多层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1年2月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58例患者的MSCT扫描结果。结果MSCT初诊与手术病理或全愈随访复查相符54例,敏感性94.3%,特异性91.3%,准确率93.1%。引起梗阻的主要病因有肠粘连、肠肿瘤、肠扭转、肠套叠、结石及粪石等。不同原因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MSCT影像表现各具特征。结论MSCT对机械性肠梗阻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葛青松 《黑龙江医学》2010,34(12):905-906
目的讨论双排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经临床证实肠梗阻病例的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扫描采用双排螺旋CT横断面平扫或增强扫描,冠状位、矢状位重建。结果 30例肠梗阻中:结肠梗阻7例,小肠梗阻23例。梗阻原因:肠粘连11例,肠肿瘤8例,粪石梗阻5例,肠扭转2例,麻痹性梗阻4例。结论双排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是诊断肠梗阻的重要方法 ,可清楚显示梗阻的部位、梗阻原因和类型。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 CT 后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诊断小肠不全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4例经手术治疗及随访观察明确诊断为肠梗阻的患者。观察肠系膜血管聚集、拉伸、牵拉、扭曲,小肠狭窄及扩张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MPR显示:肠道肿块18例,肠道浸润性狭窄6例,肠道炎性狭窄23例,肠套叠9例,漩涡征11例。显示肠系膜上动脉钙化斑块9例,非钙化斑块6例。肠壁增厚35例,肠壁呈环形强化20例,肠壁内点状积气5例,肠系膜水肿8例,肠系膜静脉内积气1例,肠壁无强化5例。腹腔积液13例。(2)CTA显示:肠系膜上动脉旋转11例,肠系膜上动脉移位45例,肠系膜血管聚集15例,肠系膜血管分散18例,肠系膜上动脉闭塞14例。结论:利用128层螺旋CT扫描,联合血管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后重建技术,可以早期确定梗阻的具体部位、梗阻的原因;客观地分析判断病变肠管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8.
杨淑琴 《吉林医学》2011,(21):4396-4397
目的:分析螺旋CT在肠梗阻中的诊断结果及符合率,评价螺旋CT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诊治的120例肠梗阻患者,对患者的螺旋CT诊断情况及临床病理确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统计分析两者之间的符合情况。结果:螺旋CT诊断的肠梗阻病因包括有粘连、肿瘤、腹疝、肠套叠及其他,与病理确诊的总符合率为93.3%。结论:螺旋CT是诊治肠梗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能明确定位肠梗阻,具有高诊断率,为临床诊治肠梗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在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效果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11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胃管注入76%泛影葡胺50~100 mL,行胃肠道造影,通过腹部立位平片动态观察泛影葡胺在肠管中的位置及通过情况,以确定梗阻部位,以及梗阻是否完全,从而确定手术时机。结果114例中,92例造影剂在7~48 h后到达结肠而给予保守治疗,另22例泛影葡胺在48 h后不能到达结肠,且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而行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泛影葡胺肠管造影在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中,对明确梗阻部位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面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其还具有治疗作用,可明显降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腹部手术后早期表现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结果2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激素等综合治疗后,有24例治愈,2例手术。平均治愈时间为11.5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保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