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古今多数医家认为,仲景《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证就是少阳病,把二者等同起来。个人认为,小柴胡汤证和少阳病在发病,病机,主证、主脉、治疗原则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小柴胡汤是治疗太阳病的主方之一,并非是少阳病的主方。具体分析如下。一、小柴胡汤出自太阳篇,是治疗太阳病主方之一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篇中。小柴胡汤证是太阳篇中的主要汤证之一。在太阳篇一百七十八条原文中,小柴胡汤证就有十二条,占全书小柴胡汤证总条文数的三分之二。而在少阳篇中却只有一条。在太阳篇第87、  相似文献   

2.
<正> 【类证鉴别】1.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证与大柴胡汤证,二证均属少阳病范畴,临床上都可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等少阳病的特征。但其病位有狭广,病势有轻重之分,故有“大”、“小”之称。小柴胡汤证病位仅在少阳,无潮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主要治疗少阳病,但《伤寒论》原文第229、230条小柴胡汤又用于治疗阳明病,对此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大致可分为少阳病说、阳明传入少阳说、少阳传入阳明说、阳明少阳合病等多种观点。笔者认为,小柴胡汤固然与少阳病关系密切,但并非少阳病专方,提出三阴三阳系统论、三阴三阳体质论,认为此处“阳明病”是指阳明体质之人为病,但其证候仍为小柴胡汤证。其“潮热”“大便硬”等症状为阳明体质之人素体郁热,胃肠通降功能失调,肠道传导失职所致,而胸胁硬满、呕吐等症状则提示其病机当为“半在里半在外”的小柴胡汤证,治当宣透三焦,解郁清热,应用小柴胡汤可取得佳效。这一认识可以更好的解释《伤寒论》条文内涵,拓展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如急性胆道感染、慢性胆囊炎和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或具有潮热、胁痛、便秘或腹泻等症状的内分泌病、代谢病、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可应用小柴胡汤。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为治疗少阳病之主方,临床应用广泛,对于治疗咳嗽也是一首重要的方剂。本文通过分析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机理、《伤寒杂病论》经典条文、小柴胡汤源流及方药特点,并对临床中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适应症、证型、疾病等进行分析,归纳出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的临床应用要点与临床加减方法。临床实践证明小柴胡汤对于正虚邪恋少阳而致的咳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抓住小柴胡汤主症,随症加减灵活应用,常收良效。  相似文献   

5.
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小柴胡汤证的相关条文看出,小柴胡汤证不能等同于少阳病,小柴胡汤不能简单地视为少阳病主方,半表半里不能理解为小柴胡汤证病位而主要是指在有太阳表证的同时兼有少阳、阳明、太阴、少阴或厥阴病证。  相似文献   

6.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和解剂之代表方。经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少阳五大证候中任一证候的出现,都预示着邪入少阳的开始。在临床上应紧紧抓住少阳病的病机特点,适时应用具有和里解表、透邪之功的小柴胡汤。笔者将小柴胡汤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患者受益颇多。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494-1495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是少阳病的主方。少阳位居半表半里,涉及脏腑众多,故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通过临床典型病案,介绍赵鸣芳教授应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拓展经方的运用思路和范围。所述低热、风湿性心脏病、眩晕症、结肠炎虽病症不同但病机相似,均用小柴胡汤加减取效,收到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柴胡证"以指导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方法:遵照张仲景提出少阳病治疗禁忌是以条文中脉症乃少阳病为前提进行分析。结果:"柴胡证"包括诸多小柴胡汤相关条文中的脉症。结论:张仲景提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是由于少阳病具有枢机不利的病机特点,涉及的病位广泛,临床表现多样,旨在说明小柴胡汤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寒热往来为少阳病主症之一,蒿芩清胆汤与小柴胡汤均可治疗“寒热往来”之少阳病,两者有相似之处,但是蒿芩清胆汤治温病的三焦气分湿热证,小柴胡汤治伤寒中足少阳胆经病。伤寒少阳病的病位主要在足少阳胆经,温病少阳病的病位主要在手少阳三焦经,两者病变部位不同;小柴胡汤以和解表里为主,而蒿芩清胆汤分消三焦湿热,并兼有和解表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浅谈小柴胡汤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瑛  胡浩 《光明中医》2008,23(11):1778-1779
小柴胡汤出于<伤寒论>,是一首举世皆知的名方.它具有和解少阳之良效,为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其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侯.但这仅仅是小柴胡汤的功用之一.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论述的小柴胡汤证治甚广,有关小柴胡汤证治的条文共19条,分别在少阳病、阳明病、厥阴病、阴阳易差后劳服病篇,受医圣张仲景选方用药的启发,在妇科临床灵活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相关病证获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介绍唐为勇教授儿科问诊经验,并将其概括为“热、咳、吐、泻、秘”五字,见解独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流感方治疗风热型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风热型流行性感冒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予流感方口服,对照组口服健儿清解液,均治疗3天;观察两组中医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6.7%、32.3%;两组中医症侯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发热、咽痛、流涕和咳嗽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发热、流涕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发热、咽痛及流涕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感方对儿童风热型流感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范梅红  马文辉 《光明中医》2012,27(4):692-693
目的观察"三部六病"调肺汤加减施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方法 179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治疗组86例。两组病例均采用抗感染、退热、止咳、平喘、雾化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头孢噻肟钠、病毒唑、扑热息痛、氨茶碱、氨溴索,治疗组采用"三部六病"调肺汤加减抗感染、退热、止咳、平喘、氨溴索雾化。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显效率对照组62.4%,治疗组87.2%,经过统计学X2检验处理X2=8.436,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平均退热时间、止咳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两组对比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部六病"调肺汤加减施治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特点。现代医学认为,诱因多为气道受刺激(如烟雾、冷空气或变应原),有时咳嗽是其唯一表现,不伴喘息,治疗与哮喘方案大致相同。中医医家多将其归属"咳嗽"、"哮证"、"风咳"、"肺痹"、"咽源性咳嗽"等,也有归于"喘证"。作者将其归属"咳嗽",为"内伤咳"。多属邪实正虚,虚实夹杂。邪实主要为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本虚主要为肺阴亏虚、肺脾两虚、肺肾两虚。治疗不应单一祛邪或补虚,应在祛邪止咳的同时注意扶正补虚,兼顾肺脾肾三脏。  相似文献   

15.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清宣肺热,乃辛凉甘寒之剂;治疗小儿肺炎,做到"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是临床谴方用药之关键,随证加减。若见烦躁,使用苦寒冰伏,可导致变证峰起,正如吴鞠通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相似文献   

16.
“风咳”病名古已有之,多种慢性咳嗽的临床表现符合风咳的特点,“风邪”为多种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本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证候表现,进而提出“风邪”又可分“内风”与“外风”的病因学新见解,“内风”与“外风”合邪犯肺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中当以祛风宣肺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中医疗法治疗慢性咳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咳嗽是指咳嗽持续时间超过3周且无明显肺部症状,临床上尤见于老年群体出现感冒症状后。西医相关研究发现,持续慢性咳嗽患者普遍有气道慢性炎症,临床以抗炎对症治疗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中医学对慢性咳嗽有"顽固性咳嗽""久咳""久嗽""内伤咳嗽"等多种不同的表述,中医认为咳嗽与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治疗应注重整体入手,多脏同调,每获良效。对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的内外治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慢性咳嗽中医证治探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咳嗽在中医学上属"久咳"久嗽"顽固性咳嗽"范畴,病位在肺,与胃、肝、脾、肾、心等脏腑内伤功能失调相关。临证时医家多辨其病机,审因论治,总体上多以脏腑为纲,以阴阳虚实为本,治疗时在辨证基础上施治以相应方药,而各家又有不同侧重与经验,在临床施治中亦多有其成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甘草干姜化裁方治疗寒症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伤寒咳嗽者采用甘草干姜汤化裁方治疗,治疗1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显效14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0%。安全无毒副作用。[结论]甘草干姜汤化裁方的灵活运用能够有效治疗寒症咳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平金方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予中药平金方和复方可待因口服溶液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9%,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咳嗽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P〈0.01),治疗组治疗后咳嗽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平金方治疗慢性咳嗽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