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波电交替是指在规则心律时,体表心电图T波振幅、形态逐搏交替变化。用现代仪器监测出的微伏级T波电交替,作为一种无创的心电检测方法,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现结合文献对近些年来微伏级T波电交替最新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为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研究学者提供一个现代化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T波电交替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范影  黄织春 《医学综述》2008,14(1):130-133
T波电交替是指在规则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振幅、形态逐搏交替变化,与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心肌活动不稳定的指标。在现有的检测手段及检测仪器条件下,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测是一种价廉、方便且无创的检查形式的代表,但微伏级T波电交替检测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手段,其对于发生各种致死性心脏病危险分级的作用仍需要临床实验进一步研究证实,现就T波电交替的发生机制、临床意义、影响因素及发展现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渐量修正平均法检测健康人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 wave alternans,MTWA)的正常范围。方法平板运动提升心率,渐量修正平均法检测120例健康志愿者各胸前导联T波交替电压(alternans voltage,Valt),分析其大小分布范围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1)各胸前导联T波交替电压数据均呈偏态分布;胸前导联Valt大小与年龄无关;V4、V5导联Valt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2)各胸前导联T波交替电压有较大差别,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V1导联8.0μV;V2导联5.0μV;V3导联2.0μV;V4导联男性2.0μV,女性6.0μV;V5导联男性4.5μV,女性6.5μV;V6导联7.0μV;胸前导联T波交替电压最大值(Vmax)第75百分位数11.0μV。结论:渐量修正平均法检测健康人微伏级T波电交替不同胸前导联之间有较大差别;确定正常标准需要因导联而异。  相似文献   

4.
马国辉 《黑龙江医学》2012,(12):902-904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评定起搏器功能、无痛性心肌缺血等方面显示出全面、准确、可靠的特性,是这些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同时随着动态心电图软件分析功能的不断更新,在心率变异分析、窦性心律震荡、微伏级T波电交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随身携带的记录仪,对临床诊断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定位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窦性心律震荡(HRT)技术是动态心电图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进展之一。微伏级T波电交替(T-wave alternans,TWA)是预测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性猝死的独立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国际公认的重要预测指标。动态心电图现已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领域中实用、无创、安全、准确、重复性强的重要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6.
李玉冰 《广西医学》2003,25(12):2452-2453
T波电交替 (TWA)是心电图上 T波幅度、形态的逐搏交替变化。心电活动交替现象最早由 Hering在 1 90 3年报告 ,早期认为可能是病人心脏电机械性不正常。此后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 ,开始出现一系列 TWA的文献报道。新近发现TWA是一种特殊心电现象。这种心电现象可见于长 QT综合征 (L QTS)、急性心肌缺血、变异型心绞痛、猝死以及电解质紊乱。TWA可以从体表心电图上直接发现 ,但也可能只是微小 T波交替 (微伏级 ) ,肉眼不能观察到而需要由特殊的信号处理技术才能记录到。这种微小 T波交替被认为与心肌易颤性增高有关。近年来人们开始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该研究旨在验证如下假说:由于异位心律、非持续性微伏T波交替(MTWA)或低运动心率(HR)所致“不确定性”MTWA检测结果与阳性MTWA检测结果具有相似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终末部T波倒置(TTWI)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住院并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145例。根据患者入院即刻、PCI术后24 h的心电图分为3组:T波正常组(T波完全恢复直立)69例,T波浅倒置组(T波正负双向倒置<2 mm)33例,T波深倒置组(包括T波全部倒置及T波正负双向倒置≥2 mm)43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出院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T波浅倒置组及T波深倒置组患者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较T波正常组升高(P<0.01)。T波正常组患者出院前LVEF较T波深倒置组升高(P<0.05)。T波深倒置组患者随访1年MACE发生率较T波正常组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llip分级Ⅲ~Ⅳ级、前壁心肌梗死和TTWI情况是随访1年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TWI与患者出院前LVEF及随访1年MACE发生情况相关;Killip分级Ⅲ~Ⅳ级、前壁心肌梗死和TTWI是随访1年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Bloomfield  D.  M  Bigger  J.  T  Steinrnan  R.  C  赵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5):54-54
目的:本研究拟验证以下假说:微伏T波电交替(M TW A)有助于选择预防性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患者,尤其是可以排除从该疗法中不能获益的患者。背景:当前许多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有植入预防性ICD的指征,但是大部分有指征的患者并不能从中获益。已有报道M TW A检查有助于改善对  相似文献   

10.
T波交替是指心电图T波的形态、幅度和/或极性交替变化的现象,长时期来一直被认为是器质性或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先兆。因此,认识T波交替的机制,对防止或减少折反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1 T波交替发生的机制 曾经有两个假说来解释T波交替的现象:①冲动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低危、中危冠心病患者的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Alternation, MTWA)值与最大微伏级T波电交替(max-Microvolt T-wave Alternation, max-MTWA)值并比较低、中危冠心病患者的猝死风险。方法:选取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再根据运动平板试验Duke评分(Duke treadmill test score,DTS)分为两个亚组,即低危组(5分≤DTS≤15分)和中危组(-10分≤DTS<5分)。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运动平板试验的同时用移动平均修正法测得max-MTWA值及其对应的心率(Heart Rates, HR)和MTWA值,计算max-MTWA值及其对应心率的比值(max-MTWA/HR),并比较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和低危组、中危组患者的max-MTWA值、max-MTWA/HR比值和MTWA值的差异。结果:冠心病患者的max-MTWA值、max-MTWA/HR比值和MTWA值较非冠心病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中危组的max-MTWA值及max-MTWA/HR比值显著高于低危组,低危组的max-MTWA值及max-MTWA/HR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与低危组的MTW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的MTW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低危组(P均<0.05)。结论:冠心病严重者,max-MTWA值及max-MTWA/HR比值增高。低危冠心病患者猝死风险与对照人群无差异,其猝死风险较低,而中危冠心病患者猝死风险较低危冠心病患者高。  相似文献   

12.
T波电交替(T wave alternans,TWA)是指在规整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的逐搏交替变化。目前大量研究认为T波电交替是人类及动物缺血心肌发生室速、室颤的标志,是预测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有力预测指标。现就T波电交替的溯源与发展、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36-40
目的 探讨心电图T 波形态对STEMI 患者PCI 治疗后近中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于我院接受急诊PCI 救治的142 例STEMI 患者,根据PCI 术后24 h 的T 波形态分为T 波正常组(67 例)和T 波倒置组(75 例)。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PCI 术前、术后24 h 血清NT-proBNP 水平,PCI 术后24 h、1 个月心功能指标(LVEF、LVEDD、LVESD)及患者出院后1 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STEMI 患者出院1 年内发生MACE 的影响因素。结果 T 波倒置组前壁心肌梗死所占比例显著高于T 波正常组;PCI 术后24 h,血清NT-proBNP 水平显著低于T 波正常组;PCI 术后1 个月,LVEF 水平显著高于T 波正常组,LVEDD、LVESD 水平显著低于T 波正常组;出院后1 年内再发心肌梗死、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发生率及MACE 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 波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llip 分级、前壁心肌梗死和心电图T 波形态是STEMI 患者出院1 年内发生MACE 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PCI 术后24 h 内心电图T 波倒置的STEMI 患者近中期左心室功能恢复较好,MACE 发生风险较低,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后,早期T波改变与冠脉病变支数关系.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立即和(或)择期PCI治疗,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24 h内心电图动态变化分T波倒置组和未倒置组.结果: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犯罪血管再通,TIMI3级58例,2级2例,植入支架1~5枚不等,24 h内T波倒置33例,T波未倒置27例;早期T波倒置是否明显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59例患者门诊随访24~48个月不等,2例原先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因再次胸痛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早期T波改变与冠脉病变支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T波是心电IN(ECG)波形中最易变的波形。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其形态、振幅和方向均可发生改变。正常T波其形态为两肢不对称,近肢的坡度较远肢为浅,正向T波的顶端或负向T波的底端的较为钝圆,其方向与QRS波群的主动波方向一致。其振幅不能低于导联R波的1/10。T波改变分为正常变异、继发性改变和原发性改变。本文对T波改变的常见原因、临床鉴别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量化方法分析T波异常是否对其1年后预后有提示价值.方法 对447例入选病例心电图进行了7种不同T波异常类型分析,对其1年后预后进行随访;并对每一种心电图异常(例如总T波异常导联数≥6)与患者1年后预后情况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该研究的联合终点事件为在1年内各种原因的死亡或再发一次急性心衰(NYHA心功能4级,心功能分级由C期进入D期).结果 7种T波异常类型中,总异常T波导联数≥6(OR=2.197,P=0.015)和V4-6连续异常T波数≥2(OR=2.240,P=0.010)的患者与终点事件发生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全心衰(OR=4.658,P=0.011)和已发急性心力衰竭(NYHA4级,OR=1.612,P=0.019)同样提示有较高终点事件发生率,而服用倍他乐克(OR=0.458,P=0.013)具有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的作用.结论 对于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心电图异常T波进行量化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1年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心电图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的心电图变化。方法:选取16只SD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心电图Ⅱ导联P波、QRS波群、T波、S—T段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①造模成功12只。②QRS波群改变:12只大鼠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即刻均出现短暂的R波异常增高;再灌注15—20min出现q波或原有q波加深,随再灌注时间延长,q波逐渐加深、加宽。③ST—T改变:12只大鼠在结扎LAD即刻至20min时S—T段、T波进行性抬高,此后相对恒定;再灌注早期S-T段、T波快速回落,15min内回落〉50%。④心律失常发生情况:13只大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多出现在结扎LAD后5—10min和再灌注早期。结论:大鼠心肌缺血20min内S—T段、T波进行性抬高达峰值可作为大鼠冠状动脉准确结扎的标志;再灌注15min内S—T段、T波快速回落〉50%可作为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心电图学中对于 T 波的产生了解得尚不够,大致知道 T 波的形成与心肌代谢的过程有着密切关系,因而 T 波容易受各种生理、病理、物理、神经体液及药物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临床心电图实际工作中偶见巨大倒置的 T 波,T 波所占的面积比 QRS 波大得多,Q—T间期延长,其延长的原因是由于 T 波宽大所致,Q-T 比值增大(Q-T 比值=实测 Q-T/0.4((R-R)~(1/2))×100%)这样奇异形状的 T 波称之为巨 T 倒置。  相似文献   

19.
现将1964年1月至1975年9月近12年来我院25,158例心电图中有原发性 T 波异常改变(指在 R 波占优势的导联上,T 波发生低平、双相或倒置,不包括 AVR 导联和右胸前导联,但包括逆钟向转位时的 V_3导联 T 波改变)者1,509例,同时临床资料确切者,加以分析,希望从中找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肌病变、神经官能症的 T 波改变规律性,供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参考。冠心病诊断标准是根据1973年全国冠心病座谈会修订的标准;心肌病的诊断标准是在心电图发生 T 波改变的同时,明确地存在能引起心肌病变的病因(如感染、风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以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探讨其对AMI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117例AMI患者(AMI组),男性86例,女性31例;年龄32~84岁,平均年龄(61±11)岁.分析其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资料.依据住院期间有无室速或室颤,将117例AMI患者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37例)和非恶性心律失常组(80例).结果:恶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MWA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以MTWA≥25 μV为截点,MTWA预测A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00%、80.28%、54.84%、77.03%.MTWA以及SDNN (SDANN)联合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0.59%(20.59%)、94.37%( 95.77%)、63.64%( 70.00%)、71.28%( 71.58%).结论:MTWA及HRV对AMI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可用于AMI患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