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彭晖 《中国全科医学》2004,7(10):722-723
据国内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我国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0%-62%,其中,男、女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40%和53%。由于两病并存,互为影响,会加速心、脑、肾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加强糖尿病高血压的防治研究,并积极的降压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与糖尿病均为最常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且常同时并存.两者合并存在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2-8倍,糠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的1.5~3倍[1].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病人,其中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由多种原因引起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具有与一般高血压不同的特点.因而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特殊性.1 糖尿病息者高血压的常见类型①合并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又称糖尿病性高血压.在高龄及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中多见.  相似文献   

5.
叶林书 《医学综述》1996,2(12):662-665
<正>高血压病和糖尿病是内科两个常见病、多发病.在老年患者中,两病并存或糖尿病并发血压升高者逐年增加,正确处理和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治疗这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对于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1型和 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 30 %和 6 0 % ,我国约 4 9 6 %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1] 。 1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可能和其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而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原因不清 ,大部分患者往往同时具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向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 ,具备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2 ]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临床预后明显恶化 ,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5年内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分别为 2 5 8%和…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10003)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110015)钱宗薇李彦华耿志忠白淑英赵月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加速心、脑、肾和视网膜病变的进程,使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1〕,为此在控制高血糖的...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常见的内科疾病,二者并存是冠心病致死的最危险因素,患者常有心、脑、血管和眼底多种并发症存在,而高血压可加重糖尿病并发症发展,两者相互作用,导致恶性循环。有效的降低血压并使血压控制目标在130/80mmHg。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包括合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薛红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3):462-463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几率是无糖尿病患者的1.5-3.0倍,高血压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高于非高血压人群,糖尿病与高血压同时存在,其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糖尿病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立新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120-2122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常见的内科疾病,二者并存是冠心病致死的最危险因素,患者常有心、脑、血管和眼底多种并发症存在,而高血压可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导致恶性循环。有效的降低血压并使血压控制目标在17.33/10.67kPa(130/80mmHg)。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包括合理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病,它们的并存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降压可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但降压的目标一直存在争议。由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心血管风险较大,早年的指南强调严格控制血压,目标为130/80 mm Hg(1 mm Hg=0.133 k Pa)。但与普通高血压降压目标(140/90 mm Hg)相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到130/80 mm Hg并不能降低心血管的病死率。且由于严格降压应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剂量较大,使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因此,近年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放宽到了140/80~90 mm Hg,而最佳的降压目标仍需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索老年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合理用药,笔者对我所36例此类患者降压用药及疗效进行了汇总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9年12月我所离休干部中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6例,占我所离休干部糖尿病患者的85.71%(36/42).均为男性,年龄79~92岁,平均83.08岁.其中合并冠心病32例(88.89%),脑梗死病史6例(16.67%),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13.89%),前列腺增生症36例(100%).全部患者口服1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规范降压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心血管药物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目前较广泛地应用于抗高血压。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患者除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之外,肾病的发病率也很高,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所以正确选择降血压药物,减轻肾损害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选择了门诊33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应用洛汀新(Lotensin)治疗,观察其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对肾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国威 《广东医学》2001,22(7):655-656
流行病学显示糖尿病 (DM)患者患高血压 (HBP)是非DM的 1 5~ 2倍[1] ,血压小于 15 0 /85mmHg(1mmHg =0 133kPa)能显著降低DM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的发生率 ,降低DM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2 ] 。本文总结了我院 6 0例 2型DM并HBP患者降压治疗情况 ,并探讨了降压药物的选择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 0例患者均为 1999年至 2 0 0 0年 6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 2型DM并HBP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成 3组 ,即年龄 <40岁 ,40~ 5 0岁 ,>5 0岁。糖尿病的诊断按 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高…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常见的内科疾病,二者并存是冠心病致死的最危险因素,患者常有心、脑、血管和眼底多种并发症存在,而高血压可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导致恶性循环.有效的降低血压并使血压控制目标在130/80mmHg.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包括合理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降低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总体病死率,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可以使任何由糖尿病引起死亡的发生率下降.强化控制血糖治疗和严格控制血压是事半功倍的事情,而且严格控制血压比强化控制血糖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解斌  王建忠 《中国医刊》2005,40(10):5-8
高血压病人有合并症时,其降压治疗不同于无合并症的高血压病人.选择降压药物时应注意既要控制血压又不加重合并症,现简要介绍高血压常见合并症病人合理选用降压药及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正> 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心、脑、肾血管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一旦并发高血压,就会加速心血管病、中风、肾病视网膜病的进程。所以,我们认为糖尿病发生高血压时,无论选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尽早治疗,积极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临床资料 我院自1986年7月至1997年12月,12年间共收治确诊为糖尿病患者6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8例。占发病人数的29%,其中女11例,男7例。男女比为1:1.56。发病平均年龄为54岁(18—76岁),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糖尿病的分型与合并高血压有关,见附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降压药物治疗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咪达普利、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美托洛尔治疗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比较各组间血压、尿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及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结果 氨氯地平、拉西地平治疗效果优于咪达普利,前三者的疗效优于美托洛尔.结论氨氯地平、拉西地平等长效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彩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2003-200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s)、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噻嗪类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均有利于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的发生率,但也要建立在血压良好控制的基础之上。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最重要的是要达标,即<130/80mmHg,常需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而最常用的联合治疗方案是ACEI或ARBs加小剂量的利尿剂和(或)长效的CC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