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预后较差。手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单纯手术的效果并不理想。术前放化疗是西方国家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案,而东方国家更倾向于使用围术期化疗方案,靶向治疗的出现将为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病人带来新的希望。我们通过分析多个临床实验,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和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基石。由于肿瘤位于食管和胃的结合部,所以对其定义、分型、分期和手术方式都还存在一些争议。Siewert分型是目前认可程度最高的分型方法。对于进展期SiewertⅠ型食管胃结合部癌,其生物学特性和外科治疗方案更接近于食管癌;对于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外科治疗方案更接近于胃癌。而对于早期食管胃结合部癌,可以采用内镜切除或者缩小手术。  相似文献   

3.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可以经胸或经腹进行根治手术.经腹手术可以达到更为理想的腹腔淋巴结清扫效果,同时对呼吸功能损伤较小.因此,对于高龄、肺功能差的食管胃结合部肿瘤患者,经腹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目前经典的腹腔镜手术常常需要在腹上区做1个辅助小切口,在体外完成管状胃制作和放置吻合器机身.201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对1例65岁男性低肺功能食管胃结合部肿瘤患者改良了腹部辅助小切口,采用经主操作孔施行全腹腔镜食管胃结合部肿瘤根治术.术中经食管裂孔向上游离胸段食管约5 cm,牵拉至腹腔后横断.经口抵钉座置入系统(OrVil)后,在腹部经主操作孔放入食管吻合器将食管与残冒进行吻合.手术顺利,吻合方便快捷.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6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征象.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不仅在部位比较特别,而且在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上也独具特点.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单独手术治疗有时效果不佳,患者往往预后较差.分子靶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些分子靶点如血管表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前景.本文收集近期相关国内外文献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理念与技术并重提高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综合治疗水平(秦新裕,刘凤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规范综合治疗(季加孚,季鑫)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流行趋势病因及防治(陈志峰)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孙宇,李吉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淋巴转移规律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陈凛,张士武)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进展方式和临床特征(胡祥)可切除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术式选择(叶颖江,王杉)  相似文献   

6.
由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特殊的肿瘤部位和生物学行为,其治疗模式也由传统的完全外科医师主导、手术治疗为先向包括胸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麻醉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团队合作的综合治疗发生转变。腔镜技术的发展使腹腔镜和胸腔镜共同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将逐渐成为可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则有望进一步推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的微创化。同时,新辅...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由于肿瘤位于食管和胃的结合部,因此,有关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食管和胃的切除范围、微创技术应用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存在争议。但手术仍然应该重视术前分期和分型的准确性,遵循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基本原则,合理选择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策略。未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治将需要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模式来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8.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肿瘤,其发生率呈进行性上升。传统经腹食管裂孔路径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手术多采用全胃切除术。随着早期病人的比例增加,保功能手术观念的发展及更多的研究数据支持,近端胃切除术在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越来越得到重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近端胃切除术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一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适应证研究,主要涉及淋巴结转移、切缘要求等;二是消化道重建的术式选择研究,主要基于增加残胃的容受、重建结构屏障或压力屏障、加速胃排空三个基本原理进行重建术式的设计。笔者希望通过对两个研究方向的探讨,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保功能手术的发展提供一些方向。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具有相对独立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策略。随着微创外科的快速发展,部分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可通过腹腔镜或内镜手术获得治愈性切除。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微创外科治疗应遵循恶性肿瘤根治手术的基本原则,重视术前分期评估的准确性,严格把握适应证,合理选择微创外科治疗方式。未来,应加强微创外科治疗的技术培训,进一步规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微创外科治疗技术,并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明确食管冒结合部腺痛微创外科治疗的安伞件和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胃癌在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中位居第五,每年有100多万新发病例、76万死亡病例,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其中包括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在内的胃上部癌近年发病率正在不断升高。目前,胃癌的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而关于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主要表现在手术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及术后消化道重建方面。本文以胃肠外科医生视角,从上述几方面综述了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外科治疗策略,以期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为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AEG病例资料,按年份分析AEG的发病趋势,AEG3种亚型的构成比,Siewert分型与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关系,以及机械吻合器和腹腔镜技术介入后AEG手术方式的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AEG患者563例,男443例,女120例;年龄15~91岁,平均年龄59岁。AEG在所有胃腺癌中所占比例约为25.897%(563/2174)。2004—2013年,AEG在当年胃腺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8.89%(27/143)、14.81%(20/135)、17.06%(29/170)、14.21%(28/197)、19.78%(36/182)、33.64%(72/214)、31.17%(72/231)、29.31%(85/290)、30.42%(87/286)、37.15%(107/288)。SiewertI型AEG患者52例(9.24%)、Ⅱ型424例(75.31%)、11I型87例(15.45%)。手术路径:52例SiewertI型AEG患者均采用经胸路径;424例SiewertU型AEG患者中,采用经胸路径45例(10.61%)、经胸腹联合路径12例(2.83%)、经腹路径367例(86.56%);87例Siewert111型AEG患者均采用经腹路径。切除范围:52例SiewertI型AEG患者均行食管下段及近端胃切除;424例Siewert1I型AEG患者中,行近端胃切除167例(39.39%0)、全胃切除257例(含残胃癌27例,60.61%);87例SiewertⅢ型AEG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52例SiewertI型AEG患者均行经胸食管胃吻合;424例SiewertII型AEG患者中,行食管胃吻合62例(14.62~70),保留远端残胃的双通道吻合55例(12.97%),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248例(58.49%0)、食管空肠Braun吻合59例(13.92%);87例Siewert111型AEG患者中,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61例(70.11%)、食管空肠Braun吻合26例(29.89%)。食管胃吻合、食管空肠吻合基本采用机械吻合器完成。自2005年起,腹腔镜技术介入AEG手术,腹腔镜下实施SiewertII型AEG手术239例、SiewertⅢ型AEG手术59例。结论SiewertI型AEG主要采用经胸路径,Siewert1I、11I型AEG手术路径由经胸路径向经腹路径转移,全胃切除比例上升,但尚未形成标准的手术方式。AEG手术方式应从手术的安全性、根治的彻底性、术后生命质量、手术的简约性以及腹腔镜技术的熟练程度等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胡祥 《消化外科》2014,(2):85-88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在欧美地区急剧增加,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我国虽有散见的相关研究报道,但对AEG治疗现状的把握是困难的。目前对AEG的规范化治疗正在逐渐形成共识。早期AEG的治疗是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腹腔镜下手术、缩小手术为主。进展期AEG的治疗,SiewertⅠ型患者作为食管癌处理,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可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SiewertⅡ、Ⅲ型患者行开胸手术获益少,作为胃癌手术清扫更为妥当,经腹食管裂孔扩大、下段食管切除、全胃切除、下纵隔腹腔淋巴结(D:)清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OX方案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癌(adenocarcinomaof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及远端胃癌(distalgastriccancer,DG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1年3月间确诊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8例,其中食管胃交界部腺癌18例(AEG组),远端胃癌40例(DGC组),术前行DOX方案化疗2周期,于化疗后14—21d行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术前新辅助化疗,化疗后AEG组CR3例,PR12例,SD3例,PD0例,总有效率为83.3%;DGC组CR2例,PR20例,SD17例,PD1例,总有效率5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G及GC的R0切除率分别为88.8%及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1年生存率均为100%;AEG组2年生存率(77.8%)比DGC组(75.0%)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DOX方案新辅助化疗对食管胃交界部癌较远端胃癌效果更好,缩小肿瘤、降低分期更明显,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4.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癌,兼具食管癌与胃癌特点,其在分期、分型及诊疗方式上存在诸多争论.目前公认的分型方法是Siewert分型,尚缺乏独立的TNM分期,其发病原因与胃食管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Barrett食管密切相关,治疗上以根治性手术联合围手术期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食管裂孔下纵隔淋巴结清扫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经手术治疗的SiewertⅡ型AEG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腹腔镜下经食管裂孔途径,"以食管为中心按腹侧→背侧→两侧的清扫次序"清扫No.110、No.111、No.112淋巴结。记录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收获淋巴结数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通过经食管裂孔途径,"以食管为中心按腹侧→背侧→两侧的清扫次序"实现了No.110、No.111、No.112淋巴结的确切清扫,淋巴结转移发生率No.110为6.25%(2/32),No.111为9.38%(3/32),No.112为9.38%(3/32)。无术中副损伤发生。术后出现胸腔积液21例,胰瘘7例,腹腔感染1例以及吻合口漏1例。结论通过经食管裂孔途径,"以食管为中心按腹侧→背侧→两侧的清扫次序"对AGE病人进行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行经腹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行经腹近端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组)或全胃切除术(全胃切除组)的85例AE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12个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30(QLQ-C30)和胃癌特异性评价量表(QLQ-ST022)测量其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近端胃切除组患者在饮食受限、腹泻及气促方面的得分低于全胃切除组(P〈0.05),而在味觉改变和反流方面的得分高于全胃切除组患者(P〈0.05)。2组患者的其他项目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型和Ⅲ型AEG患者行近端胃切除+管状胃重建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近端胃切除术在饮食受限、腹泻以及气促方面的效果更优;而全胃切除术在反流和味觉改变方面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7.
在欧美国家,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发病率急骤增加,引起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AEG的浸润、进展不仅仅局限于腹腔内,同时,借助淋巴途径流向纵隔、食管方向、水平位向横膈方向浸润、转移。熟知这些规律和特点,将有助于临床外科合理的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与胸下段食管鳞癌(LESC)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点.探索各自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4月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收治的111例AEG和126例LES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例手术切除率、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EG组和LESC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4.6%(105/111)和97.6%(123/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G组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LESC组f6.3%(7/111)比32.5%(41/126),P〈0.011,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则明显高于LESC组[57.7%(64/111)比34.1%(43/126),P〈0.01]。SiewertⅠ型和SiewertⅡ型AEG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5%(4/32)和4.7%(3/64).而15例siewertⅢ型AEG患者则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AEG单纯经腹手术者,中下纵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显著低于经胸手术者[0/22比7.9%(7/89),P〈0.05]:LESC经右胸行二野或三野淋巴结清扫者,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明显高于经左胸单一切口者[17.9%(12/67)比0/59,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4%(26/111)和27.0%(34/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G和LESC具有不同淋巴结转移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SiewertⅠ型和Ⅱ型AEG需重视中下纵隔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