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多在青壮年发病,患表现为行为紊乱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人口质量。全世界患病率约为1%。根据家系双生子和寄养子女的调查和研究分析,证明本病有明显的遗传基础,一些资料报道:该病遗传度高达60%~85%,具有多基因高异质性遗传特征。近年来,对精神分裂症遗传病因的研究已进入基因水平的探索.并取得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阳性症状(幻觉、妄想、行为紊乱)、阴性症状(思维散漫、情感淡漠、意志减退)和认知损害(注意缺陷、记忆减退、执行功能损害).预计全球18岁以上人群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1.1%,患者预期寿命比一般人群短10年,10%的患者最终自杀.目前普遍认为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是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病因,预计遗传度达到80%以上,但确切的遗传机制及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也缺乏客观生物学诊断指标和特效个性化治疗.以往主要依赖脑成像、药理学、死后病理学和动物模型研究,这些研究都因条件限制或混杂因素影响,难以真实客观地解释人类精神分裂症的复杂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发病主要原因。方法 选择2002年1月~2005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97例已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历,进行病因比较。结果 查出因夫妻关系不和等家庭因素导致的精神分裂占71.13%,遗传因素占7-2l%,人际关系差等社会因素占12.37%,自体因素占9.27%。结论 家庭不和睦,自身文化层次及经济因素低,缺乏支持系统者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模式对67例精神分裂症家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本组资料不符合单基因传递规律,而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先证一、二级亲属加权平均遗传度为(78±5)%,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以遗传因素为主,环境因素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模式对67例精神分裂症家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本组资料不符合单基因传递规律,而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先证者一、二级亲属加权平均遗传度为(78±5)%,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以遗传因素为主,环境因素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其子女患病风险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遗传学研究表明,常见的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密切相关,主要是多基因遗传,其发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遗传因素是主导,环境因素是诱因,精神分裂症的子女发病率可以大致预测。  相似文献   

7.
王丽君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72-1272,1274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肪肝及胆石症的发病率。方法:采用B超诊断仪对1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做肝胆B超普查。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肪肝发病率为32.3%,胆石症的发病率为16.7%,明显高于一般群体。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脂肪肝,胆石症发病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与6号染色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P)是最常见且严重的精神疾病,全世界患病率约为1%。家系调查、双生子和寄养子研究资料均提示:遗传因素在SP的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遗传度80%。多方面的研究证据表明,SP可能由多基因的微效作用以及非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在SP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目前进行了20个基因组扫描,  相似文献   

9.
一般概况上海有1,100万人口。据近年统计,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4.2‰(1978)。年发病率1979年为0.16‰,1980年为0.13‰。精神病的防治管理工作以市、区(县)、街道(公社)三级组成防治管理网。市级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均表明精神分裂症是一类与遗传因素密切关联的疾病,但精神分裂症在人群中的遗传度因各国使用的诊断标准不同而各异。本研究将深入探讨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遗传度的大小。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于1998.1~1998.12在西安精神卫生中心共收集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的入选对象均经该院两名或以上的主治医生根据中国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的修订版(CCMD-II-R,1995)作出明确诊断,同期在西京医院选择与病例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相近的非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共74例。二、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流行病…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民族文化差异对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形成的影响。在1979~1980年两年期间,延边神经精神病院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查了800例,其中朝鲜族496例,汉族306例。这些患者中,幻觉妄想症状者所占比例在朝鲜族为75.4%,在汉族为58.9%(P<0.01)。这种差异可能与文化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无锡地区20万人口框架内,按标准楷流行病学调查要求进行2%的精神分裂症抽样调查中,发现19例精神分裂症,其中3对6位患者系亲、子两代同患同种精神分裂症,其遗传相关率达31.58%,认为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遗传倾向。  相似文献   

13.
在无锡地区20万人口框架内,按标准化流行病学调查要求进行2%的精神分裂症抽样调查中,发现19例精神分裂症,其中3对6位患者系亲、子两代同患同种精神分裂症,其遗传相关率达31.58%,认为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遗传倾向。  相似文献   

14.
多巴胺系统基因功能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临床综合征,大量生理学和病理学证据支持了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系统功能失调假说。家系分析、双生子和寄养子研究资料提示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遗传背景,遗传度为60 %~80 %。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是一个复杂的遗传性疾病,可能是由多个基因之间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在单卵双生子的共患率为35%至58%,而双卵双生子为9%至26%,提示了遗传因素的作用。但单卵双生子的共患率尚不及100%,成年人的发病表明它并非属于单纯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寄养于无血缘关系的家庭中,则该子女的患病率较一般居民为高;同时被寄养儿童的亲属  相似文献   

16.
<正>精神分裂症是遗传性、非孟德尔式神经发育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这种疾病的过程通常始于阳性症状,然后发展到慢性阶段、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表明双胞胎发病的一致率为40%70%70%([1]),这说明表观遗传组相互作用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精神分裂症个体间症状具有很大差异,这样导致对鉴别精神分裂症的表征产生很大的困难([1]),这说明表观遗传组相互作用可能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精神分裂症个体间症状具有很大差异,这样导致对鉴别精神分裂症的表征产生很大的困难([2]),而表观遗传学对于多因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本文收集了衡阳市三所医院(地区人民医院、市二医院、衡医附属医院)自1976年元月至1979年9月住院病例共105例,每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一、发病率文献报道,妇科住院病人的子宫肌瘤发病率为3.3—12%,本文自1976年元月至1979年9月三所医院妇科住院病人共1879例其中子宫肌瘤共105例,发病率为5.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解某市机车厂车辆厂精神分裂症患病动态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定群研究对1.3万工厂进行为期10年的研究。结果:1989年-1998年精神分裂症年平均发病率为0.14%;逐年患病率分别为5.61‰、5.67‰、5.77‰、5.79‰、6.19‰、6.22‰、6.42‰、6.33‰、6.53‰、6.51‰、‰,年平均患病率6.10‰;逐年住院率分别为15.79%、17.95%、13.75%、11.25%、20.48%、7.14%、10.7%、10.96%、11.9%、9.64%,年平均住院率12.96%。结论:十年来精神分裂症年发病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患颊率则呈逐年上升趋势,经积极开展社区防治康复措施则可有效地降低精神分裂症住院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1975~1979年,每年定期对盐亭县城关公社30岁以上人群进行食管脱落细胞学普查的结果。实查10,558人,查出食管癌60人,重度增生182人,轻度增生2.748人,普查标化平均发病率依次为123/10万,384/10万,59/千分。对重度、轻度增生和食管癌治疗后,食管癌近两年(1978~1979年)比头两年(1975~1976年)标化发病率下降70.4%.标化患病率上升27.6%,标化死亡率下降3.9%(P<0.01)。说明普查可以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发病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在世界各国的发病率高达10%-20%,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环境、神经、内分泌、血液动力学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而国内外的研究表明高血压的遗传度(heritability)约在60%~80%之间,家系调查也发现,父母一方或双方为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的2倍,同时发现单卵双生子之间的血压相关系数为0.75,非双生子同胞之间为0.25,由此说明,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