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糖升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将116例AMI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66例)和血糖升高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病死率等.结果 AMI后血糖升高组与血糖正常组之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大面积梗死、冠状动脉2支及3支病变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升高组FPG和肌酸磷酸激酶(CK)水平均明显多于血糖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升高组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近段和右冠状动脉近段梗死面积均明显多于血糖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血糖升高,临床症状较重,预后较差.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对预防和控制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升高患者心律失常及预后情况。方法82例患者静脉空腹抽血,按血糖水平分为I、II、III三组,并详细记录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AMI患者血糖正常I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单壁心肌梗死和复合壁心肌梗死比率有显著性差异;I组分别与II组、Ⅲ组严重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组分别与Ⅱ组、Ⅲ组心力衰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升高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院内死亡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结论早期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越高,并发症越多。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最严重的表现之一.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发生AMI时常伴发应激性血糖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升高会导致患者的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住的17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MI后即刻血糖升高者与血糖正常者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高血糖对AMI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急、变化快,随时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各种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导致心脏骤停死亡[1]。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AMI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分为应激性血糖升高组与非应激性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6.8mmol/L为应激性血糖升高组(A组),空腹血糖≤6.8mmol/L为非应激性血糖正常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梗死部位情况。结果:经积极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为27.5%,B组总有效率为75.5%,B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B组室速、心源性休克、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应激性血糖升高组(A组)与非应激性血糖正常组(B组)在梗死部位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激性血糖升高严重影响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易引起不良反应,可作为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水平升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2月~2008年6月收治的无糖尿病史的168例AMI患者,于入院次日测定按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FBG≤6.1mmol/L)92例,血糖轻度升高组(FBG>6.1mmol/L)7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及临床症状(胸痛、胸闷、气短、恶心眍吐等)、病死率.结果:血糖升高组的FBG、HbAlc、TG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但两组CHOL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升高组的气短、恶心呕吐、晕厥等症状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死亡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而血糖正常组的胸痛发生率高于血糖升高组,P<0.05.且两组的胸闷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血糖增高提示预后较差,其血糖水平可作为判断临床预后的指标,尽早控制血糖,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军 《中外医疗》2010,29(20):78-78,80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本院住院的AMI患者104例非糖尿病AMI患者按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54例,血糖升高组50例,观察分析2组患者胸痛、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等情况。结果 AMI血糖升高组与血糖正常组比较,CK及CK—MB峰值显著升高、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非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AMI后梗死面积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高,预后差。故应加强观察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积极控制早期血糖水平以改善AMI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早期血糖升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早期血糖升高组(32例)和血糖正常者(24例)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血糖升高组神经功能损害恢复程度分别为a组21.88%,b组28.13%,c组40.63%,d组9.36%,血糖正常组神经功能损害恢复程度分别为a组66.67%,b组16.67%,c组12.50%.d组4.16%。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早期血糖升高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血糖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10.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泵功能衰竭最严重的临床表现,病死率非常高。单纯AMI患者病死率是7%,而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高达60%~90%[1]。心源性休克与左心室肌肉大面积缺血、损伤及其他原因有关。早期诊断和迅速采取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方法 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9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3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机械通气和抗凝、溶栓、血管活性药物治疗,25例急救成功后转入其它相关科室继续治疗,并于1个月后出院,其余8例抢救无效后死亡,死亡率24.2%.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给予早期的诊断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大东  李树生  郑智 《重庆医学》2008,37(14):1587-1589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临床特点,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老年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26例由急性心肌梗死所至的CS患者按年龄被分为两组: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为老年组(A组,n=72);年龄小于或等于64岁为成年组(B组,n=54);并将老年组根据是否接受PCI治疗分为两个亚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再灌注治疗下老年心肌梗死并CS患者近期预后的差异。结果(1)老年组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多;冠心病危险因素、并发症多(P<0.05);侵入性的积极治疗措施应用较少(如冠脉造影I、ABP及PCI,P<0.05);住院病死率高(P<0.05)。(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与非介入治疗相比能显著降低老年CS患者住院病死率(P<0.05)。结论严密监测,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及时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CS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起床活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68例患者实施早期活动法的观察,并与既往类似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早期活动法的患者有较好的康复疗效。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早期活动可使其住院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浅析对应性ST段下移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了解对应性ST段下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有Q波AMI伴对应性ST段下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电图改变情况,依据有无对应性ST段下移分为2组,伴有对应性ST段下移组66例(研究组),不伴有对应性ST段下移组68例(对照组),对2组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伴对应性ST段下移的AMI组住院早期严重心律失常(28.8%vs7.4%,P<0.05)、泵衰竭的发生率(24.2%vs5.9%,P<0.05)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无对应性ST段下移的AMI组(19.7%vs4.4%,P<0.05)。结论伴对应性ST段下移的AMI患者严重并发症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正常血糖组46例(空腹血糖≤6.1 mmol/L)和血糖升高1组(6.1 mmoL/L<空腹血糖≤8.0 mmoL/L)38例、血糖升高2组(8.0 mmoL/L<空腹血糖≤11.1 mmoL/L)27例和血糖升高3组(空腹血糖>11.1 mmoL/L)11例,在入院第4周统计2组患者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电图ST段恢复时间以及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血糖组比较,血糖升高1组在心肌酶和心电图恢复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糖升高2组CK、AST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病死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升高3组CK、AST、LDH和ST段恢复时间明显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病死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非糖尿病AMI患者血糖>8.0 mmol/L以上时,随着血糖升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升高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例,根据患者发病后24小时内的空腹血糖水平分为血糖升高组和正常组,比较各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病情况。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升高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病率高于血糖正常组。结论:早期血糖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患者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血管开通率、心功能恢复情况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在平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方面,实验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血管开通率及心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较药物治疗住院时间少,血管开通率高,心功能恢复好,病死率低,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院内死亡及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苏大附一院心内科的急性心肌梗死872例,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共108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合并CS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对存活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建立COX模型分析AMI合并CS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发病至PCI时间、三支病变、术后IRATIMI血流分级与AMI合并CS患者院内死亡相关。②52例出院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9.0±2.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8.0±4.8)个月。6个月生存率为80.8%,1年生存率为73.1%。COX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发病至PCI时间、术后IRATIMI血流分级与AMI合并CS患者院外生存时间相关。结论:①AMI合并CS患者院内死亡率为51.9%,其影响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发病至PCI时间、三支病变和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②早期成功的PCI治疗可以延长AMI合并CS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长期预后。AMI合并CS长期预后影响因素有年龄、发病至PCI时间、PCI术后血流TIMI分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常见血糖升高.文中旨在探讨非糖尿病AMI患者应激性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83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G)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FBG<6.1mmol/ L)、血糖轻度升高组(6.1mmol/ L≤FBG<8.0mmol/ L)和血糖明显升高组(FBG≥8.0mmol/ L),对比分析各组患者院内死亡、并发症及梗死部位的发生情况. 结果:83例AMI患者急性期出现高血糖56例,发生率为67.5%,血糖明显升高组院内病死率、心脏事件及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 结论: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血糖明显升高提示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