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ET)的临床治疗特点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手术治疗DNET患者12例,其中颞叶癫痫9例、额叶癫痫2例、顶叶癫痫1例;男7例,女5例,年龄4~36岁;手术方法采取在皮层及深部脑电监测(ECo G)辅助下行肿瘤及致痫灶扩大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DNET,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年,9例停药后癫痫发作消失,1例停药后仍有癫痫发作,2例仍在服药,癫痫无发作。MRI随访至少2年肿瘤无复发。结论 DNET是一种以顽固性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肿瘤,手术效果良好,在术中脑电监测下行肿瘤加致痫灶扩大切除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伽玛刀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C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颅内CM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头痛、头晕68例,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60例,癫癎发作25例。均采用伽玛刀放射外科(GKRS)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病人随访37-135个月,平均67个月。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83例(74.1%),无变化20例(17.9%),加重9例(8.0%);癫癎发作完全消失9例,发作次数减少75%以上6例,减少〉50%-75%4例,减少〉25%-50%4例,发作次数减少≤25%或加重2例。MRI复查显示:病灶缩小或消失40例(35.7%),无变化68例(60.7%),增大4例(3.6%)。治疗后4-11个月出现脑水肿9例,其中仅有灶周水肿5例,合并再出血4例(3.6%);经治疗后均缓解。本组无死亡病例。治疗前病灶大小对癫癎治疗有效率、病灶缩小率和术后脑水肿发生率差异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边剂量对术后脑水肿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但对癫癎治疗的有效率、病灶缩小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KRS治疗颅内CM安全、有效,可减少癫癎发病率,降低再出血率,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开放显微手术治疗脑内致痫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脑内致癫痫小病灶术前、术中的精确定位和病灶切除,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探讨立体定向开放微创手术,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脑内致痫小病灶的手术方法。方法53例症状性癫痫病例,CT、MR I检查有脑内小病灶(直径在0.5~3.0 cm),24 h视频脑电图确认致痫灶为脑内单发病灶。ASA 601S型立体定向仪CT引导辅助全麻环钻开颅,导针穿刺放置导管引导,显微镜下手术分离、切除病灶,皮层脑电图确认将致痫灶切除。结果病灶全切率达96.2%,术后5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6.3个月,癫痫消失45例,脑电图检查记录到癫痫波11例,临床癫痫发作5例。因肺癌死亡3例。结论CT立体定向引导,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致痫小病灶,术中皮层电极确认将致痫灶切除,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术在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手术方法治疗继发性、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91例继发性、难治性癫痫患采取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法,并随访观察此种联合手术方法对难治性癫痫的控制效果:结果 采用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手术后,291例患中,有211例(72.5%)发作消失,有50例(17.2%)发作减少50%以上,对癫痫总的有效控制率为89.7%,随访1.5~4.0年,平均23个月,211例发作消失的患中有83例(39.3%)已停服抗癫痫药;同时,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术无永久性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病灶切除与热灼联合术治疗继发性、难治性癫痫,安全并且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治疗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伽玛刀治疗的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颅内单发海绵状血管瘤3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改良Engle分级标准评估治疗后癫痫控制效果,并分析病灶体积、边缘剂量、病灶部位对疗效的影响。结果随访36~72个月,癫痫总控制率为80.6%,其中Engel分级Ⅰ级13例,Ⅱ级10例,Ⅲ级6例,Ⅳ级7例;多因素分析显示颞叶病灶疗效较差(OR=0.083,95%CI:0.012~0.558,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放射性脑水肿4例(9.5%),治疗后症状性病灶出血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伽玛刀对以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有效,不同边缘剂量及体积与预后无显著相关性,颞叶病灶有效率低。  相似文献   

6.
皮层电极下联合手术治疗癫痫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皮层电极下联合手术治疗癫痫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对24例癫痫病人在皮层电极脑电图(ECoG)下分别行病灶 癫痫灶切除、病灶切除 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multipie subpial transaction,MST)、MST 胼胝体部分切断等治疗,结束前再行ECoG检查至各导联棘波基本消失为止,术后继续服抗癫痫药2年并随访.结果 1例术后2天出现轻偏瘫,对症处理后完全恢复,无严重的并发症及死亡,术后早期癫痫均得到很好的控制,服药下21例无癫痫发作,3例轻微发作;14例已停药者11例无癫痫发作,3例偶有轻微发作.结论 几种手术方法的联合应用,可提高手术效果,更好地控制癫痫,而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手术与伽玛刀治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及癫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手术及伽玛刀治疗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例,通过CT、MRI检查及Engel分级评价两种方法治疗后出血、癫痫及放射性脑水肿情况。结果手术组术前共9例有癫痫病史,术后新发癫痫2例;伽玛刀治疗前12例有癫痫病史,术后新发癫痫3例;手术及伽玛刀治疗均能有效控制癫痫(P0.05)。手术治疗后无再出血病例,伽玛刀治疗后2例发生再出血,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早期轻度脑水肿19例,中度脑水肿11例,严重脑水肿1例;伽玛刀治疗后中轻度18例,中度15例,重度5例;伽玛刀组局灶脑水肿明显多于手术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病灶依然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方法,而对病灶位置深在或位于重要功能区者伽玛刀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伽玛刀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局灶性脑水肿,无明显诱发或加重癫痫和出血的风险,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再出血机率将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fMRI导航结合皮质电极描记切除功能区及其附近癫痫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癫痫灶起源于功能区及其附近的癫痫病人的手术经验。病人术前发作频率(2.63±1.68)次/月。术前利用fMRI检查确定功能区位置并与导航图像进行融合,术中使用皮质电极描记标记出癫痫波的位置,通过导航系统了解功能区与癫痫波起源的关系。在保留功能区皮质的基础上,将病灶和癫痫波起源处皮质切除,而位于功能区皮质上的癫痫波起源处则给予小功率皮质热灼。结果皮质发育不全8例,灰质异位症2例,脑外伤后局部皮质软化1例。术后随访6~12个月,癫痫发作完全消失9例,术后3-6d内发作1次2例,随后未再出现癫痫发作。术后未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的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脑电图显示基本正常。结论fMRI导航结合皮质电极描记切除起源于功能区及其附近的癫痫灶是一种微侵袭的手术方法,在切除癫痫灶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区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脑电图为全面性异常放电而MRI显示病灶的难治性癫痫病人的外科手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难治性癫痫病人的临床资料,其脑电图发作间期和发作期均表现为全面性异常放电,无明确发作起源区;而头颅MR[显示:左侧顶枕部软化灶形成1例,左侧皮质发育异常l例。均行手术切除MRI显示的病变。结果术后随访15个月.2例病人均发作消失,其中术后6个月复查脑电图显示全面性异常放电消失1例。结论伴先天性或早期获得性脑部病变的难治性癫痫病人,尽管脑电图表现为全面性异常放电,癫痫起源灶不明确,但手术切除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皮层电极描记配合立体定向切除癫痫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皮层电极描记在立体定向切除癫痫灶手术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 对25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继发性癫痫患者采用MRI导向下,立体定向环钻开颅,切除病灶前行皮层电极描记,记录有无癫痫波和范围,切除病灶后再次描记,如仍有癫痫波,则在不影响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将有癫痫波的皮层尽可能切除。结果 25例患者中有19例在切除病灶前记录到棘波、棘-慢波、尖波或尖-慢波,切除后有15例上述癫痫波完全消失,4例仍有散在的少许癫痫波;另有6例患者未记录到癫痫波,但表现为基本的节律异常,切除病灶后好转。25例患者中胶质瘤6例,脑囊虫病5例,蛛网膜囊肿3例,软化灶3例,皮层发育不全2例,血管畸形2例,转移癌2例,炎症1例,胶质细胞增生1例,病灶直径在0.8~4.7cm。手术后24例癫痫发作消失,1例仍偶有癫痫发作,比例能够被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手术后患者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结论 皮层电极描记和立体定向方法相结合,既能明确癫痫灶的范围,又能以微侵袭的方法切除癫痫灶,尤其适用于直径小于4cm的癫痫灶的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