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高危性行为及其危险因素,为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上海市3个劳教戒毒场所和上海市自愿戒毒中心共计547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毒品使用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安全套使用态度、艾滋病(AIDS)感染警觉度等。结果首次性行为年龄较早为(19.1±8.1)岁、43.8%的海洛因依赖者与多个性伙伴发生性行为、77.8%海洛因依赖者从未使用安全套、安全性行为的认知水平较差;男性(OR=3.913,95%CI=2.429~6.305)、以及对使用安全套正性态度较低者(OR=0.950,95%CI=0.910~0.991)更容易从事高危性行为。结论应加强对海洛因依赖者高危性行为的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2.
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其社会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虹  陈磊  常春 《疾病控制杂志》2007,11(4):333-335
目的了解校外青少年与艾滋病相关的高危行为及其社会影响因素,为在校外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自填问卷,于2005年10月调查辽宁省鞍山市从事餐饮、娱乐、服务工作和社区无业/待业的校外青少年584人。结果校外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为42.6%,男性(62.3%)高于女性(37.7%),其中31.6%的人很少或从不使用安全套,最近一次性行为中51.2%的人未使用安全套;28.2%的调查对象曾发生过性交易。22人(3.8%)使用过摇头丸、K粉等毒品,使用过毒品者性行为、性交易发生率高于未使用过毒品者。艾滋病知识水平以及对艾滋病易感性的认知影响校外青少年安全套使用频率。结论校外青少年存在不安全性行为、毒品使用等艾滋病高危行为,增加其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改善其不安全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女性吸毒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高危性行为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辽宁省236例女性吸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同期调查中女性监所服刑人员作为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女性吸毒者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女性吸毒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答对率为57.6%,69.9%的调查者与多个性伙伴发生性行为,69.1%的调查者从未使用安全套;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静脉注射吸毒、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低,以及对安全套正性态度较低者更容易发生高危性行为。结论:女性吸毒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仍有误区,有必要针对其高危性行为采取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余姚市新型毒品滥用者的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方法2012年6-12月对余姚市看守所350名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45份,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梅毒及HCV。结果345名新型毒品滥用者中,有16.23%的人采用混合吸食,4.34%的人存在注射新型毒品,新型毒品使用后发生性行为的占60.08%;在过去一年中,性伴数在1~8人不等;仅12.28%的人每次性行为时都使用安全套;HIV、梅毒和HCV的感染率分别是0.29%、6.09%和3.77%。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以非注射吸毒为主,在毒品作用下易发生无保护性的性行为,是艾滋病和性病传播的潜在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铁路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铁路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合肥市铁路施工单位943名在外施工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建筑工地流动人口总体上对艾滋病知识缺乏了解;文化程度和收入越高、打工时间越长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越高。在听说过艾滋病的734人中,仅有37.5%(275人)对艾滋病感染者持同情态度。943名调查对象中,不反对“婚前性行为”、“卖淫”和“嫖娼”者分别占39.6%、7.3%和6.9%。9.5%的被调查对象(90人)承认最近3个月内有过非婚性行为,其中28.6%(22人)承认从未使用安全套,仅10.4%(8人)每次使用。文化程度和艾滋病知识得分越高者安全套使用频率越高;探亲时间间隔和打工时间越长,安全套使用频率越低。结论铁路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存在HIV感染的危险性,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阳江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阳江市2017—2018年2个国家级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毒人群以男性、低文化水平为主,平均(40.1±8.4)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2.9%(1 486/1 600);HIV抗体阳性率8.4%(135/1 600);69.0%(1 104/1 600)吸毒者有注射毒品史,其中共用注射器占30.0%(331/1 104);有性行为的吸毒者中吸毒后发生性行为占42.2%(334/792);最近1次吸食毒品后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仅38.6%(129/334);最近1年有商业性行为的吸毒者,商业性行为发生率35.4%(280/792),其中坚持使用安全套占82.5%(231/2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共用注射器的吸毒者感染HIV的风险是未共用者的38.91倍,传统毒品及新型毒品混合使用的吸毒者,比仅用传统毒品吸毒者更易感染HIV。结论阳江市吸毒人群HIV阳性率较高,高危行为仍然存在,需继续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遏制HIV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烟台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的艾滋病综合干预实施效果,探讨感染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2年2月-2013年11月对目标人群进行干预前的问卷调查、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和梅毒抗体检测,通过18个月的综合干预及随访,再次对目标人群进行相同的问卷调查、HIV抗体检测和梅毒抗体检测,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91.5%上升到干预后的96.4%(X2=6.86,P=0.009);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由80.1%上升到87.9%(X2=6.36,P=0.012);最近6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都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由53.0%上升至65.5%(X2=9.36,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近6个月在同性性行为中坚持使用安全套与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得分、接受过干预服务相关.结论 MSM人群干预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干预工作取得显著效果.但危险行为普遍存在,100%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率较低,还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部队官兵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部队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788名官兵,以自填问卷方式收集数据,调查新兵与学员分别为552人和236人。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性行为及相关高危行为发生情况、安全套使用意向等。结果某部队官兵艾滋病知识总分为(10.86±2.41)分,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在90.00%以上,对非传播途径及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低于80.00%,对艾滋病知识全部回答正确率为0.13%;拒绝交易性行为得分为(4.32±0.84)分,安全套使用的自我效能得分为(19.03±4.53)分;人伍前性行为发生率为31.21%,交易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1.19%、3.54%,每次性行为中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3.06%。结论官兵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性行为及相关高危行为比例较高,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应加强新兵HIV检测,解决窗口期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山东省男性强制戒毒人员行为特征和HIV感染状况.方法 对男性强制戒毒所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样检测HIV抗体.结果 517例调查对象中,初次使用毒品的平均年龄为(26.58±7.67)岁;海洛因和冰毒是主要的滥用毒品,分别占31.91%和61.51%,多药混用者占8.90%;毒品滥用原因中好奇占34.63%;强制戒毒前1年内发生过商业性行为者占31.72%,其中,41.46%生行为中未使用安全套;强制戒毒前1个月内有52例与他人共用过针具;调查共检出HIV抗体阳性74例,占14.31%.结论 男性强制戒毒人员中高危行为发生率高,HIV抗体阳性率较高,需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学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干预策略以及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08—11对在2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的1243名16~20岁学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1243名调查对象中,68.O%有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4.9±1.4岁;有过性行为者中,63.2%有过2个或2个以上性伴,83.3%报告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86.4%报告最近1次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报告入所前1年内发生过性行为的626名调查对象中,坚持使用安全套者仅占3.5%,从未使用者占55.6%。139名调查对象有吸毒史,其中36.0%有注射毒品史;有注射毒品史者中,44.7%在入所前1年内曾与别人共用注射器,18.8%最近1次注射吸毒时共用注射器。艾滋病知识得分平均5.68±1.73分,UNGASS指标涉及各项艾滋病知识全部正确回答者所占比例为16.7%。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相关认知态度正确或积极者所占比例均低于60%,对HIV感染者持正确态度者少于50%。吸毒行为相关认知态度正确或积极者所占比例较高,且多数调查对象具备积极的预防疾病态度和参加防艾宣传意向。结论2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应通过开展艾滋病生活技能培训和干预提高学员艾滋病知识和生活技能,培养学员正确的认知态度,以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朱莉  陈权 《中国校医》2018,32(6):425
目的 调查昆山市男性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危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艾滋病、梅毒和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制定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2015年版)要求,中心于2015年4月至6月对昆山市男性流动人口进行了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艾滋病知识及艾滋病高危行为发生情况等。结果 本次监测共调查男性流动人口406人,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0%、0.00%和0.50%;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5.2%,知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3,P=0.063);商业性伴发生率为3.94%;临时性伴发生率为16.26%,临时性伴发生率与婚姻状况有关(χ2=10.767,P=0.013);安全套使用率低。结论 昆山市男性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存在临时性伴发生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等高危行为,应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安全套推广等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某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性传播疾病流行现状、安全套使用及艾滋病知晓率等情况,评价该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性病(AIDS/STD)的传播风险性,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防治该区AIDS/STD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市卢湾区4家大型娱乐场所和18家小场所共124名女性服务人员进行安全套使用及AIDS/STD知识等问卷调查,并采集其血、尿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中性传播疾病检出率11.3%,HIV阳性率0.8%,与商业性伴发生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仅为40.9%,女性服务人员中从事性服务工作超过3个月的占78.4%,吸毒女性服务人员罹患性传播疾病比例远高于不吸毒女性服务人员,比数比(OR)值为22.9。[结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处于性活跃期,从事性服务时间长,性行为频次高,有吸毒现象,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安全套使用率低,是AIDS/STD传播的重要桥梁人群,有很大的传播风险。需要在该人群中加大AIDS/STD防治知识及禁毒宣传,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以降低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凭祥市建筑工人艾滋病(AIDS)相关行为与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状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高危行为干预措施.方法 于2011 - 01/03,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凭祥市9个建筑工地的405名工人进行调查,分析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婚内性行为、商业性行为、非婚非商业临时性行为、吸毒行为及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405名建筑工人中,HIV感染率为0.49%,梅毒感染率为3.95%,丙肝感染率为0.99%.调查对象答对6条以上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2.28%,93.24%的在婚调查对象最近1年与固定性伴有性关系,并且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坚持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为8.69%;5.68%的调查对象最近1年曾与非婚非商业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13.39%的男性最近1年曾嫖娼,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2.22%,0.74%的调查对象有吸毒行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发生嫖娼行为的比例与受教育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关(P<0.05).结论 凭祥市建筑工人存在着多种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协同作用,正在成为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高危人群和桥梁人群,应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高危行为干预措施,遏制艾滋病传播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维吾尔族高危人群与艾滋病有关的高危行为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并探索健康教育和干预模式。方法对劳教所在押的维吾尔族高危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毒行为、性行为、艾滋病知识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此次调查有效问卷223份,有吸毒史的占72.7%,其中静脉注射毒品者占89.5%,共用针具者占79.3%;入所前6个月内有性行为者占91.9%(205/223),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最小13岁,多性伴者占73.3%;安全套使用率低,86.6%的人从来不用,每次都用的只占3.1%;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占73.2%,对几种非传播危险行为存在模糊认识;文化程度较低,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危险行为的发生、安全套使用率低与受教育的水平有关。结论提示对在押人员中开展安全性行为知识、毒品危害、AIDS/STD健康教育和正确使用安全套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吸毒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为制订本地区高危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了解辖区内吸毒者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所持态度及其吸毒、求医和性行为情况,并对该人群接受的干预措施进行调查。[结果]吸毒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行为改变的差距较大,针具交换、安全套发放、美沙酮维持治疗这些干预工作开展力度和普及面尚不能满足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本地区吸毒者艾滋病知识有所增加,但受调查人群采取安全性行为的比例相对滞后。[结论]该地区应该充分关注本地区吸毒者的艾滋病预防工作,并采取更为有效的艾滋病健康促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娱乐场所女服务员性病艾滋病知识和高危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龙岩市娱乐场所女服务员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与HIV感染相关危险行为发生状况,探讨HIV/AIDS流行趋势,为制定适合本地情况的HIV/AIDS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娱乐场所女服务员456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进行AIDS有关知识、避孕套使用及高危行为的调查。结果 89.7%的女性服务员曾提供过商业性服务,女性服务员对经血、性接触传播途径认识率较高,分别为56.8%和55.9%,但仅有34.2%的人认为母婴传播能感染艾滋病;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与朋友发生性关系每次都使用避孕套的占12.9%,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的占32.7%。结论 龙岩市娱乐场所女服务员提供性服务的比率较高,且AIDS知识知晓率低,应在娱乐场所女服务员开展STD/AIDS防治知识和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实施干预,以减少HIV的性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留守妇女艾滋病高危行为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3~5月,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抽样法对云南省德宏州、临沧市的500名留守妇女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结果 留守妇女艾滋病知晓率为71.0%,35岁以上年龄、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在婚、汉族、现居临沧市、未曾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者知晓率较低。近一年28.6%留守妇女有过丈夫以外的性伴。多性伴行为危险因素:年龄35岁以上、少数民族、丧偶、现居住德宏州、未曾接受艾滋病相关服务、配偶有吸毒行为。临时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20.7%、58.3%。1.4%留守妇女吸毒。67.4%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留守妇女艾滋病知识认知程度较低,多性伴比例较高且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今后应加大对艾滋病高流行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干预力度,尤其是少数民族、低文化水平、未曾接受过相关干预服务者的干预,重点关注多性伴、有吸毒行为留守的妇女。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广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  凌莉  何群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2):119-121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整群抽取广州市2所院校315名大学生进行匿名白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大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3.33%;对“肛交和阴道性交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是否相同”的知晓率为41.85%,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为65.18%,对“女性在性行为后阴道冲洗是否可以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为47.77%,对“性交过程中是否可以把唾液涂抹到安全套上当润滑剂”的知晓率为12.10%;在各类艾滋病知识得分上,医学类院校高于非医学类院校,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级间的安全套知识得分有统计学差异;98.10%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给予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更多的关心和帮助,9.48%的被调查者有过性行为。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较欠缺,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总体上是端正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经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的高危性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艾滋病经性传播策略制定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连续抽取云南省2015年新报告非婚异性传播HIV/AIDS病例,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获知感染HIV前后危险行为等情况。结果 调查男性498人、女性490人。获知感染HIV前一年内有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为39.88%(男性占68.67%,女性占10.61%),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2.797,P<0.001),地点集中在路边店/街头,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仅为8.38%;71.36%有临时性伴间性行为(男性占64.46%,女性占78.37%),且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79,P<0.001),临时性伴主要是朋友/熟人(占82.52%);存在多种性行为交叉和叠加。获知感染HIV后仍有12.96%发生高危性行为,仅31.86%愿意告知性伴自身的感染状况。结论 异性传播影响人群扩大,控制异性传播的策略应转为在强化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基础上,倡导全民推广使用安全套的普遍防护,宣传教育时增加风险行为识别和安全性行为警示性教育,艾滋病感染者随访管理工作中应评估其传播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