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笋       ,我国自古以来便看作是 美食,其食用历史已有三千年了。《 ·韩奕》:“其肴维何芽炮鳖 诗鲜鱼;其蔌维何 维笋及蒲。”古人在 芽这里将 笋与“鳖 ”和“鲜鱼”并列,评价之高,可以想见。苏东坡初到黄州立刻就吟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之句,后来传诵时的“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 ,除非顿顿 笋焖肉”,更表明笋是餐餐不可少的。以蔬食为主的佛门僧众,尤爱笋馔。宋代高僧济颠和尚有《笋疏》云:“拖油盘内 黄金,和米铛中煮白玉”。林洪在《山家清供》一书中便把油煎竹笋拌米饭称之为“金 煮…  相似文献   

2.
竹笋竹笋以色洁白、质细嫩、味清鲜而被视为“菜中珍品”.白居易在《食笋》中对它赞道:“……紫箨折故锦,素肌擘新玉.每日逐加餐,佳食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苏轼在《初到黄州》中也对它大加赞赏:“久抛松菊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陆游以“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猩”盛赞江西的“猫头笋”.郑板桥“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的诗句,对鲜笋烧鲥鱼的赞美之情更是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3.
阳春三月,是鲜笋上市的旺季,时鲜的春笋,鲜嫩清香,加上各种不同的烹调佐料,成为人们喜欢的佳肴。 据说,唐太祖是一位很喜欢吃笋的皇帝,每逢春笋上市,总要召集群臣吃笋,谓之“笋宴”。他用笋来象征国事昌盛,也用笋来比喻大唐天下人才辈出,犹如“雨后春笋”。而历代文人墨客更是对食笋偏爱有加,以致吟笋诗文层出不穷。唐杜甫诗云:“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汀鱼入馔来。”白居易《食笋》有“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之赞。宋陆游《食江西笋》誉其“味抵驼峰牛尾狸”,而郑板桥“江南鲜  相似文献   

4.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把食与竹联系在一起:“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还是天天笋焖肉。”梁代诗人吴均在《山中杂诗》中更直接了当:“绿竹可充食”。世间美食多与竹结缘,竹的嫩苗笋是“素食第一品”;还有那竹汁、竹酒、竹蜜、竹叶茶、竹米、竹鼠、竹虫,哪样不是美食?借竹器烹制而成的馔更是遍神州!金衣白玉的竹笋,肉厚脆嫩,清香扑鼻,营养丰富;由于谷氨酸含量较高,故竹笋味道鲜美;笋还有吸收其它食物鲜味的特点,十分可口,所以一直是餐桌上的佳肴。在古时就流传:“味佳莫如笋”,“尝鲜无不道竹笋”,自古以来,笋被认为是野味,又是山…  相似文献   

5.
欧阳药师答:竹笋的种类很多,僧赞宁《笋谱》就记有84种之多。按时节大致可分为冬笋、春笋和夏笋。夏笋又可分为鞭笋和丛生竹笋。冬笋是毛竹冬季生于地下的嫩笋,色洁白,质细嫩,味清鲜,素有“竹笋之王”的美称。  相似文献   

6.
“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董必武)。伴随阵阵春风,潇潇春雨,竹笋又纷纷破土而出,正是尝鲜的好时节。“新绿苞初解,嫩气笋犹香,含霜渐舒叶,抽丝梢自长。”唐代韦应物描绘的竹笋图又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清新又迷人。竹笋,有许多别名,颇具雅趣。苏东坡笔下的竹笋就有“竹萌”、“竹雏”、“箨龙”等之称,  相似文献   

7.
人体肠道寄生虫病,在我国古代就有一定的认识,始见于《灵枢·厥病》:“肠中有虫瘤及较讲—…”到汉代,这些认识日趋成熟,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就多处论及到了虫证。本文试就仲景对虫证的论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讨论如下。五虫证的征候及分型《金匾要略》记载蛔虫证的证候较为详细,如云:“蛔虫之为病,令人吐诞心痛,发作有时。”“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吐燃,今病者静而复时颁……须臾复止。”《伤寒论》中叙及:“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虬。下之利不止。”“其人当吐以,今病…  相似文献   

8.
汉代《说文解字》给蚊下的定义是“啮(音:m6)人飞虫”,首先肯定蚊子是咬人的昆虫。对其分类,《列子》首有蚊响的区别。(本草纲目门隋代元镇帐废料云:“蜀中小蚊名蚊子,又小又黑为骡子,微不可见与尘相浮上下者为浮尘子。……能透入人肌肤啮成疮毒,人权苦之。”《淮南子》还载:“子了为蚊。”说明当时已明确蚊子由了百蜕变而成。我国古代早就使用蚊帐、纱窗、细竹帘等器具防蚊。《医心方》引《灵奇方)载:“苦练叶屑、桂屑、更蒲,以一升和一斗粉中,以粉身避蚊。”这就是以药粉扑身避蚊法。(惠直堂经验方)载:“瞻酥浸长线围卧…  相似文献   

9.
竹笋,又名竹萌,为禾本科常绿植物竹的幼芽。其故乡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生命力强,不择土壤肥瘠、沟谷山坡,随处可生长。出土前生于竹鞭上,外有壳膜包裹,分冬笋、春笋、毛笋、玉版笋等品种,通常以肉厚质嫩色白者为良。  相似文献   

10.
阳春三月,细雨蒙蒙,竹林青翠,春笋破土而出。竹笋,自古以来被列为“蔬中第一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笋菹鱼酉盒”,是我国筵宴佳品,春季鲜笋上市,“家家厨爨剥新笋”,正是品尝这鲜嫩清香佳蔬的最好时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首载于《素问·气厥论》的“食亦”病之命名进行考释。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有关“食亦”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结果:认为“食易”、“食夜”、…亦’为衍声”、“虽食亦病”等四种代表性观点均有不足之处,不能圆满解释其病症、病机。结论:应从“食”、“亦”之本义并结合其引申义综合理解,方可洞悉其命名之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12.
竹笋     
20世纪50年代,波兰波兹南《图书快报》总编马雅可夫斯基访问我国,并到了黄河。《河南日报》总编丁希凌设便宴款待。席间,每上一道菜,马雅可夫斯基都要问是什么菜。当问到竹笋烧虾仁时,他又穷追不舍地问:“竹笋?你们可知道,欧洲人为什么说中国人野蛮吗?因为中国人吃竹子!你们想想.不野蛮能吃竹子吗?”岂不知,在欧洲文字中,竹子只有大小之分,没竹笋这个词儿。  相似文献   

13.
<正> 中药蒲灰见于《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原文曰:“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蒲灰散方:蒲灰七分,滑石三分,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方中蒲灰究系何种药物,后世注家意见不一。如曹颖甫曰:“蒲灰即溪涧中大叶菖蒲”。尤在泾曰:“蒲、香蒲也。”徐彬云:“蒲灰即蒲席烧灰也。”《楼氏纲目》云:“蒲灰恐即蒲黄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给后世学习和研究《金匮要略》者带来困难。本文拟根据有关《金匮要略》注解与历代本草药物,对蒲灰作一考证,旨在弄清蒲灰究系何种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些县乡医院的医生,将《金匮要略》蒲灰散中的蒲灰视为蒲席烧灰,并用于临床。笔者认为方中的蒲灰并非蒲席烧灰,而是蒲黄。考蒲灰散在《金匮要略》中凡二见,一见于治“小便不利”,一见于治“厥而皮水者”。对蒲灰的解释,在民间历来有蒲黄与蒲席烧灰两解。蒲黄利小便,首见于《本经》。《千金》有:“治  相似文献   

15.
蒲黄一味,《本经》和《药性本草》谓其“利小便”、“利水道”,《金匮要略》用于“小便不利”(蒲灭散)和“厥而皮永者”外,历来都认为蒲黄行血、止血、消瘀功效良好,广泛应用于多种血证,恒少他用。  相似文献   

16.
生姜的药理作用及临床运用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姜Zingiber offieinale(willd.)Rosc。为常用中药,也是常见的食物调料。在我国,食姜已有3000年的历史。春秋时,孔子在《论语·乡党》中就主张:“每食不撤姜。”意思是说一年四季,每日都应该吃姜。《神农本草经》说:“久服去臭气,通神明。”这大概就是孔子食姜以养生的原因了。……  相似文献   

17.
氮质血症临床遣药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段凤丽氮质血症是肾功不全导致血肌肝上升和尿素氮增高的一种疾病。当血肌肝上升超过178卜mol/L,尿素氮(BUN)大于9mmol/L,临床表现为乏力,嗜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神疲面白或四肢不温,舌淡苔腻,脉弦滑无力。多为水肿经久不愈或肿消而浊毒未清。水湿不化,浊邪上逆之证。浊明内盛,蒙蔽清阳,轻则嗜睡,重则昏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恶心吐,不思饮食;浊阴内盛,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则四肢不温;头为清阳之首,清空失养,则头晕头痛,神疲面白。治宜利水渗湿,化浊降过。笔者,临床选用以下类药物收效满意。1芳香化湿药。此类药物非但可以祛湿,且可化浊醒神。主要药有草果、富蒲、郁金。其中草果气味辛香浓烈。化湿之力较强。李来称其:“清宿食,鲜酒毒l兼辟瘴解瘟。“《瘟疫论》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蟋据”。但此药不可多用,过之则伤气。富蒲能芳香开窍,化湿和胃,用于湿热蒙蔽清窍请证。《重庆堂随笔》言其:“舒心气,畅心神,恰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本草思辨录》更进一步说“营蒲辛温芳烈,有阳毕达,有阴悉布,故凡水液浑浊为神明之蜀者悉主之。”郁  相似文献   

18.
春夏之交,雨洒竹林,笋儿破土而出,为大地增添一派生机。竹笋,是竹的芽胞,古人又称之为“竹萌”、“竹胎”、“竹肉”,为日常生活中常食的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19.
医海之窗     
茶为保健珍品(利收)古人很早即认识到茶是一种强心益智的保健珍品。《神农食经》记载:“茶茗久食,令人有力悦志。”茶又可提神忘忧,如曾巩在《尝新茶》中说:“一杯永日睡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郑遇《咏茶》也说:“嫩叶香且灵,吾谓草中英……最是堪怜处,能令睡思清。”茶又可消食化滞,清暑防感。如唐《本草拾遗》载:“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宋《滴露缦录》:“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清裸之热,非茶不解。”顾况《茶赋》对茶以保健更为全面的说:“滋饭蔬这精素,攻肉食之膻赋,发当暑之清吟,涤通之错眯”。以上可见茶保…  相似文献   

20.
粥在我国有4000年的历史,《周书》称“皇帝使烹谷为粥”,这是关于粥的最早记载。民间自古就有“春食芥菜粥,夏食绿豆粥,秋食莲藕粥,冬食腊八粥”谚语,只是不同的年代,吃粥对人们的意义大有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