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虫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丰夏  杨嘉妮 《光明中医》2011,26(5):1067-1067
过敏性鼻炎又名变应性鼻炎,一般认为属于中医"鼻鼽"的范畴,又名"鼻嚏"[1]。以突然而反复的鼻痒、鼻塞、喷嚏、鼻流清涕为主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过敏性鼻炎致病的内因多为脏腑功能低下(肺脾、肾气虚),外因多为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鼻窍而致。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现将从风论治过敏性鼻炎的机理和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金泽  王春英  陈静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663-664
过敏性鼻炎(AR)是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一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临床以流涕、喷嚏、鼻痒、鼻塞、分泌大量清水样鼻涕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学"鼻鼽"、"鼽嚏”范畴。“鼽”即是鼻流清涕之意,“鼽嚏”是鼻流清涕,喷嚏之意。具有突然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我院老年病科采用针灸配合中成药的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过敏性鼻炎,也叫作变应性鼻炎,患者一般可有鼻塞、鼻痒、流鼻涕、打喷嚏、头晕、头痛等主要症状,亦可有失眠、鼻窦炎、鼻出血、中耳炎等合并症状,是一种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阳春、秋令是过敏性鼻炎的多发季节。从祖国医学上辨病,过敏性鼻炎属鼻鼽、鼽嚏范畴。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认为鼻鼽属虚,属寒。笔者导师张老师[1]认为,过敏性鼻炎中医辨证多属虚寒。笔者随张老师出诊,常见张老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受益匪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和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联合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玉屏风散加减、针灸"鼻三针"以及玉屏风散联合"鼻三针"治疗,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第一个月填写症候表,根据组内自身前后的症状积分以及三组间症状改善率的统计学分析,观察疗效。结果中药组、针灸组及针药并治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87.19%和97.36%。各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与治疗后症状积分数的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并治组的有效率与单纯针灸组和中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和"鼻三针"针灸治疗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而"鼻三针"配合玉屏风散的辨证论治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鼻炎属于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其病因病机复杂难辨.湿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不仅影响鼻的生理功能,又内伤五脏六腑,易致过敏性鼻炎发作.文章从湿邪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性进行探讨,认为无论外湿或内湿皆可引发过敏性鼻炎.其旨在充实中医湿邪致病理论的同时,亦为临床防治过敏性鼻炎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近况广西柳州地区医院(545002)洪文海南三亚奥海医院(522100)陈必军关键词过敏性鼻炎中医药疗法综述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过敏性鼻炎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范畴。历代医家均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风寒...  相似文献   

8.
徐俊鹏  李颖文  陈廷  李璟 《新中医》2017,49(10):154-156
过敏性鼻炎具有病发率高、复发率高双重性质,为临床难治性疾病。笔者认为本病多以肺气虚寒,鼻窍不利;脾土气虚弱,水湿困鼻;肾阳不足,温煦失职;肝失疏泄,鼻失所养作为病机。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脐针以升阳、培土、补元的针刺疗法,可为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王书臣教授从肺肾论治过敏性鼻炎的经验。王书臣教授认为肾精不足,肾阳亏虚,肺卫不固是过敏性鼻炎的关键病机;久病肝郁气滞,气机不畅是过敏性鼻炎的重要病机;风邪犯鼻是过敏性鼻炎的重要诱因。治疗多从肺肾出发,温肾阳,益精气,固肺卫,通鼻窍;兼顾调畅气机,疏肝解郁,搜风通络,祛风散邪以通窍。  相似文献   

10.
认为过敏性鼻炎其病在鼻而属肺,为哮喘发作的诱因,发病与肾气不足有关,痰为主要病理因素.治疗应肺、脾、肾三脏同治.指出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虽为两种疾病,但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田云龙  韩新民 《河南中医》2013,33(7):1042-1043
总结韩新民教授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鼻鼽)的经验.韩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鼻鼽的脏腑辨证着重在肺和脾,主要辨清寒热虚实,治疗当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的过敏性鼻炎多为实证,韩教授分风寒和风热两证治疗,自拟抗敏宣肺汤治疗.缓解期的过敏性鼻炎多为虚实夹杂或虚证,韩教授自拟扶正防感汤治疗.同时配合抗组胺西药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效果.韩教授还认为小儿过敏性鼻炎的预防也非常重要.预防的重点在于查找变应原和增强机体抵抗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王玉明自拟鼻敏宁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卓著,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临床典型症状表现为鼻塞、鼻痒、阵发性喷嚏、流清涕,遇冷或闷热天气症状加重。一日之中晨起或夜晚症状典型,四季之中秋冬症状显著,夏季症状缓解。临床上尤以虚寒型多见,查体鼻黏膜苍白水肿,双中、下鼻甲肿胀色淡。王老师认为,变应性鼻炎与中医学鼻鼽有高度相似,临床上参考中医鼻鼽进行辨证治疗。鼻鼽一词最  相似文献   

13.
王兰娣  潘文  黄芸 《西部中医药》2012,25(11):70-72
目的:观察鼻康胶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检验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6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117例和鼻渊丸对照组(B)86例、鼻炎康对照组(C)62例。试验组服用鼻康胶囊,对照组分别服用鼻渊丸、鼻炎康,依据主要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来判定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3%,优于鼻渊丸对照组的72.1%,鼻炎康对照组的67.8%(P〈0.05)。结论:鼻康胶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优于鼻渊丸、鼻炎康。  相似文献   

14.
沈伟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145-1146
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往往同时存在,两者的密切关系源于呼吸道的连续性和发病机制的相似性.先后有学者提出了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哮喘-鼻炎关联征、“过敏性鼻支气管炎”“联合呼吸道”等类似概念,认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同一气道内的同一种持续性炎性疾病,风邪为始发因素,风痰痹阻,肺气失宣是主要病机,以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法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鼻炎可分为季节性鼻炎及常年性鼻炎两种。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为季节性发作,花粉为主要过敏原,大部分秋冬交替时发作,主要症状为鼻内痒感、打喷嚏、流鼻水、鼻塞等,往往伴随有结膜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最主要由外生性过敏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鼻三针"为主配合超短波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以针刺"鼻三针"为主配合超短波治疗过敏性鼻炎,1次/d,3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80.8%。结论:针刺"鼻三针"配合超短波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苍耳子治疗过敏性鼻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彦  李明珍 《中医研究》2000,13(3):38-39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本文对过敏性鼻炎发病机理和苍耳子对本病的药理作用加以综述,并进一步分析采用苍耳子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1过敏性鼻炎的病理 过敏性鼻炎具有症状骤起骤退,临床不易根治的特点。按中医病因学说,多数学者认为病因病机为[1-4],内因以肺、脾、肾虚损为主,外因多以风寒侵袭或异气、异味刺激而诱发。现代医学认为[5、6],过敏性鼻炎由各种特异性变应原所引起,与过敏体质有关,而过敏体质又与机体免疫机制失调有关。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机体免疫机制失调,进而发生变态反应形成本病。 目前国内外…  相似文献   

18.
穴位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24例山东省委机关医院(250002)马梅青关键词过敏性鼻炎穴位注射疗效观察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的范畴。它以突然发作性的鼻痒、喷嚏、鼻流清涕为主要临床表现,缠绵不愈。笔者采用远部取穴,应用维生素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收到了显著的疗...  相似文献   

19.
正过敏性鼻炎,亦称变应性鼻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疾患,临床以鼻塞,打喷嚏,流清涕、浊涕或黄涕,鼻、眼、耳、上颚瘙痒为主要症状,常呈季节性发作。具有发病率高,不易根治的特点。鲁艳芳教授为湖北省中医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临证近30载,学验俱丰,对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有其独到的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良多,特总结其经验。1病因病机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本病内因以肺、脾、肾虚损为主,外因多为风寒侵袭或  相似文献   

20.
穴位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过敏性鼻炎又名变应性鼻炎,是由于鼻腔黏膜感受特异性过敏源(如冷空气、花粉、化学制剂等)的刺激所发生的过敏性症状。一般认为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又名鼻嚏。以突然而反复的鼻痒、鼻塞、喷嚏、鼻流清涕为主症。于2009年11月~2011年7月间,笔者对5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给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