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发的疗效,探讨坎地沙坦在房颤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将持续性房颤转复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坎地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组(治疗组)与胺碘酮治疗组(对照组),进行预防复发治疗,共观察9个月,观察复发率、复发时限、左房内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房颤复发率显著降低(36.7%vs 63.3%,P<0.05),复发时限显著延长[(175.3±41.5)d vs(90.9±36.5)d,P<0.05].治疗组左房内径于6个月及9个月后明显缩小,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在维持房颤患者窦性节律方面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6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及对照组(n=32),两组均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加用坎地沙坦8mg/d,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值。结果:对照组房颤复发14例,治疗组房颤复发7例,治疗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左房内径显著大于治疗组(P<0.01)。结论: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可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率,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酯预防高血压病并心房颤动复律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或阵发性房颤经电转复或药物恢复窦性心律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恢复窦律后均选用胺碘酮维持窦律,观察组以坎地沙坦酯4—8mg/d,作为基础用药,对照组以氨氯地平5~10mg/d为基础用药,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的房颤复发率,治疗前后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观察两组血压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房颤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O.05);治疗后两组间左心房前后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控制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服用坎地沙坦酯可逆转高血压病并房颤引起的左心房扩大,减少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心内科诊断治疗的64例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仅用胺碘酮,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转复时间、转复率、复发率及左心房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有较好地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使用坎地沙坦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卡托普利及地高辛等,治疗组加用坎地沙坦。对治疗前后两组间使用条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6%和7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NYHA分级好转率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缩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坎地沙坦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坎地沙坦酯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87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酯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维持窦性心律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LAD、血浆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AD小于对照组,血浆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s-CRP、IL-18、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1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窦性心律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维持窦性心律比率(79.07%)高于对照组(57.14%)(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能有效维持患者窦性心律比率,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介质水平,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204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坎地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的研究组,各102例,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内皮功能和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内皮功能指标和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研究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内径研究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显著性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培哚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长期疗效。方法 109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7例,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常规治疗,随访2a,比较2组治疗后12个月内房颤发生次数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个月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12,24个月,观察组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左心房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颤发生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在控制患者血压达标同时可减少房颤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9.
刘杰 《华西医学》2014,(7):1205-1207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60岁以上的门诊或住院高血压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试验组59例。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及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试验组给予坎地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心肌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与治疗前后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与E/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或坎地沙坦均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逆转左心室肥厚与心功能不全,但比索洛尔联合坎地沙坦的效果优于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0月2013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确诊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坎地沙坦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及心功能各参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后壁厚度以及室间隔厚度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坎地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可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对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诊的140例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7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坎地沙坦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71%高于对照组的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每搏输出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治疗前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较对照组明显,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坎地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的效果优于单用坎地沙坦酯治疗,可更好地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且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对患者血清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 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胺碘酮+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胺碘酮+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房颤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以及血清BNP,Ang II,MMP-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 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 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发作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左心房内径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BNP,MMP-2水平及观察组患者血清Ang I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疗效好且安全性高,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房颤发作,抑制左心房扩大,并能降低患者血清BNP,Ang Ⅱ及MMP-2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左心室远期结构变化。方法 50例经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18)与未复发组(n=32),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术前、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复发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具有显著疗效,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对于逆转左心房、左心室重构,提高左室功能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且尿常规提示有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坎地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坎地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治疗后观察组尿蛋白好转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坎地沙坦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可有效降低尿蛋白含量,延缓肾功能损害,推荐应用于慢性肾炎合并蛋白尿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23-1225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联合赖诺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赖诺普利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坎地沙坦联合赖诺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蛋白尿等指标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联合赖诺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显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减少蛋白尿排泄,保护肾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口服坎地沙坦4 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次/d;随访6个月观察其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 (1)两组药物都能明显降低血压.治疗组血压下降的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前血肌酐、尿素氮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分别为(196.8±2.6)μmol/L、(9.84±3.20) mmol/L、(58.1±4.9)ml/min,治疗组随访6个月血肌酐、尿素氮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分别为(104.6±6.5)μmol/L、(6.21±4.80) mmol/L、(117.2±6.4) ml/min,血肌酐、尿素氮明显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13、2.302、2.136,P均<0.05),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血肌酐、尿素氮和内生肌酐清除率也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能有协同作用,能更好地遏制肾脏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安阳县直医院心脑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单纯胺碘酮治疗和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8.0%和84.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4.0%和72.0%,治疗后12个月,分别为80.0%和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应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减轻左心房内径的扩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畅琳  薛姗娜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677-167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配合清心化痰汤治疗痰热扰心型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85例痰热扰心型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2,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清心化痰汤治疗)和对照组(n=43,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房颤发作次数、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897,P=0.001<0.05);两组房颤发作次数、左心房内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LV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max、Pd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清心化痰汤治疗疚热扰心型房颤能显著降低患者房颤发作次数、改善患者心电图相关指标及心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治疗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62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患者予以卡托普利片25 mg口服,每日二次,治疗疗程为6个月。治疗组82例患者予以坎地沙坦片8 mg口服,每日一次,治疗疗程为6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有效率,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T)、室间隔舒张末厚度(IVST)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降压有效率(90.24%)高于对照组(7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LVMI、LVEDd、IVST和LVPWT均见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13、2.67、3.15、6.75;5.37、9.83、9.13、10.23,P均<0.05),其中在LVEDd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D均有提高,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5、3.56,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M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5)。结论坎地沙坦治疗中青年高血压,其降压效果优于卡托普利,且能更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以坎地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的影响,探讨坎地沙坦降血压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方法:63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测其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和内径,给予以坎地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根据患者血压的反应加用小剂量的氢氯噻嗪,6个月后超声复查颈动脉情况。结果: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治疗前为(155.08±7.926)mm Hg,治疗6个月后为(128.44±3.509)mm Hg;舒张压治疗前(96.06±4.586),治疗6个月后(81.24±4.257)mm Hg;心率治疗前为(77.21±7.565)次/min,治疗6个月后为(72.79±3.976)次/mi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内中膜厚度较治疗前减少(0.088±0.046)mm,内径较治疗前增加(0.138±0.069)mm,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较治疗前减少(0.032±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坎地沙坦为基础,加用小剂量利尿剂的降压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确切的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