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旭昌  何勇  郑强荪  张军 《心脏杂志》2004,16(3):290-290
持续性心房颤动(P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不能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可发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本文作者观察负荷量胺碘酮转复PAF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持续房颤的药物复律 ,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 ,用顿服单剂量胺碘酮的方法 ,成功地使 2例患者的房颤转为窦性节律 ,报道如下。例 1 患者 ,女 ,83岁。反复心慌伴夜间阵发呼吸困难半年 ,持续心慌 2月。高血压病史 2 5年。半年前 ,患者因慢-快综合征 ,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 ,症状改善。近 2月来 ,心慌持续发作。超声心动图 :左房径 :3 4 9cm ,余 (一 )。诊断 :持续性心房颤动 ,心功能Ⅱ级 ;慢 -快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予控制血压 ,改善心功能治疗三日 ,症状明显改善。复查心电图仍示心房颤动 ,间断可见DDI模式起搏图形…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与房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1,2],但作用机制不明,推测与其促进了心房重构,特别是心房结构重构有关[3]。本文作者对阵发性房颤(每月发作2次以上)和持续性房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PA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选取郑州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72例PAF患者,随机分为2组.伊布利特组(33例)采用伊布利特静脉注射转复窦性心律,用量:体质量≥60kg的患者,首次剂量1 mg,体质量<60kg的患者,首次剂量0.01 mg/kg.胺碘酮组(39例)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转复窦性心律,用量:体质量≥60 kg的患者,首次剂量300 mg,体质量<60 kg的患者,首次剂量5 mg/kg.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30 min内、3h内、12 h内、24h内的转复率,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伊布利特组患者用药后30 min内、3h内、12h内、24h内转复率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x2=10.7330,10.6500,8.4538,5.1932,P<0.01或P<0.05);伊布利特组患者的平均转复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组(t=7.9009,P<0.01);伊布利特QTc平均恢复时间短于胺碘酮(t=15.783,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90,P>0.05),但伊布利特组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较胺碘酮组更短[(0.38±0.10)h比(16.75±8.39)h,t=11.195,P<0.01].结论 与胺碘酮相比,伊布利特对持续性房颤的转复率高,转复时间短,不良反应消失快.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对胺碘酮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观察46例持续性房颤应用胺碘酮转复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6例持续性房颤患者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45~77岁,房颤持续时间均在6周以上,其中6周~2年38例,2年以上8例;心功能Ⅰ、Ⅱ级29例,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3例发生于48h以内的急性心房颤动患者,每8h1次30min内静脉滴注胺碘酮300mg,转复窦性心律后停用,如未转复,24h内共静脉滴注3次胺碘酮。结果21例患者均在静脉滴注胺碘酮后24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1.3%。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停药后恢复正常心率。结论静脉滴注胺碘酮可安全有效地转复新近发生的快速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7.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伴有器质性心脏病。长期来药物转复房颤多用胺碘酮,其疗效较好。然而房颤患者多有心肌缺血或潜在性心功能不全。笔者在行胺碘酮转复房颤时联用小剂量消心痛取得了更好的疗效,总结我院2004—2006年胺碘酮联用消心痛转复房颤的病例资料,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转复的可能性、预测因素及胺碘酮的转复效果。方法:将112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胺碘酮治疗组,观察治疗48h和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将常规治疗组48h后未复律的患者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胺碘酮组,观察用药至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结果:胺碘酮组55例房颤患者,治疗48h和7d转复为窦性心律的转复率分别为72.73%和83.63%,常规治疗组48h的转复率为52.63%。未复律的患者给予胺碘酮和常规治疗至7d时房颤的转复率分别为53.84%和28.57%。多因素回归和相关分析表明,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原因。结论:多于50%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可在48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胺碘酮对房颤的转复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急性发作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静脉胺碘酮转复22例器质性心脏病患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先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3mg/kg,10-15min内注入,后以维持量1.0-1.5mg/min静脉泵入,15-30min未转变的且室率仍快的患追加一次胺磺酮1.5mg/kg,转复窦性心律后停用。结果 静脉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律,当累积量达210-450mg19例(86.36%)转复窦性心律,550-700mg3例(13.63%)转复窦性心律,总有效率100%。结论 应用小于推荐剂量(5mg/kg)胺碘酮静脉注射并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转复急性发作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否改善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的窦性心律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54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口服胺碘酮转律成功后,在继续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依是否服用ACEI分为ACEI组(23例)和非ACEI组(31例),随访12个月,分别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统计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于转律后24小时、6个月和12个月分别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P波离散度,于转律后即刻、转律后12个月分别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房直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前叶活动曲线E峰和A峰的比值(E/A值)等。结果:在随访的第9个月和第12个月,ACEI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显著优于非ACEI组(60.87%和29.03%,P< 0.05;52.17%和22.58%,P<0.05)。于随访的第12个月,ACEI组的P波离散度较非ACEI组显著缩小[(37.50±7.54)ms和(48.57±3.78)ms,P=0.001]。心脏超声随访发现,12个月时ACEI组的左心房直径较非ACEI组显著缩小[(3.23±0.15)cm和(3.50±0.28)cm,P=0.009]、左心室舒张功能(E/A比值)显著改善(P=0.039)。结论:ACEI有助于改善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效果,改善心房的电生理特性和左心房结构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病例:患者,女,75岁,福州人,因生气自服乐果农药5小时后送我院抢救。患者自服乐果农药30ml-40ml,随后出现呕吐,胃内容物伴有农药味,被家人发现送急诊室抢救,血压200mmHg/100mmHg,神志清楚,瞳孔正常大小,无紫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率138次/分,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化验急查:血常规示WBC 23×109/L及中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64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150mg,15min后无效时重复应用,然后用微泵静脉维持1mg/min,6h后改为0.5mg/min维持18h。结果负荷量为150~300(198±46)mg,转复成功率为78.1%,副作用发生率9.4%。结论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并发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是有效、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胺碘酮与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6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阵发性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已证实有房颤的病人病死率高于无房颤病人的2倍,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比率也较其他病因高,常因发作、反复发作或逐渐变成永久性房颤而影响病人生活。最近几个临床试验证明,胺碘酮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合用可提高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减少反复发作。我院从2005年1月以来,应用胺碘酮与缬沙坦合用治疗阵发性房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术后高龄患者心房颤动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手术后一周内发生心室率过速的心房颤动的高龄患者21例,给予静脉胺碘酮负荷量3mg/kg,10-15min静脉注射,继以维持量1.0-1.5mg/kg静脉滴人,15-30min未转复的且心室率快者追加一次胺碘酮1.5mg/kg。转复窦性心律后改用口服胺碘酮维持治疗。结果 21例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率,继续静脉点滴维持量达250mg-450mg 17例患者(80.95%)转复为窦性心律,达450-700mg 4例患者(19.05%)为窦性心律,总有效率100%。治疗中无1例出现血压明显下降及心功能恶化,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无缓慢心律及房室传导阻滞出现。2例发生轻度静脉炎,不影响疗效。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方法,转复高龄患者手术后急性快室率心房颤动迅速有效,未发生心脏毒性作用,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阵发生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被分为两组:毛花甙C组(25例),胺碘酮组(27例)。结果:52例患者中29例复律成功,成功率55.8%,毛花甙C组成功率40.0%(10/25),胺碘酮组复律成功率70.4%(19/2)。结论:静脉应用胺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24小时内成功率显著高于毛花甙C(P<0.05)。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胺碘酮转复非瓣膜病房颤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转复非瓣膜病的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用27例住院非瓣膜病的房颤患者,常规予以阿斯匹林75 mg,每日1次,2周;口服胺碘酮0.2,每日3次,1周,0.2,每日2次,2周,复律后维持量0.2,每日1次或隔日1次。服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测左房内径,服药后3、7、14日检查心电图。结果:20例患者转复为窦律,成功率74.1%,2例在3天内转复,14例在3~7天内转复,3例在第7~14天转复,1例在14~21天转复,成功复律房颤患者病程平均为2.13±3.75月,未成功复律患者为6.55±5.52月(P<0、001);前者左房内径35.11±6.12mm,后者为46.12±8.83(P<0.001)。结论:小剂量胺碘酮转复非瓣膜病的房颤成功率高,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是心房颤动(AF)转律的常用药物,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减少AF电转律时所需的能量。本文观察ACEI能否提高胺碘酮对持续性AF的转律疗效。1对象与方法选择有持续性AF史、新近发生AF达7d以上的患者,同时除外急性心肌梗死、瓣膜性心脏病、原发扩张型心肌病、心功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钙在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胺碘酮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及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其对血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6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胺碘酮,治疗组34例给予胺碘酮和阿托伐他汀钙。两组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及转复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结果治疗组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率均较对照组高(79.41%vs 61.76%,76.47%vs 55.88%,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无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以降低房颤的复发,其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常规量与小剂量胺碘酮对房颤转复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将122例房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小剂量胺碘酮,每日0.1g~0.2g;对照组常规剂量胺碘酮,每日0.3g~0.4g。观察用药后6个月房颤发作控制率及药物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房颤控制率为74%,对照组为72%,两组房颤控制率相近(P〉0.05)。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与常规量均有效且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荣春兰 《山东医药》2003,43(23):72-72
自2000年以来,我们以胺碘酮治疗32例慢性持续性房颤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