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医院住院分娩243例早产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导致早产的原因主要为胎膜早破、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因素、子痫前期、胎位异常、多胎妊娠、胎儿窘迫、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等,而导致自然早产的主要原因为胎膜早破,导致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因素、子痫前期、胎儿窘迫。结论:提高孕妇的保健意识,指导孕期保健,定期产检,早发现,早处理,是降低早产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源性早产对母婴预后的影响,并探讨掌握适时终止妊娠的时机,降低医源性早产发生。方法:对该院2005年1~12月分娩的早产病例分成医源性早产组、自发性早产组和胎膜早破早产组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5年全年分娩早产病例472例,其中医源性早产233例,占早产的49.36%,自发性早产组和胎膜早破早产组分别为22.25%、28.39%。医源性早产的新生儿窒息率为20.17%,无围产儿死亡;自发性早产组和胎膜早破早产组为49.52%和35.07%,围产儿死亡率为8.57%和6.72%。医源性早产的前3位原因分别是胎儿宫内窘迫、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膜早破,而<34周医源性早产原因依次为胎膜早破、子痫前期重度、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和胎儿宫内窘迫。医源性早产剖宫产率为100%,自发性早产组和胎膜早破早产组分别为9.52%和11.94%。结论:医源性早产在早产中的比例为49.36%,医源性早产围产儿近期质量明显优于自发性早产组和胎膜早破早产组。重视医源性早产原因的预防及提高正确的处理方式可以降低医源性早产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3.
292例早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的原因以及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分娩29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足月分娩的292例进行相关对照。结果:胎膜早破、不明原因的早产、多胎妊娠、子痫前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位异常为早产原因的前5位,肝内胆汁淤积症、子痫前期及产前出血是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早产还与孕期母亲未作产前检查相关。早产儿病率与孕周、体重相关,产前皮质激素的使用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预后。结论:早产病因复杂,减少早产的发生率关键是重视围产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产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主要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为预防早产发生和改善其临床结局提供资料。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02例早产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分娩的117例足月儿为对照组,采集病历资料并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高危因素。采用χ2检验,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高危因素发生率、并发症率以及早产组内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并发症率间的差异。结果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先兆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为早产高危因素。以发生率排序,胎膜早破与妊娠期糖尿病均居首位,均占早产儿的31.4%,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分别占23.5%、22.5%。早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足月儿(P值均0.01)。胎龄为30~34+6周组早产儿贫血、NRDS患病率均高于胎龄为35~36+6周组(P0.05)。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贫血、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出生体重≥2 500g者(P0.05)。结论早产主要高危因素为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并发症率越高。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双胎新生儿及足月双胎新生儿围产期常见临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分娩晚期早产双胎280对(560例)及足月双胎321对(642例)的孕产妇情况及新生儿期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晚期早产双胎组母亲先兆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羊水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足月双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双胎组新生儿出生缺陷、转NICU病房、湿肺、败血症、颅内出血、感染、宫内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贫血、动脉导管未闭、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均高于足月双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双胎儿新生儿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双胎儿,应重视及加强对晚期早产双胎儿新生儿期的监测,加强双胎妊娠母亲产前保健,避免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6.
卢红艳  常明  吴丽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47-4549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医院产科出生且生后即转入新生儿科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及母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早产儿生后有无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对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母亲有无绒毛膜羊膜炎、羊水指数、母亲产前应用激素、破膜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窒息复苏10个项目进行分析。结果:137例早产儿符合研究标准,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24.8%。早产儿脑损伤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OR值排序,依次为胎龄、出生体重、窒息复苏及母亲绒毛膜羊膜炎。破膜时间长短与脑损伤无关。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及患儿生后有窒息复苏史也为早产儿脑损伤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早产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提出合理的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早产孕妇(单胎)为观察组,其中合并子痫前期者60例、未伴子痫前期者20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自发性早产和胎膜早破致早产孕妇80例(单胎)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围生结局(分娩方式、产前地塞米松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及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两组早产儿围生结局。比较观察组合并子痫前期与未合并子痫前期患者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产前使用抗菌药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产前地塞米松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早产儿平均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胎龄2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胎龄32~34周、胎龄≥34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早产儿使用呼吸机率、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7分率、肺炎、胃肠功能紊乱及高胆红素血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合并子痫前期者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未伴子痫前期者,转诊新生儿科率明显低于未伴子痫前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早产儿发生窒息风险较高,因此要做好孕期血压监测和饮食控制等管理,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防止早产儿发生,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区域内胎龄≤33周早产儿不同转运模式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收入胎龄≤33周早产儿805例,按照不同的转运模式分为胎儿宫内转运组209例、新生儿转运组211例和本院分娩组385例。比较3组母亲高危因素、早产儿早晚期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新生儿转运组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羊膜炎、产前抗生素使用率、产前24小时激素使用率和医源性早产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自发性早产发生率最高;宫内转运组和本院分娩组胎膜早破发生率、产前抗生素使用率和临床羊膜炎发生率较高;新生儿转运组入院体温低,危重新生儿评分高和窒息发生率高,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低;宫内转运组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低,重症肺炎发生率高,出生体重低,极低体重儿多,晚发性败血症发生率高。结论早产儿宫内转运至具备新生儿重症监护的产科中心,减少窒息、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低体温的发生率,不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刘慧  周昌菊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175-1177
目的分析早产有关高危因素,以寻求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5年5月我院早产总数212例,分为被迫性早产与自然早产两组,分别与同期足月分娩的200例相比,对照分析早产高危因素。结果早产组与足月分娩组孕母年龄差异无显著性,人工流产次数、产前检查次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胎妊娠、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及胎位异常均与早产有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胎妊娠占据被迫性早产病因前四位主要产前危险因素.而自然早产的主要产前危险因素为胎膜早破和不明原因早产。结论被迫性早产与自然早产具有不同的高危因素;减少早产的发生率关键是重视围产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产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围产期相关因素,以期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接收的67例发生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孕妇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收的874例未发生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围产期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孕周、分娩史、分娩方式、胎膜早破、胎盘异常、羊水异常、24 h尿蛋白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纤维蛋白原,胎儿出生体重、胎位异常、脐带异常是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道助产、胎膜早破、羊水异常、纤维蛋白原3 g/L、24 h尿蛋白≥3 g/24 h、出生体重≤2 500 g、脐带异常、胎位异常是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OR值前3位为胎位异常(OR=21.262,95%CI=12.186~37.100,P=0.000)、阴道助产(OR=15.751,95%CI=7.113~34.881,P=0.000)、羊水异常(OR=12.575,95%CI=7.341~21.539,P=0.000)。结论对于有分娩史、产前较高舒张压、24 h尿蛋白偏高、纤维蛋白原偏低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应该高度警惕,加强监护,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产科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追踪观察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产科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87%;医院感染与出生胎龄、体重、胎儿窘迫、窒息、胎膜早破等有明显关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8.39%),其次为口腔粘膜、皮肤软组织。结论出生窒息及胎龄小、低出生体重、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是产科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产前、产时、产后的细节护理,强化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手卫生制度,是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生育年龄推迟是全球性问题。高龄孕妇可以导致孕期超重/肥胖、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产前出血、胎盘植入、胎膜早破、早产、死胎、胎先露异常、头盆不称、产力异常、剖宫产、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死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出生窒息、围产儿死亡、孕产妇围产期发病/围产期死亡等多重不良妊娠结局。同时,高龄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与母亲和子代远期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青少年肥胖等心血管代谢风险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加强高龄孕妇的围产期保健和产后远期的心血管代谢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3.
蔡丽杰  张军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66-1667
目的: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同时研究其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RD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本院近4年出生的1 420例早产儿早产的危险因素分类排序,将1 420例早产儿中肺透明膜病的发病率按不同的胎龄、出生体重、胎龄与体重的关系及早产危险因素分类排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32 022例活产婴儿中,早产发生率为4.43%,与早产有关的因素依次为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妊高征、胎盘异常、子宫因素、胎儿宫内窘迫等。②RDS88例,患病率为6.19%。③宫内缺氧缺血是RDS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早产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缺氧缺血与早产儿RDS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对早产儿早期运动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48例早产儿按不同病因分自然早产组47例、医源性早产组56例和胎膜早破早产组45例3组,纠正胎龄足月时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6月时行婴幼儿发育智能(CDCC)测试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孕周和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以NBNA评分>35分者为正常,自然早产组、医源性早产组、胎膜早破早产组3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纠正胎龄6月CDCC测试,以PDI和MDI测试在85分以上为正常,自然早产组PDI、MDI正常率最高,与医源性早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胎膜早破早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的预后与早产病因相关,在早期运动和智能发育方面自然早产预后优于医源性早产组和胎膜早破早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及其早产儿结局。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258例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早产类型分为自发性早产组(186例)和治疗性早产组(72例),对其各自相关的高危因素及其早产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性早产中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112例,占60.21%,PPROM是自发性早产的最主要高危因素,其次为早产史、孕期产检次数、孕期先兆流产史、多胎、胎位异常等;治疗性早产的高危因素主要是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缺氧、胆汁淤积症;治疗性早产组主要以剖宫产终止妊娠,剖宫产率高达90.28%,明显高于自发性早产组(P0.01);自发性早产组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并发症明显低于治疗性早产组(P0.05),两组新生儿治愈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多种高危因素与早产发生有关,因此应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发现早产潜在的高危因素,积极制定防治措施,减少早产的发生,同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医源性早产的病因构成以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3例医源性早产的临床资料。结果母体因素居多,首位因素是重度子痫前期,胎儿因素为多种原因所致的胎儿窘迫。孕周>35周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孕周<35周的早产儿(P<0.05)。定期的产前检查、终止妊娠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降低早产儿的并发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结论定期产前检查、积极治疗并发症、适时选择医源性早产对改善妊娠结局有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对早产儿心肌及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155例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儿(重度子痫前期早产组)和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急性宫内窘迫的早产儿86例(对照组)出生后立即抽取脐血进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及烯醇化酶(NSE)测定,并行1 min Apgar评分.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早产组和对照组脐血NSE水平分别为(84.87±68.79)μg/L和(58.52±48.4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早产儿脐血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脐血的CK-MB水平与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与分娩孕周及出生体重间无相关性;NSE水平与出生体重及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均呈负相关,与分娩孕周间无相关性;子痫前期早产组脐血CK-MB及NSE水平与分娩孕周、出生体重及1 min Apgar评分等各变量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对早产儿的心肌损伤无明显加重,对早产儿的脑损伤加重明显;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及出生体重与早产儿的心肌损伤及脑损伤有关,即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越低,早产儿的心肌损伤及脑损伤越重,早产儿出生体重越低,脑损伤越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早产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910例早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早产发生率22%;早产原因依次排位为:胎膜早破、自发性早产、胎盘因素、多胎妊娠、胎位不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症、羊水因素、脐带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子宫畸形、宫颈机能不全、子宫脱垂。孕龄〉34W以上的早产儿发生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新生儿死亡的几率明显低于孕龄≤34W的早产儿。结论早产与妊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等密切相关,围产儿结局与胎龄和体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西部农村地区足月小于胎龄儿( SGA )的影响因素,以便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西部地区5个县的15家县级医疗机构和8家乡级医疗机构分娩足月小于胎龄儿的母亲,经知情同意后填写调查问卷了解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孕前体重、孕期保健情况、孕期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情况以及饮食情况等,对照组按1:1成组配比,收集合格病例共计376对。结果与足月小于胎龄儿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平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母亲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母亲有早产史或低出生体重史、孕前低体重、不良产史、母亲本身是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孕期产检≤4次、孕期发生并发症或合并症(多胎、胎膜早破、子痫前期和羊水过少)、孕期未补充叶酸,饮食中鱼禽肉、牛奶、蛋类以及花生瓜子等坚果摄入相对不足。经多因素分析,羊水过少( OR=34.832,P=0.013)是足月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而家庭平均月收入高于2000元(OR=0.147,P=0.025)和孕期饮食中蛋类食物摄入至少每周1次(OR=0.045,P=0.029)是足月小于胎龄儿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高危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期保健的次数。同时,应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孕期保健服务意识和能力,开展规范的孕期保健服务,保证孕期保健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艾玲  郑飞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420-1421
目的:了解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对胎膜早破性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45例胎膜早破性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干预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窒息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性早产孕妇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干预能显著改善早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