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妇孕早期增重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建档产检孕妇491例,专人记录孕妇的身高、年龄、孕前体重、BMI、孕早中期体重、分娩结局等一般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孕前BMI的孕妇孕早期体重增长与GDM的关系。结果孕早期增重不足、适宜及过多的孕妇GDM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7,P<0.05),而孕中期不同的体重增长情况,孕妇GDM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1,P>0.05)。孕早期增重按不同孕前BMI进行分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为18.5~24.9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过多,GDM发病风险增至1.913倍(OR=1.913,95%CI:1.033~3.543);孕前BMI≥25.0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适宜、过多,GDM的发病风险分别增至4.900倍(OR=4.900,95%CI:1.179~20.373)和5.444倍(OR=5.444,95%CI:1.290~22.976)。孕前BMI<18.5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不足、适宜、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χ2=118.600)、羊水异常(χ2=6.750)及剖宫产(χ2=6.166)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前BMI≥25.0kg/m2的孕妇,孕早期增重不足、适宜、过多,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72,P<0.05);孕前BMI=18.5~24.9kg/m2的孕妇,孕早期不同增重情况,其不良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前体重正常和孕前超重肥胖者,孕早期体重增长过多增加了GDM发生风险;而孕前低体重者,孕早期体重增长增加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异常及剖宫产的发生风险,并不增加GDM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早期体质指数(BMI)和血红蛋白(Hb)水平对孕中期血糖的影响,为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0年在天津市和平区第1次产检(孕13周之前)的1 819名单胎妊娠孕妇的孕期基本信息、检查结果(Hb水平和BMI)和孕中期(孕24~28周)口服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检测结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检。孕中期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819名孕妇孕早期Hb平均水平为(132.0±11.0)g/L,Hb150 g/L者占4.5%,超重和肥胖者分别占18.0%和5.8%,孕中期高血糖,即GCT≥7.8 mmol/L者占16.7%。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孕早期Hb150 g/L者发生孕中期高血糖的风险是孕早期Hb≤150 g/L者的1.977倍(OR=1.977,95%CI:1.181~3.310)。孕早期超重、肥胖者发生孕中期高血糖的风险分别是BMI正常者的1.794倍(OR=1.794,95%CI:1.316~2.446)、3.220倍(OR=3.220,95%CI:2.033~5.099)。与孕早期非肥胖且Hb≤150g/L者相比,孕早期Hb150 g/L使肥胖增加高血糖的风险由2.460倍(95%CI:1.520~3.982)升高到11.414倍(95%CI:3.279~39.764),交互作用归因比(AP)为0.737(95%CI:0.415~1.059),交互作用指数(S)为5.188(95%CI:1.293~20.817),均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对于高血糖的发生具有相加交互作用。结论孕早期超重、肥胖和高水平Hb是孕中期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升高的Hb会加重肥胖引发孕中期高血糖风险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亲既往生育史对低出生体质量(LBW)儿发生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娩出的375例LBW儿为研究对象,纳入LBW儿组(n=375)。选择同期于本院产科娩出的5 157例正常出生体质量儿为对照组(n=5 15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母亲既往生育史对LBW儿发生的影响。 结果①既往有怀孕史(孕次≥1时OR=1.46,95%CI:1.18~1.81;孕次≥2时OR=1.80,95%CI:1.40~2.32)、生产史(产次=1时OR=1.65,95%CI:1.29~2.11;产次≥2时OR=2.68,95%CI:1.71~4.20)、多次(≥2次)自然流产史(OR=2.70, 95%CI:1.67~4.35)、既往分娩早产儿(OR=6.32,95%CI:2.86~13.97)、分娩LBW儿史(OR=4.62,95%CI:1.48~14.40)及不良孕产史(OR=3.26,95%CI:2.07~5.14)均是LBW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既往多次自然流产史(aOR=1.08;95%CI:0.49~2.39)、分娩早产儿史(aOR=1.00,95%CI:0.31~3.19)与不良孕产史(aOR=1.51,95%CI:0.64~3.55)是LBW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②孕次、产次、自然流产史、分娩早产儿史及不良孕产史均是早产LBW儿发生的危险因素(OR=1.72,95%CI:1.34~2.20;OR=1.99,95%CI:1.54~2.58;OR=1.80,95%CI:1.30~2.50;OR=8.32,95%CI:3.75~18.43;OR=3.57,95%CI:2.18~5.85)。既往分娩LBW儿是足月LBW儿的独立危险因素(aOR=7.93,95%CI:1.72~36.46)。 结论LBW儿的发生与母亲的孕次、产次、多次自然流产史、既往分娩LBW儿等生育史有密切关系,而与既往分娩早产儿史、不良孕产史等相关性较小。对上述妇女再次怀孕时,应做好孕前、孕期保健服务,以有效减少LBW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广东省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广东省2017年参与国家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20~53岁已婚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共计104 300例,妇女平均年龄(27.6±4.5)岁,其中农村户籍81 185例,城市户籍23 115例。采用卡方检验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高龄、常见生殖道感染、常见性病和TORCH感染等不良风险因素与自然流产的关系。结果共随访104 300例育龄妇女,总妊娠结局104 300例,自然流产2 363例,总自然流产发生率为2.3%,其中城市自然流产发生率为3.9%,农村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1.8%。高龄(OR=2.76,95%CI:2.50~3.06)、不良妊娠史(OR=1.77,95%CI:1.61~1.94)、不良饮食习惯(OR=1.43,95%CI:1.16~1.94)、不良生活习惯(OR=1.70,95%CI:1.24~2.32)、高血压(OR=1.63,95%CI:1.25~22.11),常见生殖道感染(OR=2.44, 95%CI:2.20~2.70)均为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未发现孕前感染淋病、沙眼支原体、梅毒和TORCH与自然流产有显著关联。结论广东省参与孕前优生项目育龄妇女的自然流产率处于较低水平,孕前检查与干预有利于减少自然流产的发生,应加强孕前优生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前BMI和孕早期、孕中期增重对孕期血压影响。方法:采用双向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3月—2015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北京友谊医院产检且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的1269例20~49岁汉族孕妇为研究对象,在孕8~12周进行体检时回顾性收集孕前相关危险因素信息,分别在孕24,32,36周完成3次随访调查。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孕前BMI和孕早、中期增重对孕期血压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孕前BMI和孕早、中期增重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结果:经多因素调整,与正常体重组相比,低体重组收缩压(SBP)降低3.93mmHg(1mmHg=0.133kPa)(95%CI 4.71~3.15),超重和肥胖组SBP分别升高3.99(95%CI 2.93~5.05)和7.18mmHg(95%CI 5.50~8.87),趋势性检验P0.001;低体重组舒张压(DBP)降低2.59mmHg(95%CI 3.19~1.98),超重和肥胖组DBP分别升高3.12(95%CI 2.30~3.94)和5.60mmHg(95%CI 4.29~6.90),趋势性检验P0.001;低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风险的OR值分别为0.23(95%CI 0.04~0.79)、5.49(95%CI 2.70~10.95)和11.42(95%CI 5.12~24.98)。与孕早期增重为0.5~2.0kg组相比,增重2.0kg组SBP和DBP分别增加1.88(95%CI 1.03~2.72)和0.54mmHg(95%CI-0.12~1.20);与孕中期增重介于IOM推荐范围组相比,增重高于推荐范围上限组SBP和DBP分别增加2.17(95%CI 1.12~3.23)和1.18mmHg(95%CI 0.37~1.99)。结论:孕前BMI水平与孕期SBP和DBP水平均存在线性趋势关系,孕早期和中期增重过量可引起孕期SBP升高,孕前超重和肥胖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评价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加情况对我国北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2009年在沈阳3家医院分娩的3741名单胎妊娠初产妇,按照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4组:低体重组(BMI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kg/m2≤BMI24kg/m2)、超重组(24kg/m2≤BMI28kg/m2)和肥胖组(BMI≥28kg/m2)。按照孕期BMI增加情况分为3组:A组(BMI增加4)、B组(BMI增加4~6)、C组(BMI增加6)。Logistic回归评估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度,结果用RR和95%CI表示。结果:①和正常体重组相比,孕前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组的孕妇患子痫前期的RR分别为0.53(95%CI0.29~0.97)、2.84(95%CI2.05~3.94)和5.35(95%CI3.47~8.49);患妊娠期糖尿病的RR分别为0.35(95%CI0.16~0.78)、3.40(95%CI2.44~4.75)和4.95(95%CI2.91~7.06);剖宫产和出生大于胎龄儿(LGA)的风险也随孕前体重的增加而增加。②和B组相比,C组增加了子痫前期(RR1.85,95%CI1.40~2.44)、妊娠期糖尿病(RR1.39,95%CI1.05~1.86)、剖宫产(RR1.37,95%CI1.15~1.63)及出生LGA(RR1.98,95%CI1.44~2.73)的相对危险性,但降低了出生SGA的风险。A组降低了子痫前期、剖宫产和出生LGA的风险,但增加了早产(34周)和出生SGA的风险。结论:孕前体重指数过高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加过度可以明显增加孕妇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和剖宫产的风险。应加强健康教育,适度控制孕期体重,合理营养减少肥胖,对预防妊娠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联合打鼾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发生风险及糖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招募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合肥市三家医院产检的5 987例孕中期孕妇,问卷调查收集基本特征信息,记录GDM发生情况。结果孕中期打鼾和GDM发生率分别为24.4%和20.6%。以孕前低体重且非打鼾组为对照,孕前超重肥胖合并非打鼾、孕前正常体重合并打鼾及孕前超重肥胖合并打鼾组的GDM风险逐渐升高,分别为1.57(95%CI:1.19~2.06)、2.40(95%CI:1.81~3.19)和2.85(95%CI:2.09~3.88)。此外,打鼾及非打鼾孕妇GDM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时的孕前BMI节点分别为23.73 kg/m~2和24.41 kg/m~2。结论孕前BMI联合打鼾可进一步增加GDM发生风险。与非打鼾孕妇相比,打鼾孕妇合并更低的孕前BMI时,GDM风险即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育龄期女性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分院单胎分娩的产妇14 54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指南推荐体重增重值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①孕前不同BMI和孕期体重增加异常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结局有相关性,孕期体重增加不足和过多是早产儿[OR 1.30(95%CI:1.09-1.56)、2.45(95%CI:1.99-3.01)]和小于胎龄儿[OR 1.76(95%CI:1.13-2.48)、OR 2.14(95%CI:1.32-3.47)]出生风险高危人群。②孕期体重增加不足低体重孕妇,早产儿出生风险是正常体重孕妇2.77倍。而孕期体重增加过多的超重孕妇,早产儿出生风险是正常体重孕妇4.03倍。孕期体重增加适宜的超重孕妇,小于胎龄儿出生风险是正常体重孕妇2.62倍。③孕前低体重孕妇更容易发生孕期体重增加不足(OR 2.94,95%CI:2.30-3.75),孕前肥胖更容易导致孕期体重增加过多(OR 1.05,95%CI:0.94-1.61)。结论为合理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减少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应将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加作为孕前保健及围产期保健的重要内容,并根据孕前BMI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增重(GWG)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为合理管理孕期体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分娩的活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孕妇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既往疾病史、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出生评分和GWG等资料,分析孕妇孕前BMI、GWG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符合标准孕妇2 070人。年龄中位数为28.17岁。孕妇GWG中位数为14.07 kg,GMG过度535人,占25.84%。孕前BMI较低861人,占41.59%;孕前BMI正常892人,占43.09%;孕前BMI较高317人,占15.31%。共分娩巨大儿99例,发生率为4.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 (较低,OR=0.236,95%CI:0.117~0.476;较高,OR=1.760, 95%CI:1.086~2.850)、 GWG过度(OR=1.761, 95%CI:1.119~2.771)、身高(OR=1.058,95%CI:1.012~1.106)和分娩孕周(OR=2.139,95%CI:1.698~2.693)是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孕前BMI较高和GWG过度增加巨大儿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孕期增重(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联性, 并探究孕妇孕前及孕中体重动态变化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LBW)及巨大儿的影响。   方法   收集中国孕产妇队列·协和纳入的孕早期孕妇孕前体重, 并随访至分娩后, 收集分娩前体重及新生儿出生结局。将孕妇孕前BMI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及超重/肥胖组, 将GWG分为适宜、不足及过多组。采用多因素多分类(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孕前BMI及GWG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结果   孕前BMI及GWG与子代出生体重相关(均有P < 0.05)。孕前超重/肥胖(OR=2.339, 95% CI:1.674~2.282, P < 0.001)、GWG过多(OR=1.398, 95% CI:1.188~1.978, P=0.048)显示为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GWG不足(OR=1.479, 95% CI:1.461~1.679, P=0.035)显示为LBW的危险因素, GWG过多会降低LBW的发生风险(OR=0.428, 95% CI:0.225~0.817, P=0.010)。低BMI-GWG不足(OR=1.335, 95% CI:1.048~2.319, P=0.048)是LBW的危险因素; 正常BMI-GWG过多(OR=1.088, 95% CI:1.016~1.675, P=0.038)和超重/肥胖-GWG过多(OR=1.498, 95% CI:1.244~2.017, P=0.046)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   结论   孕前BMI及GWG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重要因素, 提示女性应合理控制孕前及孕中体重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基于孕前体重指数(BMI)分层的早产发生率, 探究各BMI层级孕妇发生早产的关联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入"中国出生人口队列研究"的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及标准结构化问卷收集孕妇孕前、孕期及分娩相关数据。根据孕前BMI将孕妇分为偏瘦组、正常组及超重组,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分析不同孕前BMI孕妇早产的关联因素。结果共纳入27 195例单胎活产孕妇, 其早产发生率为5.08%(1 381/27 195), 偏瘦组、正常组及超重组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4.29%(138/3 219)、4.63%(852/18 390)和7.00%(391/5 5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调整相关因素后,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 孕前超重组孕妇早产发生的风险是正常体重组孕妇的1.457倍(95%CI:1.292~1.643)。子痫前期-子痫是孕前偏瘦孕妇早产发生的关联因素(HR=2.701, 95%CI:1.318~5.537);高龄(HR=1.232, 95%CI:1.054~1.44...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南省新密市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4月在河南省新密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检的孕早期孕妇3 124名,收集其人口学特征、既往妊娠史和本次妊娠情况,并随访其妊娠结局,分析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4.82%,不良妊娠结局排名前3位:巨大儿(8.19%)、早产(4.36%)和低出生体质量儿(2.67%)。有宫外孕史(OR=2.70,95%CI:1.16~6.29)、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OR=1.50,95%CI:1.21~1.88)和居住地为城市(OR=1.27,95%CI:1.03~1.56)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河南省新密市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有宫外孕史、BMI≥24 kg/m~2和居住地为城市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需加强对该人群的孕前保健教育,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改善母婴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LBW)与孕期不同阶段血红蛋白(Hb)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比较江苏省和浙江省4个县市1995~2000年102 489例孕妇孕期各阶段贫血和非贫血LBw儿的发生率,以及不同Hb浓度LBW儿的发生率;用Logistic回归控制年龄、文化程度、孕次、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分析孕期各阶段Hb与LBW的关联程度.结果 孕早期贫血LBW儿发生率高于非贫血,孕晚期贫血LBW儿发生率低于非贫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孕早期Hb浓度与LBW的风险呈线性趋势,Hb浓度降低,LBW的风险增加;孕中期低Hb浓度的孕妇LBW儿的发生率较高,高Hb浓度孕妇LBW儿的风险没有明显增加或降低趋势;孕晚期Hb浓度与LBW的风险呈"U"形趋势,高Hb和低Hb浓度都与LBW的风险增加有关.结论 孕期Hb浓度与LBW的关系随孕期的不同阶段而不同;孕早期贫血、孕晚期Hb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与LBW的风险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早期血脂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GH)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对自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在本院分娩的1 906例孕妇进行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对照组为血压正常的孕妇.收集年龄、身高、孕前体重、高血压家族史、孕次、产次以及首次产检检测空腹血脂的孕周和实验室结果等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病例组的孕早期三酰甘油(TG)水平(1.37±0.57mmol/L)高于对照组(1.22±0.59mmol/L),t=2.65, P=0.01.控制混杂因素后,TG每增加1mmol/L发生GH的风险增加34%(95%可信区间为1.01~1.78,P<0.05);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发生GH的风险是孕前体重正常孕妇的2.85倍(95%可信区间为1.62~5.03,P<0.01);孕次≤2次的孕妇发生GH的风险是孕次>2次孕妇的2.45倍(95%可信区间为1.19~5.06,P<0.05).结论 孕早期的TG水平,独立于孕前BMI,是GH的显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女妊娠早期红细胞参数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的关联,为GDM的早期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产检且住院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5 044名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基于医院电子信息系统收集孕妇孕早期红细胞参数等相关资料。根据四分位数法,将孕妇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分为四组。通过以医院为基础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比较不同孕早期红细胞参数水平妇女GDM发生率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后,分析孕早期红细胞参数与GDM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的GDM患病率为23.32%(5 840/25 044)。随着孕早期Hb、RBC、HCT的四分位数组别的增高,GDM发生率均逐渐升高(P0.001)。在控制了年龄、文化程度、巨大儿分娩史、糖尿病家族史、初孕、初产、孕前BMI因素的影响后,孕早期Hb、RBC、HCT参数均是孕妇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Hb≥P_(75)组、RBC≥P_(75)组、HCT≥P_(75)组发生GDM的风险分别是相应参数P25组孕妇的1.61倍(OR_a=1.61,95%CI=1.46~1.77)、1.62倍(OR_a=1.62,95%CI=1.47~1.78)、1.46倍(OR_a=1.46,95%CI=1.33~1.61)。结论孕早期Hb、RBC、HCT参数均是孕妇发生GDM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考虑将红细胞参数水平作为孕早期筛查GDM高风险人群的筛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为合理管理孕期体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我国5个省区县监测点的孕妇孕晚期及儿童满月随访数据,招募孕晚期孕妇并填写孕晚期调查问卷,前瞻观察至孕妇分娩满1个月并填写新生儿满月调查问卷,问卷中儿童分娩孕周、出生体重、性别信息主要通过摘录医疗记录获取;根据是否发生巨大儿分为巨大儿组(192例)和对照组(2 405例),最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以孕前BMI为分层因素,进一步分析孕期增重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随访孕产妇2 731例,随访率为100%。经数据清洗后纳入分析2 597例。控制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妊娠期糖尿病、分娩孕周、新生儿性别协变量后,孕妇孕前超重或肥胖(OR=2.43, 95%CI:1.65~3.56)、孕期增重过多(OR=2.18, 95%CI:1.46~3.27)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孕前BMI为分层因素,进一步分析显示:孕前BMI正常(18.5 kg/m~2≤BMI 24.9 kg/m~2)的孕妇孕期增重过多(OR=2.07, 95%CI:1.27~3.37)、孕前超重或肥胖(BMI≥25.0 kg/m~2)的孕妇孕期增重过多(OR=2.63, 95%CI:1.07~6.47)均会增加巨大儿发生风险。结论孕期增重过多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前体重正常但孕期增重过多,以及孕前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孕期增重过多均会增加巨大儿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早期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和体质指数(BMI)对孕期血糖的影响。方法利用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收集天津市内六区和滨海新区2009-2010年26 965名孕早期接受首次产检孕妇的基本信息、孕早期ALT水平、孕早期BMI和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检测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超重肥胖单独/联合ALT水平对于孕期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同孕早期ALT<40 U/L者相比,ALT≥40 U/L的孕妇GCT阳性(≥7.8 mmol/L)的比例明显升高(OR=1.368,95%CI=1.204~1.553)。同孕早期BMI 18.5~23.9 kg/m^2者相比,消瘦(BMI<18.5 kg/m^2)的孕妇GCT阳性的可能性减低(OR=0.730,95%CI∶0.648~0.823),而超重(BMI:24.0~27.9 kg/m2),肥胖(BMI≥28.0 kg/m^2)均是GCT阳性发生的危险因素(OR=1.607,95%CI:1.489~1.735;OR=1.868,95%CI:1.657~2.107)。以ALT<40 U/L且BMI<24 kg/m^2为参照组,多因素分析中,孕早期超重肥胖使ALT≥40U/L增加GCT阳性发生风险的OR值从1.219(95%CI:1.015~1.464)增加至2.655(95%CI:2.226~3.167),且相加交互作用的3个指标RERI、AP和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孕早期ALT水平升高是孕期血糖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孕早期孕妇超重肥胖会加重升高的ALT水平引发孕期高血糖风险的效应,即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昆山市2001~2009年9年间低出生体重(LBW)发生率,分析产妇及胎儿特征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利用昆山市《围产保健监测系统》研究33 631对产妇与胎儿,使用单因素与多因素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来估计各因素对出生体重的影响。结果:LBW发生率为1.86%。产妇超重肥胖、有人工流产史、男性胎儿可减小LBW发生风险。产妇体质指数偏低、初产妇、习惯性流产史可增加LBW发生风险。按照体质指数(BMI)分层,相对于LBW,BMI偏低组,高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均可减小LBW胎儿发生风险。BMI正常组,高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小LBW胎儿发生风险。没有发现在超重与肥胖组产妇孕期体重变化与分娩LBW胎儿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LBW发生率为1.86%,产妇与胎儿特征综合影响LBW。体重偏低与正常人群中,高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可减小LBW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孕产妇孕前或孕早期体重指数(BMI)与剖宫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收集有关孕前或孕早期体重指数与妊娠结局关系的队列研究,采用Rev Man5.3结合Stata/SE 12.1对此进行定量加权分析。结果经检索筛选后纳入有关的队列研究文章22篇,经异质性检验,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研究RR值进行加权合并。结果表明孕前超重及肥胖增加剖宫产的可能性,RR值为1.42(95%CI:1.35~1.49);发表偏倚评估及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果较为稳定可靠;剂量-反应关系趋势图显示,随孕妇BMI升高,行剖宫产风险不断升高。结论孕前或孕早期超重及肥胖者行剖宫产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妇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原因不明自然流产(unexplained spontaneous abortion,USA)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西安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孕早期妇女1 045例为观察对象,统计其年龄、文化程度、既往孕产史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SA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研究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既往孕次、既往胎次、自然流产史、人工流产史、怀孕季节、产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围孕期服用叶酸、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血清叶酸等对USA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流产史、人工流产史、既往胎次、孕前BMI偏低、文化程度、年龄及孕期服用叶酸、高Hcy血症、血清叶酸高水平与USA的发生有统计学关联(P0.05),OR值分别为12.180、10.988、6.448、2.109、1.749、1.054、0.629、2.598、0.237。其中,围孕期服用叶酸和血清叶酸高水平是降低孕妇USA发生率的有利因素。结论孕妇年龄30岁,文化程度较低,有自然流产史,有人工流产史、孕前BMI过低,血清Hcy水平较高,血清叶酸水平较低易发生U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