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化视听整合系统对儿童孤独症治疗的近期疗效,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13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结合仿生海豚音的视听觉统合训练,每天45 min,15天为1疗程,间隔2月后开始下一疗程,评估其治疗前后的孤独症行为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及发育商、智商分值以及发展状况,进行疗程前后的效果对比。结果第一、二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研究对象的发展状况比较,语言常态、语言理解、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5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相较于治疗前,第一疗程结束后不同指标的改善率为15.0%~42.5%,第二疗程相较于第一疗程结束后改善率为25.7%~55.8%,连续2疗程改善率为41.6%~70.8%。此外,连续2个疗程的海豚音视听系统治疗,患儿的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孤独症行为评分、发育商(智商)的分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年龄越小,改善越明显。结论数字化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患儿的语言障碍、认知能力、社会交往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对儿童孤独症的近期疗效比较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治疗对儿童孤独症的疗效,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例2~4岁孤独症患儿采用数码听觉统合训练仪进行听觉统合治疗,疗效评估主要采用Gesell发育量表、韦氏幼儿智力测验(WPPSI)、孤独症行为量表(ABC)、AIT疗效调查表等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前后ABC分值,IQ分值、临床症状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儿ABC分值显著降低(P<0.05);但IQ分值变化不显著(P>0.05);在语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情绪障碍、睡眠、注意力、运动技能临床症状上有较大的改善;在目光对视、刻板重复、生活自理方面改变不大。结论:听觉统合治疗对改善2~4岁孤独症儿童临床症状的近期治疗效果是肯定的,而且起效范围广。各级医疗保健部门、家长、幼儿园应加强对儿童孤独症的认识,及早发现患儿,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结构化教学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某医院接受康复训练的孤独症患儿60例进行研究,对60例患儿采用单双号方式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结构化教学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用感觉统合训练,均进行6个月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与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得分状况、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两组患儿的言语、行为、交流、认知方面症状均有了显著改善,观察组临床表现评价总分为(74.5±4.4)分,高于对照组的(55.4±3.8)分,(P值均<0.05);训练后观察组患儿的CARS、ABC评分分别为:(25.3±3.8)分、(60.6±5.5)分,低于训练前评分:(40.5±4.4)分、(85.2±5.8)分,对照组患儿CARS、ABC评分分别为:(33.2±4.2)分、(72.3±4.7)分,低于训练前的(41.0±3.8)分、(84.7±4.9)分,训练后观察组患儿CARS、AB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训练后,两组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结构化教学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模式治疗孤独症患儿,可以减小患儿的CARS与ABC评分,改善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与综合教育康复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疗效。方法 116例2~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综合教育康复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教育康复基础上给予头针治疗。头针1次/d,每周休息2d。于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ocial Adaptive Capacity Scale,SM)、儿童心理发育诊断量表(0~6岁)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儿CARS评分、ABC评分均较前下降,SM评分、发育商(DQ)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治疗与综合教育康复能显著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孤独症症状,有效提高患儿的发育商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卢云  王艳娟  吴晓庆  陈娟  郑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253-5255
目的:观察结构化教育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孤独症患儿实施结构化教育训练,于训练前及训练9个月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及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国修订版)(C-PEP)评估疗效。结果:经过9个月的结构化训练,48例孤独症儿童ABC量表各因子得分及量表总分较训练前下降,其中感觉能力、交往能力及自理能力得分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分训练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后,48例患儿的语言、社交、感知、行为4方面得分及总分均较训练前明显下降(P<0.01)。患儿C-PEP评估各项目分值较训练前显著提高。结论:结构化教育能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是孤独症的有效康复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儿孤独症者核心症状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该院诊治的孤独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方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rTMS联合统合训练方法进行康复治疗,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社会反应量表简化版(SRS-SF)对患儿治疗前后核心症状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前C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ARS评分相对于治疗前下降,同时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感觉统合评定量表中学习能力、本体感失调、触觉防御过分、前庭功能失衡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维度评分相对于治疗前升高,同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ATEC量表中语言、知觉、行为和社交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维度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RS-SF评分两组治疗前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S-SF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TMS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小儿孤独症可促进患儿核心症状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感觉统合失调,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听觉统合训练联合游戏疗法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孤独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单纯的结构化教育治疗模式)、B组(结构化教育模式+游戏治疗)和C组(结构化教育治疗模式+游戏治疗+听觉统合治疗),每组各20例,治疗前后均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Gesell发育诊断量表(社会适应性,个人社交,语言)进行评估。结果 三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的CARS、社会适应、语言、个人社交均有改善(P<0.05),其中在ABC及个人社交变化值方面,B组及C组较A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在语言变化值方面,C组变化值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B组变化值又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听觉统合训练联合游戏疗法在自闭症儿童行为心理治疗中,效果优于单纯结构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听觉统合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9例孤独症儿童进行听觉统合治疗,采用津手稻毛法智力评定(IQ)、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ADQ)、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比较治疗前、后孤独症儿童行为的改变。结果:听觉统合治疗3~6个月后,孤独症儿童的IQ、ADQ较治疗前提高,ABC量表分值较治疗前降低。结论:听觉统合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行为分析疗法(ABA)结合结构化教学(TEACCH)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5例孤独症患儿进行ABA结合TEACCH的康复教育训练。采用PEP-R评估量表比较训练前、后孤独症患儿的发展能力、异常行为、自理能力及社交表现得分。结果训练后,孤独症患儿在发展能力上总分进步,较训练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行为减少,适应性行为增多,自理能力增加及社交欲望提升。结论 ABA结合TEACCH的训练方式能有效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症状,提升患儿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结构化教育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为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51例孤独症患儿实施结构化教育训练,训练时间每天不少于6 h,个别训练和集体训练相结合。训练前应用《儿童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心理教育评定量表(中国修订版)》(C-PEP)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基线测评,并于训练前及训练12个月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12个月的结构化训练,51名孤独症儿童ABC量表各因子得分及量表总分较训练前下降,其中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训练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1例患儿语言、社交、感知、行为方面及ATEc总分均较训练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结构化教育能改善孤独症患儿的症状,是孤独症的有效康复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早期听觉统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73例孤独症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早期听觉统合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BC)评分、适应商(ADQ)与智商(IQ)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ABC评分(62.5±15.6)分,低于对照组的(68.5±13.5)分(P<0.05),DQ与IQ评分分别为(52.2±10.0)分、(49.2±11.0)分,高于对照组的(48.3±8.9)分、(46.2±8.2)分(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结论 早期听觉统合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行为、适应商、智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期综合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的疗效,为今后开展孤独症患儿康复、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多感官刺激等综合训练方法,对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接受训练的45例孤独症患儿开展为期3个月的短期综合训练。每周训练6 d,每天训练3.5 h,采取一对一和一对三小组训练相结合,于训练前、训练3个月末分别采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心理教育评定量表(PEP)对患儿进行评价。结果45例孤独症患儿ABC总分由训练前的92.95分下降至55.14分(P0.01);CARS总分由训练前的37.12分下降至29.48分(P0.01),ATEC总分由训练前的68.00分下降至57.09分(P0.05),其中行为因子由训练前的21.77分下降至17.86分(P0.05),但在语言、社交、感知觉因子的分值训练前后未见显著差异;PEP的发展分数由训练前的54.33分提高至84.38分(P0.01),7个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短期综合训练对孤独症的异常行为改善有较好的作用;但其语言、社交、沟通能力的提高尚需要长期、更高密集度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3.
系统评价听觉统合训练(AIT)在孤独症儿童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孤独症儿童症状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 host、EM base、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万方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KNI数据库中,关于听觉统合训练在儿童孤独症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1995年1月一2015年10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RCT.其中有6个研究表明,听觉统合训练可以降低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表(ABC)的分值(WMD=-7.08,95%CI=-12.04~-2.13,P=0.002);有3个研究表明,听觉统合训练可以降低孤独症儿童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的分值(WMD=-6.75,95%CI =-8.96~-4.55,P=0.96);有3个研究表明,听觉统合训练可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智商(IQ)(MD=7.72,95%CI=3.90~ 11.55,P=0.62);经敏感性分析,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儿童ABC分值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 听觉统合训练能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智商,在对儿童孤独症干预上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BTR策略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ASD患儿30例,采取BTR策略进行6个月的治疗。对患儿的语言能力、行为情绪控制能力、自我意识、目光交流状态进行观察,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评定ASD患儿行为特征,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价儿童ASD严重程度,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量表-3(PEP-3)评估其沟通能力。结果治疗后ASD儿童语言能力、行为情绪控制能力提升,问题行为发生减少;自我意识、目光交流状态均有提升。ASD儿童ABC量表各个因子得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CARS量表各个维度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EP-3量表对应的月龄提升,各因子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BTR策略在ASD儿童中治疗有效,能改善患儿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促进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社交技能的虚拟人物互动系统在ASD患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64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单纯应用社交技能训练干预(SST),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虚拟人物互动系统支持下社交技能训练干预(VR-SST)。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儿童ASD症状评定量表(ABC评分)、ASD病情程度评定量表(CARS评分)、发育水平(Gesell评分)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ABC评分、CARS评分及Gesel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ABC评分、CA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esel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ASD患儿采用促进ASD儿童社交技能的虚拟人物互动系统进行干预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社交技能掌握情况,促进身心健康发育,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儿童听觉统合治疗的近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进行听觉统合治疗的近期疗效,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2例孤独症患儿进行听觉统合治疗。采用中冈韦氏幼儿(或儿童)智力测验(China-Wechsler Young Children Scale of Intelligence,C-WYCSI)or China-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of Children,C-WISC)、图片词汇测验(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PPVT)、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比较治疗前、后孤独症儿童临床行为的改变。【结果】听觉统合治疗3~6个月后,孤独症儿章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cent,IQ)、适应商(adaptive deviation quotient,ADQ)较治疗前提高。(ABC)量表分值较治疗前降低,语言、行为、情绪、交往、感知以及饮食睡眠等方面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听觉统合治疗对儿童孤独症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疗效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将60例低功能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感觉统合训练和不予治疗,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比较治疗前后孤独症临床行为及感知觉状况的改变。结果:①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后ATEC总分值及语言、社交、感知觉、行为项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感觉统合失调总改善率为72.4%。②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触觉防御项分值、ATEC行为项分值在改善感统失调不同疗效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孤独症临床症状的改善与治疗前ATEC社交项分值相关(P=0.012)。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有疗效;其疗效与治疗前触觉防御过分、社交障碍、行为异常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研究应用整合社交技能训练、语言和言语训练、认知能力训练、行为矫正、精细运动和感觉统合训练等综合方法对于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患儿24例,应用综合疗法进行训练,训练前后分别应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RS)和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进行评测,以确定治疗效果,患儿每天训练3h,平均训练(3.75±2.68)月。结果训练之后,患儿CARS评分中人际关系、模仿、情感反应、躯体运动能力等方面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非生命物体的关系”和“活动水平”两项评分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ABC各项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方法对于儿童孤独症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音乐治疗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8例2~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分为两组,对照组儿童接受以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学为主的常规教育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教育康复基础上给予音乐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观察组儿童ABC各单项评分及总分、CARS评分均较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音乐治疗能显著提高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儿童孤独症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春霞  李荣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91-2693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患儿临床特征性行为表现,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及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在孤独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符合DSM-Ⅳ孤独症诊断标准的29例孤独症患儿进一步进行ABC量表及CARS量表评估,分析该组患儿的行为特征和ABC量表及CARS量表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有关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障碍的项目出现频率最高。ABC量表及CARS量表测定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均为93.10%,且阴性病人不重叠。结论:社会交往“质”的缺损和言语交流“质”的缺损是儿童孤独症突出表现,交会性注意障碍和想象性游戏障碍相结合可能显示孤独症或广泛性发展障碍(PDD)的高危性,ABC量表及CARS量表是很好的诊断工具,配合使用,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