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联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自然分娩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采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分娩的36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其第二产程中可采用站立、蹲、半坐、侧卧位等自由体位分娩,同期36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在第二产程中采用传统的膀胱截石位,并给予托肛保护会阴接生。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情况、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患者满意度及分娩不良结局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较短,会阴完整率和患者满意度均较高(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裂伤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象的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肩难产发生率、会阴水肿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联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可以有效的缩短第二产程,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会阴裂伤,提高患者满意度,且不增加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及肩难产的发生,更有利于自然分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产妇侧卧位分娩联合无保护会阴接生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12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100例,其中50例初产妇行侧卧位分娩联合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为观察组,50例初产妇行传统接生法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初产妇在会阴侧切率、会阴完整率、会阴水肿率、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初产妇分娩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初产妇会阴侧切率、会阴水肿率、第二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分娩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中应用侧卧位分娩联合无保护会阴法,能减少会阴侧切和会阴裂伤,有效地降低了会阴水肿率,缩短了第二产程时间,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保障了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初产妇开展无创助产技术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切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接收单胎初产妇123例设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7月行无创助产技术助产的单胎初产妇141例设为观察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会阴状况(会阴侧切率)、第二产程时长与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自然分娩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会阴完整率高于对照组产妇,且侧切率、裂伤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1. 42%、自然分娩率98. 58%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的26. 02%、73. 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于单胎初产妇开展无创助产技术能有效保护产妇会阴完整、降低会阴侧切率、缩短第二产程时间、促进自然分娩率的升高,效果理想,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程中实施不同体位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2年5月-2015年5月入该院住院分娩的自然临产初产妇8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0例。观察组进入产程后鼓励产妇选择卧、走、立、坐、跪、趴、蹲等自由体位待产,在分娩时由产妇根据舒适程度选择侧卧位或俯卧位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待产及膀胱截石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产程时间、生殖道损伤情况、产后出血、产后产妇的舒适度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产妇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会阴裂伤和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中实施自由体位分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常规接生技术和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铜陵市立医院妇产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低危初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将通过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分娩的孕妇设为观察组(40例),常规接生技术分娩的孕妇设为对照组(40例),对两组产妇的会阴情况、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完整、会阴裂伤Ⅰ度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会阴侧切、会阴裂伤Ⅱ度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会阴裂伤Ⅲ度比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中的疼痛0级、Ⅰ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级、Ⅲ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接生技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无保护分娩助产法在低危初产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改善会阴损伤和产程疼痛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行阴道分娩的低危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会阴无保护助产法接生,对照组行常规助产法,对比并分析两组产妇的会阴损伤情况和产程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会阴完整率和I度会阴裂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会阴侧切率和II度会阴裂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无痛和轻度疼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中度疼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能有效减少低危初产妇分娩时的会阴损伤情况和降低产程疼痛程度,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12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产科的885例自然分娩的健康初产妇临床资料,分为采用控制胎头娩出速度,无保护会阴分娩的初产妇34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接生法分娩的初产妇5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会阴裂伤程度、产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体重及产妇满意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会阴完整率、Ⅰ度裂伤比率分别为13.04%、77.97%,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会阴侧切和Ⅱ度裂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1.09、4.67、127.19、14.18,均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 =24.74,P<0.05),而产时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11.91,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x2=0.06,P>0.05),新生儿体重无显著性差异(t=1.28,P>0.05).结论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可提高初产妇会阴完整率,减轻了产妇会阴损伤的程度,降低会阴侧切率,减少产时出血,无明显的不良分娩结局,提高产妇满意度和助产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会阴无保护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赣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6月-2{)13年5月住院分娩产妇中自愿选择会阴无保护分娩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826例),术中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在会阴无保护状态下分娩;选择该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住院分娩产妇中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736例),采用常规护理和传统的保护会阴接生方法进行分娩。比较两组顺产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产后2h内的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顺产率较对照组高(P〈0.01),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和产后2h内出血量均较对照组低(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和出生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会阴无保护分娩的服务新模式,为产妇提供人性化护理,促进自然分娩,同时可有效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对提高产科服务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为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4月分娩的低危产妇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会阴保护常规接生技术,观察组实施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比较两组会阴切口、产后会阴处疼痛程度、临床指标及分娩不良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第1天、3天会阴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分娩后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可有效减轻低危产妇分娩疼痛程度,降低会阴侧切率及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武丽娜 《医疗装备》2021,(7):114-115
目的探讨改良助产对行阴道分娩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医院行阴道分娩的280名初产妇,依据产妇意愿分为两组,各14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方式,试验组采用改良助产方式,比较两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产后出血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试验组会阴侧切率低于对照组,会阴裂伤程度轻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助产方式用于行阴道分娩初产妇中能够有效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会阴裂伤程度及产后疼痛程度,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新生儿结局,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无创助产技术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需要进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300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采用不同分娩接生技术分娩时的产程时间、会阴切开率、会阴裂伤程度.结果:(1)观察组初产妇会阴切开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会阴裂伤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术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6例无禁忌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3例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对照组103例采用其他方式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及围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会阴侧切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宫颈裂伤率、产褥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科分娩过程中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可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妇待产及分娩痛苦,明显提高了自然分娩率而降低了剖宫产率,不增加母婴并发症从而提高了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乐式无创接生技术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接收的初产妇120例展开分析,以电脑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接生技术,观察组采用导乐式无创接生技术,比较两组产妇恢复情况、会阴伤口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会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Ⅱ~Ⅲ度裂伤率、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实施导乐式无创接生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分娩效果,促进产妇产后恢复,改善分娩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DR产房导乐陪伴与镇痛配合无创助产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在该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9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12月在LDR产房中采用导乐陪伴与镇痛配合无创助产技术分娩的49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2014年5-12月采用传统模式观察产程及传统助产技术的49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会阴侧切率、会阴损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会阴水肿、会阴伤口愈合情况、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短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会阴Ⅱ度裂伤、会阴水肿、会阴伤口愈合不良、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R产房导乐陪伴与镇痛配合无创助产技术可以有效减轻精神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加快产程进展,降低会阴侧切率、产后出血率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减轻会阴损伤,促进自然分娩和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钟卫清  陈娟英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12-2414
目的:探讨伙伴关系服务模式对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10月100例初产妇为观察组,开展伙伴关系服务模式,通过与助产士建立伙伴关系,为产妇提供产前、产时及产后的连续性服务。同时以2009年100例接受传统服务模式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分娩产程时间、会阴侧切率、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率等。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下降,会阴侧切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伙伴关系服务模式可使产程缩短,自然分娩率提高,会阴侧切率降低,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初产妇分娩中无保护会阴接生法的会阴侧切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初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100例,其中对照组初产妇采取传统接生,观察组初产妇则进行无保护会阴接生,对比两组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为31.9%,对照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为55.0%,观察组初产妇的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的分娩过程中应用五保户会阴接生能够降低会阴侧切率,有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实施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132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遵循原产程标准,观察组遵循新产程标准,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和会阴侧切率高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和产钳及胎吸助产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转NICU、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产褥病、产后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新产程标准可降低产程中中转剖宫产率,但容易导致不良母婴结局,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孕产妇分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保护助产联合阴道球囊扩张术的阴道助产方式对产妇分娩中产程、会阴、产后出血、新生儿情况、盆底肌力、剖宫产率等指征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促进产时服务模式的转变,保护和支持自然分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就诊于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计划实施无保护助产分娩的3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阴道球囊扩张下无保护助产分娩,对照组未采取阴道球囊扩张,仅行无保护助产。观察两组产程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阴道助产分娩,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较对照组短(P=0.000),产妇分娩痛苦减少,会阴水肿、产后出血量降低(P=0.000),会阴侧切率明显下降(χ~2=58.447,P=0.000),无严重会阴裂伤发生,减少了新生儿窒息风险和产妇因难产而导致的剖宫产(χ~2=18.374,P=0.000),降低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结论阴道分娩中,实施无保护助产联合阴道球囊扩张技术,使产妇损伤小,会阴侧切率明显下降,会阴裂伤的程度和产后出血的风险降低,缩短了第二产程,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和难产导致的剖宫产率,盆底功能恢复快,提升了产妇的获得感。同时,减少了助产士颈椎病、腰肌劳损等职业病发生率,让助产士从繁重的保护会阴等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充分体现了双赢模式的人性化分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对低危产妇分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常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140例低危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运用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分娩,对照组则运用保护会阴的常规接生方法分娩。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情况,产中及产后疼痛、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为3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43%(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用时(44.69±3.98)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09±3.15)min(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7%和11.43%(P0.05);观察组产后会阴疼痛级别、住院时长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裂伤发生率为5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29%(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能够降低会阴侧切率和产妇伤痛,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值得临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在产科镇痛分娩中的应用及对产程时间、产科和新生儿敏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福建省立金山医院的定期产检并分别行非镇痛分娩或镇痛分娩的产妇共654例,其中镇痛分娩327例,非镇痛分娩327例,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科敏感指标和新生儿敏感指标。结果镇痛分娩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分娩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低于常规分娩组,自然分娩率高于正常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敏感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镇痛分娩可控性好,能降低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保障分娩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