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远期临床疗效,并与ALIF和PLIF术进行比较。方法 2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TLIF进行治疗,同期各选择腰椎退变性疾病20例患者行ALIF和PLIF术进行治疗,术后采取相同的术后管理及功能锻炼标准,2年后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腰痛、腿痛VAS评分和各组之间VAS评分。结果术后2年各组腰痛、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而TLIF组腰痛、腿痛V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术后2年各组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上升(P<0.05),而TLIF组JOA评分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 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85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39例患者行PLIF(PLIF组),46例患者行TLIF(TLIF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椎间高度、椎间角度,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PLIF组术中出血量为(740±150)ml,TLIF组为(435±12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6、12个月ODI和VAS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椎间高度、椎间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6个月ODI、VA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椎间角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ODI、VAS、椎间高度、椎间角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优良率为82.1%(32/39),TLIF组为84.8%(39/4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间融合率均为100.0%.结论 PLIF和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均可达到满意的椎间融合率和临床效果,TLIF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恢复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术后护理。方法2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接受腰椎体间融合术后实行相应护理。结果2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全面、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并单侧椎弓根固定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 1 5年1月到20 1 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行微创T LIF并单侧椎弓跟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所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6.5±9.4)min、(11.3±2.1)d、(1 86.5±2 1.6)mL和6.3%。术后和术前下腰痛J0A评分比较,轻度例数显著多于术前,重度例数显著少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微创TLIF并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疗效确切,软组织损伤小,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对6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行改良经单侧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2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27例,退变性滑脱7例.累及单节段48例,累及双节段14例.通过观察融合情况,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0(22.77±3.82)个月.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及椎弓根钉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年椎体间融合率为96.8%.依据JOA评分,优34例,良24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93.5%(58/62).术后VAS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AS和JOA评分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在充分减压同时能减少进入椎管带来的并发症,临床疗效好,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的诊断,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男17例,女23例)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常规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检查。结果:术后40例临床患者完全复位,恢复椎间高度,骨融合。术后随访12~15个月,月平均14.3个月,优26例,良13例,可1例。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确切方法,植骨融合率高,术后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2~81岁,平均56.4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腰椎滑脱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3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术.结果:本组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1~18个月: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系统,日本Nakano标准;本组优:11例,良:3例,可:2例,差:0,优良率87.5%;JOA评分系统评估,术前平均8.5分,术后平均18.5分.结论: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失稳症效果优良,是标准的规范化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ELTA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轻中度、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采用DELTA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24例为DELTA组, 采用传统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MIS-TLIF)术式治疗的24例为MIS-TLIF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临床疗效(腰腿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以及腰椎融合率(Bridwell椎间融合分级)。结果 DELTA组手术时间长于MIS-TLIF组, 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少于MIS-TLIF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且DELTA组术后各时点的腰腿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均优于MIS-TLIF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  相似文献   

9.
后路环状融合术在治疗腰椎机械性不稳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总结后路环状融合术治疗腰椎机械性不稳症的手术疗效,并对该术式的优缺点、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探讨.方法 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使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辅助环状融合术治疗腰椎机械性不稳症202例,选择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仅行单节段融合术的132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腰椎滑脱症97例,腰椎退变性不稳症35例,应用X线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应用视觉疼痛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评价腰腿痛程度及社会和生活功能情况.结果 随访12~84个月,平均(43±23)个月,132例中125例获骨性融合,骨性融合率94.7%(125/132),下腰痛VAS术前(6.71±1.31)分,术后(3.20±1.14)分;腰腿痛VAS术前(8.33±1.78)分,术后(4.31±1.15)分.ODI术前(68.6±14.7)%,术后(13.6±1.5)%.术前、术后VAS及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环状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机械性不稳症的一种积极的手术方式,可获得较高的融合率和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插入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插入型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 4 3例 ,5 2个节段。椎间盘突出症 13例 ,椎管狭窄症 19例 ,退变性椎体滑脱 7例 ,椎弓崩裂性滑脱 4例。使用两种插入式融合器 :高分子聚醚醚酮融合器 31例 ,表面钛涂层融合器 12例。均行后路椎间融合术 (PLIF)。测量术前、术后 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 ,椎体间活动域 ,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2 1个月。融合率 90 .7%。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得到满意恢复。疗效评定结果术后 3个月及末次随访优良率分别为 86 .1%及 93.1%。结论 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应用于腰椎不稳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后外侧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后路手术治疗7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年,下腰痛、神经根病症状、间歇性跛行、直腰困难等明显缓解,腰椎前凸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植骨生长满意。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已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不稳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38例腰椎退变性滑脱不稳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均回访6~24个月,平均回访时间20个月。优:20例。良:15例。差: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1%。结论对于腰椎退变性滑脱,应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腰椎退变性疾病常引起下腰痛 ,多数学者认为其始发因素是椎间盘的退变。自从Mixture和Barr首先报道并应用了腰椎间盘切除术以来 ,腰椎间盘切除术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直到现在仍在广泛使用 ,腰椎间盘切除加椎体间融合术仍为治疗这一疾病的“金标准”。然而 ,椎体节段融合后将加速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退变从而导致新的病变 ,尽管新的诊断技术如脊髓造影、CT及MRI的不断应用使诊断的准确率逐步提高 ,但手术治疗的效果仍然不理想。这使人不得不探求解决和预防椎间盘切除术后和椎体融合术后各种问题的新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国内外众多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DS)后椎间盘的应力变化.方法 基于DS患者T12~S1上段连续的CT扫描图像,赋予模型特定的材料属性,建立完整、有效的DS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采用短节段(单节和双节)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转、右旋转6种工况下对术后模型进行加载,计算和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各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变化,并与术前DS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后固定相邻节段椎间盘应力均较术前DS模型有所增加,旋转运动对相邻上节段椎间盘影响较大,后伸运动对相邻下节段椎间盘影响较大.单节段固定术后相邻上、下节段椎间盘应力(平均值分别为6.03、4.58 MPa)增加均大于双节段固定术后(平均值分别为5.24、4.47 MPa),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可使DS固定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增加,其中单节段固定融合术对相邻上、下节段椎间盘应力的影响大于双节段固定融合术;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DS,术后应避免旋转及后伸运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后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用于腰椎不稳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OLIF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40例单纯腰椎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础资料均衡可比原则分为经斜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组(OLIF组)与后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组(TLIF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OLIF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高于术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手术段前凸Cobb角、腰椎前凸Cobb角高于术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术前,腰椎功能障碍(JOA)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术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LIF组椎管面积及椎管内径增加量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嘉兴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106例行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和3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下腰疼痛程度和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1个月、3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观察组干预1个月、3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3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1个月、3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其疼痛,改善其躯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对缓解其抑郁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力性固定装置Dynesys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Dynesys治疗15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28(20.3±2.2)个月.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优7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0%(12/15).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由术前的(9.5±1.2)分上升至术后的(15.2±0.8)分(P<0.01).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的(8.0±0.4)分下降至术后的(1.2±0.5)分(P<0.01).术后 12例患者腰腿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腰椎活动度增加,皮肤感觉功能恢复,双下肢活动良好.术后影像学检查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椎体后缘移位距离无增加,邻近椎体无退变迹象.结论 Dynesys保留腰椎固定节段的活动性,维持节段间稳定性,并通过保留手术节段脊柱运动功能而预防相邻节段退变加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0年7月天津市蓟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2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各46例.传统组行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研究组行双侧Wiltse入路TLIF.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手术前后3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采用T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疾病的病人术前、后各项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 25例患者术后第二天可下床行走,根据JOA关于腰腿痛的评分显示25例患者中治愈的有7例,显效的有10例,有效的有8例,临床效果满意,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TLIF技术具有手术创作小,安全系数大,病人可以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快的特点,而全面、细致的护理,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对保证(TLIF)手术病人手术成功,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ast Quadrant系统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0月在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治疗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29),观察组行Mast Quadrant系统下TLIF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TLIF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日本矫形科学学会脊髓功能评分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64.52%和41.38%,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分别为(102.15±20.43)min、(30.15±8.22)ml和(9.03±1.25)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JOA评分分别为(25.48±1.32)分和(27.84±1.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ODI评分、VAS评分分别为(26.54±1.50)分和(22.01±1.54)分、(1.58±0.46)分和(0.56±0.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st Quadrant系统下T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