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产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主要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为预防早产发生和改善其临床结局提供资料。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02例早产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分娩的117例足月儿为对照组,采集病历资料并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高危因素。采用χ2检验,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高危因素发生率、并发症率以及早产组内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并发症率间的差异。结果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先兆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为早产高危因素。以发生率排序,胎膜早破与妊娠期糖尿病均居首位,均占早产儿的31.4%,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分别占23.5%、22.5%。早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足月儿(P值均0.01)。胎龄为30~34+6周组早产儿贫血、NRDS患病率均高于胎龄为35~36+6周组(P0.05)。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贫血、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出生体重≥2 500g者(P0.05)。结论早产主要高危因素为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并发症率越高。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危新生儿的高危因素及诱导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57例高危新生儿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高危因素构成比,高危新生儿并发症及其与窒息、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高危新生儿中母亲因素占16.32%,新生儿因素占71.87%,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因素占11.81%。母亲因素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为主要原因,高危新生儿并发症与窒息、早产紧密相关,窒息组与无窒息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1,P0.05),窒息是高危新生儿脑损伤并发症的首要因素;早产儿与足月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而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体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35,P0.05)。结论做好妊娠指导,早期发现、及时干预高危妊娠,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该院接诊的52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生时确定有EUGR的早产儿229例(EUGR组),未出现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早产儿294例(对照组)。对影响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采用该院早产儿诊疗方案进行预防和治疗,观察两组早产儿产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EUGR组患儿的胎龄(31.1±2.0)周明显短于对照组(33.9±1.9)周(P0.05),出生体重(1.81±0.32)kg明显轻于对照组(2.31±0.42)kg(P0.05);宫内感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双胎、出生后并发症、宫内生长受限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出生体重、宫内感染、出生后并发症、宫内生长受限、胎膜早破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EUGR的危险因素。EUGR组早产儿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合计为74.24%,对照组为47.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88 1,P=0.000 0)。结论出生体重、宫内感染、出生后并发症、宫内生长受限、胎膜早破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EUGR的危险因素。对早产儿进行喂养、营养补充干预及对症支持治疗,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双胎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共650例双胎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生体重分为1 500 g、1 500~2 500 g、≥2 500 g三组,按胎龄分为≤32周、32~≤34周、34~≤37周三组,比较分析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双胎早产儿的并发症、结局与其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双胎早产儿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35.5%,早产儿并发症主要发生于胎龄≤32周和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以感染(8.9%)、颅内出血(5.2%)、血糖异常(4.8%)、高胆红素血症(4.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2.9%)为主。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双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增高。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双胎早产儿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下降。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双胎早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越高。34周后及出生体重≥2500 g者并发症及死亡率均维持在低水平。应加强双胎孕妇产前管理,减少早产尤其是32周以前早产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产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出生并于生后30min内检测血糖水平并且确诊为新生儿低血糖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病例组。采用系统抽样法,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出生并且血糖水平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的92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对2组新生儿低血糖患儿的母亲年龄、孕次、产次、孕前人体质量指数(BMI)、妊娠合并和(或)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及是否为早产儿、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LBWI)、大于胎龄(LGA)儿、小于胎龄(SGA)儿、双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上述新生儿低血糖的产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1)2组新生儿胎龄、生后30min血糖水平及早产儿、LBWI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81、-19.907,χ2=8.725、5.545;P0.05)。2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构成比及巨大儿、SGA儿、LGA儿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16、1.815、1.512,P0.05)。(2)病例组92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中,83例(90.2%)无临床症状表现,仅9例(9.8%)有临床症状表现,但临床症状均不典型。(3)病例组患儿母亲孕前BMI及孕前超重或肥胖构成比均高于对照组[(23.9±4.5)kg/m~2 vs(21.5±2.7)kg/m~2,45.7%vs 12.0%],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45,χ~2=25.468;P0.05),但2组患儿母亲的年龄、孕次、产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3,Z=-0.492、-0.603;P0.05)。(4)2组新生儿母亲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及剖宫产分娩率、择期剖宫产分娩率分别比较(40.2%vs 12.0%,32.6%vs 6.5%,94.6%vs52.2%,63.2%vs 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54、19.892、42.307、5.819,P0.05),但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宫内窘迫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前超重或肥胖、妊娠合并糖尿病、剖宫产分娩、早产儿,均为新生儿低血糖的产科危险因素(OR=3.355、3.368、9.174、4.981,95%CI:1.416~7.950、1.369~8.286、3.142~26.787、1.187~20.898;P0.05)。结论孕前控制体重,孕期规范管理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减少产科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术前积极补液,对降低及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窒息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早产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4年1-12月住院的早产儿372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372例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是否有妊娠期合并症以及是否出现胎膜早破,分析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妊娠期合并症以及胎膜早破与早产儿窒息的关系。结果早产儿窒息和早产儿的胎龄明显相关(P0.05),早产儿窒息和早产儿的出生体重显著相关(P0.05),早产儿窒息和早产儿的分娩方式显著相关(P0.05),早产儿窒息和早产儿有无妊娠期合并症有显著相关性(P0.05),早产儿窒息和早产儿有无胎膜早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早产儿窒息和早产儿的胎龄、出生时体重、分娩方式、母亲有妊娠期合并症有关,胎龄小、出生体重轻、剖宫产以及母亲有妊娠期合并症早产儿的窒息发生率高。早产儿窒息和未足月胎膜早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院后不同喂养方式对其早期体格发育的影响,为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在该院出生并在儿童保健科随访的1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出院后一日主要喂养乳品量(75%)分为母乳组(BM组,50例)、普通婴儿配方奶组(TF组,50例)、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组(PDF组,50例)。观察各组在矫正胎龄40周时的体重、身长、头围等生长指标值。根据Fenton新生儿体格值曲线评价早产儿生长情况,并按出生体重分为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LBW)早产儿,分析生长的情况。结果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通过出生体重、身长、头围矫正胎龄40周评估时,PDF组体重、身长、头围均大于BM组和T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M组与TF组体重、身长、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0.07%(121/150)的早产儿体重在第10百分位(P10)以上,VLBW早产儿中BM组体重P10的比例(71.4%)大于PDF组(25.0%)(χ~2=4.407,P=0.036,OR=7.5,95%CI为1.023~54.998);LBW早产儿中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VS 8.6%,χ~2=0.157,P=0.692,OR=1.453,95%CI为0.227~9.298)。结论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能较好地促进早产儿生长,VLBW早产儿更需要强化营养,建议无高危因素且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首选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该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出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流行病学进行前瞻性调查,提供该地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资料。方法:对两年内该院出生的全部活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1 638例,调查其孕母情况、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情况及其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结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7.72%(1 638/21 229),男女之比为1.29∶1(922/716)。胎龄<28周、~32周和~37周的比例分别为1.16%、19.90%和78.94%。出生体重<1 000 g、~1 500 g和~2 500 g的比例分别为0.67%、13.68%和85.65%。引起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高危因素主要为胎膜早破(44.14%)、母亲流产史(43.89%)和多胎史(27.66%)等。最常见并发症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43.53%)、高胆红素血症(32.3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8.30%)等。随着胎龄/出生体重的增加,放弃后死亡、死亡及自动出院的比例逐渐下降,治愈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该调查揭示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常见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其转归的因素,为降低其发生率及改善其预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 22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4周,190例),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6周,412例)和足月儿组(≥37周,618例)。对比分析各组RDS患儿资料。结果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RDS发生率分别为25.26%、7.77%和4.2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在胎龄、出生体质量、Apaga评分、产前使用皮质激素、母亲糖尿病、胎膜早破、出生窒息、剖宫产、不明原因早产和呼吸困难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使用PS和使用机械通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DS在34周胎龄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不同胎龄RDS患儿临床特点各不相同,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其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管理、诊断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临床特点、救治策略及转归,为VLBWI/ELBWI的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 146例VLBWI/ELBWI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胎龄分为:28周组(n=84)、≥28~32周组(n=679)、≥32~37周组(n=378)及≥37周组(n=5)。分析各组VLBWI/ELBWI的临床特点,统计学比较各组受试者住院时间、存活率、呼吸机使用情况、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放弃治疗情况等。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 146例VLBWI/ELBWI中,早产儿为1 141例,足月儿为5例,由于足月儿中VLBWI/ELBWI病例数太少,故未对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对于28周组、≥28~32周组、≥32~37周组VLBWI/ELBWI进行统计学比较的结果显示:(1)3组受试者住院时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667,P0.001;χ~2=71.012,P0.001),并且VLBWI/ELBWI胎龄越小,住院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2)28周组VLBWI/ELBWI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率,显著高于≥28~32周组及≥32~37周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001、162.157,P0.001)。28周组及≥28~32周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率,均显著高于≥32~37周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872、74.418,P0.001),但是,28周组与≥28~32周组呼吸暂停和宫内感染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77,P0.001;Z=-4.655,P0.001;Z=-2.879,P=0.002),并且胎龄越小,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时间越高。(3)3组VLBWI/ELBWI常见并发症,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严重颅内出血(Ⅲ~Ⅳ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662、74.639、58.076、70.049,P0.001),并且胎龄越小,上述并发症发生率越高。3组呼吸暂停与宫内感染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683、25.937,P0.001);而28周组及≥28~32周组呼吸暂停及宫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32~37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6、57.893,P0.001;χ~2=10.146、25.019,P0.001),但是28周组分别与≥28~32周组呼吸暂停和宫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3组VLBWI/ELBWI放弃治疗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6,P0.001),并且胎龄越小,放弃治疗率越高;死亡VLBWI/ELBWI中,放弃治疗后死亡者占73.8%(141/191)。结论 VLBWI/ELBWI中,胎龄越小,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呼吸机治疗率及治疗时间明显增加,VLBWI/ELBWI存活率下降。降低VLBWI/ELBWI放弃治疗率,可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ROP的预防、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隆德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37周的早产儿或出生体重2 500 g的608例新生儿ROP筛查资料,记录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试管婴儿、贫血、黄疸、酸中毒、保温箱、多胎、低血糖血症、吸氧情况、呼吸机的应用、肺炎、输血史等临床资料,分析早产儿ROP的高危因素。结果 608例早产儿发生ROP 50例,发生率为8.22%,其中Ⅰ期32例、Ⅱ期16例、Ⅲ期1例、Ⅳ期1例、Ⅴ期0例。28例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手术成功,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出生胎龄越小,ROP的检出率越高(χ~2=12.57,P0.05);出生体重越低,ROP的检出率越高(χ~2=17.82,P0.05);对早产儿ROP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试管婴儿、呼吸机的应用、输血是影响ROP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ROP的发生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试管婴儿、呼吸机的应用、输血等因素有关,加强对早产儿眼底筛查,在早期及时诊治,有利于病情的控制,降低失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儿中发生小于胎龄儿(SGA)的围生期因素及新生儿期患病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晚期早产儿515例,依据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关系分为SGA组90例和适于胎龄儿(AGA)组425例,对两组新生儿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等围生期因素进行对照分析,并对其患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SGA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显著低于AGA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长于AGA组(P0.05),多胎妊娠、羊水过少、宫内窘迫、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GA组(P0.05),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低于AGA组(P0.05),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颅内出血、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GA组(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中发生SGA的围生期因素包括多胎妊娠、羊水过少、宫内窘迫、胎膜早破、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颅内出血、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合理有效的预防。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1月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的40例早产儿进行住院体重监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早产儿EUGR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当出生体重≤1 500 g时,早产儿EUGR发生率为52.5%;当出生体重>1 500 g时,早产儿EUGR发生率为47.5%,不同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6,P<0.05);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儿24例,出院时发生EUGR 18例,占45.0%;出生胎龄≥34周的早产患儿16例,出院时发生EUGR 11例,占2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每日体重增长平均值为(23.5±10.1)g,达到标准体重平均时间为(11.1±3.9)d;而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每日体重增长平均值为(26.9±12.4)g,达到标准体重平均时间为(6.9±6.2)d,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而相比达到标准体重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内发育迟缓、胎龄过小、体重过低、出生时全身感染、出生后体重持续下降为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出生体重低、胎龄小,发生EUGR的概率大。宫内发育迟缓、胎龄过小、体重过低、出生时全身感染、出生后体重持续下降均会诱发EUGR,在住院治疗阶段应积极进行感染治疗和并发症预防,同时高度重视早产儿的营养干预,避免体重持续下降为预防EUG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生期窒息对不同胎龄新生儿脑颅CT表现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围生期窒息新生儿患者89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的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第4~7天内对围生期窒息不同胎龄的新生儿进行颅脑CT检查(16排螺旋CT),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颅脑CT异常率为88.76%(79/89),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颅脑CT异常率20.0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14,P0.05);观察组早产儿脑颅CT异常率为100.00%(45/45),明显高于足月儿中的脑颅CT异常率77.27%(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1,P0.05);观察组早产儿脑白质密度为(12.27±1.07)Hu,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脑白质密度为(16.32±1.20)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3,P0.05);观察组足月儿脑白质密度为(15.86±1.21)Hu,明显低于对照组足月儿脑白质密度为(20.45±2.1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9,P0.05);观察组患儿早产儿和足月儿颅内出血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生期窒息对不同胎龄新生儿颅脑CT的影响具有胎龄差异性,胎龄不同,颅脑CT表现不同:早产儿围生期窒息颅脑CT异常率明显高于足月胎儿。根据胎儿颅脑CT结果可判定胎儿发育情况,为优生优育提供较强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研究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临床指导孕妇和早产儿合理补充维生素A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市中心医院产科出生的胎龄28~36+6周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性别、胎次、分娩方式、胎龄、体重、季节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结果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市中心医院早产儿的血清维生素A总体缺乏率为62.47(303/485),不同性别、胎次、分娩方式的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正常出生体重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出生胎龄、体重呈正相关(r=0.094、0.296,均P0.05),但与出生季节无相关性(r=0.000,P0.05)。结论早产儿维生素A缺乏率偏高,应注重早产儿早期维生素A的监测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80例RD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胎龄分为3组:A组(84例早期早产儿,出生胎龄34周)、B组(62例晚期早产儿,出生胎龄为34~36周)和C组(34例足月儿,出生胎龄≥37周)。对比分析3组新生儿一般情况、高危因素、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3组患儿男女比例、入院pH以及入院PaO_2/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入院年龄、发病时间均随胎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5);3组患儿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出生窒息、胎盘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无指征择期剖宫产率明显低于C组,并且A组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出生窒息、胎盘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A组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无指征择期剖宫产率明显低于B组(P0.05)。A、B、C 3组患儿随着胎龄的增加,PS应用比例、住院时间逐渐减少,治愈比例逐渐增加(P0.05)。结论 RDS新生儿的胎龄不同,其临床特征、高危因素、治疗及预后情况亦不同,诊断及治疗时应考虑胎龄因素。择期剖宫产是足月儿RDS的高危因素,因此在选择剖宫产时要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的现状,为促进孕期及新生儿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295例,其中早产儿组189例,足月儿组106例,分析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包括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血清指标包括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碱性磷酸酶(ALP)、钙、磷以及母孕期添加维生素D情况。并比较不同出生体重及胎龄早产儿血清25OHD的差异。结果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间血清磷及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35、-0.591,均P0.05),早产儿组血清钙低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2,P0.05)。早产儿组25OHD(17.05±8.14)μg/L,处于明显低水平,虽低于足月儿组水平[(18.31±8.99)μ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3,P0.05)。295例新生儿血清25OHD最低为3.00μg/L,最高为71.78μg/L,维生素D缺乏占70.17%,血清25OHD5μg/L:4.07%(12/295);30μg/L:93.90%(277/295)。其中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占72.49%(137/189),足月儿维生素D缺乏占66.04%(70/10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9,P=0.289);30μg/L者,早产儿占95.24%(180/189),足月儿占91.51%(97/10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8,P=0.213)。但是早产儿有12例(6.35%)维生素D严重缺乏,足月儿无。母孕期累积补充了3个月以上的早产儿组仅占16.40%,足月儿组占13.2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0,P=0.50),孕期补维生素D不足与患维生素D缺乏直接相关,是其的危险因素[早产儿不同出生体重血清25OHD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62,P=0.029)。不同胎龄早产儿血清25OHD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44,P=0.045)。结论现阶段足月儿与早产儿一样存在普遍且严重的维生素D不足,孕期维生素D补充不足与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需加强母孕期及新生儿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早产儿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以及体格发育状况调查,了解早产儿出生早期和出院后能量和营养素摄入的特点以及与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41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计算住院期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的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速率;计算达到早产儿能量推荐摄入标准(RDIs)的时间,比较宫内发育迟缓(IUGR)与宫外发育迟缓(EUGR)的发生率;按照出生胎龄≥34 周或<34 周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之间体重增长情况、EUGR 的发生率;对所有新生儿出院后3个月内进行门诊随诊,比较不同喂养组发生EUGR的情况。结果 1)该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中位时间为13.2 d,恢复至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速率中位数为16.7 g/(kg·d),达到RDIs的中位时间为10.6 d;2)出院时EUGR 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出生时IUGR发生率(46.1% vs.17.7%,P<0.01),出院时胎龄<34 周组EUGR 的发生率高于胎龄≥34 周组(P<0.05);3)141名早产儿出院3个月时EUGR 的发生率与出院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出院后母乳+母乳强化剂喂养以及母乳+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PDF喂养的早产儿在出院3个月时EUGR发生率低于纯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纯母乳、纯足月儿配方奶、母乳+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P<0.05),胎龄<34 周与胎龄≥34 周早产儿在出院3个月时EUGR 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05)。结论 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容易出现EUGR,且不能在短期内改善,胎龄越小EUGR发生率越高,出院后以母乳加母乳强化剂或母乳加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者EUGR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围生期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并发症及病情转归的区别。方法选择2015年2月1日-2016年9月1日阜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59例NRDS患儿,根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34周)61例,晚期早产儿组(34周≤胎龄<37周)75例,足月儿组(胎龄≥37周)23例,对比分析各组NRDS患儿的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并发症等方面的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各组NRDS患儿均以男性发病比例高,胎龄越大,发病时间越晚,入院年龄越大,并且在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并发症及疾病转归上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不同胎龄NRDS患儿的临床特征、高危因素、并发症及疾病转归不同,在临床治疗方面掌握不同胎龄的NRDS患儿特点,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临汾市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45例RDS新生儿,以胎龄为依据进行分组,可分为早期早产儿(胎龄34周)、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周)、足月儿(胎龄≥37周)3组,每组各有17例、15例、13例。对3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组患儿的出生体重、入院时间、住院天数、产前激素应用频率随胎龄增长呈规律性变化(P0.05);早期早产儿多胎妊娠、不明原因早产、胎盘异常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晚期早产儿,足月儿最低;足月儿剖宫产率明显高于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P0.05),而胎膜早破、母亲妊娠高血压发生率低于这两组(P0.05),出生窒息发生率低于早期早产儿(P0.05);早期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率最高、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时间及吸氧时间最长,与晚期早产儿及足月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以白肺、支气管充气、肺部感染、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足月儿以气胸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愈率分别为66.67%、93.33%、92.31%,早期早产儿治愈率明显低于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P0.05)。结论在围产期高危因素、产前预防、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不同胎龄RDS患儿存在明显不同,选择性剖宫产严重影响足月儿RDS的发病,因此胎龄因素的考虑对RDS的诊断、治疗十分关键,且剖宫产指征的严格掌握有利于RDS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