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原学检查确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45例住院婴幼儿。结果: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多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肺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为主,其他如神经、皮肤、泌尿系统亦多受累,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查可对其确诊。治疗首选阿奇霉素、红霉素,亦应注意综合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重、并发症多,病原学对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以呼吸道外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要注意早发现、早诊断,及时给予足量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148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用间接凝集法检测1482例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滴度≥1∶80为阳性,≤1∶40为阴性。结果1482例患者中234例呈Mp-IgM阳性,阳性率为15.79%,效价最高达1∶1280,检出抗体最小年龄为3月,最大83岁。不同性别MP抗体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不同季节MP抗体检出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四季均能引起呼吸道感染,以冬、春季尤甚,6~14岁儿童发病率尤高,对呼吸道感染者应加强Mp-IgM的检测,及时提供诊治依据,避免滥用抗生素。间接凝集法测Mp-IgM操作简单快速,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9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MP)感染的婴幼儿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婴幼儿MP感染临床表现以高热、喘憋为主,肺部体征明显,可合并消化、循环、神经等系统损害。结论婴幼儿发热伴肺部症状常规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查MP-IgM以明确有无MP感染。  相似文献   

4.
张海琼 《现代预防医学》2016,(10):1790-1791
目的 调查柳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14 17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 结果 在14 17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4 719例,阳性率31.86%,且女性患儿阳性率高于男性患儿(P<0.001),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秋冬季发病率明显高于春夏季(P<0.001)。 结论 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建议医生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以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确诊率,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Myeoplasma pneumoniae,MP)是小儿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报道日益增多,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增高。且有局部流行趋势,因而受到重视。为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及流行情况,我们对1999~2002年本院门诊和住院呼吸道感染的4591例患儿进行了MP-IgM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肺炎支原体病因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江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34-1635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肺炎支原体(MP)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MP是ARI中较常见的病原,流行期问可高达30%以上。为进一步探讨MP在ARI中的感染率,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1995年12月~2002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ARI患儿进行抽样PCR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状况。方法:ELISA法检测344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支原体抗体IgM.结果:(1)34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阳性67例,阳性率19.47%,男性阳性48例,阳性率22.11%,女性阳性19例,阳性率19.58%,男女之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2)不同年龄MP IgM阳性率不同,17天-3岁占10.47%,3-5岁占24.39%,6-10岁占42.85%,11-14岁占12.50%,四者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3)不同季节MP IgM阳性率不同,1-3月,4-6月,7-9月,10-12月阳性率分别为17.2%,16.8%,9.09%和29.2%,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 (MP)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检出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6 2 9例患者血清抗 -MP -IgM阳性率为 4 5 .0 %。不同年龄患者血清抗 -MP -IgM阳性率差异很大 ;成年患者阳性率为 32 .1% ,未成年患者阳性率为 4 9.4 % ,二者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肺炎患者抗 -MP -IgM阳性率显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者 (P <0 .0 1) ;1年 4季均可发生MP感染 ,以 2~ 4月 (春季 )发病率最高 ,冬季次之。结论乌鲁木齐市呼吸道感染患者MP感染率高 ,春、冬季好发 ,不同年龄均有发生 ,应加强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儿内科收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抗体检测,并对1872例阳性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MP感染近年呈增长趋势,冬春秋感染发病率高于夏季。[结论]治疗上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4月-2010年2月因小儿呼吸道感染于儿科进行治疗的392例患儿,对全部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的检测,回顾性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的检测结果.结果 10~15岁年龄组阳性率为62.82%,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头痛及胸骨下疼痛临床症状组阳性率为87.10%,明显高于其他症状组,女性组阳性率为64.94%,明显高于男性组,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肺炎发病中10~15岁的女性儿童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人群,以头痛及胸骨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多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季节、患儿年龄和性别的关系,了解MP流行趋势和致病特点,为临床诊断M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抗体(MP-Ab),并对2011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MP-Ab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送检的5271份标本中有1603份检出阳性,阳性率为30.41%,其中MP-Ab检测滴度1:80的患儿所占比例最高为27.63%,滴度≥1:1280较少,占6.68%;MP感染的季节性明显,春季和冬季的检出率最高;在不同年龄组中,1~3岁组阳性率最高,为34.20%,其次是3~6岁组为31.25%,≥6岁组的阳性率最低为24.13%,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患儿阳性率分别为30.96%、2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感染症状较轻,大多患儿预后良好;全年均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高发;1~6岁儿童为高危人群;男、女患儿感染机会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0~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305例0~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儿临床表现、血清转氨酶、血总胆红素、B超、X线表现、血、尿淀粉酶等,重点研究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情况.结果 305例0~5岁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经过正规、系统治疗,均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较未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高,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婴儿、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分布逐渐增高.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消化系统损害较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高,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患儿年龄越大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引起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及相关症状,并对重症肺炎支原体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儿科住院治疗的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肺炎支原体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症状,并对重症肺炎支原体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以秋季(27.00%)及冬季(33.00%)为主,以咳嗽(49.00%)和发热(34.00%)为主要表现,并且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感染部位于下肺叶为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临床上应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0~4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4月~1991年3月,我们对浙江省PHC示范县(市)的7个乡0~4岁儿童ARI的发病情况作了监测,结果ARI的发病率为1917.02‰、其中肺炎发病率为127.81‰,婴儿肺炎发病率为193.20‰,均高于1986年全国6个妇幼卫生示范县监测区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上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的关系。方法选取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65例,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70例作为对照,采用快速MP咽拭子培养法测定MP,比较MP感染率。结果 RRI组患儿MP感染率为40.0%,对照组患儿MP感染率为17.1%,RRI组患儿MP感染率远高于对照组(χ2=8.71,P<0.01)。结论 MP感染是儿童RRI的重要原因之一,对RRI患儿应警惕MP感染的可能,及早确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接受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的婴幼儿患儿120例和对照组100例无相关呼吸道疾病婴幼儿的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P)抗体、抗肺炎衣原体(CP)抗体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观察组血清抗MP抗体阳性率最高,为35.83%,抗CP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2.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8,P<0.05;χ2=7.22,P<0.05)。②婴幼儿患儿各年龄段中MP IgM、CP IgM和RSV IgM分布情况,血清MP IgM和CP IgM阳性率在1~3岁组最高,RSVIgM阳性率30天~1岁组中最高。③抗RSV抗体在支气管哮喘中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5.56%,抗MP抗体阳性率在非典型肺炎中最高,为46.27%。④观察组患儿MP抗体、抗CP抗体和抗RSV抗体检测,单项指标的临床诊断实验评价抗MP抗体的敏感性和真实性最高,分别为37.66%和54.00%。结论:抗MP抗体、抗CP抗体和抗RSV抗体的检测是诊断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中重要的参考指标,对病因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患儿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培养阳性率及药敏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7月1 02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送检标本进行Mp培养及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1 02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送检标本Mp培养阳性354例,阳性率为34.6%;其中急性支气管炎Mp培养阳性率最高,达65.0%,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毛细支气管炎,阳性率分别为50.0%和45.9%,其他呼吸道疾病Mp培养阳性率为20.0%~40.0%,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患儿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对多西环素敏感率最高为99.2%,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对罗红霉素、红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68.6%、66.1%。结论对发病初期患儿及早做Mp培养及药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4例婴幼儿MP感染进行分析.结果34例婴幼儿MP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无规律性的咳嗽、发热,少数表现为喘憋.肺部体征不明显,胸部X线大部分以肺纹理增粗、增多为主.1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主要以右下肺叶小斑片影为多.10例有并发症.结论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西南宁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111 321例ARI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凝集法或免疫荧光法对其血清MP抗体进行检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同ARI类型,不同发病年份、季节,不同年龄及性别患儿的MP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①本研究111 321例ARI患儿中,MP感染率为39.0%(43 417/111 321)。不同ARI类型患儿的M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97.0,P=0.000)。其中,肺炎患儿MP感染率最高,为44.5%(18 839/42 291),上呼吸道感染患儿MP感染率最低,为33.8%(17 965/53 158)。MP感染患儿中,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3.4%(18 839/43 417)和41.4%(17 965/43 417)。②本研究2015年ARI患儿的MP感染率为44.0%(16 922/38 479),显著高于2011、2012、2013及2014年的39.4%(4 521/11 466)、34.1%(5 521/16 192)、36.9%(7 329/19 881)及36.1%(9 124/25 30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7,P=0.000)。2011-2015年,ARI患儿每年春、夏、秋、冬季的MP感染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00;χ2=80.2,P=0.000;χ2=33.4,P=0.000;χ2=176.3,P=0.000;χ2=124.7,P=0.000),并且均以冬季的MP感染率最高,分别为46.0%(1 207/2 622)、38.6%(1 638/4 246)、39.7%(1 950/4 914)、40.3%(2 643/6 562)与47.6%(4 945/10 399)。③本研究6~14岁ARI患儿中MP感染率为61.5%(6 704/10 902),显著高于<28 d患儿的2.2%(49/2 214)、28 d至1岁患儿的13.8%(3 858/27 949)、1~3岁患儿的43.1%(15 087/34 996),以及3~6岁患儿的50.3%(17 719/35 260)。不同年龄段ARI患儿中,M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 179.1,P=0.000)。④本研究女性ARI患儿的MP感染率为45.8%(20 017/43 746),显著高于男性的34.6%(23 400/67 57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00.2,P=0.000)。 结论广西南宁地区ARI患儿中,MP感染全年均有发生,以冬季最为高发,女性ARI患儿MP感染率高于男性患儿,6~14岁学龄期ARI患儿MP感染率高于<6岁者。MP感染临床表现以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RRTI患儿648例,采用半定量法检测血清MP抗体水平,根据患儿是否合并支原体感染分为实验组(MP阳性,n=283)和对照组(MP阴性,n=365),收集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营养素缺乏、是否早产、贫血、发病季节、集体生活、有无抗菌药物应用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RTI患儿M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48例RRTI患儿中MP感染患儿283例(43.67%),两组患儿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肺炎MP感染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营养素缺乏、发病季节、住院时间、发热天数、集体生活、抗菌药物应用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病季节、住院时间、集体生活和抗菌药物应用是RRTI患儿M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RTI患儿发生MP感染的风险较高,主要危险因素为发病季节、住院时间、集体生活和抗菌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