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IVF-ET治疗中精卵孵育不同时间对胚胎质量及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189个IVF-ET周期按精卵共孵育时间不同分为短时受精组(A组,精卵共孵育2h)和传统受精组(B组,精卵孵育过夜)。两组中又根据男方精液质量是否正常分为精液正常组和精液异常组(中重度精液异常),分别比较4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①4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短时受精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传统受精组(P分别<0.05、<0.01)。③短时受精中精液正常组(A1组)与精液异常组(A2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高于传统受精中的精液异常组(B2组,P分别<0.01或<0.05),而与传统受精中的精液正常组(B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短时受精不影响受精率、卵裂率和流产率,可提高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②短时受精不减少多精受精率;③短时受精对精液质量异常(中重度精液异常)周期治疗结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0岁以上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提供生育咨询以及为改善高龄女性个体化辅助生殖治疗结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生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2月女方年龄≥40岁且使用自身卵子行体外受精的共2 467个治疗周期资料,对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岁及以上行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随着女性年龄增加获卵数明显减少(40~48岁女性平均获卵数分别为2.97、 2.69、2.17、2.01、1.77、1.61、1.68、1.29和1.00,44~48岁与40~43岁依次组间比较均P<0.05),尤其是44岁以上女性胚胎发育潜能明显降低(40~48岁囊胚形成率分别为48.90%、43.72%、33.67%、34.29%、24.39%、21.14%、26.32%、16.67%和0%,44~48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共有518个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结果显示,随女性年龄增加,临床妊娠率(40~48岁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92%、21.15%、20.79%、10.96%、18.87%、11.11%、5.88%、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种植率(40~48岁种植率分别为23.65%、19.51%、17.70%、8.54%、7.49%、10.81%、5.56%、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和活产率均显著降低(40~46岁活产率分别为18.46%、10.58%、9.90%、5.48%、5.66%、2.78%和5.88%,43~46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3岁以上者结局更差。44岁以上女性自然流产率明显增高(40~45岁流产率分别为31.43%、50.00%、52.38%、50.00%、70.00%和75.00%,44~45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6岁女性仅1例妊娠并分娩,47岁和48岁女性均无成功妊娠。与抗苗勒管激素(AMH)>1.0 ng/mL组相比,AMH≤1.0 ng/mL组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均显著下降(27.04% vs. 14.74%,22.99% vs. 13.50%,15.88% vs. 7.37%;均P<0.05),流产率明显升高(41.27% vs. 50.00%,P<0.05)。结论:≥40岁高龄女性随年龄增长生育力逐渐降低。40~43岁年龄段女性助孕仍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卵巢仍有一定储备者(AMH>1.0 ng/mL),但44岁以上女性原则上不再建议ART助孕,对于46岁以上卵巢功能衰竭的女性强烈建议卵子捐赠或收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0岁以上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结局,旨在为高龄女性提供生育咨询以及为改善高龄女性个体化辅助生殖治疗结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生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2月女方年龄≥40岁且使用自身卵子行体外受精的共2 467个治疗周期资料,对各项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岁及以上行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随着女性年龄增加获卵数明显减少(40~48岁女性平均获卵数分别为2.97、2.69、2.17、2.01、1.77、1.61、1.68、1.29和1.00,44~48岁与40~43岁依次组间比较均P0.05),尤其是44岁以上女性胚胎发育潜能明显降低(40~48岁囊胚形成率分别为48.90%、43.72%、33.67%、34.29%、24.39%、21.14%、26.32%、16.67%和0%,44~48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共有518个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结果显示,随女性年龄增加,临床妊娠率(40~48岁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6.92%、21.15%、20.79%、10.96%、18.87%、11.11%、5.88%、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种植率(40~48岁种植率分别为23.65%、19.51%、17.70%、8.54%、7.49%、10.81%、5.56%、0%和0%,43~48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和活产率均显著降低(40~46岁活产率分别为18.46%、10.58%、9.90%、5.48%、5.66%、2.78%和5.88%,43~46岁与40~42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3岁以上者结局更差。44岁以上女性自然流产率明显增高(40~45岁流产率分别为31.43%、50.00%、52.38%、50.00%、70.00%和75.00%,44~45岁与40~43岁组间依次比较均P0.05)。46岁女性仅1例妊娠并分娩,47岁和48岁女性均无成功妊娠。与抗苗勒管激素(AMH)1.0 ng/mL组相比,AMH≤1.0 ng/mL组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均显著下降(27.04%vs. 14.74%,22.99%vs. 13.50%,15.88%vs. 7.37%;均P0.05),流产率明显升高(41.27%vs. 50.00%,P0.05)。结论:≥40岁高龄女性随年龄增长生育力逐渐降低。40~43岁年龄段女性助孕仍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卵巢仍有一定储备者(AMH1.0 ng/mL),但44岁以上女性原则上不再建议ART助孕,对于46岁以上卵巢功能衰竭的女性强烈建议卵子捐赠或收养。  相似文献   

4.
梁莹  亓蓉  李淑贤  周莉  吴晓茜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94-2596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精失败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期间接受IVF治疗患者104例,其中IVF正常受精组(NF组)63例和IVF受精失败组(FF组)41例。对两组年龄、不孕年限、获卵数、MⅡ卵子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水平、黄体生成素(LH)水平、手术日处理后的向前运动精子数、优胚数、原发不孕所占比例、妊娠率进行两组比较,并且应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受精的因素。结果:手术日处理后的向前运动精子数、优胚数、原发不孕所占比例、妊娠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年龄、不孕症的年限、MⅡ卵子数与受精障碍无相关性。手术日处理后的向前运动精子数、不孕症的类型(原发,继发)与E2水平与受精障碍有关。手术日处理后的向前运动精子数、继发不孕、E2水平是受精失败的保护因素。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受精失败与手术日处理后的向前运动精子数、不孕症的类型(原发,继发)和E2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来曲唑在高龄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8月接受IVF/ICSI-ET治疗的82例高龄不孕患者(年龄38~45岁),按促排方案分为来曲唑组(超短方案,n=37)与对照组(短方案,n=45)。比较组间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剂量、Gn用药时间、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子宫内膜(Em)厚度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值、雌二醇(E2)值、获卵数、MII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冷冻胚胎率、种植率和妊娠率。结果:来曲唑(LE)组与对照组Gn使用剂量、Gn用药时间、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MII卵数、受精率、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组HCG日血清激素LH值、E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种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用于高龄不孕妇女超促排卵行IVF/ICSI-ET助孕,可以克服超生理剂量雌激素对内膜的毒性作用,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较小,胚胎种植率明显提高,有助于提高IVF/ICSI-ET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达菲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疗效。方法:根据112例不孕患者用药前窦卵泡的数目采用不同剂量的达菲林降调节,常规超促排卵至卵泡成熟后,经阴道B超引导下取卵,行实验室体外培养受精,优质胚胎移植。结果:3组获卵数、获得的Ⅰ级胚胎数、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受精率皆在70%以上,卵裂率在93%以上。结论:不同剂量的达菲林降调节均可获得高质量的卵子,且是一种肌肉注射缓释剂,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年龄对高龄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果的影响. 方法 将38岁以上接受IVF-ET治疗的女性按年龄分为38、39、40、41和42 ~ 48岁组,比较其可移植周期率、移植周期妊娠率、流产率和抱婴回家率. 结果 42 ~ 48岁组的可移植周期率和移植周期妊娠率分别为48%、0,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流产率有增加趋势,抱婴回家率有下降趋势. 结论 高龄女性IVF-ET的结局与年龄负相关,42岁以上女性接受IVF-ET治疗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已有很大的发展,虽然成功率有较大提高,但仍未达到预期水平.与正常育龄妇女相比,不孕患者经过降调和超促排卵治疗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生殖系统的内环境,特别是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因此,有研究表明患者补充适当的激素可能提高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进而提高妊娠率.目前,不孕患者黄体期需补充孕酮已被广泛接受,但是否应该补充雌激素即雌激素补充治疗仍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雌激素补充治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ART)已有很大的发展,虽然成功率有较大提高,但仍未达到预期水平。与正常育龄妇女相比,不孕患者经过降调和超促排卵治疗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生殖系统的内环境,特别是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因此,有研究表明患者补充适当的激素可能提高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进而提高妊娠率。目前,不孕患者黄体期需补充孕酮已被广泛接受,但是否应该补充雌激素即雌激素补充治疗仍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不同受精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受精时间的长短对卵子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和流产率的影响.方法以82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为研究对象,要求每个周期获卵数最少为3枚,按精-卵共培养时间分为3组:1h受精组,共266枚卵,2h受精组,共335枚卵,16—20h受精组,共257枚卵。比较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2h受精组受精率最高为87.46%,与另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种植率、妊娠率和流产率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受精可以提高卵子的受精率,并能提高种植率和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1.
在接受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fra-cytoplasmic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的患者中,受精率一直是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不幸的是,虽然国内外的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工作,但是受精失败及低受精率仍然时有发生.因为受精过程是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日益发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 antagonist,GnRH-ant)方案的应用逐渐增加,拮抗剂方案较常规方案具有更多优势,且可辅以激动剂扳机,可有效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3例进行IVF-ET治疗失败后的不孕妇女进行宫腔镜检查,以排除是否存在宫腔病变;其中198例进行了内膜活检,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3例患者中,宫腔镜检查结果异常67例(30.05%),其中子宫内膜息肉13例、子宫内膜炎11例、宫腔粘连10例、子宫内膜肥厚8例、子宫内膜肥厚伴息肉7例、子宫内膜薄5例、不完全子宫纵隔3例、大型宫腔(未排壁间肌瘤及子宫腺肌症)3例、黏膜下肌瘤2例、宫腔粘连伴内膜息肉1例、不完全子宫纵隔伴子宫内膜息肉1例、大型宫腔伴子宫内膜肥厚1例、大型宫腔伴黏膜下肌瘤1例、大型宫腔及子宫内膜薄伴子宫内膜炎1例。198例子宫内膜病理活检结果显示,正常子宫内膜174例(87.9%),其中增生期114例,分泌期60例;异常子宫内膜24例(12.1%)。结论:宫腔镜检查应作为不孕症患者IVF-ET助孕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切割法辅助孵化对高龄不育女性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2个高龄不育女性(≥35岁)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其中行机械切割法辅助孵化后移植107个周期(孵化组),常规冻融胚胎移植215个周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的差异。结果:孵化组临床妊娠率为26.17%,胚胎种植率为13.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妊娠率14.88%和胚胎种植率8.28%(P<0.05),而流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切割法辅助孵化可以显著提高高龄不育女性冻融胚胎移植中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避孕药物(OCP,妈富隆)在有正常排卵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作用。方法:将216例行IVF助孕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72例于前次月经周期行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至排卵后第7天,开始皮下注射短效GnRH-a(达必佳,0.05 mg/d)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第2组72例于前次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服妈富隆,于服药第14~17天开始用达必佳降调节,同时继续服用妈富隆5天,余同第1组。第3组72例于服妈富隆第9~13天开始用达必佳降调节,余同第2组。观察3组患者的降调节结果、促性腺激素FSH或/和HMG(Gn)用量(安瓿数)、Gn用药天数、平均获卵数、MⅡ卵率、临床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和HCG日子宫内膜厚度(mm)、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率、胚胎着床率、冷冻胚胎率及功能性卵巢囊肿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除功能性卵巢囊肿形成率第2组、第3组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组与第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卵巢正常反应月经规律的患者OCP联合GnRH-a能方便地掌握注射GnRH-a的时间,便于患者和医务人员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既减少GnRH-a引起的卵泡囊肿的发生,又避免降调节周期中自然妊娠的发生。卵泡发育同步性增加,能获得比较好的促排卵效果,不影响妊娠结局,是一种方便经济实用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是治疗不孕不育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自英国诞生以来,已有成千上万的不孕不育夫妇通过这项技术获得了后代。近年来促排卵技术、配子的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的体外培养技术不断得到改善,但目前仍有许多夫妇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受孕,受精失败就是原因之一。有文献指出:夫妇双方在排除男性不育的因素之后,VF-ET的受精失败率仍然在2%~3%。受精失败的模式包括:卵子完全不受精及卵子的异常受精。临床上卵子完全不受精或受精率低时,可以通过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进行挽救,但卵子异常受精情况的发生目前还无法进行挽救。这导致卵子的利用率低下,增加了病人的经济与精神负担。因此,如何预防和降低异常受精的发生将成为改善IVF-ET总体结局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将体外受精过程中出现的可能影响受精结局的问题进行逐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40岁患者激动剂超短方案与拮抗剂方案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40岁、行激动剂超短方案或拮抗剂方案的获卵周期数共405周期,按照方案分为两组:A组为激动剂超短方案,B组为拮抗剂方案,分析两组间以下参数的差异:周期数、年龄、不孕年限、基础促卵泡素(b FSH)、基础窦卵泡数(AFC)、Gn刺激天数、Gn用量、移植日内膜厚度、HCG日E_2值、受精数(率)、优胚数(率)、囊胚形成率、平均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无可移植胚胎率。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不孕年限、b FSH、AFC、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Gn用量、Gn天数及HCG日E_2值、获卵数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N率、优胚率、囊胚形成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虽然临床妊娠率无差异,但A组有升高趋势,且A组无可移植胚胎率显著低于B组,两组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动剂超短方案对高龄患者较拮抗剂方案能够获得更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年龄超过35岁患者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流产原因分析.方法 对女方年龄≥35岁或基础FSH≥15U/L的158例患者行IVF短方案助孕.结果 158例中,周期取消率5.06%(8/158);临床妊娠率31.33%(47/150)流产率27.66%(13/47).结论 高龄可增加IVF流产率.  相似文献   

19.
女性年龄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167例女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女性年龄对IVF-ET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高龄卵巢功能低下女性采用微刺激方案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未获成功,改用改良的自然周期促排卵方案,观察其临床结局,探讨高龄卵巢功能低下女性的助孕方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中心第1周期应用微刺激促排助孕治疗未获成功的高龄卵巢功能低下女性25例,第2周期改为改良的自然周期促排卵助孕方案。采取自身对照,比较2种促排卵方案中性激素水平、卵泡大小、获卵数、胚胎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改良的自然周期方案中卵泡平均直径及扳机日雌二醇(E2)水平与微刺激方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8±1.3)mm vs.(17.8±1.0)mm,(582.1±165.9)pmol/L vs.(681.4±99.1)pmol/L,均P0.05],获卵数低于微刺激方案[(1.0±0.0)个vs.(2.7±1.4)个],但是卵母细胞成熟率(100%)、正常受精率(100%)及优质胚胎率(80%)高于微刺激方案(分别为80.6%,81.5%,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卵巢功能低下女性采用改良的自然周期,虽然获卵数不及微刺激周期,但提高了胚胎质量,妊娠结局与微刺激周期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