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5,(9):150-151
目的探讨偏瘫型脑瘫患儿应用康复中心与家庭结合作业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偏瘫型脑瘫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儿仅应用康复中心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康复中心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家庭结合作业疗法进行治疗,三个月后,评价患儿的上肢功能和手功能。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上肢功能分级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的手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康复中心与家庭结合作业疗法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上肢功能,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采用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对两组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治疗后的PDMS-2量表中抓握标准分、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精细动作发育商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偏瘫型脑瘫儿童患者治疗中,上肢作业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50例偏瘫型脑瘫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上肢作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数据经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中,上肢作业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衡发育疗法在脑瘫训练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平衡发育疗法。每天治疗1次,30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量表(GMFM-88)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发育疗法效果优于传统的运动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将50例脑瘫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设计,分成2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易化技术(以Bobath疗法为主,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辅以Vojta运动发育治疗法);观察组:采用易化技术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function measure,GMFM-66),以盲法测评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GMFM-6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均较训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易化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中文版上肢技巧质量测试量表(Ch-QUEST)指导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精细运动训练,探讨其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住院和门诊治疗的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基于Ch-QUEST手册所应用的示范游戏作为训练方法,每月调整一次训练方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均应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及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PDMS-FM原始分及FMFM评分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治疗后,两组PDMS-FM原始分及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Ch-QUEST指导下的训练方案对提高痉挛型脑瘫精细运动技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口部表面肌电特征在口部运动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口部运动功能相关评估量表的指导下进行口部训练,观察组在口部表面肌电图监测下进行口部训练。于12周后评估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患儿构音语音发育情况,并调查两组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25/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P0.05);治疗前,两组构音语音发育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构音语音发育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表面肌电图指导下进行口部运动指导,可有效优化口部训练方案,增强口部运动训练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儿吞咽及语言功能改善,减轻患儿生活负担,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上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运动能力的影响,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偏瘫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三组:试验A组(20例)、试验B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OT治疗,试验组采用手-臂双侧徒手强化训练(HABIT)治疗,试验A、B组训练时间分别为每日0.5h、每日1h。三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12周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QUEST)、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Peabody-FM)、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进行评定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儿童治疗后12周QUEST分数、PeabodyFM分数、PEDI分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试验A、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均优于试验A组(P<0.05);试验A、B各组组内对比,治疗后不同时长各项评分均有提高,治疗12周时各项评分与治疗8周时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BIT治疗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上肢功能障碍可有效提高儿童患手-臂的结构与功能、双手协作表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每日1h的HABIT训练较每日0.5h训练效果好,8周的治疗时间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分析偏瘫型脑瘫患儿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偏瘫型脑瘫患儿76例,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包括药物、心理行为指导、高压氧治疗、心理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疗法,两组疗程均为8周,对比两组疗效、格赛尔发育量表评分及认知障碍分级。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格赛尔发育量表运动、语言、应人、应物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评分分别为(68.92±13.44)、(67.81±15.13)、(65.59±16.32)、(65.39±10.43)分,均高于对照组(53.48±7.12)、(55.23±8.32)、(54.98±10.10)、(54.28±5.39)分,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84.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分级Ⅶ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偏瘫型脑瘫患儿实施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患儿智力、运动水平,改善认知障碍,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5年1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收治的8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所有患儿均给予脑循环、神经发育及中医传统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对两组患儿的GMF进行评定。结果经3个月治疗,两组患儿的GM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GMF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刺激疗法能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GMF,对其整体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行走平衡能力影响。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保持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每天进行2次常规训练,每次30 min;观察组每日进行1次常规训练和1次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每种训练持续30 min),90 d为一疗程。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能力以及足迹分析法进行综合评定患儿行走能力。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平衡能力及行走能力均优于治疗前(P<0.001)。结论常规训练及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都能够有效地提升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但是联合使用两种训练方法能够让疗效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语言训练应用于脑瘫儿童语言障碍的效果,探讨其对患儿发育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脑瘫语言障碍患儿88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发育状况、发育商的变化。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81.82%)(P0.05);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认知能力、自理动作、语言能力及社会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语言表达、语言理解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语言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的发育商,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及语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痉挛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功能训练,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包括立位促通训练、核心肌群训练,两组均40 min/次,1次/d,5次/周,共训练12周。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价平衡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量表(GMFM-88)评价粗大运动功能。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训练后观察组、对照组Berg评分[(20.37±2.95)、(14.92±2.18)分]均较训练前[(10.60±3.16)、(10.74±3.05)分]升高(均P0.05),训练后两组Berg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对照组GMFM评分[(69.10±5.61)、(63.05±5.04)分]均较训练前[(60.55±5.68)、(57.75±4.99)分]升高(均P0.05),训练后两组GMF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异常步态,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及功能独立性评分,并观察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功能独立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引导式教育训练可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功能独立性及生活质量,促进患儿的康复及整体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对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参考意见。方法 选取黄冈平安康复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镜像疗法。分别对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8周和治疗12周后的上肢功能评定量表(QUEST)、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FM)、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QUEST分数、Peabody-FM分数和PE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和12周后,两组患儿的QUEST分数、Peabody-FM分数和PED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QUEST分数、Peabody-FM分数和PEDI评分均明显增高 (P<0.05),以治疗12周后的效果最为明显(P<0.05)。结论 镜像疗法有助于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障碍的手-臂结构、功能和双手协作表现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频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和LF-rTMS)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受损伤半球的HF-rTMS,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于未受损半球接受伪刺激,观察组接受LF-rTMS。试验前后使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和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和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双侧rTMS(BL-rTMS)模式比结合单侧刺激模式更能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和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移动功能疗效研究,以帮助脑瘫儿童提高各项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对患儿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定(Gross Motor Function Scale Assessment,GMFM-88)、定时起身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PED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的D区和E区评分、TUG时间及PEDI移动能力部分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移动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移动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脑瘫语言障碍儿童应用高压氧联合语言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瘫语言障碍患儿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语言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患儿发育状况及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25%)高于对照组(82.46%)(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认知能力、自理动作、语言能力及社会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表达DQ、语言理解D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语言训练能有效改善脑瘫合并语言障碍患儿的语言障碍,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头面部四肢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4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分2组,治疗组(23例)采用头面四肢部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对照组(19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法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儿采用发育筛查测验法(DST)测试其智力指数(MT)、发育商(DQ)及粗大运动功能试验量表(GMFM)的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后MT、DQ和GMFM评分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患儿治疗后MT、DQ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T、DQ和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69.67%(16/23)]高于对照组[36.84%(7/19),Z=-2.03,P<0.05].结论 头面部四肢按摩结合电刺激法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疗效好,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痉挛型双瘫患儿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9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行常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训练;实验组行虚拟现实训练和作业疗法训练。治疗前后,采用GMFM-88粗大运动功能量表的D区及E区、改良Ashworth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儿粗大运动进行评价,采用步态周期、步行速度评价患儿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88D区评分、E区评分、BBS评分、步行速度均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实验组GMFM-88D区评分、E区评分、BBS评分、步行速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MAS评分、步态周期均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MAS评分、步态周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训练可有效提高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