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金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4,(31):5113-511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骨密度(BMD)与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392例女性,对其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水平及腰椎、总髋部、股骨近端的BMD进行测量。结果:绝经后女性各骨骼部位的BMD均明显低于绝经前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后低骨量组女性体重及体重指数(BMI)明显低于正常骨量组女性,FS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骨量组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后女性腰椎BMD从51岁起开始降低,股骨颈BMD从56岁起开始降低,与之前年龄段女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女性雌二醇水平从46岁起明显降低,FSH水平从46岁起明显升高,与之前年龄段女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女性雌二醇水平从51岁起明显降低,FSH水平从51岁起明显升高,与之前年龄段女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二醇水平、体重与BMD呈正相关;FSH水平、年龄、绝经时间与BMD呈负相关。结论:雌二醇和FSH水平均与BMD密切相关,绝经后FSH水平与BMD进一步丢失有关,而低雌二醇水平不再是继续影响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BMD)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西宁市、同仁县及德令哈市进行健康体检的218例围绝经期妇女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同区非围绝经期月经正常妇女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BMD、骨量、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血钙(Ca2+)、磷(P)、骨钙素(OC)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骨量正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1~4腰椎、大转子、股骨颈及全身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E_2及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FSH、OC、PT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Enter法相关相性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妇女BMD与年龄、骨量、E_2、P、FSH、OC及PTH有关(P0. 05),而与身高、体质量、脂肪含量、肌肉含量、Ca~(2+)无关(P0. 05)。结论高原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BMD受年龄、骨量、E_2、FSH、OC、P及PTH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医院体检的227例围绝经期妇女分为绝经前期组143例和绝经后期组84例,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及骨代谢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绝经前期组受试者血清FSH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后期组,E2水平显著高于绝经后期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1,25-羟维生素D3、PTH、血钙及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期组受试者骨钙素、P1NP、β-CTx、ABAP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后期组,骨密度BMD显著高于绝经后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ra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SH与骨钙素、P1NP、β-CTx、ABAP呈显著正相关(P0.05),E2与骨钙素、P1NP、β-CTx、ABA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机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可激活破骨信号通路,增强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骨组织的吸收,最终引起骨密度的降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4.
绝经前后健康妇女骨钙素和骨矿的水平与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检测骨代谢的免疫、生化指标和骨矿(BMD)的水平,判断健康妇女绝经前后骨代谢的状况,为更年期妇女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化学法、放射免疫法、骨矿分析测定仪,分别测定绝经前后健康妇女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雌二醇(E2)、骨钙素(BGP)、尿钙、磷(P)含量及BMD的水平.结果各组之间血清E2、BGP、P、尿钙相差非常显著(P<0.01),血清Ca、BMD相差显著(P<0.05),ALP、尿磷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血Ca、E2的浓度降低,伴随BGP、尿钙显著升高,未来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女性血清性激素、血脂水平与围绝经期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215例女性进行一般情况、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绝经指数(KMI)等调查。从中筛选研究对象共90例,分为:①育龄对照组(20例);②围绝经期组(17例);③绝经早期组(21例);④绝经晚期组(22例);⑤激素补充治疗(HRT)组(10例)。分别测定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水平,比较各组E2、FSH、T、TC及TG测定值、围绝经期症状及KMI评分,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与健康育龄组比较,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绝经晚期组E2、T水平明显下降,FS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及绝经晚期组女性KMI逐渐增加,明显高于健康育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与KMI负相关(r=-0.334,P=0.001),T水平与KMI负相关(r=-0.270,P=0.010),FSH水平与KMI正相关(r=0.504,P=0.000);③与健康育龄组比较,围绝经期组、绝经早期组及绝经晚期组血清TC、T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水平与KMI正相关(r=0.294,P=0.005),TC水平与KMI正相关(r=0.244,P=0.021)。结论:①女性绝经后血清E2、T水平明显降低,FSH水平显著升高。KMI与血清E2水平负相关,与血清FSH水平正相关。②妇女绝经后血清TG、TC水平显著升高,TG、TC与KMI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在骨质疏松疾病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96例围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及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清雌激素、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MD)检测。分析血清雌激素与骨代谢指标、BMD的关系及血清雌激素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能。结果 41~50岁妇女组血清雌二醇(E_2)、腰椎BMD、股骨近端BMD值均显著高于51~60岁组,N端骨钙素(N-MID)、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羧基末端肽(CTX)水平均显著低于51~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骨质疏松组血清E_2、腰椎BMD、股骨近端BMD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MID、PINP、CTX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血清E_2与N-MID、CTX均呈低度负相关,与PINP呈中度负相关。ROC曲线显示,血清E_2≤20. 45 pg/ml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3. 65%、48. 27%。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雌激素水平不足可引起骨代谢异常、BMD下降,增加骨质疏松疾病发生风险。监测围绝经期血清雌激素水平变化,可为临床预测骨质疏松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年龄、月经情况、身高、体重与骨密度(BMD)的关系,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方法:随机选取148例2004年9~11月青岛市部分金融系统女职员健康查体中的围绝经期(40~60岁)妇女,加查双能X线BMD(已筛除影响骨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及药物因素,如性激素补充),将BMD测定结果与其年龄、月经情况、体重、身高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48例围绝经期妇女平均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26.35%。50~60岁妇女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48.44%,明显高于40~50岁妇女(9.52%);绝经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61.70%,明显高于未绝经者(9.90%);体重低于60kg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36.92%,高于体重在60kg以上者(18.07%);身高在160cm以下者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为44.12%,高于身高在160cm以上者(21.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绝经与否、身高、体重与左髋部BMDt值无相关性。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腰椎低骨量发生率与绝经、年龄及其身高体重有关,绝经、年龄50岁以上、体重60kg以下、身高160cm以下的妇女是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化瘀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骨代谢标志物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一汽总医院骨质疏松诊疗中心就诊的绝经10年内骨质疏松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补肾健脾化瘀组88例和对照组70例。于实验开始及6个月后检测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检测尿钙/肌酐(Ca/Cr)、尿羟脯氨酸/肌酐(HYP/Cr)、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并分别于实验开始前、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及结束后2周时测定疼痛强度。结果 1补肾健脾化瘀组实验结束时,腰椎L1-4 BMD、股骨颈BMD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两部位的BM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补肾健脾化瘀组尿Ca/Cr、尿HYP/Cr、BALP、TRAC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31个月后,补肾健脾化瘀组疼痛评分已明显下降(P0.05),在2个月、4个月及结束时疼痛评分持续下降,且停药2周后疼痛强度无明显加重。对照组疼痛程度与实验开始时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治疗可通过调节骨转换水平提高BMD,改善骨质疏松疼痛,延缓或阻断绝经后骨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绝经前后健康妇女骨钙素和骨矿的水平与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骨代谢的免疫、生化指标和骨矿 ( BMD)的水平 ,判断健康妇女绝经前后骨代谢的状况 ,为更年期妇女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化学法、放射免疫法、骨矿分析测定仪 ,分别测定绝经前后健康妇女血清钙( Ca)、磷 ( P)、碱性磷酸酶 ( AL P)、雌二醇 ( E2 )、骨钙素 ( BGP)、尿钙、磷 ( P)含量及 BMD的水平。结果 :各组之间血清E2 、BGP、P、尿钙相差非常显著 ( P<0 .0 1) ,血清 Ca、BMD相差显著 ( P<0 .0 5 ) ,AL P、尿磷相差不显著 ( P>0 .0 5 )。结论 :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 ,血 Ca、E2 的浓度降低 ,伴随 BGP、尿钙显著升高 ,未来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使用激素补充治疗(HRT)对绝经早期妇女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15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进行一般情况、围绝经期症状等调查.从中筛选研究对象共30例,按一般情况、KMI及月经情况等调查结果,组间匹配HRT组(10例),非HRT组(20例),分别测定血清雌激素(E2)、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C)的水平,并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评分,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HRT组血清E2水平明显高于非HRT组,FSH水平明显低于非HRT组(P<0.05);两组T、TC及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T组AVLT、VFT得分明显高于非HIT组,CFT耗时明显低于非HRT组(P<0.05),两组MMSE、DST、CFT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T可以明显提高绝经早期妇女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FSH水平;HRT可能提高绝经早期妇女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短时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性激素以及人体成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1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XA)检测腰椎2-4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人体成分,根据测定结果分为正常组(n=83)、骨量减少组(n=59)和骨质疏松组(n=20).比较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的患病率,探讨BMD与性激素、人体成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 162例研究对象中骨质疏松20例(12.35%),肌少症15例(9.26%),不同年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99,P<0.05),>60岁年龄组患病率显著高于40~50岁和51~60岁年龄组(χ2值分别为4.993、5.198,均P<0.05),不同年龄组肌少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4,P>0.029).三组不同骨密度患者血清FS H、L H、E2、DHEA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216~4.357,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FSH、LH水平均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t值为3.794~5.218,P<0.05),而骨量减少组患者血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t值分别为2.425、2.963,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E2、DHEAS水平均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t值为2.890~5.002,P<0.05),而骨量减少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值为2.786、2.976,P<0.05).三组患者人体成分BFM、BFP和BM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657、2.598、3.509,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t值为3.012~4.063,P<0.05),而骨量减少组患者均显著低于正常组(t值为2.379~2.954,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BMD与FSH、LH、BFM、BFP、BMC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值为-0.603~-0.811,P<0.05),而均与DHEAS、SMM、E2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563~0.6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绝经、产次(≥2次)、肌少症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值为2.035~3.014,P<0.05).结论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伴有不同程度的BMD下降,且与性激素、人体成分存在明显相关性,此人群易患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女性如无绝经激素治疗禁忌证,应适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铁蛋白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绍兴第二医院门诊确诊的围绝经期妇女160例,其中骨质疏松者75例为骨质疏松组,未出现骨质疏松者85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全身数字化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两组妇女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妇女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采用Pearson法分析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妇女血清铁蛋白、OC和PINP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妇女,腰椎(L1~L4)和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妇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P表达与对照组妇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与腰椎(L1~L4)及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r=-0.435、-0.512,P0.05),与OC和PIN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73、0.584,P0.05),与B-ALP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301,P 0.05)。结论血清铁蛋白在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骨密度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密切相关,提示血清铁蛋白可作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HRT)对绝经前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血清抗苗勒氏激素(AMH)水平、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骨代谢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绍兴第二医院行子宫切除术的绝经前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每次1 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雌二醇凝胶,每日1. 5 mg,每日1次;两组患者术后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Kupperman症状评分,血清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AMH水平、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腰椎L1~4、股骨颈骨密度(BM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Kupperman评分、血清FSH水平、血清LH水平、RI、PI、PT、APTT以及FIB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 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_2水平、血清AMH水平、PSV以及腰椎L1~4及股骨颈BMD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 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使用HRT对改善绝经前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卵巢功能及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均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症状,但雌二醇凝胶对凝血功能影响更小,使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绝经前、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的卵巢大小、窦状卵泡数与骨密度的变化。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5年3月在该院门诊以月经异常、绝经综合征等就诊的妇女165例,根据是否绝经分3组:绝经前组58例,绝经过渡期组53例和绝经后组54例。结果 3组的卵巢大小、窦状卵泡数、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腰椎骨、股骨颈和粗隆间的骨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绝经前组比,绝经过渡期组和绝经后组的卵巢大小降低、窦状卵泡减少、E2降低,FSH和LH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腰椎骨、股骨颈和粗隆间的骨密度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绝经过渡期组比,绝经后组的骨密度显著降低、卵巢大小降低和窦状卵泡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腰椎骨、股骨颈和粗隆间的骨密度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2有降低趋势,FSH和LH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前、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的卵巢大小、窦状卵泡数与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有必要在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给予卵巢功能和骨质的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雌激素(E2)对围绝经期妇女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妇女60例,绝经组行E2治疗(观察组),未绝经伴妇科良性肿瘤者行手术治疗(手术组),以治疗前状态为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2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对照组治疗后E2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手术后血清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2能提高绝经后妇女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hPTH(1-34)]联合凯思立D(碳酸钙D3咀嚼片)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MOP)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57例PMO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皮下注射rhPTH(1-34)20μg每日1次治疗,对照组肌肉注射降钙素20 IU每周1次治疗。2组均给予凯思立D1片/日(每片含元素钙500 mg和维生素D3 200 IU),试验时间6个月。测定每组治疗前后腰椎L2~4、股骨颈骨密度、骨代谢物血钙、血磷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等指标。结果试验组腰椎BMD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腰椎骨密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股骨颈骨密度的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CTX和BALP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而对照组CTX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P0.05),BALP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能明显增加腰椎骨密度,升高骨转换指标,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男性吸烟烟龄和吸烟量与骨密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彪  黄碧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64-2466
目的探讨男性吸烟与骨密度关系。方法用DXA仪测定腰椎及髋部BMD。结果 (1)除腰椎侧位BMD外,吸烟组正位总体、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显著低于非吸烟组。(2)校正年龄与BMI后,烟龄与腰椎正位、髋部总体、股骨颈及Ward’s区BM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每日吸烟量与腰椎正位及Ward’s区BMD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男性吸烟者BMD下降;吸烟是骨质疏松症(OP)的一个危险因素;预防OP应提倡戒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女性患者,分为围绝经期组(32例)和未绝经组(48例)。比较两组睡眠质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围绝经期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8.8%(22例),显著高于未绝经组的45.8%(22例)(均P 0.05)。围绝经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高于未绝经组(均P0.05)。两组患者中,睡眠障碍者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高于睡眠正常者(均P0.05)。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中,睡眠障碍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高于睡眠正常者,血清雌二醇(E2)水平显著低于睡眠正常者(均P0.05)。围绝经期睡眠质量与血清FSH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E2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易出现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可能与血清FSH水平升高和血清E2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及尿钙/肌酐(Ca/C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绝经后妇女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行安慰剂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用药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骨代谢水平和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由于绝经时间不同,观察组患者的雌酮(E1)、雌二醇(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睾酮(T)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中ALP、BGP及C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骨矿含量(BMC)水平与E1、E2呈正相关(P0.05);在连续药物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骨代谢相关指数和BMC与药物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数与药物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BMC与药物治疗前相比小幅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骨密度生活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腰2、腰3的骨密度有所上升,对照组患者腰2、腰3、腰4以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及ALP、BGP及Ca/Cr的影响,能有效减少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在高龄妇女卵巢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接受咨询的高龄妇女100例,根据其月经状态将其分正常组32例,围绝经期组35例,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组33例,比较各组的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和AMH水平,分析围绝经期组女性入组时、6个月、12个月时LH、FSH、E2和AMH水平变化,对比随访自然妊娠女性与非妊娠女性在入组时的LH、FSH、E2和AMH水平差异。结果围绝经期组血清FS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AM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OF组LH、FSH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围绝经期组(P0.05),E2、AM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围绝经期组(P0.05)。围绝经期组入组后6个月、12个月时AMH水平较初测时均明显降低(P0.05),12个月时AMH水平较6个月时明显降低(P0.05);12个月时LH、FSH水平较初测、6个月时均明显升高(P0.05),E2水平较初测、6个月时均明显降低(P0.05)。正常组中妊娠妇女入组的初测AMH水平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的初测水平(P0.05)。结论 AMH能较早、准确地反映高龄女性的卵巢功能变化,评估其自然受孕能力,因此在高龄妇女的生育能力评估中具有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