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现况及家庭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标准化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整群抽取的北京市海淀区7所幼儿园1 81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1816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6.4%,轻、重度分别为19.3%,7.0%.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感情差(OR=1.553)、主要照顾人文化程度低(OR=1.366)、家庭人均月收入低(OR=1.119)、人工喂养(OR=1.836)、没有经过爬行阶段(OR=1.470)、有过伤害(OR=1.660)的儿童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增加.结论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较高,一些家庭相关因素可能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两者的关系。方法: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抽样调查市区2所小学593名学龄儿童。结果:593名儿童总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1.5%,其中轻度失调率为22.6%,重度失调率为8.9%;男童和女童感觉统合失调率分别为35.4%和27.9%,男童高于女童(χ2=3.909,P<0.05)。总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27.8%,有行为问题儿童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组(P<0.01)。结论: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和干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可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自制家庭环境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对1 131例学龄前儿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2.5%;父母亲文化程度与经济条件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婚姻关系状况、教养方式差异、是否寄养、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儿童之间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母亲怀孕期间用药、妊娠严重呕吐、儿童在出生后发生过重大疾病与感觉统合失调发生情况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改善家庭环境有利于降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省宜都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宜都市5所学校1491名7~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家长问卷)及相关的环境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王凤等开发的儿童感觉统合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为34.34%,男、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轻度失调为主。轻度大肌肉运动及前庭平衡、轻度及中度学习技能发展方面男童明显高于女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核心家庭、父母文化程度高、同伴关系良好、父母陪伴时间多为保护因素,违纪、反社会行为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受家庭、环境、行为等因素影响,提高老师和家长的认识,尽可能在学龄前筛查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及时进行专业的矫正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成都市两所幼儿园的781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及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8.28% ,轻、重度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分别为29.96%和 8.32%;男童失调率(23.05%)高于女童(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1,P<0.05)。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居住面积、分娩时孕周、孕期阴道出血史、父母教育态度、父母文化水平。结论 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较高。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受生物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应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早期开展筛查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昆山地区4~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昆山地区4~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为早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昆山市区、乡镇托幼机构2 515例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能力测定,并用自行设计编制调查表对感觉统合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 1)全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5.45%,市区、乡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P>0.05)。2)男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高于女童,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81,P<0.01);不同年龄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P<0.05);除前庭功能轻度失调率男童高于女童,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余各项失调两组无明显差别。3)前庭功能轻度失调率小年龄儿童高于大年龄儿童,而触觉防御、本体功能则相反,各项轻度失调率不同年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触觉防御、本体功能中度失调率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儿童前庭功能失调发生与母亲孕期反应相关;触觉防御失调发生与儿童生长发育、父亲养育子女态度、儿童6月龄前喂养方式、儿童性格以及儿童平时主要照顾者等因素相关;本体功能失调发生与家庭类型、父亲养育子女态度等因素相关。儿童生长发育、家庭类型以及父亲养育子女态度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结论】 多因素综合影响昆山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嘉兴市城市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检出率的现状及该行为与感觉统合失调之间的关系,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嘉兴市城区2所省一级幼儿园大班全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要求每位家长填写Conner’ s家长问卷和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结果 多动行为筛查结果,总的检出率为17.9%,其中品行障碍检出率为15.0%(31/206),学习问题检出率为17.0%(35/206),心身问题检出率为9.2%(19/206),冲动-多动检出率为16.0%(33/206),焦虑检出率为1.4%(3/206)。感觉统合失调患儿检出情况,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为26.4%(55/206)。其中本体感觉异常率为17.5%(36/206),触觉过分防御为8.7%(18/206),学习能力问题异常率为5.8%(12/206),前庭平衡问题异常率为13.6%(28/206)。男性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及多动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多动行为异常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为56.8%,正常儿童中仅为20.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0.82,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异常检出率较高,是一种常见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从学龄前期开始进行筛查、诊断,对于合并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建议早期开始训练,结合对家长进行多动儿童行为问题管理的培训,减轻入学后学习问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和行为问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晓莉  姜峰  任丽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25-1327
目的:调查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探讨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和学习不良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太原市某小学427名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行为问题及学习成绩的调查。结果: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40.75%,以前庭失衡和学习能力发展不足的发生率较高,感觉统合失调有性别差异,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不显著。行为问题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明显高于无行为问题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与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学习成绩差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明显高于中等水平以上儿童。结论: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密切相关,早期干预对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应用,摸索开展儿童心理保健的途径。方法在儿童入园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档案管理周期为3年。每半年进行1次监测(由托幼机构协助开展),监测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采集、感觉统合评价、行为问题分析。对发现问题者依据严重程度及时进行咨询指导或干预训练。结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共600人次,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为38.50%(231/600),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17%(55/600)。不同性别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99,P0.05),但行业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7,P0.05)。不同性别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76,P0.05)。接受咨询指导102人,感觉统合训练65人,沙盘治疗21人,生物反馈仪治疗2人。其中临床好转78人,治愈26人。管理中流失率较高是与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心理健康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有关。结论采用建立学龄前儿童心理档案的管理方式能够起到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早发现、早干预的作用,但要维持档案式管理的正常运行必须要考虑并解决以下3个环节的问题:提高儿童家长的认知水平,取得托幼机构配合以及做好个性化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分别对1 13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感觉统合失调率32.54%;通过分析不同父母亲文化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儿童之间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不同性别、孕期有无高危、喂养方式等因素之间感觉统合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情感、矛盾、知识、娱乐、组织在感统失调与未失调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感觉统合失调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分析感觉统合失调与各项行为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学龄期儿童进行感觉统合和行为评定,分析感觉统合失调与总行为问题及各行为问题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总发生率为34.7%,男孩发生率(42.1%)明显高于女孩(28.8%)(P<0.01);感觉统合失调(含轻、重度失调)儿童伴有总行为问题和各行为问题因子的比率明显高于感觉统合正常儿童.结论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感觉统合训练对改善行为问题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现况和孕产期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标准化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量表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北京市海淀区7所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 结果 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26.4%,男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1.8%,女童为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生育年龄≤22岁,孕期暴露于职业有害因素、孕期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分娩时有异常情况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因素. 结论 适龄生育、孕期避免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加强孕妇心理支持、预防分娩时可能发生的各种异常情况可降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杨慧婷  王欢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86-89,95
探讨发育性协调障碍、感觉统合失调以及家庭运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之后的干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北京市2所幼儿园309名3~4岁幼儿的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学龄前儿童运动发育家庭环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幼儿发育性协调障碍检出率为8.1%,男女童(11.0%,4.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P<0.05);感觉统合失调率为42.1%,不同性别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32,P=0.62).发育性协调障碍幼儿的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为92.0%(23/25),家庭运动环境与两者也均存在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养育方式是发育性协调障碍和感觉统合失调共患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B=-0.37,OR=0.69,95%CI=0.54~0.89,P<0.01).结论 幼儿感觉统合能力与动作协调性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两者存在共患现象;家庭养育方式是影响幼儿发育性协调障碍和感觉统合失调共患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日照市565名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日照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情况及特点,探讨感觉统合失调形成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以日照市城区565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及家长问卷进行评估和调查。结果日照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为20.70%;男女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感觉统合失调受多种因素影响;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暴露高胆红素对脑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1例新生儿期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25例新生儿期因普通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和20名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于学龄前期,分别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和《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进行智能和感觉统合评估。结果三组儿童的性别、接受智能测定和感觉统合评估时的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和主要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组总发育商的中位得分为91.50分,低于普通高胆红素血症组的97.00分和正常对照组的99.00分(均P0.05);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组感觉统合总失调率为81.82%,高于普通高胆红素血症组的32.00%和正常对照组的30.00%(均P0.017);普通高胆红素血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总发育商和感觉统合失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17)。结论新生儿期患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影响患儿后期脑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6.
分娩方式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娩方式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嵊州市2家幼儿园中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出生的各100名儿童,运用感觉统合检核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用),对2~3岁与5~6岁两个年龄段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然分娩出生的儿童与剖宫产出生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分娩方式出生的儿童不同年龄组感觉统合失调率比较,2~3岁组大于5~6岁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出生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高于自然分娩出生的儿童,降低剖宫产率将对降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胜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897-3898
目的:通过对135例感觉统合失调患儿进行干预总结,试图探索找出有效的防治途径。方法:选择2007~2009年感觉统合失调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医学原理,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系列设备、DDX-200型多功能心理生理测量治疗仪、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强化训练等综合干预措施进行临床防治,把治疗前后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35例感觉统合失调患儿中,显效118例,显效率87.41%。其中男童显效率为86.05%,女童为89.80%,男女患儿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追踪观察及统计学分析显示,早期实施综合干预,疗效比较显著,对纠正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分别对194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检测、分析。用卡方检验、T检验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行为异常儿童检出率为12.86%;通过分析儿童性别、父母亲文化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比较儿童之间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收入情况、孕期有无高危等因素与行为问题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因素中亲密、情感、矛盾、知识、娱乐、组织在儿童有无行为问题发生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行为问题发生与家庭环境因素有一定相关性,改善家庭环境因素可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选择成都市5所小学1679名8~1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及Rutter儿章行为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28.83%,行为问题发生率29.50%,男女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觉统合失调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高于感觉统合能力正常组(P〈0.05)。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早期发现及时矫正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有利于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幼儿感觉统合失调与气质类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状况及其与气质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感觉发展核对表、儿童气质量表等问卷对264名3~6岁幼儿进行调查.结果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为36.74%,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感统失调的各维度中,以前庭和双脑分化失常、脑神经生理抑制困难最为突出,发生率分别为25.00%、22.22%.感觉统合失调组儿童与正常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感觉统合失调组儿童中以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为多.感觉统合失调组儿童在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5个气质维度的得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幼儿气质类型影响其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应采取适合幼儿气质特点的教育方法,预防与干预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