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的原因、治疗方法、结局。方法:对2007年12月~2011年12月300例胎膜早破的住院分娩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生殖道感染和胎位异常是胎膜早破发生的主要诱因;利托君、硫酸镁抑制宫缩治疗延长妊娠时间;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减少了肺透明膜病变的发生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监测是抗生素应用时间、效果的指标;剖宫产指征主要是胎儿窘迫。结论: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与胎位异常及生殖道感染关系密切;抑制宫缩延长妊娠时间及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明显改善新生儿结局;分娩方式、时机主要依据胎儿宫内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3.
早产胎膜早破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妊娠结局及临床处理。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诊断胎膜早破性早产105例,其中孕周28周~35周45例(A组),孕周35周~37周60例(B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的2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新生儿硬肿、新生儿死亡方面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产并胎膜早破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孕28周~35周的胎膜早破性早产围产儿病死率高,宜采取期待疗法,延长孕周,以减少围产儿病率。 相似文献
4.
早产胎膜早破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美霞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4,15(2):122-123
胎膜早破为产科常见并发症,而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可避免并发早产。此时由于胎儿较小,各个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很高,且常并发感染,使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本文对131例早产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PROM)的妊娠结局。方法:对70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PPROM的潜伏期为1~216·33h,平均48·33h。65·71%的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3周与孕34~37周间PPROM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孕28~33周PPROM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7周者(P<0·01)。结论: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对于孕28~33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早产与胎膜早破的原因,预防和恰当处理早产和胎膜早破,降低未产而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9~2004年收治的146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硫酸舒喘灵、硫酸镁抑制宫缩,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等治疗,尽可能让妊娠延续到34w以上,可减少围产儿RDS发生及围产儿死亡率。结论预防早产和恰当处理胎膜早破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180例早产并发胎膜早破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产并发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易发因素,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180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60%的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新生儿窒息、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孕28~34+6周组分别为49.0%,19.0%和18.0%,孕35~36+6周组分别为18.0%,3.0%和3.0%,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孕28~34+6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建红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5):37-38
目的:总结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病因及临床分析。方法:105例PPROM病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PPROM孕妇中,有宫腔手术史者72例,占68.57%;有感染史者61例,占58.09%;臀位、头盆不称等其他因素者26例,占24.67%。105例PPROM孕妇与同期无PPROM孕妇比较,剖宫产、宫腔感染、新生儿窒息、早产、围产儿产后病死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宫腔手术史和感染史为PPROM的主要病因,胎膜早破可导致剖宫产率、各种产科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原因,分析围生儿的并发症,寻找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9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2.87%,占早产的28.80%.流产引产史、原因不明、胎位异常、生殖道感染为主要因素,在处理上积极保胎,尽可能让妊娠延续到35周以上,并争取促胎肺成熟治疗,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但抑制宫缩治疗的效果不能肯定,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旦出现感染征象,不论胎龄高低均应终止妊娠.结论 恰当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是减少早产儿并发症,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患者发生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选择我院28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35~37周)和对照组(28~34周),各为14例。结果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人数和窒息率以及死亡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产前检查,同时将诱导发生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因素进行积极治疗和预防,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新生儿的死亡。 相似文献
12.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胎膜早破为产科常见并发症,而妊娠<37周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常导致早产,其临床处理较为复杂。现将本院近3年来发生的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病例(62例),进行临床分析及讨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9月~2003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发生胎膜早破共206例,而妊娠28~36+6周胎膜早破者62例,占30.1%,该组病例平均妊娠34+5周,平均年龄25.5岁,其中初产妇56例,经产妇6例,单胎55例,双胎6例,3胞胎1例,胎死宫内2例,新生儿共68例,新生儿死亡5例,共存活新生儿63例。1.2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2结果2.1胎膜早破的原因。本资料中有流产引产史、臀位、多… 相似文献
13.
14.
15.
早产与胎膜早破1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与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131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其病因,比较其潜伏期长短、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孕28~34+6周潜伏期<24 h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潜伏期>24 h组,其新生儿死亡率、窒息率也高于孕35~36+6周者,而分娩方式对此无明显影响。结论:随潜伏期延长新生儿存活率增高,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存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吴翠兰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7):39-40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及对母婴的影响,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及时机。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分娩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113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妊娠满28周~33“周.B组妊娠34周.36“周,分析两组不同潜伏期、分娩方式、孕妇的新生儿结局和孕妇感染情况。结果A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不同潜伏期不同分娩方式孕妇感染情况、新生儿结局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妊娠28周~34周期间发生的胎膜早破,主张行期待疗法,力求延长孕周,减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正确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6年98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28~34周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妊娠34+1~36+6周。结论:对于妊娠28~34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抑制宫缩,促肺成熟,预防感染的期待疗法,明显降低了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19.
早产易引起围产儿死亡,胎膜早破(PROM)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发生的PROM并早产128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方法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早产胎膜早破(PPKOM)患者,对孕周〈35周患者进行保胎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其中〈34周者给予地塞米松5mg肌注。2次/d促胎肺成熟。对于孕周≥35周者不予保胎。结果:孕周〉34周者围产儿死亡率达6.4%,〈34周者围产儿死亡率高达27.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新生儿窒息率孕用〈34周者为43.2%,〉34者为1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RDS〈34孕周者为37.8%,〉34孕周者为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早产胎膜早破(PPROM)〉35周应实行期待治疗,〈34周应用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在保胎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孕妇的体温、脉搏、白细胞总数、血C-反应蛋白、胎心变化、羊水性状及子宫压痛等,适时选择适当方式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