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作为评价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NACT)敏感性及疗效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6年4月~2012年4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56例IB2~IIB期宫颈鳞癌NACT前后组织标本及其中的2011年4月~2012年4月16例宫颈鳞癌NACT前后血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SCCA的表达。结果:56例宫颈鳞癌经NACT治疗2~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临床总有效率为67.9%(38/56)。有效组NACT前组织PCNA指数及血清SCCA水平均高于无效组(P<0.01),有效组PCNA指数及血清SCCA水平化疗后明显下降(P<0.01)。NACT后组织PCNA降幅和血清SCCA降幅与肿瘤缩小比例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08,P<0.01;r=0.708,P<0.05)。结论:联合检测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及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可作为评价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和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超联合血清可溶性E-钙黏蛋白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用于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乳腺癌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确诊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80例(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女性100例(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可溶性E-钙黏蛋白、CEA表达水平。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彩超、血清可溶性E-钙黏蛋白及CEA单独应用和三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肿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形态规则、钙化、血流的峰值流速、血流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钙黏蛋白及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 01),而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上述血清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超声联合血清可溶性E-钙黏蛋白、CEA水平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0. 0%)显著高于单项检测的灵敏度(78. 8%、71. 3%、67.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联合检测在提高乳腺癌检测灵敏度的同时,还保持了较高的特异度(80. 0%)和Kappa值(0. 804);超声与血清可溶性E-钙黏蛋白、CEA水平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0. 906)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0. 760、0. 784、0. 8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超声联合血清可溶性E-钙黏蛋白、CEA水平检测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并能够保持较高的特异度,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7,(12):1865-1867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病情分级、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将60例慢性AA患者根据相关分型标准分为重型AA(n=18)、极重型AA(n=20)和非重型AA(n=22),经治疗后根据疗效分为无效组(n=18)和有效组(n=42);同期选择本院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sVCAM-1、VEGF表达水平。结果慢性AA组血清sVCAM-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VEGF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程度慢性AA组血清sVCAM-1、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血清sVCAM-1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而血清VEGF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有效组治疗后血清sVCAM-1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和无效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VEGF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和无效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sVCAM-1、VEGF表达水平检测在慢性AA患者病情分级、疗效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化学治疗对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解放军第148医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80例,均采用奥沙利铂加替吉奥的化学治疗方案,分别于化学治疗前1天及化疗2个周期后第15天空腹抽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炎性因子WBC(白细胞)计数、血清CRP(C-反应蛋白)含量、血清IL-6及TNF-α含量状况;并于化学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80例胃癌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部分缓解46例(有效组),疾病稳定73例(稳定组),疾病进展51例(无效组)。化疗后,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以及CD~(4+)/CD~(8+)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CD8+的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 NK细胞的表达水平较化疗前变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胃癌患者血清IL-6及TNF-α含量较化疗前显著升高,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WBC、IL-6和TNF-α水平变化与化疗效果显著相关(P0.05);血清CRP水平变化与化学治疗效果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以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及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细胞周期、增殖的影响及宫颈癌各时期细胞比率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作为新辅助化疗敏感性评价及近期疗效判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将49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依据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宫颈癌各时期细胞比率和PCNA增殖指数.新辅助化疗第2个疗程后4周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49例患者中临床有效39例(有效组),无效10例(无效组).有效组化疗前后S期细胞比率[(21.47±5.21)%、(18.32±5.07)%]均明显高于无效组[(9.63±2.58)%、(10.14±2.32)%](P<0.05),有效组化疗前宫颈癌组织中PCNA增殖指数[(81.67±7.14)%]明显高于无效组[(66.99±2.29)%](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前S期细胞比率和PCNA增殖指数可作为判定局部晚期宫颈癌化疗敏感性及近期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CA15-3在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疗效监测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以蒽环类及紫杉类(44例采用Herceptin生物化疗)为基础化疗过程中血清CA15-3的变化。根据2000年RECIST标准分有效组(OR组)及无效组(NR组),通过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A15-3的变化及治疗前后CA15-3下降比率绘制ROC曲线特征评估其对化疗疗效的价值。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所有患者治疗后CA15-3血清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有效组及无效组间CA15-3血清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有效组治疗前后CA15-3血清水平与化疗相关,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而无效组治疗前后与化疗无相关,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CA15-3下降比率绘制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527。采用Herceptin的生物化疗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A15-3血清水平亦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有效组及无效组间CA15-3血清水平亦无明显差异(P>0.05),有效组治疗前后CA15-3血清水平与化疗相关,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无效组治疗前后血清CA15-3水平与化疗相关(P<0.05),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治疗前后CA15-3下降比率绘制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618。结论 CA15-3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疗效有一定预测作用,在Herceptin为基础的生物化疗中有一定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p185蛋白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宫颈癌诊断、病理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中的评估价值,为提高宫颈癌诊断的准确度、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5月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162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同期收治的157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两组均于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后取血清,检测血清OPN、p185蛋白和PDGF水平。比较不同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患者血清OPN、p185蛋白和PDGF水平,分析血清OPN、p185蛋白和PDGF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宫颈癌组血清OPN、p185蛋白和PDG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OPN+p185蛋白+PDGF联合诊断宫颈癌的敏感度(90.74%)、准确度(91.22%)均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91.72%)与各指标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化程度宫颈癌患者血清OPN、p185蛋白和PDGF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血清OPN、p185蛋白和PDGF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患者血清OPN、p185蛋白和PDGF水平与腺癌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OPN、p185蛋白和PDGF水平均呈明显高表达,联合检测血清OPN、p185蛋白和PDGF水平能显著提高宫颈癌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同时可作为判定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组织中E-钙黏蛋白及波形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BLBC患者的癌组织切除标本(BLBC组),同时取BLBC患者距离癌灶边缘5 cm的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另选同期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5例非BLBC患者的癌组织切除标本记为NBLBC组。检测并对比各组E-钙黏蛋白及波形蛋白的表达,分析BLBC患者E-钙黏蛋白及波形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E-钙黏蛋白与波形蛋白在BLB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关系。结果 BLBC组和NBLBC组的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BLBC组明显低于NBL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BLBC组和NBLBC组的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BLBC组明显高于NBL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TNM分期为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低于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者,而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E-钙黏蛋白与波形蛋白在BLB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 557,P0. 05)。结论 E-钙黏蛋白在BLBC患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降低,而波形蛋白的阳性表达则明显升高,二者均与BLBC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癌症转移密切相关,临床上可考虑将二者作为新型监测靶点,有助于辅助临床诊治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晚期卵巢癌术前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与常规辅助化疗对比探讨其在治疗晚期卵巢癌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7例Ⅲ-Ⅳ期卵巢癌患者,其中25例采用术前辅助化疗加肿瘤细胞减灭术(NACT组),22例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合并术后辅助化疗(ACT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及疗效,评价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结果 NACT组最佳减灭数17例(68.0%),显著高于ACT组8例(36.4%)(P0.05);NACT组手术时长(193.57±31.19)min显著低于ACT组(219.36±29.78)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NACT组(452.12±89.76)ml显著低于ACT组(519.17±97.23)ml(P0.05);NACT组治疗后CA125水平(175.24±39.48)U/ml显著低于ACT组(209.47±47.57U/ml)(P0.05);NACT组总有效率(56.00%)与ACT组(40.91%)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302);NACT组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与ACT组21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330);NACT组与ACT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8.0%和59.1%(P=0.971),3年生存率分别为32.0%和13.6%(P=0.09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残留肿瘤直径大于2 cm(P=0.046)及术后CA125水平(P=0.041)是影响NACT化疗疗效的关键性因素。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的有效率,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CA125水平,但未能改善疗效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16E6与E-钙黏蛋白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34例CIN、6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E6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比较其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HPV16E6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级、CINⅡ-Ⅲ级、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166,P=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除外正常组与CIN Ⅰ组、CIN Ⅰ组与CINⅡ-Ⅲ组(P=0.315,0.483),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在正常宫颈、CIN Ⅰ级、CINⅡ-Ⅲ级、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295,P=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除外正常组与CIN Ⅰ组、CIN Ⅰ组与CINⅡ-Ⅲ组(P=0.056,0.627),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6与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学分级、肌层浸润都有关(P<0.05),但两者的表达与年龄无关(P>0.05).宫颈鳞癌组和CIN组中HPV16E6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47,P=0.000).结论 宫颈病变级别增加与HPV16E6和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密切相关,提示宫颈癌预后不良;两种蛋白表达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且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地诺孕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内膜组织骨桥蛋白(OPN)、核心蛋白聚糖(DCN)、Twis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2020年医院收治的120例EMT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内膜组织OPN、DCN、Twist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9%高于对照组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的血浆黄体生成素(LF)、雌二醇(E_(2))、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浆孕酮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变化(P>0.05),观察组血浆孕酮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地诺孕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内分泌影响小,复发率低,内膜组织OPN、DCN、Twist蛋白表达改善,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及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检测在宫颈癌诊断及放射性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监利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68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40例宫颈炎症患者作为宫颈炎组,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及血浆SCCA浓度检测,其中MRI检查包括3.0T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MDCEMRI)及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所有宫颈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后1个月内再次进行MDCE-MRI、DWI检查并测定血浆SCCA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MDCE-MRI、DWI检查相关定量参数及血浆SCCA浓度,以及不同预后的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的MDCE-MRI、DWI检查相关定量参数及血浆SCCA浓度。结果治疗前,宫颈癌患者的最大灌注斜率(SSmax)明显高于宫颈炎症患者,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明显低于宫颈炎症患者(P0.05),宫颈癌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浆SCCA浓度明显高于宫颈炎症患者(P0.05)。根据治疗效果将宫颈癌组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亚组患者的相关参数及指标可见,有效组患者治疗前后MDCE-MRI、DWI参数及SCCA水平的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无效组患者(P0.05)。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MDCE-MRI及DWI参数变化率和血浆SCCA水平变化率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MRI多期动态增强、MRI扩散加权成像联合SCCA浓度检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应宫颈癌组织变化,在宫颈癌的诊断和对患者的预后评估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NACT)是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对宫颈癌NACT前后细胞标志物水平变化的研究日益增多。结果显示其水平高低确与宫颈癌的治疗及预后相关,其表达差异可以用来预测宫颈癌对NACT的敏感性,为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红平  刘莹  杨琳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205-5207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集60例确诊为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骨桥蛋白的含量。结果: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清中OPN呈现高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在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的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OPN的血清含量越高。结论:OPN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了作用,OPN的表达水平有望作为估计宫颈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血清中期因子(MK)水平,探讨其在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病情、疗效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DLBCL患者治疗前后、同期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标本中的MK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DLBCL患者组化疗前血清MK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增生组及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K水平在患者性别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LDH水平、淋巴瘤类型及IPI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MK、LD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化疗组患者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K与LDH呈正相关(r=0.900,P0.05)。结论 ELISA法测定血清MK可作为DLBCL患者的肿瘤标志物,用于评价患者的病情、化疗效果并和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理疗法对宫颈癌化疗患者血清中C-myc和PTEN 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中年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58例来医院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0例和心理护理组38例,两组均于化疗第1天及化疗第21天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C-myc和PTE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化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患者血清C-myc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TEN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患者血清C-myc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TEN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护理组下调C-myc mRNA水平及上调PTEN mRNA水平好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比常规护理能更好的下调C-myc mRNA水平、上调PTEN mRNA水平,这可能是能提高宫颈癌化疗后生存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检测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昱 《现代医院》2010,10(1):73-75
目的评价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对恶性肿瘤疗效判定的价值。方法应用比浊法测定128例恶性肿瘤治疗前后血清中TSGF值,以判定疗效。结果化疗有效组TSGF含量较化疗前明显下降,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化疗无效组TSGF含量上升,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复发转移组TSGF含量明显高于术后无复发转移组(p<0.01)。结论检测血清TSGF可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治疗后复查和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病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水平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载量的相关性及二者在宫颈癌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测定3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患者、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CINⅡ)患者、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患者、5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3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和30例复发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及宫颈癌治疗后血清VEGF-C水平;采用HCⅡ法测定各组患者宫颈HR-HPV载量。结果 CIN组血清VEGF-C水平明显低于宫颈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与宫颈癌组血清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C水平与HR-HPV载量呈正相关(r=0.286,P0.05)。与宫颈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血清VEGF-C水平及HR-HPV载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VEGF-C水平与HR-HPV载量有相关性,VEGF-C参与了宫颈病变的发生及进展,血清VEGF-C有可能成为宫颈癌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及复发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在缺氧条件下,单层贴壁培养的滋养细胞系TEV-1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变化情况,探讨缺氧环境对滋养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深入了解缺氧环境诱发子痫前期发病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体外贴壁培养的滋养细胞系(TEV-1),分别直接接种于24孔板进行细胞爬片和培养瓶内,分为常氧组和缺氧组。常氧组加新鲜DMEM/F12培养基,缺氧组加含终浓度为300μmol/L二氯化钴的培养基,然后在正常条件下(37℃,5%CO2)培养。两组细胞培养48 h后,分别收集细胞,采用Trizol法抽提mRNA,并进行RT-PCR,检测E-钙黏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细胞爬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染色,检测E-钙黏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统计数据分析两组差异性。结果:二氯化钴化学缺氧条件下培养后,滋养细胞E-钙黏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常氧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环境可能导致滋养细胞E-钙黏蛋白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由此降低了滋养细胞的迁移能力。这可能是缺氧造成胎盘浅着床、继而发生子痫前期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与乳癌诊断、病情分析及疗效评价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双抗体夹心法)对乳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进行测定.结果乳癌患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乳癌患者手术后血清SIL-2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乳癌转移患者治疗前SIL-2R显著高于无转移患者(P<0.001),乳癌患者化疗三周再行手术,血清SIL-2R水平较单独手术治疗显著降低(P<0.05).三年随访发现,乳癌患者中治疗前SIL-2R水平1000u/ml以上的病人,术前化疗组三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此项研究对乳癌诊断、病情分析、疗效诊断及预后评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