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9月收住的93例足月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比依次为围生期因素27例(占29.03%)、母乳性黄疸及感染性疾病均23例(各占24.73%)、ABO溶血病11例(占11.83%)、原因不明5例(占5.38%)、肝炎3例(占3.22%)、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占1.08%)。②7天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围产期因素和ABO溶血病为主,7天后则以母乳性黄疸为主。结论:①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前4位病因依次为围生期因素、母乳性黄疸及感染性疾病、ABO溶血病。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随病程而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2月本院收住院治疗的19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资料进行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93例黄疸的发生因素依次为:围生期因素(28.0%),母乳性黄疸(16.6%),新生儿溶血病(15.0%),新生儿感染因素(14.5%),母孕期胎儿肝脏损伤(11.4%),先天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等(14.5%)。治疗主要有蓝光照射,输用白蛋白;祛除病因如换血治疗,抗感染,母乳性黄疸暂停母乳等以及各种辅助治疗。19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治愈和好转184例。 结论 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多样,围生期因素、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是最常见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的病因分别是围产因素12例(40%),、感染因素9例(30%)、母乳性黄疸因素5例(16.7%)、新生儿溶血病因素4例(13.3%)。结论为了有效的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发病率,首先要对母乳的喂养进行正确的指导,提高围生期的保健,严格预防新生儿感染情况的发生,及时对发病患儿进行治疗,把预防和治疗工作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重点。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某医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探讨不同时期各种因素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及其干预措施。方法将70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Ⅰ组(母婴同室前)和Ⅱ组(母婴同室后),分析两组患儿的病因构成变化。结果Ⅰ组患儿病因以感染性黄疸为主,占46.1%;Ⅱ组患儿病因则以母乳性黄疸为主,占25.5%,而感染性黄疸下降为第2位病因,仅占22.5%。两组患儿病因构成比除ABO溶血病外,其余病因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Ⅱ组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所占比例(42.5%)较Ⅰ组(13.6%)明显增高。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生了明显的变迁。提示改善环境因素、预防感染是降低感染性黄疸的主要措施,而对母乳喂养儿提倡出生后即应进行血微量胆红素监测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该病症提供参考。方法从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重症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选取1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3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测、诊断与治疗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Logistic对两组数据进行回顾分析,总结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对比显示,观察组在出生体重、出生年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肝炎、新生儿溶血型贫血、胆道闭锁、先天性疾病、酸中毒、母乳黄疸等情况均有统计差异,(P均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炎、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围生期病变等为新生儿重症型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使新生儿患上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其中以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炎、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围生期病变最为常见,因此对于以上因素采取及时干预,是预防并利于治疗该病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冷惠 《中国保健》2010,(5):44-45
目的探讨本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主要病因,为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ll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生期因素52例(46.4%),母乳性黄疸32例(28.5%),感染因素14例(12.5%),血液系统因素12例(10.7%),其他因素主要是考虑先天性消化道畸形2例(1.7%)。结论做好围生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预防感染,减少或避免孕期及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正确指导母乳喂养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灿明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4):1166-1167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并提出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住院的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集静脉血和经皮测定黄疸指数。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围生期因素和感染因素为主。结论加强抗感染,做好妇幼保健及围生期工作,减少或避免孕期及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病年龄、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母乳性黄疸、感染因素及其它因素。应用蓝光照射是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光疗前胆红素平均值为(18.65±5.39)mg/dl、平均照射(4.83±2.57)天后降为(11.92±7.63)mg/dl。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围产因素为主(32.0%),其次是母乳性黄疸(27.3%)、感染因素(26.0%)。至今为止,蓝光照射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首选方法,结合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辅以中西药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普通新生儿病区12 975例住院治疗患儿中的4 87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并按照出生情况将其分为早产儿组(n=414)和足月儿组(n=4 461).监测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值(TCB)和血清总胆红素值(TSB).结果 本研究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为37.6%(4 875/12 97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分别为围生期因素(48.5%)、感染因素(19.4%)、母乳性黄疸(17.2%)、ABO溶血病(10.2%)及其他因素(4.7%).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上述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23.11,5.49,28.64,2.67,212.07;P<0.05).结论 早产儿相对足月儿易罹患高胆红素血症.对具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加强胆红素水平监测,并对TSB水平较高者及时实施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胆红素脑部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自2012年11月-2013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患有黄疸的新生儿共88例,以血清中的胆红素峰值3427mol/L为标准,分为两组,对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病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引起新生儿重症黄疸的最主要原因是感染,其次是围生期因素、早产因素、溶血等。两组患儿相对比发现,两组在临床危险因素中的围生期因素和早产因素中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感染是常见引起新生儿重症黄疸的原因,另外围生期因素在临床引发黄疽中的地位提升,应作为未来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引起本地区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探索应对措施,有效地预防核黄疸的发生,减少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人口素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三峡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的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研究住院患儿的病因构成、日龄、家庭环境及文化程度、院外治疗等情况,分析重庆市新生儿患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非疾病危险因素,以提出该地区新生儿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干预措施。结果就诊时间、喂养情况、监护人文化、分娩方式、院外治疗情况、出生医院级别、同胎中有高胆红素血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显示,出生医院级别、分娩方式、监护人文化程度、就诊时间、同胎中有高胆红素血症5个指标为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导致新生儿极重度胆红素血症的疾病危险因素,如感染、窒息等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就诊时间、喂养情况、监护人文化等非疾病相关因素却有显著差异,故非疾病因素在导致新生儿极重度黄疸中占据重要地位,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主要原因,为临床高胆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13例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病因分析,对未愈病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地区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以感染性黄疸居首位,其后依次为ABO溶血,母乳性黄疽,窒息并HIE,头颅血肿,部分患儿病因不明。治愈205例,未愈8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加强宣教,使人们对高胆红素血症有足够认识,早发现和治疗,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积极防治感染可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产科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3.
李淑明 《现代保健》2008,(33):13-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病因。方法对200例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中,母乳性黄疸73例,多因素混和50例,围产因素42例,感染因素23例,原因不明10例。治愈189例,未愈11例。结论在非感染性黄疸中,母乳性黄疸已排居首位。对具有高胆红素血症致病因素的新生儿及早寻找病因、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转归情况,提高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本院87例血清总胆红素≥220.6μmol/L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胆红素水平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因以围产期因素占首位(40%)、其它依次为感染(28.7%)、母乳性黄疸(14.9%)其它因素(11.5%).结论 对高疸的病因及防治提出早期诊断及干预,可以减少高疸的发病率,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通过7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分析病因及干预措施.结果 围生因素 31例(40.79%),感染因素17例(22.4%),母乳性黄疸12例(15.76%) ,颅内出血7例(9.2%), 溶血6例(7.9%) 肝炎综合征3例(3.95%)其中母乳性黄疸预后最好,肝炎综合征引起的黄疸预后最差.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病因治疗的同时应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是新生儿期常见病,重者可引起核黄疸,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后遗症。我科近几年以来采用蓝光照射及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等方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获得较好疗效。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03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我科共收治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90例。日龄为2~36 d,平均日龄(18·1±1·4)d,其中新生儿肺炎182例,新生儿溶血36例,母乳性黄疸24例,败血症48例。肝功能化验血清胆红素均>205·2μmol/L。1·2治疗方法。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肝酶诱导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15例患糖尿病母亲婴儿(IDMs)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是否同时存在IDMs其他合并症情况。方法选择天津市红桥医院2017年8月-2018年1月IDMs115例,应用经皮黄疸仪每日晨起监测婴儿胆红素值,取胸骨及前额两个部位的平均值,因病理因素收入新生儿科的IDMs,同时严格进行各项新生儿病室监测检查。判定为高胆红素血症标准依据为中华医学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干预标准。结果 115例患儿中,1例IDMs因消化道畸形死亡,退出监测。监测的114例患儿中,发生高胆红素血症48例(42.1%)。在4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合并新生儿ABO溶血症2例(4.1%)、特发于围生期的感染7例(14.5%)、新生儿轻度窒息2例(4.1%)、新生儿低血糖症1例(2.1%),家长拒绝将有其他病理因素(如呕吐、鼻塞)的婴儿转新生儿科检查治疗5例(10.4%),有31例(64.5%)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IDMs未监测到其他异常。结论 IDMs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高,可单独存在或与其他合并症同时存在。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是此类婴儿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358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8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治疗及转归。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感染因素、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湿肺及其他因素。经过(26.7±14.4)h的蓝光照射及辅助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值由(326.21±71.81)μmmol/L降至(175.04±48.97)μmmol/L。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接生技术,预防感染,早期结合其发病相关因素给予蓝光照射为主的综合治疗,对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特点。方法 对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168例的临床资料,如血清胆红素、血清间接胆红素、肝功能、部分病例查甲胎蛋白(AFP)、谷胺酰转肽酶(γ-GT)、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测定及细菌培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主要病因为感染占51.1%,围产糖素占18.4%,母乳性黄疸占27.8%,浴血因素占10.7%,原因不明为.7%。结论 要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做好新生儿护理、围产期保健管理、加强各级医院产科质量和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是否存在胆汁淤积。方法 :用酶法测定 96例不同病因引起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空腹血清总胆汁酸 (TBA)水平 ,并与 2 8例无病理性黄疸的对照组比较 ;同时比较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中足月儿与早产儿血 TBA水平。结果 :不同病因引起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TBA水平均高于无病理性黄疸的对照组 (P<0 .0 5 ) ;早产儿黄疸组血 TBA水平明显高于足月儿 (P<0 .0 1 )。结论 :不同病因引起的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存在不同程度的胆淤积 ,其中早产儿胆汁淤积较足月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