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研究新生儿科32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为观察组,32例未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早产儿设为对照组。观察:1两组最终出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情况。2两组需用鼻塞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及呼吸机治疗参数、肺氧合功能的比较。结果 1观察组减少了出现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例。2观察组在使用鼻塞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及呼吸机治疗参数PIP、MAP和FiO_2、上机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aO_2/FiO_2氧合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预防性使用PS能减少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改善早产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呼吸机参数,缩短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与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 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5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MV组(34例)和n CPAP组(34例)。两组均应用PS治疗,MV组给予机械通气,n CPAP组给予n CPAP,观察两组方法治疗NRDS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6 h、24 h与治疗前的动脉血p H值、Pa O2和Pa CO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同时期动脉血p H值、Pa O2和Pa 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儿住院费用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CPAP组患儿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n CPAP与机械通气治疗NRDS均有效,且n CPAP治疗患儿的住院费用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NDRS患儿需辅助通气时可优先选择n CPA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与高频震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NRDS足月新生儿分为对照组(SIMV)与观察组(HFOV)各3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记录两组患儿血气值及呼吸机参数情况.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治疗,观察组氧合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FOV与SIMV治疗NRDS均具有较高安全性,应用HFOV治疗可更快速改善患儿氧合,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气泡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B-NCPAP)联合国产牛肺泡活性剂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2013年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收治诊断为NRDS的早产儿53例为研究对象。治疗组27例,采用气管内注入国产肺泡活性剂后进行B-NCPAP治疗。对照组26例,采用B-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参数调节、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应用国产肺泡活性剂治疗6 h后血气分析Pa O2(氧分压)、p H值上升,Pa CO2(二氧化碳分压)下降(P0.05或P0.01),呼吸机参数(Fi O2)明显低于对照组,流量明显降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费用较对照组短。结论 B-NCPAP联合国产牛肺泡活性剂治疗早产儿NRDS可提高肺顺应性,改善肺氧合功能,对NRDS具有良好疗效,提高了早产儿救治成功率,减少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5.
唐军  熊英  郭文俊  母得志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16-3417
目的:观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方法:将ARDS患儿15例分为两组,PS组(n=8)在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基础上经气管注入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每次200mg/kg;对照组(n=7)经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不用固尔舒。结果:PS组呼吸机参数最高MAP水平和高浓度氧(FiO2≥50%)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PS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PS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PS的治疗方案对新生儿ARDS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彭芬  吴华莉  田鹏 《中国妇幼保健》2014,(33):5530-5532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机械通气(SIMV+PC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情况。方法:将6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IPPV)和对照组(SIMV+PC模式),两组均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OI)、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经过24 h、48 h的监测,两组Pa O2、Sa O2、Pa CO2、Fi O2、O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比较,上述指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氧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气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1.43%(32/35),对照组治愈率为84.85%,两组治愈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IPPV与机械通气均能改善患儿的通气和氧合状态,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相比,可以降低VAP和气漏发生率,降低氧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需机械通气治疗的3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给予HFOV+PS治疗,另外18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频通气(CMV)+PS治疗,比较两组之间的上机时间,上机后1、8、24 h的血气分析,上机后1、8、24 h的氧合指数,以及出现气漏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HFOV+PS组1、8、24 h的血气分析值及氧合指数明显优于CMV+PS组患儿。气漏、慢性肺部疾病发生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论 HFOV+PS较经典的CMV+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改善氧合方面更快速,更高效,能更快地下调氧浓度,缩短上机时间,肺部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PS治疗,观察组给予PS联合CPAP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住院天数、血气分析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H值、PaCO_2低于对照组,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网膜病、气胸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联合PS治疗NRDS可以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少支气管发育不良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5,(4):398-400
目的观察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HHFNC治疗,对照组给予CPAP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氧暴露时间、上机持续时间、开奶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儿氧暴露时间和上机持续时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研究组患儿开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重新插管、腹胀、鼻损伤、头部塑形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2.86%、0.00%和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28.57%、17.14%和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与CPAP均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通气功能,促进氧合,但HHFNC对患儿的损伤更小,且更容易被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林智亮 《现代保健》2014,(33):58-60
目的:评价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98例重症肺炎患儿,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罩吸氧治疗,试验组采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肺氧合功能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用氧天数、吸入氧体积分数(Fi O2)、住院天数。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8%(45/49),对照组为77.6%(38/49),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Pa O2、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氧合指数(O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用氧天数、吸入氧体积分数(Fi O2)、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缩短住院时间,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洁 《中国卫生产业》2014,(27):37-39,42
目的:探讨肺复张联合Duo 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1日-2014年6月30日收入我院NICU室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DuoPAP呼吸支持,呼吸支持24 h内给予肺复张(LRM),间隔8 h给予1次RM,连续3 d。对照组给予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得出实验组肺复张联合DuoPAP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0.5%,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的(149.2±19.7)mmHg和(162.3±18.1)mmHg;通气72 h后呼吸机参数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潮气量分别为(427.2±78.5)mL和(503.6±93.2) mL;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情况和治疗效果比较,主要包括住院天数分别为对照组的(32.2±6.8)d和肺复张联合DuoPAP治疗组的(25.9±5.1)d及死亡病例数分别为2例和0例。以上数据结果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联合Duo 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功能,明显提高患者肺的顺应性,大幅降低呼吸机的使用条件,显著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插管率、撤机失败率、BPD、气漏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缩短氧暴露时间,减少呼吸机应用时间和住院费用。是临床医师治疗早产儿NRDS首选的无创通气联合治疗方式,简便易行,耐受性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张新 《现代保健》2012,(21):106-107
目的:探讨固尔苏联合肺持续扩张压力治疗早产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2008年9月-2011年7月收治的112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肺持续扩张压力治疗,仅观察组加用固尔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情况、氧疗天数、转机械通气例数、住院天数及氧中毒情况。结果:(1)观察组血PaO2、pH高于对照组(P〈0.05),PaC02低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氧疗天数和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转机械通气和氧中毒例数均小于氧中毒(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肺持续扩张压力治疗早产低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较好,可改善血气情况并降低氧疗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足月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临床治疗价值,提高MAS的治疗成功率。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确诊为重症MAS的足月患儿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及常规支持疗法,观察组同时给予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比较观察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呼吸机参数变化、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肺氧合功能改善快且明显,呼吸机参数及时下调,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缩短,气漏及ARDS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S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能及时有效改善肺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减少气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践过程中,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鼻塞CPAP)治疗方法与传统头罩吸氧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从而为相关临床实践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前后的血气分析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PaO2、PaCO2和SaO2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鼻塞CPAP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采取俯卧位通气在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的NRDS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5例)在呼吸机治疗1 h后采用俯卧位通气,1次/4 h,每次治疗1 h;对照组(25例)使用常规的仰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治疗后1、2、3、4小时,两组患儿各做血气分析,观察相同时间的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Pa O2和Pa O2/Fi 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DS患儿在机械通气治疗中采用俯卧位呼吸明显提高了通气效果,缩短了上机时间,降低了近期死亡率,减少了吸痰次数,头枕部压疮发生情况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探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12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所有患儿按照临床治疗手段分为对照组(61例患儿)与实验组(61例患儿),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CPAP呼吸机治疗,实验组患儿同时联合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96.7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8.69%),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中应用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特点及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O)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足月儿重症NRDS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5年12月给予PS(实验组)治疗的36例足月儿NRDS病例的临床特征,均常规使用机械通气,观察使用PS后的疗效,同时选取符合条件的对照组36例予以NO吸入治疗,NO与机械通气同步使用,两者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后(4 h、12 h、24 h),p H值较治疗前(0 h)改善,氧分压(PO2)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降低、吸入氧浓度(FIO2)下调、吸气峰压(PIP)(cm H2O)下调、R-way胸片分级改善,对照组治疗后(4 h、12 h、24 h),p H值较治疗前(0 h)改善,PO2升高、PCO2降低、FIO2下调、PIP(cm H2O)下调、R-way胸片分级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指标改善情况与使用(吸入)时间相关;对照组优于实验组,除治疗前0 h、治疗后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治疗后4 h、12 h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预防并发症(感染,气胸,脑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愈、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NO和使用PS治疗NRDS均有效,能够显著改善氧合功能,增加通气/血流比值,从而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预后,在4~12 h时,吸入NO改善氧合和胸片情况,降低PCO2,下调机械通气参数PIP方面优于PS治疗;同时在减少患儿感染、气胸和脑损伤方面优于PS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0月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方式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PS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性正压通气(NCPAP)治疗,观察组采用HHFN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等血气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比例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损伤、CO_2潴留、腹胀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气胸、动脉导管未闭合(PDA)、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24 h、72 h后,两组Pa O2、Sa O2、氧合指数逐渐升高,PaCO_2逐渐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O_2、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联合HHFNC或NCPAP治疗NRDS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呼吸状况、缓解临床症状,但HHFNC对患儿机体摄氧能力及气体交换功能改善更为显著,同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ARDS 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5例采用高频震荡通气联合PS治疗,对照组常规通气联合PS治疗。结果治疗24 h时,观察组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P0.05)。观察组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同期联合PS可提高ARDS的呼吸功能,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王玉惠 《中国妇幼保健》2014,(32):5355-5356
目的:探讨RDS患儿使用CPAP治疗时,在自主呼吸同时通过5F导管给予气管内注入PS的可行性,并探讨与INSURE技术相比较,治疗RDS的疗效。方法:将长春市妇产医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分娩室内出生胎龄27~32周的RDS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CPAP自主呼吸同时,在喉镜下通过5F导管给予PS治疗;对照组采用INSURE技术,即喉镜下,通过气管插管给予PS注入,并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注入PS后,SPO2、心率下降程度、吸氧浓度Fi O2、用药前后1 h血气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入选46例RDS早产儿,在使用PS过程中,观察组SPO2和心率下降的最低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吸氧浓度Fi O2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Fi O2、血气中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用药后1 h的Fi O2较对照组低(P<0.05),血气中PO2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气胸、肺出血、BPD等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5F导管注入PS能够更好改善氧合,减少气压伤及高氧损伤,并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