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将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增强强度与造影前血流信号强度进行对照比较,并生成定量指标峰值强度,探讨其对病灶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 对50例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25例良性,25例恶性),造影前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造影时观察肿块的增强情况,并以肿块所在腺体的增强强度为参照,分为4级:无增强、低增强、等增强、高增强,将其与造影前彩色多普勒分级进行对照分析.应用随机软件计算所有肿块及高增强肿块的峰值强度,并按肿块大小分组比较.结果 超声造影后50例乳腺肿块中41例较造影前血流分级增强,恶性明显多于良性(P<0.05).回声无增强(2例)与等增强(5例)全部见于良性,低增强9例仅1例见于恶性.高增强(34例)可见于良恶性.超声造影表现为高增强的肿块,最大径<2 cm时良恶性峰值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径≥2 cm时峰值强度良恶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超声造影可以明显提高肿块内血管显示率,恶性表现较良性明显,良恶性肿块峰值强度不同,二者相互结合有助于良恶性鉴别诊断,对直径≥2cm,且造影前血流分级为Ⅲ级的肿块峰值强度鉴别诊断的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
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研究声诺维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在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35例乳腺肿块微血管分布,计算机定量测量肿块增强强度值,对比良恶性肿瘤的造影强度特征。结果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值恶性组明显大于良性组,恶性组增强开始时间、达峰值时间比良性组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声诺维超声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及估测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直径≤2.0cm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于术前检测57例乳腺小肿块患者,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时间-强度曲线类型、肿块增强模式,并分析上述结果在良恶性肿块间的差异。结果乳腺良恶性病例在肿块的大小、基础强度、峰值强度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恶性肿块在强化强度、上升斜率、强化强度指数以及曲线类型、增强模式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超声造影后乳腺肿块的强化强度、强化强度指数,以及曲线类型可作为鉴别良、恶性乳腺小肿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声学造影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乳腺肿块(33例良性,29例恶性)进行声学造影检查,通过观察造影增强模式、分析时间-强度曲线参数比较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差异。结果:良、恶性肿块造影增强均匀度、造影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斜率有显著差异(P<0.05);峰值强度、峰值~60s平均强度及峰值~60s曲线下面积无明显差异。把肿块不均匀增强、造影剂出现时间<10s,达峰时间<20s,斜率<5作为恶性参考指标。对于乳腺肿块灰阶及彩色多普勒确诊率88.7%,结合声学造影确诊率93.6%。结论:声学造影有助于提高乳腺肿块定性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超声造影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与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4例78个乳腺肿瘤行超声造影检查,利用时间-强度曲线进行评估,并结合CD34标记的MVD特征,研究二者相关关系及超声造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癌组MVD与峰值强度差值呈正相关(r=0.497,P<0.01),与峰值强度呈正相关(r=0.857,P<0.01),与上升及下降斜率、达峰时间无相关关系;乳腺良性肿瘤组MVD与上述时间-强度曲线定量指标参数间均未见明显相关。乳腺癌组MVD、峰值强度、峰值强度差值、上升斜率、下降斜率均高于良性组(P<0.05)。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肿瘤组间起始强化时间、达峰时间、峰值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评估乳腺肿瘤MVD情况,可提高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探讨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95例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表现及时间-强度曲线。结果60个乳腺良性肿块的时间-强度曲线斜率、峰值强度均较35个恶性肿块小,60个良性乳腺肿块的时间-强度曲线斜率、峰值时间、峰值强度与周围组织的差值均较35个恶性肿块小与周围组织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块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相似,清除相有一平台期;恶性肿块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与周围正常组织相差较大。结论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有助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别乳腺肿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取得病理诊断的73例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定性指标(采用目测法获得)和定量指标(根据时间-强度曲线获得),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模型产生方程,并生成新的预测值pre-1和pre-2,以此绘制出两个ROC曲线,评价两个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超声造影定性指标产生的回归方程中包含增强特征、径线扩大、达峰强度分级三项指标,其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预测准确率为91.8%;而定量指标产生的回归方程中仅有相对达峰强度一项指标,其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预测准确率仅为61.5%.2个新预测值所对应的ROC曲线下而积分别为91.3%与75.7%,经Z检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定性分析对乳腺肿块的鉴别能力优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乳腺肿块的不同超声造影图像特征,评价超声造影对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经超声造影诊断的86例乳腺肿块,分析超声造影特征与肿块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超声造影后乳腺良恶性肿块在形态、边界、增强强度、内部区域型充盈缺损及周围滋养血管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增强范围增大(91.1%)、周围有滋养血管(93.3%)及区域型充盈缺损(80.0%)诊断恶性肿块的特异性最高,增强范围增大、周围有滋养血管诊断恶性肿块的准确性最高,均为88.8%。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灌注峰值强度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稳定性。方法:通过3名观察者分别对151例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灌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分析每一名观察者所得灌注峰值强度在良恶性肿块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通过3名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比较其稳定性。结果:3名观察者所测得良性组峰值强度均值分别为34.97、26.32和24.38,恶性组峰值强度均值分别为23.43、17.23和17.23,3名观察者所得良恶性肿块灌注峰值强度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肿块的均值明显较良性肿块低。3名观察者间ICC=0.754(95%CI:0.693~0.807,P0.001)。结论:超声造影灌注峰值强度有助于乳腺癌的术前诊断,且不同观察者间信度良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实时超声造影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曲线软件评价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乳腺良恶性肿块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并在肿块内选择血流灌注区,无血流区,肿块外正常腺体区进行软件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造影后乳腺良恶性肿块及正常乳腺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及参数存在差异。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筛选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价其诊断效能。方法 13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行术前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多项指标进行筛选,建立乳腺癌诊断回归方程,并应用ROC曲线评价方程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定性及定量指标中增强模式,增强幅度,增强后病灶是否扩大,增强后肿瘤周边汇聚征,造影剂进入肿瘤顺序、病灶内造影剂分布、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下面积及梯度良恶性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定性指标多因素分析进入Logistic模型的指标为增强模式及增强后病灶是否扩大,回归方程为P=1/[1+e~(-(-1.277+0.992X2+0.957X5))],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定量指标多因素分析进入Logistic模型指标为峰值强度及达峰时间,回归方程P=1/[1+e~(-(-0.333+0.09Y1-0.025Y3))],方程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将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定性及定量指标合并后进行多因素分析,最终进入Logistic模型的指标为增强模式及增强后病灶是否扩大,回归方程P=1/[1+e~(-(-1.479+0.985X2+0.988X5))],方程ROC曲线面积0.804,诊断效能好于单独定性及定量指标。结论将超声造影定性及定量指标结合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超声造影对乳腺癌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灰阶谐波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曲线软件支持,并对比研究乳腺良恶性肿块内血流频谱形态特征来综合分析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方法:前期工作:对136个乳腺良恶性肿块提取了内部血流频谱,后期对另16个乳腺良恶性肿块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乳腺良恶性肿块内部血流频谱形态存在差异,乳腺癌的血流频谱形态可分为4型;造影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及参数存在差异。结论:实时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结合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分析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超声造影(RT-CEUS)灌注特征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鉴别诊断长径≤2.0 cm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乳腺肿块患者(良性30例,恶性33例)的常规CDFI及RT-CEUS影像资料,对比良恶性乳腺肿块的造影特点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差异,并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向心性、不均匀、高增强,周边呈放射状,87.88%(29/33)边界模糊;良性肿块多表现为离心性、均匀、低增强,83.33%(25/30)边界清晰。78.79%(26/33)的恶性肿块造影后内部可见灌注缺损。定量分析显示,恶性肿块的峰值强度(PI)及时间-强度曲线上升支斜率(k)均高于良性肿块(P均<0.05),达峰时间(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应用常规CDFI诊断长径≤2.0 cm的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72.73%(24/33),特异度为73.33%(22/30),诊断准确率为73.02%(46/63);CDFI结合超声造影灌注情况的诊断敏感度为81.82%(27/33),特异度为83.33%(25/30),准确率为82.54%(52/63)。结论 RT-CEUS灌注图像特征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指标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长径≤2.0 cm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84例乳腺肿块的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84例乳腺肿块,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敏感性80.6%,特异性93.7%,准确性88.1%;超声造影诊断敏感性88.9%,特异性87.5%,准确性88.1%。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诊断敏感性94.4%,特异性91.7%,准确性92.9%。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能明显提高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高居中国女性肿瘤发病率首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乳腺癌防治的关键所在。超声造影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新型对比剂的出现能更清晰地显示乳腺肿块的增强模式、血流灌注形态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明显提高了超声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本文通过实时超声造影及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评估乳腺肿块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通过重复分析良恶性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图像的定量参数,研究取3次数据的中位数、最相近两次数据的平均值及3次数据的平均值这3种方法所得数据与病理结果间的差异。结果 151个乳腺肿块中,3种数据处理方法显示良恶性肿块的峰值P值均为0.000,曲线下面积(AUC)的P值分别为0.002、0.004、0.004。选择评判标准时,中位数法以AUC<3.850时诊断恶性肿块的灵敏度80.7%、特异度为61.9%,三者均值法以峰值<25.000时诊断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79.8%、特异度为71.4%,为最佳选择。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估乳腺肿块可行,重复分析,取中位数或平均值的方法均可减少数据偏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CEUS)定性及定量分析鉴别乳腺良恶性非肿块型病变(NM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乳腺NML患者(57个病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与恶性病变组,对比组间CEUS定性及定量指标差异,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建立回归方程,采用ROC曲线评估3个方程对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57个乳腺NML中,经病理确诊良性病变31例(良性组),恶性病变26例(恶性组),2组NMLs增强强度、病变范围、周边血管和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渡越时间(M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定性参数中的增强强度、病变范围,定量参数中的PI、AUC以及二者联合分析所示病变范围和PI均为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NMLs的独立因子(P均<0.05)。据此分别建立定性、定量及二者联合分析的回归方程预测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80、0.63和0.71,定性分析优于定量分析(Z=-3.02,P<0.01),而与二者联合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P=0.54)。结论 CEUS定性和定量分析均对鉴别乳腺良恶性NMLs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病理类型乳腺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增强特征表现。方法对42例乳腺癌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的增强形态、强度及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并将恶性肿瘤超声造影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腺恶性肿块超声造影的特征以不均匀部分增强及整体性增强为主,并以高增强多见,肿块增强形态、强度及向周围浸润方式与不同组织病理性质有关;时间-强度曲线呈"快进慢出"或"快进快出"型,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95%。结论乳腺恶性病灶在超声造影下呈现不同造影特征,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联合超声造影(CEUS)在乳腺BI-RADS 4级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乳腺BI-RADS 4级肿块患者行超声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检测,并对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12例患者共125个乳腺肿块,病理学诊断良性85例,恶性40例。85个良性乳腺肿块超声弹性成像评分(2.56±0.48)分,40个恶性乳腺肿块评分(3.85±0.67)分,恶性乳腺肿块超声弹性成像评分较良性乳腺肿块显著升高(P<0.05);良、恶性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形态特征在增强水平、对比剂分布、增强方式、肿块内血管形态、增强后边界、肿块周边放射状增强、造影后肿块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及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5.0%、82.5%、92.5%,特异性分别为89.4%、85.9%、94.1%,准确性分别为84.8%、84.8%、93.6%。二者联合诊断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显著高于二者单独应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技术更有助于乳腺BI-RADS 4级肿块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块典型超声造影模式特征.方法 观察66个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并对其进行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乳腺良、恶性肿块增强均以高增强为主.良性组多呈均匀增强,边缘多平滑,而恶性组多呈不均匀增强,边缘多不光滑呈放射状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分析中,乳腺恶性肿块的达峰时间、上升支及下降支斜率均大于良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模式均表现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