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苏州市活产分娩婴儿中小于胎龄儿(SGA)的发生率及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苏州市2009-2013年单胎分娩的产妇189 621例,收集产妇年龄、产次、孕次、孕周、婴儿出生体重等指标,利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相关性。结果 5年间,SGA总体发生率为5.1%,25~35岁是SGA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为0.94(95%CI:0.90~0.99,P0.05);年龄≥35岁是SGA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为1.15(95%CI:1.04~1.27,P0.05);孕妇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学历均为SGA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5(95%CI:0.71~0.79,P0.05),0.60(95%CI:0.57~0.63,P0.05);孕次为2次及≥3次均为SGA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9(95%CI:0.75~0.83,P0.05),0.61(95%CI:0.52~0.72,P0.05);产次为2次及≥3次均为SGA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4(95%CI:0.69~0.79,P0.05),0.76(95%CI:0.66~0.88,P0.05)。结论需加强孕期健康宣教,提高产后访视水平,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小于胎龄儿成年后发生慢性疾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析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提高参考性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7年11月我院108例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10例正常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及产妇的基本资料进行记录,并应用单因素分析、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产妇年龄、异常孕产史、产检次数、孕周、妊高症、胎数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年龄20岁、有异常孕产史、孕周37周、产检次数6次、患有妊高症、多胎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多胎、产妇年龄、妊高症等是影响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需对上述危险因素重点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造成顺义区孕妇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早产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早产儿的出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方法对2009年8月1日-2010年7月31日在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早产的产妇171例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同时1:1比例匹配同一天分娩的正常产的产妇171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条件回归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占前五位的是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异常、晚孕生殖系统感染、孕期前三个月体重增加≥4kg、胎膜早破,保护因素是均衡饮食、产前检查;多因素条件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调整了孕妇年龄因素后,产前检查10次以上是早产的保护因素。居住在农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次、胎膜早破、孕期前3月体重增加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孕晚期生殖系统感染是早产的可疑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可降低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河北省孕产妇产前检查状况,探讨产前检查次数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关系。  方法  对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的分娩≥28周、年龄在18~≤55周岁的263 171例单胎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将其分为0~≤3次、4~≤7次及≥8次三组,分析孕产妇产前检查次数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关系。  结果  随着产前检查次数的增加,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产前检查次数0~≤3次的孕产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是≥8次孕产妇的1.802倍;产前检查次数4~≤7次孕产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是≥8次孕产妇的1.268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孕妇高龄、产次多及终止妊娠孕周小是产前检查次数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妇受教育程度高、妊娠次数多及合并妊娠合并症是产前检查次数的保护因素。  结论  产前检查次数越多,发生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越低,应加强对受教育程度低、产次多及高龄等孕妇的健康教育和产前保健,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奉化市2010年10月-2012年9月各分娩机构发生的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间共发生产后出血349例,发生率为3.41%;外地户籍产妇产后出血率为4.16%,高于本地户籍的2.77%( P〈0.01);剖宫产的出血率为4.10%,高于阴道产的2.91%( P〈0.01);产后出血发生与孕妇年龄、出生体重、分娩孕周及胎产次呈相关性( P〈0.01);早产、过期产、低出生体重、巨大儿、双胎、经产妇、年龄〈20岁及﹥30岁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结论重视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评估、正确处理分娩过程、积极控制剖宫产率、加强流动人口的围产期管理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科危重症的发生,保障围产期母婴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低出生体重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江门地区分娩量最大的14间助产机构2015年8月-2016年5月间住院分娩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和病例摘录,调查与低出生体重发生可能相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孕产相关因素、孕妇慢性疾病史、孕妇感染史、孕期生活习惯、孕期营养状况、孕期心理健康、产妇月经史及生育史、产妇及配偶生活和工作环境等,探讨以上因素与低出生体重的关联及发现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发生与父母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身高、体重及母亲的月经史和生育史、孕期的体力活动、孕期的保健行为、孕期的患病情况和营养状况有关。结论孕母积极获取保健知识、参加过孕妇学校、按时孕期产检是低体重发生的保护因素;孕期轻度体力劳动、工作和适度体育锻炼是降低低体重儿发生风险的保护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位异常都是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显著危险因素,具有低出生体重儿分娩史及早产史也是新生儿发生低出生体重的显著危险因素,孕前BMI值偏低、孕期增重不足、早餐不规律是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经常食用奶、豆类食物、海产品、内脏及服用钙补充剂则是降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与孕期和孕前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查阅铜陵市某医院 1999年 8月 - 2 0 0 0年 8月住院分娩的产妇病例 ,共 2 0 87份 ,记录孕期高危因素和既往异常妊娠史。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多因素L 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早产、低出生体重分别与孕期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分别为 4 .5 %和 5 .1% ,4 5 .8%的低出生体重儿为早产。多因素 L 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 :非第一产次、妊娠并发症 (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和妊高征 ) ;导致低出生体重的主要高危因素 :双胎、母亲怀孕年龄 30岁以上、胎膜早破。结论预防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应从孕前、孕期和产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产妇孕期体重增长的适宜范围及其与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科和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自然妊娠、单胎、足月产产妇资料。采集孕妇自身指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受孕方式、产次、既往疾病史)和胎儿指标(出生孕周、分娩方式、胎儿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身长)。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m)2。孕妇妊娠前BMI≥24.0 kg/m2为超重,18.4 kg/m2为低体重。足月分娩胎儿出生体重4 000 g为巨大儿。结果共收集1 103人产妇纳入本研究(低体重组192人、正常体重组761人、超重组150人)。巨大儿总发生率为6.3%。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BMI也逐步升高。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孕期体重增长明显高于超重组产妇,前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低体重组(15.4±4.3)kg、正常体重组(15.5±5.1)kg、超重组(13.0±6.0)kg;虽然超重组产妇体重增长较少,但胎儿出生体重却明显高于其他2组产妇低体重组(3 261.2±341.9)g、正常体重组(3 387.9±383.7)g、超重组(3 469.6±408.2)g。低体重组孕妇自然分娩率最高(57.8%),其次为正常体重组(48.6%),超重组最低(40.0%)。采用四分位数方法,孕前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的孕期体重适宜增长范围为12.0~18.5 kg,超重组则为9.0~16.0 kg。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长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长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长才能有效降低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长治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孕期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地区分娩的5 055名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性别、孕周、孕妇年龄、产次、孕妇生活地区(城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处理,探讨影响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结果 5055名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 128±675)g,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14.6%,巨大儿发生率为8.2%.经单因素x2检验,孕妇生活地区、孕周、孕母年龄是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影响因素(x2值分别为223.807、34.120,2 211.570、68.941,92.199、18.745),产次与低体重儿发生有关(x2=54.822),性别与巨大儿发生有关(x2=34.5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结果显示,早产(OR=37.147,95% CI:30.094~45.853)、生活在农村(OR=0.390,95% CI:0.310~0.492)孕母年龄(OR=0.864,95%CI:0.779~0.959)是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男婴(OR=0.524,95% CI:0.423~0.650)、生活在城市(OR=0.616,95%CI:0.501~0.758)、过期产(OR=4.175,95%CI:2.918~5.974)及孕母年龄偏大(OR=1.229,95%CI:1.104~1.368)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地区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低,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城乡差异存在,因地制宜的提供科学的干预措施和孕产期保健服务、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及适龄孕产,是控制出生体重在合理范围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配对调查方法,对1992~1994年澄江县农村236名低出生体重儿和 236名正常出生体重儿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对 31个因素同时采用单因素的卡方检验和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年农村低出生体重儿平均发生率为4.15%,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在母亲文化程度、身高、体重、孕次、产次、第一次产检孕周、产检次数、分娩孕周、经济收入、高危因素、臀位、双胎、过期妊娠、怀孕期间情绪、怀孕期间饮食、早产史16个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Logistic分析选出的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母亲文化程度、怀孕期间情绪、身高、体重、孕次、产次、双胎、臀位、分娩孕周、经济收入、第一次产检孕周、民族、年龄、地区、新生儿性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方法:连续观察分析1999年6月~2002年6月我院分娩的7 353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对影响新生儿体重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周、孕母年龄、孕母职业及不同产次有关,早产低体重儿为58.01%,足月低体重儿为2.37%,孕母<20岁低出生体重率增加,孕母>30岁巨大儿发生率最低.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少生优生,提倡晚婚晚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广西钦州市新生儿早产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新生儿早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妇幼信息系统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在广西钦州市住院分娩单胎活产婴儿的产妇作为调查对象,按分娩孕周分为早期早产组(34周)、晚期早产组(34~36周)和对照组(≥37周)。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和孕期资料,对可能引起早产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10 122名产妇,早产发生率为3.99%(404/10 1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的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孕检次数、孕次、产次、羊水过多或过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及新生儿畸形在不同分娩孕周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年龄≥35岁(OR=0.623,95%CI:0.45~0.86)、孕次3次(OR=0.706,95%CI:0.52~0.96)、孕检次数6次(OR=0.312,95%CI:0.24~0.41)、羊水过多或过少(OR=0.375,95%CI:0.15~0.95)、胎膜早破(OR=0.224,95%CI:0.16~0.32)、前置胎盘(OR=0.173,95%CI:0.09~0.34)、新生儿畸形(OR=0.238,95%CI:0.12~0.48)是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早产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关注高龄孕妇,积极提倡产前定期检查,针对危险因素尽早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以减少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03~2012年汉中市南郑县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及相关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分析2003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汉中市南郑县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单胎新生儿出生体重,记录其出生体重及孕妇年龄、孕周、职业、居住地理位置、不同年度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2年收住孕38~42周孕妇8 469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在1 700~5 100 g,平均(3 241.89±399.81)g,平均出生体重随孕周增加而增重(P<0.001);26~35岁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高,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重于女性,在平川丘陵地区居住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较在山区居住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重,产次为2~3次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产次为1次和产次为4次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重(P<0.001),农民与职工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各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2003、2012和2011年较重。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性别、居住地理位置、产次、年度及孕妇年龄有关,与孕妇职业无关,新生儿出生体重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苏州市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加强围生期保健管理,进一步预防苏州市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登陆苏州市妇幼卫生信息平台,调取2014年苏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分娩登记信息,包括 Apgar 评分、孕妇年龄、户籍、分娩孕周、胎儿性别、出生体质量、胎数、胎位、胎次、产次、产检次数和分娩方式等,选择胎龄≥28周活产儿进行出生窒息单因素卡方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评估相关性。结果2014年苏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率为1.05%。外地户籍、分娩孕周<37周、出生体质量<2500 g 或≥4000 g、产次≥3次、助产和剖宫产均为新生儿出生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而胎数≥2为新生儿出生窒息的保护因素(P <0.01)。结论出生窒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产前及产时多因素均为其影响因素,需加强围生期管理,强化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从而降低出生窒息发生概率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描述舟山市2002-201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分析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舟山市电子医疗数据库,收集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相关信息,描述新生儿出生体重和不良出生结局发生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37 141例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 388±462) g,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2.34%,9.42%和3.61%;高危妊娠(OR=1.80,95%CI:1.42~2.28)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出生季节为夏季、秋季、母亲年龄<25岁、孕前消瘦等是巨大儿的保护因素。母亲孕前超重和肥胖是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母亲年龄<25岁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母亲年龄>30岁(OR=1.38,95%CI:1.19~1.60)、冬季出生(OR=1.24,95%CI:1.06~1.45)、母亲孕前超重和肥胖、高危妊娠(OR=1.95,95%CI:1.66~2.29)等是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舟山市2002-2015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呈下降趋势,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新生儿性别、出生季节,母亲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危妊娠等因素影响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或早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方法:连续观察分析1999年6月-2002年6月我院分娩的7 353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对影响新生儿体重的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周、孕母年龄、孕母职业及不同产次有关,早产低体重儿为58.01%,足月低体重儿为2.37%,孕母<20岁低出生体重率增加,孕母>30岁巨大儿发生率最低。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少生优生,提倡晚婚晚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7.
产妇孕期被动吸烟与低出生体重儿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沈阳市妇婴等 15家医院分娩的部分产妇进行了低出生体重儿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在控制孕妇患慢性疾病、生殖器官的畸形、严重妊娠反应、文化程度以及主动吸烟等混杂因素后 ,孕期被动吸烟分娩出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性为非被动吸烟的 2 .95倍 (95 % CI2 .0 7~ 4 .2 1) ;自然流产、人工流产史、家族低体重史、孕前的 BMI、丈夫饮酒史、孕期服用解热镇痛药物以及职业接触有机物均可能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 ,控制孕妇被动吸烟及科学调整孕前体重将有利于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早产发生的影响因素与结局,为早产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3省市21家医院完成分娩的全部产妇13 322例进行调查,计算早产发生率,分析早产发生的相关因素,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的新生儿结局. 结果 早产发生率为6.0%,其中晚期早产(孕周34~36周)占77.3%;导致早产发生危险增加的因素有年龄<20岁、年龄>35岁、在校读书年数>12年、多胎、发生妊娠合并症;早产导致死胎或死产,低、极低出生体重,Apgar得分≤7分,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院前或生后7d内死亡的危险增加. 结论 早产是威胁胎儿及新生儿健康的重要因素,应尽早识别具备早产危险因素的孕妇,以便及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9.
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应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找出低体重儿的危险因素,为避免低体重儿的发生即优生优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5842例确立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结果:①通过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次、孕次、孕周、产前空腹血糖、产前血压、季节、脐带长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产次、孕次、孕周(37~40周)、产前血压是危险因素;秋季、脐带长度(30~70cm)是保护因素。②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计量资料分析,通过成组t检验发现:产妇的产前体重、产妇的身高、胎盘重量有统计学意义,都对低出生体重儿有影响。③通过低体重儿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孕周、产前血压、秋季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孕周、秋季是保护因素,可避免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产前血压是危险因素,易导致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结论:孕妇的身高、体重、胎盘重量、孕次、产次、秋季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其中孕周、秋季、产前空腹血糖、脐带长度是低出生体重儿的保护因素;产前血压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宁波市鄞州区咸祥中心卫生院2003-2014年产妇早产状况。方法:248例于该院分娩的早产产妇作为早产组,采用系统抽样随机选出同时期的248例足月产妇作为对照组。专人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年龄、产检次数、分娩时妊娠天数及住院天数),早产可能的相关因素,包括:孕次、产次、自然流产次数、人流次数、产检次数、胎膜早破(PROM)、妇产科疾病既往史、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多胎妊娠、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胎盘植入、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位异常、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和助孕技术。将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早产相关因素,并对比2组产妇的分娩情况及新生儿状况。结果:近10年早产发生率为11.93%,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流产次数、PROM、妇产科疾病既往史、ICP、多胎妊娠、GDM、PIH、胎盘粘连、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和助孕技术为早产相关危险因素,产检次数是早产保护因素。而孕次、产次、胎盘植入、人流次数和胎位异常并非早产相关因素。早产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和专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与自然流产次数、PROM、妇产科疾病既往史等多种因素相关,早产是新生儿死亡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