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生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探讨抗感染治疗在单中心的规范应用及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中心收诊住院的所有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新生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原学特征及诊疗过程,对诊疗选择和诊疗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 49例患儿中,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检出率为59.2%(29/49),病毒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占80.7%(21/26);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检出率为18.4%(9/49),呼吸道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检出率4.1%(2/49)。病毒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患儿相比,具有较高的阳性接触史(76.9%比30.0%,P<0.05),出现发热症状的比例较少(23.1%比60.0%,P=0.053)。所有患儿治疗用抗生素的使用率为26.5%,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的治疗用抗生素使用率差异显著(0比100%,P<0.05)。两组患儿NICU收治率无明显差异(11.5%比20.0%,P>0.05),均好转或治愈出院,7 d内再入院率均为0。所有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院内接受呼吸道隔离,院内呼吸道病毒感染率为0。结论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方法对2004年3月~2006年3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抗生素使用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平均单例抗生素使用种数发热组高于无发热组(P〈0.05)。②白细胞数为(10—17)×10^9/L组分别与〈10×10^9/L、〉17×10^9/L组比较,抗生素使用率及平均单例使用抗生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率高于60%,联合使用率达13.7%。结论目前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抗生素滥用仍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球菌疫苗与流感疫苗联合接种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来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RRTI患儿124例,单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肺炎球菌疫苗与流感疫苗联合接种;对照组在研究期间不接种任何疫苗。观察两组患儿的RRTI相关临床指标,分别于接种前、接种后14个月和26个月时采用儿科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4.0(Peds QLTM4.0)评估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总治疗花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46、7.574、6.980、10.147,均P0.05)。接种前两组患儿Peds QLTM4.0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1,P0.05);接种后相同时间点观察组患儿Peds QLTM4.0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97、5.034、5.510、6.641、5.924,均P0.05);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儿Peds QLTM4.0总分和各维度评分均较前一时间点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31、6.095、7.214、5.914、6.632,均P0.05)。结论肺炎球菌疫苗与流感疫苗联合接种可有效控制RRTI患儿病情,改善HRQOL,保证RRTI患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婴儿喘息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下吸呼吸道感染婴儿126例,分为普通肺炎组44例、毛细支气管炎组45例、婴儿喘息组37例;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常规体检的1~12个月健康婴儿4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婴儿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同时对下吸呼吸道感染婴儿行病原学和过敏原检测。结果普通肺炎组、毛细支气管炎组、婴儿喘息组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26、6.381、5.391,均P0.05);婴儿喘息组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明显低于普通肺炎组和毛细支气管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921、8.360,均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婴儿喘息组病毒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5,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婴儿喘息组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936、20.937,均P0.01)。3组患儿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6,P0.05)。25-羟维生素D_375nmol/L的患儿中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25-羟维生素D_3≥75nmol/L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8,P0.05);25-羟维生素D_375nmol/L患儿中过敏原阳性率与25-羟维生素D_3≥75nmol/L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05)。结论病毒感染为婴儿喘息发生的主要因素,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偏低会提升婴儿病毒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首先按照年龄大小分为A组(1个月至1岁)140例,B组(1~3岁)160例,AB两组内再随机分成观察组150例(来源于A组:70例,B组:80例)与对照组150例(来源于A组:70例,B组:80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出现腹泻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片,出现腹泻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继续服用该药物。观察指标包括腹泻发生率、治疗总体有效率、腹泻持续时间3项。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腹泻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中观察组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中的观察组(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防治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于1~3岁年龄的小儿AAD预防效果更加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刘静  张先华  罗如平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190-219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17例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HFMD(观察组)与1 008例同期未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HFMD(对照组)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FMD并发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0.40%,为小儿HFMD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肺炎)。①观察组病例中年龄以1~3岁、发病月份以10-12月多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病例中绝大多数有发热(112例,95.73%),所有病例均有咳嗽,伴有喘息6例(5.13%),气促22例(18.80%)。③观察组贫血多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胸片改变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及点片状阴影。结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为HFMD常见并发症,其临床呼吸道症状明显,但重症患儿少见,以1~3岁幼儿、10-12月份多发,病原以肠道病毒(包括EV71)感染为主,合并支原体感染亦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更好地指导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重复住院患儿(观察组)和一次住院患儿临床资料、发病特征、病毒感染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重复住院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基本资料和病毒检出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主要临床症状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发热、流涕、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喘息和腹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喘息和腹泻是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重复住院的主要参考症状。如患儿存在上述症状,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sane》2014,(6)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抗病毒、布地奈得雾化吸入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消失后停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孟鲁司特咀嚼片2.5mg,睡前口服,连用3个月。对照组除不使用孟鲁司特咀嚼片外,余治疗同实验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并随访观察治疗后半年和1年内喘息复发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6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95、2.26,均P0.05),IL-10水平均显著上升(t值分别为2.91、2.35,均P0.05),且实验组患儿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31,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21,P0.05)。实验组治疗后随访观察半年和1年内其喘息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50、5.23,均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能明显能减少喘息的复发率,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清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多发于婴幼儿,本研究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健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7-01-01-2018-01-31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扁桃体充血消失时间为(2.1±0.7)和(3.8±0.9)h,鼻塞消失时间为(1.7±0.6)和(2.7±0.7)h,咳嗽消失时间为(1.8±0.7)和(3.2±0.6)h,发热消失时间为(1.1±0.5)和(1.9±0.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74、11.420、11.645和10.352,均P0.05;观察组总满意为95.0%(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3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4,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工作上,除常规护理外,更应该重视健康教育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捏脊疗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52例,随机均分为每组76例患儿。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并口服羧甲淀粉钠溶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外加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捏脊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总体疗效及有关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1%明显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1%(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均缩短,咳嗽、发热和喘息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g A、Ig G、Ig M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4~+/CD_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捏脊疗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明确,能够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陈建萍  杨波  李恒涛  高昆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373-4375
[目的]观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喘息性疾病发生的方法。[方法]选择Mp-Ab阳性有症状患儿6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等抗炎药物干预治疗。同时设Mp-Ab阴性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进行为期18个月随访观察。[结果]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喘息发生的次数明显增加、并延长患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天数与夜间咳嗽天数、降低PEF值;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早期进行抗炎干预治疗,对上述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其差别经检验有统计学的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5、0.005、0.005。[结论]MP感染患儿有较高的喘息发生率,对其引起的气道过敏性炎症早期进行干预性治疗可以减少儿童喘息发生的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哮喘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3-2016年收治的100例哮喘儿童资料。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的54例患儿设为观察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阴性的46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入院治疗后1周进行肺功能检测,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参数。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息缓解时间为(8.9±1.4)d,治疗时间为(7.4±1.3)d;对照组患儿咳嗽、喘息缓解时间为(6.4±0.8)d,治疗时间为(5.2±0.9)d。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息缓解时间、治疗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25%肺活量呼气流速(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呼气流速(FEF75%)、用力中段呼气流速(FEF25%~7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肺炎支原体抗体不同滴度肺功能参数,发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能够降低哮喘患儿肺功能,以小气道阻塞性病变为主,但其严重程度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儿童维生素A、E缺乏与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和补充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2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联合组则额外给予补充维生素A、E治疗,5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E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维生素A、E缺乏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128例患儿维生素A、E缺乏检出率分别为86.72%和48.44%,明显高于健康儿童(6.00%和4.00%),组间差异比较(P0.05);维生素A、E缺乏均和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呈明显的负相关;联合组治疗后血清维生素A、E水平及血清IgA、IgG和IgM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和联合组临床治疗显效率分别为76.56%和92.19%(P0.05);联合组患儿发热、咳嗽、扁桃体肿大和肺部啰音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和联合组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21.86%和6.25%(P0.05)。结论维生素A、E缺乏可增加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补充维生素A、E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及Th1/Th2平衡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连云港市中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存在哮鸣音将其分为喘息组患儿48例、非喘息组患儿41例,选择同期医院儿科健康体检儿童5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和对照组体检受试儿童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_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峰值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 PEF),血管活性物质血清NO水平以及细胞因子血清干扰素-γ(INF-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患儿肺功能指标FEV_1、FEV_1/FVC和PEF水平分别为(73.41±7.38)%、(71.46±4.72)%和(74.62±6.30)%均显著低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患儿血清NO水平(87.39±7.01)μmol/L显著高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患儿IFN-γ和IL-4水平为(980.67±125.73)ng/L和(678.49±93.92)ng/L均较非喘息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IFN-γ/IL-4较非喘息组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NO、IFN-γ、IL-4与肺功能指标FEV_1、FEV_1/FVC、PEF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IFN-γ/IL-4与肺功能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降低、血清NO水平升高且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衡状态,其中出现喘息症状的患儿上述变化更加明显,血清NO水平以及Th1/Th2免疫平衡状态均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与患儿喘息发生以及疾病进一步诱导哮喘发生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三联气泵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32例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66)。给予对照组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联气泵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ESR及WBC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和74.2%,P0.05;观察组症状(气喘、哮鸣音和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患儿血清CRP、ESR和WB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孟鲁司特钠联合三联气泵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症状或体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兰溪市人民医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各5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研究组患儿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评估治疗前后患儿临床症状(咳嗽和喘息)改善程度及消失时间,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7.93%,对照组为75.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和喘息缓解时间为(5.44±1.06)d和(5.05±0.82)d,对照组为(6.37±1.18)d和(5.92±0.74)d,研究组治疗后咳嗽和喘息评分分别为(0.86±0.41)分和(0.88±0.56)分,对照组为(1.23±0.39)分和(1.19±0.40)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g E为(72.56±15.11)IU/ml,对照组为(87.61±14.37)IU/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联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儿咳嗽和喘息症状显著好转且缓解时间缩短,血清Ig E水平显著下降,应用安全,适合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高唐县人民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8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咳嗽、咳痰、喘息、发热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可缩短疗程,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小儿肺炎患者使用盐酸氨溴索与盐酸丙卡特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科室收治的160例小儿肺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为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主要使用营养补液和抗感染药物治疗。为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开展盐酸氨溴索与盐酸丙卡特罗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等症状的消退时间平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为97.5%(78/80)高于对照组86.25%(69/80)(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联合用药治疗小儿肺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尿白三烯E4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探讨半胱氨酰白三烯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肺炎支原体或/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90例(易喘息感染组)、非肺炎支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90例(一般感染组)、健康体检儿童90例(对照组).比较易喘息感染组和一般感染组的喘息发生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三组尿白三烯E4的浓度.结果 易喘息感染组喘息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 37.78%(34/90)比8.89%(8/90),P<0.01 ].易喘息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的尿白三烯E4浓度分别为(51.57±2.30)、(31.60±2.49)、(3.56±2.42) ng/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易喘息感染组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一般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较一般感染更容易引起喘息.半胱氨酰白三烯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可能是儿童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后易喘息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抗生素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对病症诊断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住院费用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率和使用时间、费用等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经对比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在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费用方面都明显比对照组患儿低,经对比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指导下合理利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抗生素使用率与使用时间,也可使抗生素使用费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