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具备特异性肝细胞靶向性能的超声造影剂,即携半乳糖化多聚赖氨酸(Gal-PLL)的脂质包裹的纳米级液态氟碳微球超声造影剂,并研究其在体外肝细胞的寻靶能力。方法应用还原胺化法优化制备肝脏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配体Gal-PLL,将其磷脂膜洗脱下来并逐滴加入液态氟碳,通过超声波细胞粉碎机进行振荡获得目标造影剂,并观察其形态,检测其粒径和电位。将靶向造影剂和非靶向造影剂分别滴入贴壁生长的正常大鼠肝细胞及正常人肝细胞中,比较观察两组造影剂与肝细胞的靶向效果。结果成功制备Gal-PLL,并合成了靶向纳米液态氟碳脂质微球超声造影剂,电镜下其形态圆整、大小均一,性质稳定,平均粒径200 nm,平均电位35 m V。制备的靶向纳米液态氟碳脂质微球超声造影剂能靶向聚集于体外正常大鼠肝细胞和正常人肝细胞周围。结论自制携Gal-PLL的脂质包裹的纳米级液态氟碳微球超声造影剂具有性质稳定、靶向性等优点,为今后实时在体监测并定量评估肝脏损伤程度的超声显影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结合不同近红外荧光成像染料的纳米级肿瘤靶向超声造影剂,比较二者的理化性质及体外肿瘤靶向性。方法薄膜水化法制备纳米级超声造影剂(nanobubble,NB),直接吸附法将IR780、 IR783与NB结合,制备纳米级双模态靶向超声造影剂NB-IR780和NB-IR783,测量其理化性质,通过流式细胞技术与免疫荧光成像技术比较以上造影剂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靶向识别能力。结果 NB-IR780与NB-IR783的粒径分别为(552.7±55.0)、(551.8±114.8)nm。随时间变化稳定性良好;IR780的最低毒性剂量为3 200μg/ml,IR783的最低毒性剂量为35μg/ml。体外实验NB-IR780与NB-IR783可以靶向结合乳腺癌细胞,靶向结合率分别为37.5%、97.6%。结论 IR780的最低毒性剂量远高于IR783的最低毒性剂量,但作者在实验中所使用的IR783浓度为3μg/ml,远低于35μg/ml,为安全范围。纳米微泡与IR780和IR783结合后,可以实现乳腺癌细胞的靶向结合,但靶向结合率NB-IR783明显高于NB-IR780,为根据不同研究需要选择不同近红外荧光染料实现肿瘤细胞靶向成像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纳米级超声分子探针,即含硫酸脑苷脂的液态氟碳纳米粒,并观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采用薄膜一超声法将硫酸脑苷脂溶入液态氟碳纳米粒的成膜材料中,制备含硫酸脑苷脂的液态氟碳纳米粒,并检测其一般性质,通过光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该分子探针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寻靶能力,与不含硫酸脑苷脂的普通液态氟碳纳米粒相对照。结果含硫酸脑苷脂的液态氟碳纳米粒的大小及分布与普通液态氟碳纳米粒相似。体外寻靶实验显示,此分子探针可以较多地聚集到肝癌细胞周边,并向细胞内聚集,而对照组普通液态氟碳纳米粒未见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出新型纳米级超声分子探针,其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寻靶能力,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分子探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纳米微泡通过肿瘤血管内皮间隙实现被动靶向的可行性.方法 20只SKOV3细胞皮下种植荷瘤裸鼠分为A组(超声显像组10只)及B组(冰冻切片组10只,再分为B1组及B2组).制备DiI标记的纳米微泡及微米微泡并调整至相同浓度.A组:各裸鼠先后经尾静脉注射相同浓度微米微泡及纳米微泡(35μl/只,间隔1.5h),分别进行超声显像观察.B组;B1组及B2组各裸鼠分别注射相同浓度微米微泡及纳米微泡(约10μl/只),1.5h后对裸鼠进行心脏灌注后切取肿瘤组织及肌肉组织进行冰冻切片、Hoechst核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微泡在两组织中的滞留情况.结果 超声显示:纳米微泡组达峰时间及消退时间均长于微米微泡组,而峰值强度低于微米微泡组.冰冻切片观察;纳米微泡组肿瘤细胞周围见明显红色荧光聚集,微米微泡组肿瘤、肌肉组织中及纳米微泡组肌肉组织中均未见明显红色荧光.结论 纳米级脂质微泡可通过肿瘤血管内皮间隙,即实现了肿瘤被动靶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纯度较高的纳米级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理化性质及体内成像效果.方法 机械振荡法与低速离心法结合制备纳米级微泡,观察微泡形态,检测其平均粒径,并观察其增强正常兔肝显影的情况,并与微米级微泡造影剂进行比较.结果 光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微泡呈圆形,分布均匀,无聚集现象.Zeta SIZIER 3000测定微泡粒径均值为623.4 nm,微泡表面电位均值1.3 mV.注射纳米级造影剂于新西兰大白兔体内能持续增强肝的显像效果,与微米级造影剂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纳米级的微泡造影剂大小合理,分布均匀,显像效果强,为下一步研制小型化靶向造影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靶向血栓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并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寻靶能力进行研究。方法以高分子材料端羧基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COOH)为载体,采用双乳化法制备PLGA微球;并用碳二亚胺法将该微球与血栓靶向短肽片段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RGDS)共价结合制备靶向血栓高分子超声造影剂(RGDS-PL-GA);检测该造影剂的理化特性并通过体外寻靶实验,评价其对血栓的亲和性。结果采用本法成功制备了RGDS-PLGA,其形态规则,呈大小均匀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21±0.27)μm,RGDS携带率25.69%。体外实验显示RGDS-PLGA可以牢固结合到血栓表面。结论采用双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可以成功制备靶向血栓高分子超声造影剂,该造影剂粒径小,对血栓具有很强的靶向性及稳定性,有望在分子水平为血栓的诊断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一种以肿瘤淋巴转移相关特异性膜抗原蛋白——凝溶胶蛋白(Gelsolin)为靶点的纳米级高分子造影剂,并观察其体外寻靶及显影能力。方法 通过改良的双乳化法制备高分子PLGA-COOH造影剂,以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Gelsolin单抗连接,制备出GSN-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检测该造影剂的一般性质,评估Gelsolin单抗与造影剂表面连接情况,评价其体外寻靶能力并进行体外显影实验。结果 GSN-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平均粒径为(575.67±4.71)nm,表面电位(-11.46±1.19)mV,造影剂表面GSN单抗结合率达96.93%。体外摄取实验显示细胞表面高表达Gelsolin抗体的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转移细胞株(Hca-F细胞)可较多摄取GSN-PLGA靶向造影剂。体外显像实验显示靶向超声造影剂体外显影效果较好。结论 GSN-PLGA靶向超声造影剂可与高表达Gelsolin的Hca-F细胞特异性结合,且体外显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亲血栓性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实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亲血栓性靶向超声造影剂,探讨其体外寻靶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在自制的白蛋白超声造影剂的基础上,采用交连法制备血栓靶向微泡造影剂。体外实验分3组:A组,将靶向造影剂滴加于健康人新鲜血凝块上,光镜下观察微泡与血凝块的粘附情况;B组对照,普通白蛋白造影剂;C组对照,6—肽阻断实验。结果 A组微泡在血凝块外围形成一条凝聚带,并顺着网格状的纤维素带延伸到血块内部,而两对照组均未见微泡与血凝块的结合。结论 采用交连法可制备亲血栓性靶向白蛋白超声造影剂;该造影剂微泡在体外能与人新鲜血凝块高效特异结合。  相似文献   

9.
叶酸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制备偶联叶酸的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鉴定其基本性质,并探讨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将DSPE-PEG(2000)Folate溶入微泡成膜材料中,制备叶酸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用DFY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诊断仪检测微泡粒径和浓度.通过光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仪观察该靶向造影剂对SKOV3细胞的体外寻靶情况,以普通超声微泡作对照.结果 靶向超声微泡的大小、粒径及分布与普通超声微泡相似.体外寻靶试验显示,该靶向微泡可以较多并牢固地聚集到SKOV3细胞表面,而普通微泡对照组未见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制备出偶联叶酸的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该造影剂在体外对高表达叶酸受体的SKOV3细胞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合力,有望成为靶向显像卵巢癌的理想造影剂.  相似文献   

10.
分子影像学是指活体状态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应用影像学方法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1.不同于传统影像学进行的显像诊断,分子影像学探讨的是疾病过程中基本的分子异常[2],因此,更具特异性和准确性,更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定性、定位诊断.超声分子显像作为分子影像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时显像、方便可携带、经济等众多优点,带来了快捷高质量的影像,体现了更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抗体偶联白蛋白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单克隆抗体修饰的白蛋白微气泡,并探讨其体外靶向性作用。方法采用N琥珀酰亚胺基-3-(2吡啶二硫)-丙酸酯(SPDP)交联法将鼠抗人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单克隆抗体与白蛋白微气泡进行共价偶联,采用玻片凝集法检验抗体是否与白蛋白微气泡交联;体外培养高表达VCAM-1抗原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通过抗体修饰微气泡与该细胞的特异性结合作用检验该微气泡的靶向性作用。结果SPDP交联法制备的免疫微气泡的玻片凝集反应呈阳性;损伤内皮细胞(细胞膜表面高表达VCAM-1抗原)周围可见大量免疫微气泡聚集,而正常内皮细胞(细胞膜表面无VCAM-1抗原表达)表面未见明显免疫微气泡附着。结论应用SPDP交联法能够将抗体有效地偶联到白蛋白微气泡表面,体外实验证实了其与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靶向纳米脂质超声造影剂制备及其体外寻靶能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制备一种靶向乳腺癌的纳米脂质超声造影剂,并观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制备生物素化抗人乳腺癌细胞单克隆抗体Neu(F-11),并检测其生物素化程度和活性;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制备靶向纳米脂质超声造影剂,用免疫荧光染色定性检测造影剂与抗体的连接情况,通过靶向造影剂与不同细胞的结合实验检测其寻靶能力.结果 每分子抗体可结合的生物素数目平均为7个,生物素化抗体的活性与游离单抗相比未见明显降低;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靶向纳米脂质超声造影剂表面可见明亮的红色环状荧光,细胞结合实验显示其可与乳腺癌细胞特异性牢固结合.结论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可使造影剂与抗体牢固结合,所制得的靶向纳米脂质超声造影剂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寻靶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靶向高分子造影剂的制备及其体外寻靶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一种特异性靶向肝癌细胞的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并考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高分子材料PLGA-COOH造影剂;并用碳二亚胺法将造影剂与抗体偶联制备出靶向高分子造影剂。检测该造影剂一般特性及体外寻靶能力,并与普通高分子造影剂做比较。结果高分子造影剂的平均粒径600.5 nm,体外寻靶试验显示,该靶向高分子造影剂较多并牢固的聚集到肝癌细胞表面;普通高分子造影剂对照组末见造影剂和细胞的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出特异性结合人肝癌抗体的靶向高分子超声造影剂。该造影剂在体外对肝癌细胞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合力。  相似文献   

14.
纳米级造影剂在超声分子显像与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年来,超声微泡类造影剂及其靶向技术已经在分子显像与靶向治疗领域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然而,由于微泡类造影剂直径为微米级,不能穿透血管内皮间隙,只能停留在血管内,发生血池内显影,因此限制了它们对血管外病变的探测能力。随着纳米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另一类纳米级造影剂正日渐崛起,主要包括液态氟烷纳米粒/乳剂、具有声反射特性的脂质体等。这类造影剂以其分子小、穿透力强的突出特性,将有力地推动超声分子显像与靶向治疗向血管外领域拓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一种以凝溶胶蛋白(GSN)为靶点的包裹液态氟碳的纳米级PLGA高分子造影剂(GSN-PLGA-PFP),并评价其体外热致相变、靶向及显影能力。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靶向相变型高分子超声造影剂。检测此造影剂的一般性质;显微镜加热板法进行热致相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体外观察GSN-PLGA-PFP被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Hca-F细胞摄取的情况,初步评价其寻靶能力;体外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仪辐照后观察其超声显影效果。结果 GSN-PLGA-PFP的平均粒径为(328.59±3.82)nm,造影剂表面平均Zeta电位为(-10.36±1.34)mV,造影剂表面GSN单抗连接率高达98.31%,且于43.5℃时纳米粒开始发生相变;体外摄取实验显示Hca-F细胞可较多地摄取GSNPLGA-PFP,体外行LIFU辐照后可观察到显影效果明显增强。结论自制携Gelsolin单抗包载PFP的PLGA造影剂热致相变效果明显,可与Hca-F细胞特异度结合且体外显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肿瘤分子显像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靶向超声造影剂可与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或肿瘤组织细胞特异性表达的生物分子相结合,实现肿瘤分子显像,从而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与敏感性,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以及研究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及凋亡的在体活动规律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7.
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对兔VX2肝肿瘤的显影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制备一种具有靶向性的纳米级超声造影剂,测定其物理特性,并对兔VX2肝肿瘤的靶向性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高速均质法制备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测定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观察体外显影、对体内肿瘤的显影,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及荧光共聚焦观察.结果 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的粒径为(474.1±83.5)nm,Zeta电位为+(9.8±5.7)mV,溶液的性质稳定,其沉淀能够增强超声显影,体内能够增强肿瘤的显影,光镜下和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均能够观察到靶向造影剂聚集在肿瘤组织内.结论 自制的纳米级微球符合理想的靶向超声造影剂的要求,性质稳定,能够靶向肿瘤组织显影,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及载基因或药物的靶向载体.  相似文献   

18.
靶向超声造影是超声分子影像技术的重要部分。随着超声造影技术和生物纳米技术的发展,靶向超声造影剂步入纳米时代。近年来,纳米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和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抗血管内皮因子(VEGF)抗体为配体研制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靶向脂质体超声造影剂并检测其体外寻靶能力。 方法以静电吸附法将抗VEGF抗体连接到脂质体造影剂微泡的表面;体外培养ECV304人血管内皮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靶向造影剂与其体外结合能力,以普通造影剂为对照组。 结果所制备的靶向超声造影剂与普通微泡无显著差异;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靶向造影剂能在体外与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 结论携抗VEGF抗体的脂质体靶向造影剂能通过静电吸附法成功制备,且在体外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一种载细胞间黏附因子-1 (ICAM-1)单克隆抗体的脂质纳米超声造影剂,研究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得普通脂质纳米超声造影剂和生物素化的脂质纳米超声造影剂,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将ICAM-1抗体连接于脂质纳米超声造影剂上,制成靶向造影剂,检测两种造影剂的物理性质.将上述两种造影剂分别作用于普通HepG2细胞和经TNF-α处理的HepG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epG2细胞上ICAM-1荧光表达强度,荧光显微镜观察造影剂与HepG2细胞靶向结合的情况.结果 普通造影剂粒径为(623.2±91.37) nm;靶向造影剂粒径为(760.6±145.0) nm.经TNF α刺激后HepG2细胞ICAM-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高.普通造影剂组均未见造影剂与HepG2结合,而靶向造影剂组可见大量的造影剂聚集在经TNF-α刺激后的HepG2细胞周围.结论 本研究自制的载ICAM-1抗体的靶向脂质纳米超声造影剂,其粒径小,性质稳定,在体外能与高表达ICAM-1的HepG2细胞特异结合,可望成为一种良好的肝癌靶向造影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