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B-flow及超声造影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小关节滑膜血流显像的价值。方法采用GE Logiq S8 18 M马球棍形线阵探头检查2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滑膜血流信号并按Szkudlarek半定量法分为0~3级。对250个滑膜血流信号1级及以上的关节,应用频谱多普勒测量滑膜血管翳阻力指数(RI)并与半定量法作相关性分析。应用B-flow检查滑膜血流信号并与彩色多普勒比较两种技术对滑膜血流显示率的差异。对90个彩色多普勒显示滑膜无血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行超声造影,并与B-flow比较两种技术对滑膜血流检出率的差异。结果2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均为不均匀低回声。其中2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膜可探及血流信号(1级82例、2级72例、3级46例)。随着血流分级的增加,RI逐渐减低,血流分级与RI呈负相关。彩色多普勒与B-flow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膜血流信号的显示率分别为154/250及20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个彩色多普勒显示滑膜无血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B-flow与超声造影的血流显示率为56/90与7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low与超声造影较彩色多普勒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膜血流显示率高,尤以超声造影明显,滑膜血管翳RI可有效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及治疗用药,甚至治疗终点的决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手指关节亚临床活动性炎症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缓解的30例RA患者480个手指关节(双手2~5指掌指关节和近节指间关节)滑膜区进行SMI检查,半定量评分系统对滑膜区血流进行分级,并与能量多普勒(PDUS)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临床缓解的30例患者中,PDUS和SMI显示的缓解率分别为56.67%(17/30)和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在480个受检关节中,PDUS对滑膜区血流信号的显示率为8.54%(41/480),SMI血流信号显示率为12.50%(60/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US与SMI对滑膜血流分级结果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32,P<0.001)。结论 SMI技术可更敏感地显示临床缓解期RA患者手指关节滑膜区异常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血流成像技术(SMI)对椎动脉夹层(VAD)的诊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VA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SMI检查和数字血管减影造影术(DSA)或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者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对比常规超声、SMI、MRA/CTA/DSA的影像表现。结果 与健侧相比,患侧的真腔管径更小,原始管径更大,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及舒张期流速(EDV)值更高(P<0.05)。常规超声对VAD的检出率为50.00%(V1段3例,V2段7例,V3段5例),SMI对VAD的检出率为90.00%(V1段6例,V2段12例,V3段13例)。SMI对VAD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5),SMI与CTA/MRA/DSA对VAD的检出率接近(P>0.05)。常规超声与MRA/CTA/DSA检出VAD的一致程度不够理想(Kappa=0.368);SMI与MRA/CTA/DSA检出VAD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782)。常规超声与MRA/CTA/DSA检出壁内血肿型VAD的一致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手腕关节病变的x线片和MRI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RA患者双手、腕关节X线平片和MRI表现,以及临床主要实验室指标(RF、ESR、CRP及抗CCP抗体)阳性率及临床表现,将24例患者按年龄不同分为三个年龄组,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所有24例RA患者在MRI上均有阳性表现:即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及关节腔积液,有的出现两种或以上表现;只有10例RA患者在x线平片上出现阳性表现;临床实验室各项指标在不同年龄组亦有阳性表现,但与MRI表现无特异相关性。不同年龄组的MRI阳性率有一定的差别,但统计学上无明确差异(P〉0.05)。【结论]MRI可以很好地反映RA手腕关节病变的病理变化过程,对早期RA的诊断价值远远大于x线平片,MRI对不同发病时间的RA诊断、治疗随访及预后判断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超微血管成像(cSMI)技术获取的滑膜血流显像在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为腕关节RA的住院患者40例,均行cSMI及脉冲多普勒动态监测治疗前、后腕关节滑膜内血流分级及动脉阻力指数(RI),同时分别记录治疗前、后反映疗效的血生化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膝关节超声(ultrasound,US)的表现特点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9例RA患者,共138例膝关节,观察膝关节的压痛症状与肿胀体征,检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采用US观察灰阶滑膜炎、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信号、骨侵蚀等参数。结果:超声显示膝关节滑膜炎、PD和骨侵蚀的阳性率分别为83.4%(115例)、19.6%(27例)、30.4%(42例),而压痛、肿胀的阳性率为42.0%(58例)、32.6%(45例),US滑膜炎阳性与膝关节压痛及肿胀阳性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超声滑膜阳性率明显高于压痛及肿胀体征。US滑膜炎与ESR(r=0.239,P<0.05)、CRP(r=0.309,P<0.01)有相关性,PD与ESR(r=0.409,P<0.01)、CRP(r=0.425,P<0.01)有相关性,骨侵蚀与CRP(r=0.290,P<0.05)有相关性,与ESR(r=0.142,P>0.05)无相关性。结论:US检测敏感性优于临床检测,且与炎性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更适宜于RA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及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缓解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RA临床缓解期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双侧腕关节、掌指关节及近端指指关节进行超声检查,记录PDUS及SMI对增厚滑膜内血流分级结果,观察两种血流模式对滑膜血流的显示率和滑膜血流分级的差异。 结果:在40例RA临床缓解期患者中,PDUS和SMI显示的缓解率分别为60%和27.5%,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例健康志愿者中SMI和PDUS对滑膜血流的显示率为0,但在40例RA临床缓解期患者中,PDUS及SMI对滑膜血流的显示率分别为8.64%、12.8%,两种血流模式的血流信号显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US与SMI对滑膜血流分级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41); SMI阳性患者继续强化治疗后,滑膜血流显示率明显下降。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期,SMI和PDUS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SMI比PDUS能够更敏感的发现手腕关节滑膜中的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技术(DTS)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探讨DTS用于评估RA疾病严重程度、疾病活动性及预后方面的可行性,为RA临床诊断、分级、随访、疗效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30例RA患者作为试验研究组,收集和记录试验对象组的实验室检查信息及临床检查信息,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浓度、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对试验研究组行手腕部DR、DTS检查,由三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观察、分析和记录两种检查手段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DTS和DR检查RA手腕部病变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0.0%、76.7%和96.7%、53.3%,DTS灵敏度显著高于DR,特异度略低于DR。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683,Z检验P<0.05,DTS诊断效率高于DR。将手腕部分为4个关节组,各关节组关节间隙变窄、骨侵蚀检出率DTS明显高于DR,掌指关节组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间关节组、桡腕关节组、腕骨间关节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RA患者DTS骨侵蚀评分与活动性评分、Anti-CCP及RF均有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565、0.799、0.432),相关系数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RA手腕部骨质改变,DTS可以察觉DR没能检查的骨改变,DTS发现骨质改变的灵敏度显著高于DR。在手腕各关节组部位DTS对于骨质改变的检出能力均高于DR,诊断效率的曲线下面积高于DR。DTS上骨侵蚀评分与反映RA疾病活动性各指标均有显著相关性。DTS检查技术可以作为RA的临床诊断手段,为RA疾病程度的评估、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患者为例,患者的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共选取患者100例,均为类风湿关节炎,本研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不同序列成像在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不同序列对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行腕关节MRI检查,观察滑膜增厚、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骨髓水肿、骨质破坏、肌腱炎和腱鞘炎显示情况.结果 T1fl3D water和T2me-3D序列显示异常征象阳性率最高,PDWI脂肪抑制、T2WI脂肪抑制序列、...  相似文献   

1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表现为进展性、关节结构破坏性炎症,病变晚期可造成关节畸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因此,RA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传统的X线所见已众所周知,Stewart等经过临床试验发现,MR I可以检测早期RA患者的骨损害,如骨髓信号改变、滑膜炎、腱鞘炎[2],在骨关节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面显示出优势。现将我院2003年5月~2005年5月门诊和住院的32例RA腕关节患者的MR I影像学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9例,女23例;年龄25~74岁,平均(46.8±16.1)岁。入选…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多系统性的自身免疫疾病,其病变特征是以侵犯周围关节为主的多关节性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主要有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关节破坏、脱位、畸形和肌腱断裂是类风湿关节炎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能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病管理模式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按类风湿关节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慢性病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存质量、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使用慢性病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流限制训练(BFRT)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下肢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RA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基础运动训练(包括关节训练和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BFRT训练,训练过程中保持腹股沟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微血流成像技术(MFI)在肝肿瘤血流检测中的作用,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作比较。方法 101例肝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共101个病灶。每例患者均进行CDFI、MFI、超声造影(CEUS)检查。比较CDFI及MFI上显示肝肿瘤内血流分级及肝肿瘤内血流位置分布的差别。结果 101例肝肿瘤中,MFI检测出Ⅱ级及Ⅲ级血流的数目66例(66/101,65.34%),明显多于CDFI的28例(28/101,27.72%)(P=0.000)。MFI显示肝肿瘤内血流位置分布与CEUS开始增强位置的符合率为87.35%(76/87),优于CDFI的71.26%(62/87)(P=0.000)。结论与CDFI相比,MFI可更多显示肝肿瘤内血流数目及更清楚显示肿瘤内血流分布,有助于肝肿瘤血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最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亦是临床上致畸率、致残率很高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现,影像诊断学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作用越发突显。文章阐述了目前临床和科研上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影像学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灰阶血流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超声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典型的良恶性结节有其特征性超声表现;对于在二维声像图上难以区分的良恶性结节,灰阶血流显像能提供比较客观的血供信息,使其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1%、100.0%。结论灰阶超声结合灰阶血流显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有效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远程医疗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居家关节功能康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必要性及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远程医疗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居家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灰阶血流成像技术(B-flow)在胎盘血流灌注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例接受常规产检的孕妇,分别用B-flow、常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微血流技术(MFI)检测并人工计算胎盘内的血管数,比较三者检测胎盘血管数的差异。另选取20例接受产检的子痫前期(PE)孕妇,分别用CDFI和B-flow人工计算胎盘内的血管数,并测量子宫动脉、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等常规指标,并对每个PE孕妇进行外周血胎盘生长因子(PIGF)检测。比较B-flow检测正常组与PE组胎盘内血管数的差异,并分析PE组B-flow胎盘血管数与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及PIGF的相关性。结果 (1)B-flow检测胎盘血管数优于CDFI(P<0.05),而与MF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B-flow检测PE组的胎盘血管数少于正常组(t=6.414,P<0.05)。(3)B-flow与PIGF有较好的相关性(r=0.672,P<0.05)。结论 B-flow对胎盘血流灌注的检测优于常规CDFI,与PIGF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胎盘血流灌注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方案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就诊的7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干预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门诊随访,干预组采用健康宣教、观看视频、现场示范、发放宣教手册、电话随访等形式开展延续护理服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采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量表及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简卷(arthritis impact measurement scale 2-short form,AIMS2-SF)进行评价。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情况虽有一定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症状、影响及社会等3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方案对于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