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使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RT-3D-TEE)对比分析正常二尖瓣瓣环与缺血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器质性瓣膜病)所致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MR)时二尖瓣瓣环的形态及变化规律,探讨不同病因致二尖瓣反流时瓣环变化规律,为外科二尖瓣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对入选10例正常人(对照组)、8例缺血性心肌病(缺血组)及8例二尖瓣脱垂伴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病例(脱垂组)进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完整心动周期内的实时三维图像,并使用3D-QLAB软件后处理分析二尖瓣瓣环的不同参数。结果 (1)缺血组与对照组在瓣环投影面积变化率、瓣环周长变化率及高度变化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瓣环最大投影面积、瓣环最大高度、瓣环最大周长及瓣环最大内径(前后径及左右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二尖瓣脱垂组与对照组在各瓣环参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二尖瓣瓣环形态及运动变化规律是可行的。缺血性二尖瓣反流与二尖瓣脱垂患者二尖瓣瓣环形态运动变化规律有明显不同,RT-3D-TEE能够定量评价二尖瓣瓣环形态及运动变化规律,为外科二尖瓣成形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环及瓣叶三维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对比研究,确定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效果的主要形态学指标和关键影响因素。方法 1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在全麻下于二尖瓣成形术前后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Philips IE33超声心动图成像仪、X7-2t探头)扫查。分别采集二尖瓣环与瓣叶结构的全容积三维动态超声图像以及二尖瓣反流束的彩色多普勒实时三维动态超声图像。运用Qlab7.0MVQ软件对图像进行脱机分析,获得二尖瓣瓣环在二维投影平面中的面积与周长、瓣环的最小三维面积与三维周长、主动脉口二尖瓣环平面夹角、二尖瓣的暴露面积、前叶面积、后叶面积、脱垂高度、脱垂容积等二尖瓣环及瓣叶的各项形态学参数测值,计算二尖瓣对合指数及二尖瓣环与瓣叶各参数在二尖瓣成形术前后的变化值,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①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环在二维投影平面中的面积和周长,瓣环的最小三维面积和三维周长,瓣环的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前后直径、环的高度及环高度与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的比率均明显小于术前(P<0.01)。②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叶的暴露面积、前叶面积、后叶面积、脱垂高度、脱垂容积、前外侧至后内侧接合直径、前外侧至后内侧接合在投影平面内的弧长、投影在近似小叶表面的前外侧至后内侧的接合弧长及非平面小叶角度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二尖瓣前叶角度、后叶角度及二尖瓣对合指数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③将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环与瓣叶各项形态学参数的变化值与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对合指数的变化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11.069-0.059χ1+0.530χ2(Y: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对合指数的变化值,χ1: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前叶面积变化值,χ2: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主动脉口二尖瓣环平面间角度变化值,P=0.002)。结论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为定量评价二尖瓣环与瓣叶的三维结构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二尖瓣对合指数作为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效果最重要的指标可以通过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得到准确测量。二尖瓣成形术要获得较大的对合指数,应尽量保存二尖瓣前叶的面积;二尖瓣成形术对主动脉口二尖瓣环平面间角度的改变应在确保二尖瓣有效对合指数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其接近正常的解剖角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在二尖瓣成形术患者心脏瓣膜参数变化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1月因单纯二尖瓣脱垂于我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共34例,采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评价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二尖瓣环参数和二尖瓣叶参数变化,分析术前和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面积(MR)和对合指数(CPI)与瓣环位移参数的相关性。结果:34例二尖瓣脱垂的患者术后的A3Dmin、C3D、DAIPm、DAP、H和H/DAl Pm值均显著低于术前(P0.01)。术前和术后的θ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3,P=0.503),而术后的E2D值显著高于术前(t=2.492,P=0.015),患者术后的A3DE、HProl、VProl和θNPA值均显著少于术前(P0.001),术后患者的Coap A和CPI参数显著高于术前(P0.01),而术后患者的瓣环最大位移和瓣环位移最大速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前后的Coap A指标与CPI指标与瓣环最大位移和瓣环位移最大速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能准确监测二尖瓣脱垂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的瓣环和瓣叶参数变化,能评估二尖瓣叶的对合和瓣环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效果。方法采用Philips公司IE33超声诊断仪、X7-2t探头。应用定量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6例二尖瓣脱垂患者进行二尖瓣成形术前、术后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定量评价二尖瓣成形术前、术后的效果,二尖瓣成形术后,瓣环的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前后径、周长及面积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二尖瓣后叶的长度、二尖瓣前后叶的面积、二尖瓣脱垂的最大高度以及二尖瓣脱垂的容积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二尖瓣接合处的长度较术前减少(P〈0.05)。结论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快速准确定量评价二尖瓣成形术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技术评价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二尖瓣环的立体结构特征.方法 对32例正常人和32例二尖瓣脱垂患者行RT-3DTEE检查,用Qlab软件后处理,测量二尖瓣环的10个参数,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二尖瓣脱垂组的二尖瓣环的周长(C3D)、在二维平面的投影周长(C2D)、面积(A3D)、在二维平面的投影面积(A2D)、前外侧交界到后内侧交界的距离(DA1Pm)及前叶瓣环中点到后叶瓣环中点的距离(DA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二尖瓣环的高度(H)、椭圆率(E)、与主动脉瓣环平面的夹角(θ)及高度与前外侧交界到后内侧交界的距离之比(H/DA1P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TEE能够定量评价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二尖瓣环立体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心外科收治的30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二尖瓣成形术,术前术后应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对瓣膜形态、腱索、瓣环等进行观察,并计算瓣环面积、瓣环周长和前后叶面积等二尖瓣三维结构参数,同时对手术成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的瓣环面积、瓣环周长、瓣叶面积、前叶面积、后叶面积、脱垂高度、脱垂容积和瓣叶非平面夹角等参数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前叶角度、后叶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中一次性二尖瓣手术成功者28例,成功率为93.3%,其余2例确定为术中3级反流后,改变手术方式采用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进行了治疗。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极高,是评估二尖瓣成形术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尖瓣脱垂时二尖瓣叶的几何形态特征.方法 采用Philips iE33超声心动图仪,经食管三维探头X7-2t.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32例二尖瓣脱垂患者和32例二尖瓣正常的患者定量二尖瓣叶参数.结果 二尖瓣脱垂组的二尖瓣前叶、后叶的面积和长度,对合线长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P<0.05).两组间穹窿高度和容积,前叶、后叶与瓣环夹角、前叶与后叶夹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对二尖瓣叶的立体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为外科医师提供了二尖瓣脱垂瓣叶的立体结构数据.  相似文献   

8.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二尖瓣立体结构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二尖瓣立体结构定量分析(MVQ)软件的临床价值,筛选出对诊断二尖瓣脱垂和分析二尖瓣反流机制有意义的参数.方法 对18例无二尖瓣反流、瓣膜结构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和13例二尖瓣脱垂引起大量二尖瓣反流患者(脱垂组),分别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应用MVQ进行后处理,测量收缩期关于二尖瓣立体结构的18个参数.统计两组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结果 脱垂组的二尖瓣瓣环参数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瓣叶的参数关闭时前叶瓣体与瓣环最高平面的夹角(θant)、关闭时后叶瓣体与瓣环最高平面的夹角(θpost)、关闭时前叶与后叶瓣体对合时形成的夹角(θNPA)、瓣叶关闭时穹隆高度(Htent)、瓣叶穹隆的容积(Vtent)、前后叶关闭时对合线的长度(L2DALPm)、主动脉瓣环与二尖瓣环平面夹角(OAv-Mv)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叶自瓣根至对合线的长度(L3Dant)、后叶从瓣根至对合线的长度(L3Dpost)、脱垂瓣叶向左房侧隆起的高度(Hprol)、脱垂部分的容积(Vprol)、后叶瓣体的面积(A3Dpost)、前叶瓣体的面积(A3Dant)脱垂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Q分析软件可以定量测量二尖瓣的立体结构,使超声心动图对瓣膜病变的诊断更加详细量化,对外科制定精确的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IE33 超声诊断仪、X7-2t探头.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6例二尖瓣脱垂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前、术后进行评价,并与心外科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准确评价和真实显示二尖瓣脱垂的形态、部位、范围、空间关系及并发症,与心外科视野和手术结果一致,在二尖瓣成形术前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结论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为二尖瓣成形术提供了快速而准确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评估二尖瓣脱垂病变瓣器结构改变与反流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于我院就诊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二尖瓣脱垂伴反流的患者40例,另选取10例作为对照组。50例患者均行RT-3D-TEE检查并采集二尖瓣三维图像,使用4D Auto MVQ脱机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和定量分析。  结果  瓣环三维面积、瓣环二维面积、瓣环周长、前后直径、前外-后内侧直径、非平面角度、总瓣叶面积、后叶面积随反流程度增加而增大,瓣高联合比随反流程度增加而减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瓣环三维面积、瓣环二维面积、瓣环周长、前后直径、总瓣叶面积与反流程度呈极强相关关系(r=0.847、0.843、0.845、0.854、0.854,P < 0.05)。A Total是导致重度二尖瓣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1,B=1.576,OR=4.834)。总瓣叶面积(截点值=8.9 cm2)预测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敏感度为91.7%,特异性为87.5%,曲线下面积为0.948(P < 0.01)。  结论  二尖瓣瓣环大小、扁平程度、瓣叶大小与反流程度呈正相关。总瓣叶面积是导致二尖瓣脱垂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加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食管3D超声心动图用于左心耳封堵术后二尖瓣装置形态改变情况的评估价值,旨在为术前封堵器选择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行左心耳封堵术治疗房颤患者共35例,分别于手术前后行经食管2D/3D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二尖瓣装置相关定量参数变化情况,进一步评价术后封堵器压缩比与二尖瓣装置相关定量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术后二尖瓣瓣环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三维瓣环周长、二维瓣环面积、三维瓣环面积、穹隆容积、穹隆下投影面积及瓣叶联合处直径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术后前后径/前外侧至后内侧径显著大于术前(P<0.05);瓣叶穹隆容积与术后封堵器压缩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术后封堵器压缩比与二尖瓣装置其他相关定量参数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经食管3D超声心动图可准确用于左心耳封堵术后二尖瓣装置形态改变评估,同时二尖瓣装置术前穹隆容积及封堵器压缩比均可影响封堵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环成形术中应用三种不同人工瓣环的中期疗效 ,为临床上合理选用人工二尖瓣环提供参考。方法 心外科施行二尖瓣成形术中植入Carpentier硬环、Duran闭合环、Cosgrove开放软环的 69例患者 ,Carpentier环组 (CA组 ) 19例 ,Duran环组 (DU组 ) 2 8例 ,Cosgrove环组(CO组 ) 2 2例 ,均为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二维超声心动图资料 ,包括二尖瓣反流程度、二尖瓣跨瓣压差、跨瓣最大流速、二尖瓣环收缩末和舒张末横径、二尖瓣环收缩末和舒张末纵径、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室壁增厚率 (ΔT %)。 15例患者术后随访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包括二尖瓣环舒张末、收缩末面积和面积变化率。结果 共随访到 68例患者 ,随访率 98.5 %,平均随访时间为 (9.3± 7.4)个月。术后三组二尖瓣反流程度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 <0 .0 0 1) ,二尖瓣跨瓣压差及二尖瓣血流速度较术前升高 (P <0 .0 5 ,P <0 .0 0 1) ,二尖瓣环直径均较术前明显缩短 (P <0 .0 5 )。术后人工二尖瓣环收缩末与舒张末直径变化率比较 ,横径CA组小于其他两组 ,纵径CA组小于DU组 ,DU组小于CO组 (均P <0 .0 5 )。实时三维超声检测二尖瓣环面积变化率 ,CA组小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分析二尖瓣脱垂(MVP)患者不同程度反流瓣环立体结构在全心动周期的变化规律。方法57例行RT-3DTEE检查的患者,对照组33例,MVP患者24例,其中14例为二尖瓣中-重度反流组,10例为二尖瓣轻度反流组。应用QLab 7.0软件分别于舒张早、中、晚期和收缩早、中、晚期测量二尖瓣瓣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MR组DAP于收缩中晚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增大(P0.05);中-重度MR组于全心动周期瓣环C3D、A2D、DAP、DAlPm均明显增大(P0.05)。与轻度MR组相比,中-重度MR组DAP于全心动周期均明显增大,A2D、C3D、DAlPm于收缩晚期、舒张中期增大(P0.05),而H、H/DAlP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MR瓣环结构变化不同,瓣环前后径扩大比前外后内径出现较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RT-3DTEE)分析二尖瓣脱垂患者二尖瓣瓣环立体结构在全心动周期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 57例行RT-3DTEE检查,对照组33例,二尖瓣脱垂患者(MVP组)24例。应用二尖瓣定量分析软件于舒张早、中、晚期(ED,MD,LD),收缩早、中、晚期(ES,MS,LS)测量二尖瓣瓣环。结果 (1)MVP组DAP于ED最大,DAlPm至LD最大,逐渐减小至ES,H于LD至LS升高,H/DAlPm至MS最大,E2D至ES最大。(2)与舒张期相比,MVP组DAP于MS明显减低,H、H/DAIPm于LS明显增大,E2D于MS明显增大(P0.05),而DAlPm各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P瓣环是动态变化的,收缩期仍保留"马鞍形"结构,但运动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 3D-TEE)对急性及慢性心肌缺血时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瓣叶、瓣环功能的三维定量评价.方法 分别对35例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30例慢性心肌缺血(CIS)且伴有二尖瓣轻-中度反流的患者,20例无缺血性心肌病的正常对照者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检查,应用MVQ软件测量瓣环最高点所在平面与最低点所在平面的高(H)、瓣环的三维周长(C3DE)、绕环的最小表面面积(A3Dmin)、环高度与联合直径的比率(H/DAIPm)、环的椭圆度(E2D)、暴露的前小叶面积(前A3DE)、暴露的后小叶面积(后A3DE)、前小叶的总面积(前A3DET)、后小叶的总面积(后A3DET)、三维前小叶A2区长度(L3DTA2)、三维后小叶P2区长度(L3DTP2)、瓣叶关闭时穹隆高度Htent、前小叶A2区高度(HA2)、后小叶P2区高度(HP2).结果 (1) CIS组三维前小叶A2区长度、后小叶P2区长度、前小叶A2区高度、后小叶P2区高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和ACS组有所增高(P<0.05),但在ACS组与正常对照组间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别;(2) CIS组和ACS组瓣环的三维周长C3DE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P<0.05),且CIS组该指标较ACS组亦增大(P<0.05);(3) CIS组后小叶的总面积较ACS组和正常对照组增大(P<0.05),但在ACS组和正常对照组间该指标无显著差别.结论 心肌缺血伴随的二尖瓣轻-中反流患者中,由于缺血性改变病程的不同,反映瓣叶功能的某些结构性指标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二尖瓣几何结构,探讨二尖瓣脱垂对患者瓣叶及瓣环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脱垂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行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査,并使用MVA后处理软件脱机分析二尖瓣环及瓣叶的各个参数。结果脱垂组瓣环前后径、前外后内径、周长、面积、高度、连合处直径、前叶面积、后叶面积、前叶长度、后叶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后叶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球度指数、非平面角度、幕状区高度、幕状区容积、幕状区面积、瓣环最大位移、瓣环位移最大速率、瓣环面积分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二尖瓣脱垂可导致患者瓣环及瓣叶的几何结构发生一定变化,但对瓣环的动态形变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RT-3D-TEE)定量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对瓣环三维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3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伴有左心室增大分为两组,A组为左心室内径正常患者,共10例,B组为左心室内径增大者,共20例。于二尖瓣成形手术前后分别行RT-3D-TEE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二尖瓣环结构参数变化。结果 ①与二尖瓣成形术前相比,术后A、B两组瓣环面积、周长、前后径均明显减小(P均<0.05),主动脉瓣二尖瓣环夹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术后瓣环左右径、高度、高度/左右径比值明显减小(P均<0.05),而A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术后B组瓣环面积、周长、左右径、前后径及高度变化率均明显大于A组(P均<0.05)。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后,特别术前伴左心室增大时,瓣环部分三维结构可产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 time three 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RT 3D-TEE)测量轻度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患者二尖瓣瓣叶和瓣环参数在二尖瓣反流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57例MR患者和28例无二尖瓣反流的对照组,分别行RT-3D-TEE检查,应用MVQ(mitral valve quantification)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收缩末期前后叶闭合时瓣环参数:高度与联合直径比(H/DAIPm)、椭圆度(E2D)、主动脉瓣环与二尖瓣环平面夹角(θAv-Mv)、瓣环非平面角度(瓣环θnpa);瓣叶参数:小叶穹隆面积(A3DE)、投影平面中的对合长度( L2DAIPm)、瓣叶A1-A3区穹隆体积(VA1-3tent)、瓣叶P1-P3区穹隆体积(VP1-3tent)、瓣叶穹隆容积(Vtent)、瓣叶穹隆高度(Htent)、瓣叶非平面角度(瓣叶θnpa).比较两组结果,筛检出能够揭示MR机制的参数.结果 MR组:瓣环θnpa和L2DAIPm均较对照组增大,VA3tent较对照组减小,瓣叶θnpa与MR独立相关.结论 轻度二尖瓣反流组瓣环几何形态趋于平面化,瓣叶局部向瓣环方向的运动增强,瓣叶θnpa与轻度二尖瓣反流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 TEE)判断二尖瓣病变区域的准确性,以及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效果的价值.方法 19例因二尖瓣反流(MR)拟接受二尖瓣成形术患者,采集术前、术后RT-3D TEE图像,将术前所见与术中发现进行比较,并在术后即刻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RT-3DTEE诊断二尖瓣叶病变与术中发现完全相符16例,3例不符合,其中1例术前诊断前叶中间段、后叶中间段脱垂,术中仅发现瓣环扩大,瓣膜黏液退行性变;1例术前诊断后叶后内段脱垂,术中发现后叶中间段及后内段腱索断裂;1例术前提示瓣环扩大,术中发现后叶中间段脱垂.2D TEE诊断二尖瓣病变与术中发现完全相符仅10例,且对二尖瓣脱垂患者难以明确脱垂的确切瓣区和范围.术后即刻观察成形术效果,其中18例RT-3DTEE显示微量至少量二尖瓣反流,1例术后仍为中重度反流,改行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4.7%.结论 RT-3D TEE明显提高了二尖瓣反流病因及病变部位定位的诊断准确性,在二尖瓣成形术手术方案制定及疗效的即刻评估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 TEE)通过半自动化定量分析以探讨左心耳封堵术(LAAC)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二尖瓣环及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植入LAmbre封堵器的56例连续NVAF患者, 所有患者均不伴有或伴有中度及以下二尖瓣反流(MR), 收集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数据、术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的二维及3D TEE图像, 应用飞利浦QLab软件离线分析, 其中MVA模式将整个心动周期设定为7个时间点, 即舒张早期、舒张中期、舒张晚期、二尖瓣关闭期、收缩早期、收缩中期和收缩晚期以建立二尖瓣环动态模型, 描述术前、术后二尖瓣环的几何形态和动力学变化。结果 LAAC术后, 心动周期各个时间点的二尖瓣环前后径(APD)、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ALPMD)、三维瓣环周长(3DAC)、三维瓣环面积(3DAA)均明显减少(P<0.05), 二尖瓣环的非平面角(NPA)和高度/联合间径比值(AH/CD)无明显变化(均P>0.05)。整个心动周期, 术前术后二尖瓣环均呈规律性变化, 即收缩期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